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章一:千军万马战汉北

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2002年11月11日,方席珍主任和王章一在京山宾馆合影(京山日报记者张文胜摄)

千军万马战汉北

文/王章一

在新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史上,修筑汉北河可能是一次“淮海战役”。60万大军战汉北,总指挥长就是湖北人民敬爱的老省长后任省委书记的张体学同志,当时是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我也十分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声势浩大的“淮海大战”。虽然已过去53年了,但昔日的辉煌前景还历历在目。

汉北河发源于海拔450米的京山市官桥铺五家岭,流经钟祥、天门,在汉川垌塚七星坑进入孝感地区,自西向东经应城天鹅、汉川麻沙、云梦肖李塆、汉川刘隔和民乐至武汉新沟注入汉江。支流自民乐闸分流,经沦河出府河入长江。汉北河因位于汉江以北而得名,干流全长242公里,堤距宽500-750米。流域内水势较大,上段有大小支流 20余条,较大的有季河、司马河、上罗汉寺河、永漋河、西河、东河等6条。下段主要支流有溾水和大富水。大富水为汉北河最大支流,发源于大洪山南麓白龙池。

1968年和1969年两年大水,给汉北平原湖区人民造成了灾害。时任省革委会副主任的张体学同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治河工程规划,设计治理方案,反复讨论制订施工组织计划并上报国务院。1969年10月,国务院业务组正式批准了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上报的《汉北水利工程规划报告》。1969年10月7日,湖北省汉北水利工程天门县指挥部成立并破土动工,11月下旬掀起施工高潮。开始投入这个工程建设的主要是孝感地区的6个县市,52万余民工(汉川16万、孝感10万、应城10万、云梦6万、黄陂7万、汉阳3万),是这次“淮海大战”的主力部队。1970年春,荆州地区除天门县早已上马外,京山、江陵、沔阳(今仙桃市)三县数万大军长途远征,参加修筑汉北河北堤工程战斗,修筑河堤长27.17公里,完成土方266.66万立方米,是这次“淮海大战”的增援部队,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1970年春节刚过,又是一个春天,我奉命远征。生产队安排我和4名青年人去修汉北河,其中有两名宋河镇下乡知识青年申长江和黄少涛。平常上水库出外工,因生产队农活繁重,劳力紧张,特别是推广强调种双季稻以来,各生产队都打折扣,少上一人至二人,这次都是满额全上。记得出发那天,大概是农历正月初八,正下着鹅毛大雪,我们大队60多人在第6生产队会计左永权的带领下(大队革委会指定其带队,没有大队干部参加),在我的塆子南山上一棵580年的古柏树下集中。由于我们都不知道如何走,就由我的妹妹带路。因为我的小姨嫁到应城县汤池公社老王村大队,妹妹曾多次去过小姨家。我们挑着简单的行李、箢箕,怀里揣着四个月的用大米到宋河粮管所兑换的支拨单,冒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步行了50多华里来到小姨家。姨父和小姨非常高兴,安排我们这支远征小分队住了一宿。次日妹妹返程回家,我们又在姨父的指引下向汉川县垌塚镇进发。难怪革命战争年代行军打仗都离不开老百姓带路的。天快黑了才到达驻地,两天冒着大雪行军100多华里,真可谓“军令传来如山倒,雪里行军情更迫”。

垌塚镇是一个很大的集镇,跟宋河差不多。我们合兴营(小公社)800多号人驻扎在镇上,我们小队5名民工住在一户姓李的人家。这家只有一位50多岁寡妇和她的一儿一女,儿女都二十来岁了,但还未成家。因为是平原湖区,地面很潮湿,街道居民家里没有稻草,好在垌塚镇办有一个草包厂,我们买了10多个草包垫在地上,再铺上棉被,两人合盖一床被子。统铺和我们的箩筐、木箱把客厅都占满了,几乎走路的过道都没有,给住户带来不便,但住户非常高兴。那位李大妈把我们5个年轻人都当成她的孩子,并记下了我们的名字,总是高兴地说,你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好人呀,帮我们修河堤治水灾呀。你们不晓得呀,那大水似铁呀,冲垮了河堤,淹没了庄稼房屋,我们不晓得往哪里逃呀!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因为是湖区,所有的湾子几乎都没树木,所有的民工都带的支拨单。所以县里每天都是几十辆大卡车拖着大柴(从山上砍伐的活树筒子)大米,把垌塚街上的青石板街道碾压得破烂不堪、凸凹不平。我们驻地离工地大约有两三华里路远。每天天未亮,嘹亮的军号声就催我们起床上工了。那时是军队建制,县为师、区为团、公社为营、大队为连、小队为排。我们荆州地区后上去的三个县加上天门县在汉北河北岸战斗,孝感地区6个县市在南岸战斗,共有10个师。那时没有机械化作业,全凭人挖人挑。百里汉北河两岸,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战斗场面真叫壮观。湖区稻田里的土很好挖,但挑起百十斤的泥土上河堤就很吃力了。一天挖到黑挑到黑,人人累得要命。但一想起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想起汉北几百万人民的安危,我们又信心百倍,干劲冲天。我们每个连队都办有学习专栏,每个人都写下了决心书、挑战书、应战书,真是“一声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

一次汉川县革委会派了一支电影放映队来我们驻地垌塚镇放电影、慰问京山师的民兵指战员。那天晚上,放映场地人山人海,秩序井然。京山民兵师副师长方席珍在放映机前用克麦风致辞。他说,我代表京山县革委费(会)、京山师全体民兵指战员感谢汉川县革委费(会)和全体汉川县人民的慰问!我这才知道他是方师长。只见方师长身材不高,脖子上系一条普通的白毛巾,话话时将“革委会”念成“革委费”,是从中央办公厅下派到京山县的一个大笔杆子!后方各区也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来工地进行慰问演出。据说沔阳县毛嘴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也来工地慰问。演出开始,拉开帷幕,一位女报幕员报幕:“我们毛嘴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为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大喊大叫、大唱大跳,嘎事嘎事、现在嘎事!”。“嘎事”就是开始的意思,一句土话活跃气氛,令人捧腹大笑。

1988年,方席珍主任在京山县农业银行会议室主办健康养生知识讲座。左一为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林先觉,右一为京山报社记者王章一

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十分盼望休息,但没有休息日。只有天下大雨才能休息,可是那个春天却很少下雨,好像老天爷故意安排多晴少雨,好让我们早日完成修河任务。偶尔下了几次雨,我们就睡大觉,醒了就去逛大街。垌塚街上的大小商店餐馆我们都逛“高”了,但没买过一件商品和上过一次餐馆,因为荷包里空空如也。我也和合兴营部的工程员、政工员杨问津、李家祥(下放到合兴的宋河知青)坐船过湖到天门县胡市去游玩。胡市是原湖北日报社社长周年丰同志的老家。当时周年丰以“周扬帆”笔名在荆州报上发表了不少诗歌,尤以“赶五句”出名。那时节我们家家户户都订有《荆州报》。胡市镇虽不大,当时比不上垌塚,由于地处龙骨湖西,湖有诗韵,水有灵性,出了不少名人。同时我在雨天里也看了不少书籍,如《形形色色的案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绿竹村风云》等。《形形色色的案件》)是当年最负盛名的苏联侦探小说,故事曲曲折折,人物形形色色,案件离离奇奇。这些小说都是下乡知青申长江带来的,平时在生产队没功夫看。总之,修汉北河时的业余生活还比较丰富多彩。

战斗了4个月,我们荆州地区京山、沔阳、江陵三县的工程任务完成了,我们这支增援部队也撤出战斗了。师部通知下马的那一天,天气突然阴沉沉的,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好像老天爷和汉北人民舍不得我们走,天也留客,人也留客。可是我们4个月没回家了,都归心似箭,一大早就用塑料布捆好被子行李,吃罢早饭就出发。我们的住户李大妈拉着我们的手,泪流满面,硬是不让我们走。撒离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拔了。走了没多远,突然大雨倾盆,将队伍全部冲散了,躲雨的躲雨,歇店的歇店。我们大队60多号人也被冲得七零八落,最后只落下我和左永权及邵李大队的坪坝下乡知青杨家进。我们三个人冒着大雨来到一个叫“六合”小镇,实在不能走了。我们只好走进街头一家躲雨。这家只有一位20多岁的孕妇。她的爱人在外工作,让我们住在她家里。我们花5角钱在镇上买了一捆稻草把子,借她的锅灶煮了饭吃了一餐,晚上用被子铺在屋子里通道地板上睡了一夜。真是大雨大晴,第二天便是红火大日头。我们三人即早起来,也没吃早饭就出发了。杨家进也和我们分手了,我和左永权走到我的小姨家吃了中午饭后到汤池温泉美美地泡了一个澡,又在小姨家歇了一夜,次日才回家。真是奇怪,我们去是大雪飘飘,回来是大雨滔滔,这老天爷也真会安排,真会捉弄人。

后来我在京山日报社工作,收到一位老领导寄来的诗稿和信。这位老领导在信中说:原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方席珍在给他的信中说我是方席珍主任同在汉北河战斗过的战友(这使我汗颜,方主任是师首长,我是一个小民工)。方主任写了一首关于修汉北河的诗,请你看看。我打开方主任的诗稿,上面写着:“癸酉三月(即1993年3月)重游垌塚,离上汉北河工地已23年,吟成一律,敬赠京山县水利局诸同志,并请转给当年在汉北河战斗过的同志留念。”此时方主任早已调到湖北省发改委任委员了。

附:方席珍主任原诗
廿三寒暑指弹间,苦战雄兵现眼前。
一担箢箕挑日月,半干柴火造炊烟。
新河涨水前人汗,古镇生辉后辈贤。
尚有遗留如旧债,参谋献策重民言。

方主任去故地游览过,我却没有机会。我将方主任的诗发表在《京山报》上,并不知天高地厚,也凑和一首:

身披大雪陌阡间,扁担精神永向前。
汗洒湖区征恶浪,旗飞垌塚伴硝烟。
风吹秀水层层绿,铁打雄兵个个贤。
百里长堤心血铸,降龙伏虎践豪言。

另外,抄录发表于1992年12月31日《京山报》上的方席珍同志的一首《七律·怀念京山县委大院》,以纪念这位曾在京山工作了16年的老领导。

退役常思服役时,此生突变系于斯。
办公桌在农家院,纯朴风凝汗水池。
良策传真迎笑脸,盲行失误谢歌词。
见微知著高功底,得近门槛有万师。

我也和了一首:

记得当年幸会时,望其项背仰于斯。
一双脚量青松岭,千首诗飞绿水池。
县委高参藏妙计,平民挚友和新词。
政声自古人离后,戒石碑前忆大师。

1970年春,在垌塚镇看电影时,我只是远远望见方师长。真正幸会方师长是在1976年冬,县里正在筹备召开全县劳模大会。各公社都抽了笔杆子到县里整劳模会的先进典型材料(那时已撤区并社)。我被我所在的石庙公社党委抽去整材料,会到了当时的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方席珍。他见我的材料写得好,还奖励一张戏票让我晚上去京山礼堂观看县文工团首场演出的歌剧《洪湖赤卫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汉川
原京山日报社总编王章一访谈:京山首部电视剧《追粽》是如何拍摄的?
郭 征||下白泉公社“包产到户”始末
开县志 1
《让道》作者:则鸣
孝感各县市区水系分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