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物医药行业2014年投资策略

      投资建议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选择投资标的:受益于基药市场放量,且价格维护能力较强的品种:天士力、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红日药业;创新能力强,产品线丰富且逐步进入释放期:恒瑞医药、信立泰;享受政策红利,受益于医疗服务业快速发展:复星医药、恒康医疗;受益于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行业整合者:新华医疗、鱼跃医疗、和佳股份。

        一、2014年政策扰动常态化
       2013年受政府换届等因素影响,部分政策的推进、调整慢于预期,行业政策面相对平静。2014年,医疗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政策密集度强于2013年,对行业的影响将贯穿全年。
        1、行政性降价
        发改委近一轮医保目录药品降价还剩下化学药精麻类药品和中药未作调整。我们预计精麻药品调价有望近期公布,预计总体调整幅度在10%左右,化学药品最高零售价调整将暂告一段落。
        中药价格调整的重点可能集中在09版医保目录新进品种和12版基药目录品种,采取“有升有降有保,以下调为主”的原则。考虑中药材价格整体仍在历史高位,以及国家对中药产业的扶持,我们认为整体下调幅度超预期的概率较小。由于多数品种最高零售价与实际中标价之间存在价格缓冲,调价结果对中药行业整体影响可能有限。
        2、反商业贿赂
        2013年下半年,由商务部、卫计委、工商总局及公安机关等职能部门牵头的反商业贿赂对医药板块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幅度小于2006年。此次发商业贿赂的发起部门在行政级别上低于2006年,且目前主要针对外资药企和少数国内药企,对行业影响相对有限,进入2014年后影响将继续减弱。
        3、医保控费
        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将继续推进,其核心在于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医保基金,并不影响总量。支付方式的改变将使医院有动力更多的选择性价比高的药品,以及诊断、检测类医疗用品。医保付费方式改革仍需要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其对合理用药的导向作用和细节处理如何在医院方落实和体现,仍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势必长期影响医院用药结构,并对用药增速产生一定影响。
        4、低价药目录
        国家和相关政策鼓励低价药生产、降低患者用药费用,低价药目录是今年国家发改委启动药品价格改革的第一步。低价药品是指在治疗某种疾病的同类药品中,费用相对较低的药品。低价药政策指出,对低价药品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格,改为控制日均费用标准,具体零售价格由生产经营者在不超过规定的日均费用标准前提下,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日均费用按代表品最高零售价格和药品说明书标示的平均日用量计算”。按发改委的意见,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西药控制在3元,中成药控制在5元。低价药日均费用标准和具体品种原则上2至4年调整一次,企业在目录范围内可以自由定价。无法计算日治疗费用的品种以及因药品本身特性不宜执行低价药品相关政策的,暂不纳入低价药品清单。低价药品目录在广东省、江苏省以及云南省等省份都有制定,但日使用金额低于发改委定价。但目前低价药目录的细则尚不明确,即使细则出台,各地落实情况仍需观察。如果低价药政策能够顺利推进,将有利于普药企业恢复生产和合理的利润空间,使其重新回到市场,整个医药企业也将有望迎来并购高潮。与之相对的,一些生产“高价药”企业的利润则将不同程度地受到挤压。
        5、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
        新版基本药物目录颁布后,政策将继续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的扩大,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逐步纳入国家基药制度,基本药物目录使用范围将逐步拓展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目前来看,各省虽没有严格实施各级医院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但目前已有部分省份提出了配备使用要求。
        6、基药、非基药招标
   新版基药目录颁布后,各省开始陆续进行基药目录增补工作,新一轮招标也将陆续启动。就目前趋势来看,基药招标政策有望较原有“双信封”模式有所改良,加大质量的权重,且同一品规可能有2家企业中标,独家品种仍将是最大受益者,优质品种的招标环境也有望一定程度改善。2014年,医保目录将进行新一轮调整,各省非基药招标将在随后展开,密集招标期可能在2015年,但是非基药招标的降价压力较大,可能对2014年相关领域的市场表现产生影响。
        相比2013年,2014年将是政策扰动更加频繁的一年,政策推进有利于医药行业保持健康的发展方向,但并非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会受益。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行业竞争格局必然会发生变化。我们认为具有优势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符合政策支持方向的企业以及行业整合者,有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实现快速成长。

        二、寻找政策扰动中的成长品种
        1、用药结构变化,创新
       在前面提到的政策扰动中,行政性降价、基药招标和后续的非基药招标,以及低价药目录都将从价格层面对医药企业产生影响,而医保控费将改变医院终端的用药结构,从而对药品市场结构产生长期影响。
        医保控费目前的主要实现手段是医保付费制度的改变,由原来的后付制改为预付制,目前的主要方式为总额预付制。2012年12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提出“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所有统筹地区范围内开展总额控制工作,建立以保证质量、控制成本、规范诊疗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评价与监管体系,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因此,经过2013年的试点之后,2014年有望深化推广。
        付费总额控制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应对基本医保的长期支付压力,促进医保支出的合理管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目前结余情况良好,暂时不会对药品消费总量产生影响,药品消费增长主要仍取决于居民对医疗需求的刚性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长期来看,对比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付费总额控制也不会对药品消费增长构成显著压力。
        总额预付制通过“控制医院医保报销的总额度,每年给予一定幅度的报销额度增长,超过部分不予报销”的方式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因此,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将引导医院的用药结构发生变化,高性价比的药品和治疗方案将得到推广,拥有能够进口替代的品牌仿制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有望受益。 
        2、基本药物:关注独家品种和实施范围扩容
       新版基药目录已经颁布,新一轮基药招标的大幕即将开启。虽然基药降价的压力仍然存在,但是对于如独家品种等价格维护能力较强的品种,降价的影响相对较小。
(2012版基药目录主要新增独家(类独家)品种及相关上市公司表1)


        除此之外,相比2009版基药目录,新版基本药物目录涵盖药品520种,品种数量增加了69%。剂型数量由780种增加至850种,增幅9%。品种增加,覆盖领域扩大,有利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应用。基本药物使用范围若能顺利扩展至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并符合用药配比比例,将更大程度上释放基药政策红利。
        我国县级医院医疗市场是基层医疗市场的2倍以上,县级以上医院市场规模更是基层医疗市场的近10倍,如果未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的政策能够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市场规模将是现有规模的2~3倍,达到2000亿元以上。CFDA南方所的研究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药品终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645 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基层市场为893亿元,同比增长27%,明显快于药品行业的平均增速。未来随着基本药物扩容,医改继续深入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三、医疗服务与医疗器械发展前景广阔
        1、享受政策红利,医疗服务前景广阔
        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
        《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力发展医疗服务。提倡多元化办医,除政府办医外,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并推进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政策平等。《意见》还提出要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发展第三方服务,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鼓励研发服务外包。打造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中医药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此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出了“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等内容。
        政策指明了医疗服务业发展的前进方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营利、非营利医疗领域,并从资源供给、财税制度等角度给予公立、非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同时也为扫除医生多点执业、非营利医院转营利医院等制度性障碍奠定了政策基础,医疗服务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实际上,近几年,社会资本已经开始在医院行业布局,并且进入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经有2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医院行业。
(部分进入医院行业的上市公司表2)


        社会资本进入医院行业的方式目前仍以并购为主,未来将形成包括并购、自建、改制、托管等在内的多种进入模式。专科医院由于进入壁垒较低、标准化扩张性强,拥有品牌、资金充裕、经营模式成熟的行业龙头有望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综合性医院较专科医院管理更为复杂,拥有成熟的管理经验、人才储备丰富、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将胜出,并有望逐步发展成为医院产业集团。此外,公立医院改制逐步推进,也为民营资本的进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医疗器械发展迅速,关注产业整合
        医疗器械受政策扰动较少,且市场前景广阔。全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比重为1:2左右,发达国家更是接近1:1,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尚未达到1:7,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多被国外企业垄断,在发展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未来进口替代空间较大。中低端医疗设备将成为未来数年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随着医改逐步深入,医疗资源下沉,以及政府推动县级及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医疗器械的需求有望持续较快增长。此外,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医疗消费水平提升,对于家用医疗器械的需求也较为旺盛。
        医疗器械行业近两年保持快速增长,进入2013年以来,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并购活动增多,行业进入加速整合阶段。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或拓宽产品线,实现多元化发展;或扩张企业规模,提升细分领域集中度。未来,细分领域龙头通过并购整合,有望实现规模和业绩的快速提升。

        四、投资策略
        2014年,医药行业将受到更多政策扰动,行业仍有望保持整体向上的趋势,但企业业绩将进一步分化。从子行业的角度来看,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较好,有望受益于政策红利的释放;药品生产领域,中药受价格调整压力相对较小,有望获得相对较好的表现。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选择投资标的:
        受益于基药市场放量,且价格维护能力较强的品种:天士力、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红日药业;
        创新能力强,产品线丰富且逐步进入释放期:恒瑞医药、信立泰;
        享受政策红利,受益于医疗服务业快速发展:复星医药、恒康医疗;
        受益于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行业整合者:新华医疗、鱼跃医疗、和佳股份。

日期:2014年12月10日    资料来源:华龙证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保报销药品都有哪些?如何去查询?
医药产业
唯一可以穿越牛熊的行业:医疗保健
两票制与医保最新深度分析
最受欢迎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品种排行榜!头孢曲松钠、氨溴索、帕瑞昔布钠…
海南:特许药械“中国首用”达330个品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