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趣导入法”版画教学的特点

在华夏文明辉煌的史册上,版画以其特有的文化形式展现着自己独有的魅力,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千余年来成为文化、美术有力的普及工具。我国是木刻的发源地,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般若经》扉页《说法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刻作品.自印刷活字发明后,木刻常作为配图流行于世,明代达到了高峰.那时的木刻一般是画,刻,印分别由人完成,称复制木刻,那时的版画以黑白木刻线稿为主,彩色的作品不多,直到我国明末刻印精美的彩色水印套色《十竹斋书画》和《士竹斋笺谱》,均属于复制木刻领域。现代创作版画发源于西方,十四世纪左右,中国雕版木刻技术传到了欧洲,到十八世纪,西方才逐步形成现在的创作木刻,即由画者一人完成画、刻、印这些步骤,中国现代创作木刻是鲁迅先生在二十年代末提倡介绍到国内的,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新兴木刻运动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通过欣赏优秀的版画作品、亲自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版画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版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及光荣传统,领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兴趣教学是一种以“关注学生的情趣、尊重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情趣、升华学生的情趣”为侧重点的教学。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的一种内在动力。兴趣的源泉是人的伟大天性——好奇心,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带有感情色彩地积极地去探究某种事物和活动,人们才会产生揭示自然和人类奥秘的强烈欲望,才有了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可见,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是人生命活力的主要表现。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儿童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过程,准确地说,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儿童学习的理智性一般比较差,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为外在的要求或偶尔情趣所驱使,而学习动机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主动地学,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版画的创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在附合艺术的原生态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版画制作方法或版材进行创新和实践,在创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发散、集中思维能力和实践、组织能力等等,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成功点。“兴趣导入法”版画教学发以兴趣启发为先导、培养少年热爱生活、关注他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从而使灵魂得到净化,成为全面发展的艺术教育是学校贯彻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

 “兴趣导入法”教学立足中小学版画教育的实际,积极发挥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资源的优势;积极创设“情”、“趣”共济的教学情境;在广阔的文化情境中,提供并创造每一个孩子获取审美信息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给学生以审美的冲击和心理的愉悦,充分舒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的儿童版画“双基”与审美情趣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
遇见普宁--版画、染纸与纸盘画
踢毽子课后反思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