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诊

          脉诊  按诊

小           

——————————————————

1、主寒--迟、紧、弱

2、主热--数、洪、滑、促

3、主虚--虚、弱、细、濡

4、主实--实、弦、紧

5、主痛--弦、紧、代、促(动、伏)

6、主血瘀--涩、结

7、主痰饮--滑、涩、弦、促、结

8、主虚主湿--细、缓、濡

9、主食积--滑、促、涩、紧(短)

10、主阴竭阳脱--微、疾(散)

11、脉律失常--促、结、代

———————————————————

脉诊简史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主血,其充在脉” 

“心藏脉、脉舍神”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行则血行”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朝百脉

  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脉以胃气为本”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一)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 “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寸口诊法原理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寸关尺的定位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与脏腑相配

·配属原理:

1、上竞上,下竞下:恰似一个倒立的人形

 《难经·十八难》:“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2、表里配:根据脏腑经络相表里的关系配属

  肺与大肠同归右寸,心与小肠同属左寸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寸口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左手        右手

心(君火)   肺(金)

肝(木)     脾(土)

肾(水)     肾(相火)

阴、血、精   阳、气

 左为心肝肾  右为肺脾命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升,命门之火,少火生气,故气旺于右为阳;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为阴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平息和体位

 平息:“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体位:坐位  卧位 与心脏等高

·2、诊脉时间:平旦为佳,安静

  诊脉方法

指法: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

 1、举:轻取

 2、按:重取

 3、寻:中取

  循法、推法、总按、单按

三、脉象的要素及平脉特征

(一)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 位 :脉管的浅深

  至 数 :脉搏的频率

  脉 长 :脉动的范围长短

   脉 力 :脉搏的强弱

  脉 宽 :脉管的粗细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

  均匀度:脉动的节律

四、平脉

   平脉既正常脉象的特点

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胃少为病”   “无胃为死” 

2、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按指下之有条理,先后秩然不乱者,此有神之至。”

3、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

“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

平脉的特征

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

脉数:一不快不慢,一息四至

脉势:从容和缓,应指有力

脉形态:不大不小,不滑不涩

脉律:均匀无歇止

五、常见病脉脉象及临床意义

1、浮脉、沉脉 

2、迟脉、数脉

3、洪脉、细脉

4、长脉、短脉

5、虚脉、实脉

6、滑脉、涩脉

7、弦脉、紧脉

8、结脉、代脉、促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

脉位分类  浮脉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

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

《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

脉位分类  沉脉

【临床意义】里证

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

 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

《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

脉率分类  迟脉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

  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

“作者临床常见五更泄,多见迟而无力的脉象,特别是两尺尤甚,以四神丸补命门火,温脾阳。” 刘冠军 

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

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

《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

《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

“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以免误诊” 刘冠军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

脉率分类 数脉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凡外感发热、胃热、肠热、肺痈、肠痈、疮疡、或阴虚火旺等均可见数脉

《难经· 九难》:“数则为热”

《脉药联珠》:“凡数脉总由火毒”

 2)主虚证--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


 5、洪脉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诊家正眼》:“洪脉极大,状若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濒湖脉学》:“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脉理求真》:“洪脉既大且数”

 

脉的宽度分类 洪脉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洪

洪大有力,此为太过,多为里热炽盛,必伴见壮热,烦躁,口渴,吐血,疮疡及暑热汗出等。

《伤寒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主之”

《金匮要略》:“肠痈者……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脉的宽度分类 洪脉

 亦主虚证:若洪大无力,则不主气分热盛,乃阴精耗竭,孤阳将欲外越之兆。

凡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出现洪脉则为阴损阳散之危重证候。


 6、细脉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脉经》:“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诊家正眼》:“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若丝线,较显于微”

《濒湖脉学》:“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

脉的宽度分类 细脉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1)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

凡久病气血亏耗,年迈体弱,失血,盗汗,自汗,阳虚畏寒,虚胀,泄泻等,可见到细脉

《脉诀刊误》:“主血少气衰”

《伤寒论》:“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脉的宽度分类 细脉

2)主湿侵: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

 凡湿邪伤人,或内困脾胃,或留滞经络,常可

见到细脉

《金匮要略》:“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

《诊宗三昧》“湿痹脚软,自汗失精,皆有细脉”

 

7、微脉

【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正气将绝,鼓动无力,故脉微欲绝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主之”

《诊家枢要》:“微, ……为气血俱虚之候,为崩漏败血不止,为少气”

 

8、散脉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濒湖脉学》:“至数不齐,涣散不收”

《诊宗三昧》:“其脉散者死”

脉理: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

 

9、虚脉

【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脉经》:“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

《脉理求真》:“浮大而软,按之不振,如寻鸡羽,久按根底不乏不散”

《三指禅》:“虚脉大而松,迟柔少力充”

脉力度分类 虚证

【临床意义】主虚证

 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

 可见于久病虚劳、伤暑气阴两伤等

《诊家枢要》:“虚,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烦多汗,为恍惚多惊”

《三指禅》:“多因伤暑毒,亦或血虚空”


 10、实脉

【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

      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濒湖脉学》“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诊宗三昧》“实脉有力,长大而坚”

《脉经》“实脉,大而长,微弦”

脉力分类  实脉

【临床意义】主实证

 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盛脉道充满故实

 凡邪气有余,阳热内郁所致高热谵语,腑实便坚,三焦火盛,食滞胁痛等,皆可见实脉

《伤寒论》“病人烦热,……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

《脉学正义》“实主火热有余之证,或发狂谵语,或阳毒便结,或咽肿舌强,或脾热中满,或腰腹壅痛……”

 

11、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诊家正眼》“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脉经》“与数脉相似”

脉流利度分类 滑脉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主痰饮: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使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

《素问 脉要精微论》“滑为阴气有余也”

2)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金匮要略》“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

《伤寒论》“伤寒脉滑而厥者,有里热,白虎汤主之”

脉流利度分类 滑脉

 1)主妇人的孕脉:气血充盛

《景岳全书》“妇女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

《脉诀》“尺脉滑利,妊娠可喜,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

2)见于正常人:滑缓为平人之常,多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明显

《景岳全书》“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之佳兆”


 12、涩脉

【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濒湖脉学》“如雨沾砂,如病蚕食叶”

《脉经》“细而迟,往来艰,或一止复来”

脉流利度分类 涩脉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涩而无力--伤精、血少

 多见于亡血,失精,闭经,死胎,或精冷阳萎

  《金匮要略》“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诊家枢要》“涩,为少血,为无汗,为血痹痛,为伤精”

脉流利度分类 涩脉

2)涩而有力--实证(痰食积滞、瘀血)

 气、血、食、痰阻碍脉道,脉行不畅

 《金匮要略》“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故知有宿食”

 主瘀血:凡胸痹、腹中积块、症瘕、痛经、经

闭,及附件包块、陈旧性宫外孕包块等,可见之

 《素问 脉要精微论》“涩则心痛”

 

13、长脉

【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

《诊家正眼》:“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濒湖脉学》:“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紧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脉长度分类 长脉

【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脉长而洪数--阳毒内蕴;为热深、癫狂;

 《脉经》:“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

脉长而弦--为肝气上逆,气滞化火

 《素问 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

 

14、短脉

【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李中梓:“两头低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

《濒湖脉学》“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能满部”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气郁不能展,气虚不能鼓动故脉短

《诊宗三昧》“胃气厄塞,不能调畅百脉,或因痰气食积,阻碍气道,所以脉见短涩之状”

 

15、弦脉

【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脉经》“按之如弓弦状”

《脉诀刊误》“状若筝弦,从直中过,挺然于指下,曰弦”

《濒湖脉学》“如张弓弦,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

脉的紧张度分类 弦脉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

凡肝气胁痛、腹痛、冷痹、疝瘕、疟疾等多见弦脉

《伤寒论》“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金匮要略》“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疟脉自弦”

《内经》“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16、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脉理:阴血不能维阳气,阳气浮散

 《金匮要略》“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

 

17、紧脉

【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脉经》“如切绳状”

《诊家正眼》“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脉的紧张度分类 紧脉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寒主收引,脉管内缩故紧

 多见于寒邪内侵引起的伤寒发热,头痛咳嗽心

腹痛或胀满,呕吐泻利,阴疝痃癖等

《脉诀刊误》“紧为寒为痛”

《金匮要略》“紧脉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紧脉,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18、缓脉

【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有二种意义 

1)脉管柔和,脉来和缓,有悠然之意。为有神,有胃之平脉

2)脉管纵使缓,脉来懈怠

 《脉经》“去来亦迟,小快于迟”  

主病:多由脾虚,或湿邪困阻

 

19、革脉

【脉象特征】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濒湖脉学》“芤脉,弦而芤,如按鼓皮”

《医学实在易》“革脉外强”

徐春甫:“革为皮革,浮弦大虚,如按鼓皮,内虚外急”

脉的紧张度分类 革脉

【临床意义】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

     革为精气内虚,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所致

《金匮要略》“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伤寒论》“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

  再生障碍性贫血常此类脉,脉形阔大,按之中空,为高度贫血征象。此外,肿瘤,肝硬化等亦可见之。

芤脉与革脉的比较

二脉均为中空外强脉,主里虚阳无所附

 芤脉:皮软而中空,主失血或失血先兆

 革脉:皮硬而中空,主精亏虚寒

 

20、牢脉

【脉象特征】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李中梓:“牢有二义,坚牢固实之义,又深居在内之义”

《脉说》:“沉而有力,劲而不移,实大弦长,牢之体也”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症瘕

脉理: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

 

21、弱脉

【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

《脉经》:“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

《脉理求真》:“沉细软弱,举之如无,按之乃得”

脉力分类 弱脉

  主病: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虚

   阳虚不能温运,鼓动无力

 多见于元气虚耗,阳气衰微之人。症见面白肢冷

气短少力,惊恐自汗,筋骨痿弱,遗精泄泻等。

《诊家正眼》:“弱为阳陷,真气衰弱”

《金匮要略》:“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22、濡脉

【脉象特征】浮而细软,如絮浮水

《脉经》“极软而浮细”

滑伯仁“濡无力也,虚软无力,应手散细,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即去”

《诊家正眼》“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

【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

 凡气虚,自汗,身倦乏力,短气等可见濡

《诊家枢要》:“濡,为气血俱足之候,为血少,为无血,为疲损,为自汗,为下冷,为痹”

《略谈色脉诊》:“濡脉多为湿邪盛的反映,正因为濡脉主湿邪,所以凡患身体困倦,肌肤浮肿,以及疮疡癣疥等,脉来多濡,按如泥浆而不爽也”

 

23、伏脉

【脉象特征】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可得,甚至伏而不现

《诊家正眼》“推筋着骨,得始其形”

【临床意义】邪闭、厥病、痛极(伏而有力)

多因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所致

如气闭、寒闭、热闭、火闭、痛极、霍乱等可见

伏而无力-气血亏损,阴枯阳竭,“心衰脉伏”

 

24、动脉

【脉象特征】脉动如豆,见于关部

《脉经》“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动摇”

【临床意义】多见于惊恐、疼痛之症

 

25、促脉

【脉象特征】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濒湖脉学》“来去数,时一止复来,如蹶之趣,徐疾不常”

脉的均匀度 促脉

【临床意义】主阳盛热实

 邪热内盛,壅滞脉道,脉行不利

《崔氏脉诀》“阳盛则促,肺痈阳毒”

《濒湖脉学》“促脉惟将火来医,其因有五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26、结脉

【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伤寒论》“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

《脉诀刊误》“脉来缓,时而一止,无常数”

《诊家正眼》“迟滞中,时见一止”

脉的均匀度 结脉

【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

 阴寒凝滞,心阳被抑

 多见于气结、血瘀、寒痰、饮食停滞、癥瘕积聚等

《崔氏脉诀》“阴盛则结,疝瘕积聚”

《诊家枢要》“结……阴独盛而阳不能相入也,

为症结,为七情所郁”

 

27、代脉

【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脉经》“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

《活人书》“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也”

脉的均匀度 结脉

【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

 1)脏气衰微,无力继续,故脉歇止难复

《诊家正眼》“代主脏衰,危恶之候”“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

 2)又主痛症、七情惊恐、跌仆损伤

“惊则气乱”

 

28、疾脉

【脉象特征】 一息七至以上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为虚弱,阳气将绝之征

注意:“室上性心动过速”,其心率可达160/分以上,但不属于危症及死症

 

促结代脉的鉴别

三种脉均为节律异常的脉象,但

1、促脉和结脉是无规律的歇止;代脉是有规律的歇止

2、结脉和代脉是缓而有歇止;促脉是数而有歇止

附  脉象类比、相兼脉和真脏脉

一、相类脉比较

1、脉位类:

 浮--浮、芤、虚、濡、洪

 沉--沉、伏、牢、弱

2、脉率类:

 迟--迟、缓、涩、结

 数--数、洪、滑、促

脉象类比、相兼脉和真脏脉

3、脉宽类:

 大(粗)--大、虚、洪、芤、实

 小(细)--细、弱、濡、弦

4、脉力类:

 虚--虚、弱、濡、微

 实--实、弦、紧

二、相兼脉的主病规律

·概念:两种以上的脉同时出现称为相兼脉

·原因:(1)正气有盛衰,邪气常兼夹

     (2)脉的位、数、形、势、律

·主病-各脉所主病之总和

浮数脉=浮(表)+数(热)表热证

沉数=里热

弦数=肝郁化火

滑数=痰热

 

六、怪脉/真脏脉

病情深重,胃气衰败,真脏脉现

1、无胃之脉:弦硬不柔,如循刀刃

  偃刀脉、弹石脉

2、无根之脉:浮大无根,按之消失

  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

3、无神之脉:脉率无序,脉形散乱

  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

七、脉症 顺 逆 与 从 舍
1、脉症的顺逆

   (1)脉症相符

       实证:新病,暴病-阳脉,实脉

       虚证:久病,缓病-阴脉,虚脉

   (2)脉症不符

2、  脉症的从舍-常用于寒热、虚实的真假

   (1)症真脉假-舍脉从症

        腹痛,便秘,舌红苔黄-胃肠燥热

        脉沉迟-热结胃肠,脉道不通

   (2)症假脉真-舍症从脉

      四肢厥冷伴身热烦渴舌红-假寒

      脉洪数-热闭于内,格阴于外-真热

 

小           

1、主寒--迟、紧、弱

2、主热--数、洪、滑、促

3、主虚--虚、弱、细、濡

4、主实--实、弦、紧

5、主痛--弦、紧、代、促(动、伏)

6、主血瘀--涩、结

7、主痰饮--滑、涩、弦、促、结

8、主虚主湿--细、缓、濡

9、主食积--滑、促、涩、紧(短)

10、主阴竭阳脱--微、疾(散)

11、脉律失常--促、结、代

 

脉诊的意义

一、辨别病情

二、阐述病机

三、指导治疗

四、推断预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诊脉
《脉经》
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
中医四诊学习之 闻诊 问诊 脉诊(李氏全息汤创始人:李芳祥 主讲)
* 脉学笔记
脉诊“形”“气”与病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