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花鸟画家


柳村 (1920.11—)别名柳遵韩,浙江兰溪人。擅长中国画。1942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师专。曾任教于国立艺专。浙江余杭教师进修学校名誉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顾问。作品有《塘栖枇杷喜丰收》、《红柿满枝谷满仓》、《花正茂》等。其中《丹柿》、《枇杷》为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收藏。出版有《柳村花鸟画集》、《历代名家画枇杷》、《瓴毛写生集》等。

  艺术家的作品,是彰显大我的礼器;艺术家的人品,是超越自我的高标。

  画家柳村,以七十多年致力艺术的造诣,以无偿捐赠的达观,最好地诠释了彰显和超越自我的艺术人生。

  柳村,1920年生,原名柳遵韩,字景文,当代著名的花鸟画家和版画家。柳村早年师承吴茀之,又得潘天寿教益,后在余杭工作和生活六十多年,创作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佳作。

  枇杷、梅花、红柿、修竹、牡丹、荷花、古木、白鹭、鱼鹰……柳村的国画题材广泛,笔墨浑厚,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之美。

  水乡集市、早稻丰收、采茶上山岗、收柿子、捻河泥……柳村的版画刀法拙朴、韵味丰富,忠实地记录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良渚地域一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摘引于良渚博物院良渚风物·柳村书画艺术厅)

  [柳村艺术活动年表]

  1920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横溪镇(现属兰溪辖)。

  1942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师专(今福建省师范大学)艺术科,师从花鸟画教授吴茀之先生。毕业后留闽期间,受潘天寿先生(时旅闽筹建东南联大)的教益。

  1946年任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院)助教。

  1947年编绘《翎毛写生集》、《写鹤集》,为国立艺专花鸟写生课教材。

  1948年任杭州国立艺专讲师。

  1949年杭州解放后,被分配至余杭工作,期间曾任三墩中学校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余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1956年版画作品《村口》、《开山造渠》、《络麻丰收》入选全国版画展。

  1958年版画作品《画家齐白石》入选全国版画展,并选送前苏联展出。

  1973年国画(下同)作品《塘栖枇杷》入选全国美术展。

  1974年作品《红柿满枝谷满仓》入选全国美术展,并由北京荣宝斋,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独幅画。参加浙江省两江山水画创作组。

  1977年与邓白、周昌谷、李震坚、方增先、卓鹤君、姜宝林等七人应中国美协之邀为北京首都机场、北京饭店作画三个月。

  1979年作品《花正茂》入选全国美术展。

  1980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

  1981年任杭州市文联副主席。参加杭州市文化代表团,赴日本歧阜市书画艺术交流。

  1982年浙江省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现名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成立,任会长。

  1984年作品《丹柿》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7年与陆俨少、王伯敏、孔仲起、童中焘、章祖安、张胜远等七人共同发起成立学术性团体-东方博雅社。作品《红梅》参加中国美协与日联办《昭和62年日本中国水墨画联展》。

  1988年作品《雪骨冰魂》由并展出

  1989年作品《立夏江南树树金》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吴茀之艺术研究会成立,任会长。

  1991年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柳村花鸟画集》。

  1996年与孔仲起、童中焘、唐勇力、张胜远、等六人共同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东方博雅社部分社员作品展》。作品《金黄簇簇五月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柳村花鸟画展》于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举行。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举办柳村花鸟画作品研讨会

  1999年作品38件及部分创作资料被浙江省博物馆当代美术名家作品珍藏库收藏并展出。编著《历代名家画枇杷》,由西冷印社(中国画技法比较丛书)出版。作品《万古流芳》参加纪念孔子诞生2550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寿柿丹丹耀秋晖》,获庆澳门回归全国中国画展金奖。

  2000年参加《中国东方博雅社美术家作品展》,于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展出。作品《森森古柏历千秋》参加黄河2000全国中国画创作展,于中国美术馆展出。西冷印社出版《柳村作品选》(丝绸珍藏版2000年纪念年历)

  2002年出版《柳村国画作品集》。

  2004年由浙江省博物馆、中共余杭区委宣传部等联合举办的《柳村国画作品展》,于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举行。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花鸟画家柳村》(西冷名家系列VCD纪录片)

  200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名家绘画柳村》画集、北美艺术出版社同时出版《中国名家绘画柳村(英文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绘画系列丛书)。

  [评论柳村]

  在中西方文化交汇冲突、中国社会经历大变革的二十世纪,古老的中国画艺术和每一位艺术探索者,都不可避免地面对着继承与创新这个重要课题。其中,积累下丰硕历史遗产的中国花鸟画,更因其高度成熟的图式风格和笔墨程式,为后来者增添了再创造的难度与认识的分歧。在风雨不息的历史年代里,以潘天寿吴茀之等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在坚持民族审美传统精神的方向下,致力于花鸟画变革的探索,为中国画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柳村先生正是这条薪火相传之路上坚定的行者。“笔墨要旧,意境要新”(吴茀之语),柳村的花鸟画创作,完全实践了这种创作精神。用传统的笔墨,书写出时代之精神。“师古人、师造化、重吾心”,在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貌。

  无论是他笔下金果累累的枇杷、古艳醇厚的丹柿、葱茏的古柏、苍古多姿的梅花;还是故乡山中不知名的一草一木,农家邻舍的一禽一鸟,都为观众拂来一股清新的田园旷野之风,呈现的是一个万紫千红蓬勃热烈的花鸟艺术世界。他用丰实、充盈、生机郁勃的画面,以热烈、明朗和率真的时代气息,取代了前人疏冷萧瑟孤傲清冷的情怀。

  柳村先生出生于书画之乡浦江,家学渊源,自幼即从《芥子园》、《醉墨轩》等画谱开始习画。上世纪四十年代,他赴闽求学及于国立艺专任教期间,师承吴茀之先生,并受潘天寿先生的教益,打下了丰厚而坚实的传统根基。这点,从他早年为国立艺专编绘的花鸟写生教材《翎毛写生集》、《写鹤集》等画集中即可见。他的努力也得到了不轻易许人的潘天寿先生的肯定:“柳村弟质慧性笃,所作笔墨浑厚,富有新意,发展前程远大”(致吴茀之先生信)。新中国成立后,他曾长期工作于鱼米之乡、盛产花果之地的余杭,超山探梅、百丈写竹、塘栖画枇杷、五常作丹柿、普宁寺访古牡丹,淳朴的农家田野之风,赋予他新鲜的创作活力,“生活之蒙养”给传统笔墨开启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花鸟画家 李溪境
承接古今的工笔花鸟画家
花鸟画画家管墨成作品欣赏
花鸟画家闻炜先生作品欣赏
花鸟画家管墨成和他的诗画意境
著名花鸟画家,汪慎生先生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