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齐家 萧新国:天门人怎样过大年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天门人怎样过大年

文/范齐家 萧新国

“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派文学家钟惺写下《庚戌除夕》的诗篇。他在诗中写道:

“除岁他乡夕,今年屈指三。关心存与没,阅俗北兼南。灯火看相似,杯盘对不堪。自怜疏野骨,此日候朝参。”

钟惺自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冬初,舟发鄂渚;冬末抵达金陵(今之南京)。初适南都,到万历三十八年寓居北京,屈指算来已是三个年头了。他先后在南方、北方度过大年除夕,遥想在家乡与家人共度除夕的情景,抚今追昔,不禁感慨油然,“灯火看相似,杯盘对不堪”啊!其实,这年春钟惺以第三甲第十七名登进士,授行人。行人,掌传旨、册封等政务的官员,际遇还算是不错的,但钟惺过惯了闲散的生活,对于绝早上朝参拜似不适应,所以在诗的最后说:“自怜疏野骨,此日候朝参”,很有几分无奈。

谭元春的《除夕同诸弟妹侍老母守岁率尔命篇》,写的是在竟陵故乡与家人共度除夕的情景。这首诗记述了诗人上自老母、下至五弟四妹这一大家庭喜度除夕、守岁达旦的真实动人的家庭情感。除夕守岁,阖家团圆,已然少了一些往日长幼间的拘谨局促。老太太发话说,“今天是除夕,大家就高兴高兴吧!”于是大家有的击鼓,有的歌唱,有的载歌载舞,顿时一起活跃起来。大家尽力展现自己的天赋与机灵,那些有难度的技艺更是吸引住了大家。在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平时老成持重的,此时也不太拘礼守旧了。特别是那个机灵天真调皮的小妹,“小妹不畏人,捋我鬃鬏须”,竟然捻起大哥稀疏的胡须来了。全诗叙述婉转,娓娓动人,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这两首关于除夕的诗,钟惺因其“除岁他乡夕”,客居异乡,虽是京都,心情却有几分沉重;谭元春因其“除夕同诸弟妹侍老母守岁”,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两首诗基调完全不同,足见阖家团圆在春节中的人文内容,是西方任何节日都不可比拟的。

旧时,天门城乡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年”了。所谓忙年,就是把与过年有关的生产、农事、民俗都称为忙年。比如,把大米和绿豆用水浸泡后,推磨、沥浆,摊成豆皮;用糯米煎制阴米,炒腊锅、炒炒米;用糯米制作成玉兰片、荷叶子坯料;腌腊鱼、腌腊肉等等,人们广义地称为忙年。

本文说的“过大年”,亦如明代竟陵派文学家钟惺、谭元春“除夕诗”中指的农历腊月三十及次日新年正月初一,依民俗所进行的各项节日活动。

1、大红灯笼高高挂、贴春联

古镇竟陵,除夕夜红灯高挂,光焰焕彩;“煌煌除夜灯,四照满街春”。

名门望族,巨贾富商的门首,除夕这天早早地挂上了一对大红灯笼;灯笼有方形、圆形等数种样式。自除夕夜点燃之后,夜夜燃烛,一直到元宵佳节。

悬挂的这大红灯笼(也有用丝织品制作的透光性极好的“纱灯笼”),一面是用遒劲字体写的姓氏,如李、赵、王等;另一面则是与该姓氏相关的典故,大多用两字表现。如李姓,灯笼上一面写“李”;另一面则写上“陇西”。赵姓,一面写“赵”;另一面写“天水”。王姓,一面写“王”;另一面写“三槐”。如属复姓,如欧阳、诸葛等,姓氏自然写上自己的复姓;另一面则分别写上“渤海”“琅琊”等。

写姓氏不难理解,而另一面的二字呢,则是与姓氏相关的郡望。何谓“郡望”?我国历史上魏晋至隋唐设郡,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郡望,意谓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这样说来,陇西之于李、天水之于赵、三槐之于王便好理解了。

2、布置神龛礼台,敬天法祖

神,其实是不存在的;但观念形态的神,却应有尽有。与春节相关的神,除门神、灶神、财神外,还有许多行业分工礼拜的神,如木匠尊鲁班为神;酿酒槽坊尊杜康为神;茶庄尊陆羽为神;铁匠铺尊李聃为神。荆楚大地,万户同春,“天地君亲师位”则是士农工商祭祀的组合神。主神位两侧还有“东皇太一”(或称“太乙府君”)及“九天司命”的神位。这些神,有源于我国神话、传说,有源于宗教,但荆楚地区春节礼神的民俗,有着丰富的楚文化内涵。

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不朽著作《九歌》,收《东皇太一》等十一篇,《九歌》祭神十位,“东皇太一”居首。《史记·封禅书》记载,“天神贵者太一”“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楚国的文学家宋玉在《高唐赋》中说:“醮诸神,礼太一”。《九歌·东皇太一》中有“穆将愉兮上皇”的诗句,其意为“恭恭敬敬地来娱乐上皇”,上皇,即是东皇太一。原来,东皇太一,地位在楚东,掌管司春之职,亦称“东方青帝”。礼拜东皇太一,实际上是对春神的礼拜,或曰对“一元复始、春回大地”的崇敬。

“九天司命”,也源于楚文化。九天,是指中央与八方,屈原的《离骚》有“指九无以为正兮”的句子。《九歌》中有《大司命》《少司命》等篇章,都是祭神的乐歌。大司命是主管人类寿命的神,少司命则主宰少年儿童的命运。所谓“九天司命”,是泛指主管健康、长寿、吉祥、幸福的诸神。

3、阖家团聚,其乐融融

团年饭 “团年饭”可称得上大年三十的重头戏了。天门地区无论丘陵、平原、滨湖,居家的团年饭,其菜品多为十碗,以体现十全十美,即团圆意。至于十碗的原辅料,则因地因家庭境况而异了,其贫富间的品位当然不在一个档次。天门城区的十碗,多为蓑衣圆、鱼圆、生炸圆、粉蒸肉、豆腐圆、香菌鸡、葛鲜米、粉蒸鱼、红烧牛肉、红肉,最后上一道清汤。天门城区还有“四大六小”的团年饭菜单。四大碗:杂烩头、红烧甲鱼、粉蒸鸡、莲子汤。从前,大户人家还有所谓“海味四大六小”。其间用上了海参、鱼肚、鱼翅、鱿鱼等名贵海味。

除夕团年饭的菜品中,无论丰俭其中“几圆”是一定要保留的。豆腐圆、糯米圆、蓑衣圆、炸圆等,因其团团圆圆的形状,加之原料及制作不很复杂,特别受到人们的喜欢。虽不是菜品,因其名称、形状能紧扣“团团圆圆”,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就是滨湖、丘陵地区的“团子”。滨湖地区如干驿、麻洋、多祥等地,取籼米淘净、晾干、磨粉备用;用腊肉、香干、粉丝、芹菜等加入调料,制作成馅;用滚烫水将米粉调合后捏成坯,填进馅料制作成拳头般大小的“团”,上笼蒸至透熟,团子便大功告成了。这种团子并不一定要即制即食,可将团子敬送人家如走娘家、走亲戚以为礼。将团子复蒸,或者是在炭火上烘烤成金黄后再食,风味十分特别,乡土味异常浓郁。丘陵地区的团子则另具风味了。如九真、石河、佛子山等地制作的团子为甜食品,将糯米(添加少量籼米)淘洗干净上水磨成浆,将水沥滤后搓制成2厘米左右的团状物上笼蒸制,待熟透后取出上糖即食。

团年饭开席,长幼序齿入座,席位不得紊乱,尊长入上席,依序就位。开席后谈笑风生、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4、除夕守岁猜谜语,游艺、谈古话今达旦

民国年间天门著名诗人吴丙炎在一首“除夕感怀”诗中描述守岁达旦时写道:“寒鸡鸣远村,灯火忽纷乱,酒果迎六神,焚香先漱盥。人欲变古风,我意当缓缓,腊祭用汉家,乡俗仍旧贯”。

守岁虽是源于汉家,究竟起于何时?据《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疑自唐始”。唐代诗人白居易写除夕:“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宋代诗人王炎写除夕守岁:“一杯椒醑,惜饮难成醉,爆竹声中人未睡,共道今宵守岁。”

除夕之夜,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增进亲情,互相勉励,向往未来。守岁,是我国历代相传具有积极意义的习俗。

5、出行大吉

旧县志记载:“正月元旦鸡鸣做饭、供神,男子燃灯烛,奉香出门行礼,谓之出天方。”“出天方”,也称“出行”。古时的历书,首页都有关于正月初一出行方向的提示,意谓向xx方向炷香、化纸、礼拜为吉利。

“出天方”之俗始自何时呢?出天方,原本不属我国民俗,“天方”即指麦加,为伊斯兰教的圣地。自元及明,我国始有“天方”一词出现。《明史·西域列传四》:“天方,古筠冲之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伊斯兰教教徒,一生中必定要到麦加巡礼,参谒神殿,以完成伊斯兰教教徒的义务。由于诸多原因,不一定所有教徒都能完成“朝圣”之举,于是向天方的方位、朝向礼拜,亦如虔诚朝拜天方圣地。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我国始有春节“出天方”之俗。可见,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交融,古已有之。

6、“年小月半大”

旧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元宵前数日,俗例张灯村市。群少年饰男女妆,或唱采茶,或唱花歌,又装饰狮子龙灯跳舞。闺中女辈迎紫姑卜问丰歉。”旧县志的这段记载,概括了天门地区春节的民俗风情。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去天门所称的四大镇、八小镇及附近大小集市,多由社区乡民相邀,自发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如玩龙灯、玩狮子、踩高跷、划采莲船、玩蚌壳精等,丰富多彩,深受群众喜爱。农村还在人口稠密或官道要津处,搭台唱戏,首场演出多半要“跳加官”,演一出“天官赐福”。一处设戏场,热闹半边天。即便是乡间小道,也是扶老携幼,人流如潮,欢声笑语,春意盎然。

最具民族民间特色的春节文化活动,为群众喜闻乐见,流传至今。有些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已成历史陈迹,如“闺中女辈迎紫姑卜问丰歉”即是一例。《荆楚岁时记》也说,正月十五“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紫姑,亦作“子姑”。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卷五:“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云是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云:“旧俗,正月望夜迎厕神,谓之紫姑。’天门旧县志关于“迎紫姑”的记载,与上述历史典籍,并不是偶合。天门历史悠久,享人文之胜。古人论天门的风俗时说:“论其民俗则醇质而敦悫,犹然睹江汉永广之化也;论其士风则好古而服奇,犹得见屈宋人文之胜也。”所以,皮日休的诗中有“竟陵烟月似吴天”的赞美。

范齐家 副研究馆员,196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天门中学、天门文化馆、图书馆工作。现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一直投身于文化事业,为发掘、抢救、保护、传承天门地方文化贡献卓著。曾主编《天门文艺》、《陆羽研究集刊》等。编著出版的以《茶圣故里话古今》为代表的系列作品已成为海内外天门籍人士认知和了解天门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经典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俗】话说过年风俗
渊海子平(卷三)(2) 论妇人总诀 阴命赋 女命富贵贫贱篇 女命贵格 女命贱格
团年饭
团年饭二首
食得健康,团年饭宜蒸、灼、炖
《片面就是狭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