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师讲《宗镜录》录音整理(第84集)
userphoto

2023.10.04 北京

关注

文字整理错误难免,仅供参考,请以录音为准。文字部分,欢迎大家一起校核,有错误或分歧的地方,请留言告知!

原声版

降噪版:

文字整理:

南师讲《宗镜录》第八十四集

故知诸见,从有心而生。佛土无心,故不见天子;天子有心而不生念,故言不见佛土。便成不异,故知有心无心俱空。

融大师云:“镜像本无心。”说镜像无心,从无心中说无心。人本有心,说人无心,从有心中说无心。有心中说无心,是末观。无心中说无心,是本观。

众生计有身心,说镜像破身心。众生著镜像,说毕竟空破镜像。若知镜像毕竟空,即身心毕竟空。假名毕竟空,亦无毕竟空。

若身心本无,佛道亦本无,一切法亦本无,本无亦本无。若知本无亦假名,假名佛道。佛道非天生,亦不从地出。直是空心性,照世间如日。

《智论》问曰: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

答曰:有坐禅人,忆想分别,见是心如清净珠中缕。观白骨人中,见心次第相续生。或时见心在身,或见在缘。如无边识处,但见识无量无边,破如是等虚妄故。故佛言:“如实知众生心,众生心自相空,故无相相。”

复次,佛以五眼观此心不可得。肉眼、天眼缘色,故不见。慧眼缘涅槃,故不见。

见地的修证,功夫的配合。

『故知诸见,从有心而生。佛土无心,故不见天子;天子有心而不生念,故言不见佛土。便成不异,故知有心无心俱空。』

那么他解释这个《无生义》这个经典这个道理而说,他说由这位不退转菩萨,这位天子证到菩萨的境界,他报告出来自己所谓修证见地功用的心得,下面加以解释分析。他说所以我们要了解『诸见从有心而生』,一切的见地,以佛法来讲见地,在普通来讲啊,人生的见解,各种的观点、观念,做人的观点、观念、我见,就是意见不同,意见不同这都属于见地,这是世间的见地。佛法的见地,所谓声闻小乘的见地、见解,同菩萨的见解不同;菩萨见解同佛的见解不同,程度的差别,所以意见的不同有那么多。也就是中国人一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看同样一个面孔,都是五样东西兜拢来,世界上没有一个相同的。面孔都是如此,心理没一个人可以说相同,不可能。

所以我经常给大家提的这一句笑话拿哲学的观点上,我们看文学上描写,骂一个夫妻,如果两个人意见不同:同床异梦。哎呀,大家说哎呀可怜哪!他们俩同床异梦。其实啊,这句话何必那两夫妻可怜?世界上哪一个人同床做同样的梦的?哪有这样的事情?有这样的事情这一对不是疯子啊就是神经病,也做不到啊、疯子神经病也做不到同样的梦。你双胞胎的这个两兄弟,任何事情同样开口说话,我也那么说、他也那么说,一起来,没有这回事的,心理状况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意见当然不同,不可能相同。那么修养方面呢,只有收回自己的意见将就人家的意见,就是行,菩萨行,行为这个行。要听我的意见,你的意见收起来,这是英雄,“你不要说了,听我的,没有事”;菩萨道,就是说我都没有意见,听你的,这是菩萨。那么这个世间的见。

佛法的见,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凡有见取、有所境界、有所得——此心未了,『皆从有心而生』。所以诸佛的国土、佛土,极乐世界,不空如来的世界,实际上我们大家学佛,把五方佛的佛土的名词,把它想一下研究了,可以彻悟。西方的叫极乐世界,东方是琉璃光世界。为什么叫琉璃光?西方那个是无量光,北方是不空哦,南方是宝生,中央就是涵盖一切,就是我们年轻人讲盖你的,被盖住了,毗卢遮那佛,这个大世界。哪里有方位的分别呀?五方佛就是一个,十方三世诸佛佛土是一个。所以《华严经》最后就把这个方便法门带到回向西方。西方什么?极乐净土。

极乐,涅槃就是极乐,涅槃不是死亡,不是枯槁,不是那个地方也没有汽水卖、也没有饼干吃,什么都没有的那个不是涅槃,那个是捏空盘,这个涅槃是常乐我净。所以呀不翻译它的意义,只翻译它的梵文,所以极乐世界也就是涅槃世界,涅槃境界就是极乐世界。而此处是不空的,而此处是琉璃光生生不已的,长寿的,不生不灭的;而此处是俱备一切万法所以是宝生的;而此处是含盖一切所以是毗卢遮那,都给你说明白了。我们大家自己没有去用心,硬把五方佛啊分的清清楚楚,好像我们替那些诸佛菩萨做了主,硬给他分家,买一个公寓给他分隔一间,这一间给南方佛,这一间给北方佛。那个佛你说,好在佛啊不动心,他如果动心气死了,你们把我究竟摆在哪里去啊?呵,他佛土是清净的。所谓佛土啊清净是无心,无心之心是名佛土。因为真到了净土境界,所以叫做净土,干干净净的一念不生的,所以无心的净土里头是『不见天子』,什么人也看不见、鬼也看不见、神也看不见,无一境界可见。

『天子有心而不生念,故言不见佛土。』他说这一位神,天神,他虽然也是一个普通人,不过他善功、善果成就了所以变天人,他也是普通一样同我们人有心。可是他悟了道达到无心地,而不生任何心念,因此他说我没有见过、看见过一个佛土啊。十方三世有佛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佛土,东方世界佛土,那么多,十方三世那么多他说我一个都没有看见,连他自己也没有看见,这个是真佛土。这样,这个境界成就了『便成不异』,“不异”就是不分别,不二法门,没有两样的。故知有心与无心啊平等,都是空,都是空境界,这是一段,又说明这个有心无心的道理,这个问题还在那个知与不知啊。

那么他引用中国的禅宗大师,所谓牛头融,禅宗所讲的。就是南京附近有个山,句容附近就是牛头山,这个山上法融禅师,这位禅师是禅宗很有名的。所以:

『融大师云:“镜像本无心。”

我们看镜子,照镜子,我们在镜子前面一站,镜子里头就有个我,有我的像,这个我的像同镜子里头这个我像是无心的。他说镜与像,根本上都是无心,这是法融禅师说过这么一句话,下面解释:

『说镜像无心,从无心中说无心。人本有心,说人无心,从有心中说无心

他说法融禅师说镜中的像,在镜中的那个人像是无心,说镜像无心啊,拿这个观念这个逻辑来推理,镜里头的像是映的影子,那个影子本来没得心,所以那是从无心的立场而说明无心的结果。我们现在人呢,站在镜子前面我们这个人,这个人,人本有心啊,我们本来是有心,不能像镜子里头我们那个影啊,它不但是我们的影它也本来无心啊,我们就有心啊。那为什么我们有心的人,为什么要说无心的道呢?这就是说『从有心中说无心』,以我们有心念的修养,达到无心、成就到无心的境界,就这个道理。

看下面的引伸啊,你看他这些话很重复,如果你仔细地一参究,逻辑的道理一披露,往往有许多看到这个反复的一辩论啊,把我们的智慧启发了,可以悟道了。因为有许多人不大喜欢逻辑、不喜欢思辩的呀,就觉得很繁复。那么往往啊,不肯思辩的人啊,他所悟到的境界、修成功的境界,所有的成就都非常笼统,笼统不切实际的,所以菩萨道必须要学五明啊、学因明,必须要思辩的深刻,他这种繁复的就是思辩的深刻。下面还有繁复的。

『有心中说无心,是末观。无心中说无心,是本观。』

从人的立场,人本来有心,为什么尽在讨论道的最高境界是无心呢?这是啊,看一棵树一样,站顶上的话,没有从根本来讲。换一句话说,这是分析它的现象,分析到最微末的地方去。那么从根本无心上,说万物本来无心,天地本来无心,一切众生本来无心,这是从本体上来,从根本上来的,所谓『无心中说无心,是本观』,这是本体论。换一句话说,『有心中说无心』啊,是讲修持的作用,由用归体;说本来无心啊,这是直接从本体立场讲话。

『众生计有身心,说镜像破身心。众生著镜像,说毕竟空破镜像。若知镜像毕竟空,即身心毕竟空。假名毕竟空,亦无毕竟空。』

这一段文字看到很繁复,反反复复,不晓得玩些什么花样。如果当时在印度,在唐以前的印度,佛学的还流行,佛教没有灭亡的时候,印度到了唐朝的初年,我们玄奘法师去留学那个正法已经差不多了,没有了。真正完全断了以后,印度文化到了宋朝,完全没有,都到中国来了,所以我经常说要研究印度的最高文化中国《大藏经》是替它保留了全体。

宋朝以后,回教的力量,阿拉伯的势力进入了印度,佛法没有了,慢慢慢慢就是婆罗门教旧有的婆罗门教才恢复。现在我们到印度去找佛的迹像啊,是有啊,那个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呵,不过找佛的迹象啊,就是箭过西天喏,哈,佛都已经不晓得跑到西天的西天去了,你影子都找不到。

所以说,现在讲啊,在当时假使有佛法,乃至中国唐宋时禅宗流行、唯识学流行的时候,这种论辩是非常重要的论。所以西方人笑中国人,根本是没有哲学,因为不大喜欢用思辩,讲笼统,一来就讲人生的哲学啊,涵盖了一切。是很高明,但是在学术的论辩上啊欠缺很多。所以我们中国有许多禅宗的根性比较多一点,是多一点,一问聪明得很,一搞就好像懂了、就悟了。其实啊真的悟了,悟的什么?像麻吉一样、糍粑一样,一塌糊涂,那根本是糊里糊涂。麻吉啊,闽南话,这个东西一样,糨糊一样,所以一塌糊涂,思辩不清楚,就是没有学问。真正悟了,成佛之道,悟了道的人必有学问。六祖没有念过书,大家都说那六祖呢?六祖他会说一部《坛经》欸!你来“经坛”好不好?他是没有读过书哦,他出言口语还一部《坛经》呢,那么你说我不要读书,悟了道一样,你来“经坛”好不好?不说《坛经》。不行,这个不能那么讲,不肯研究学问,逃避现实,自甘糊涂,就是如此。

你现在我们看他做辩论,因为『众生计有身心』,“计”,这个计就是度,度计、执著、猜度。譬如我们一般人,像年轻同学们,犯这种错误非常多的,尽管是学佛、打坐、修禅,一天用功得很啊,目的是什么?嘿!一修呀,将来修到这个老了,这个老了啊,然后出来一个,这个年轻是不老的,在那里计度这个身心,度计另外一个身心。大家仔细的从阿赖耶识的、从这个下意识反省一下都有的,“口口谈空啊,步步求有啊”,一边说学佛我看空了,实际碰到一点打击,唉唷!好像佛法都不灵哦,我学佛都不利了。你看他是学空吗?可见在学有嘛!所以“步步谈空,口口求有”,就是这样。所以 众生啊『计有身心』,都是拿这个身心抓得很牢。

那么法融禅师说像镜中的人像一样,说镜像,是为了破除众生犯这个身心坚执的观念,但是啊『著镜像』,说了一个镜中的像啊,哎呀,有人又抓到那一个去了。因此有些修道家修密宗还专门买一个镜子来,看到镜子在打坐,然后就看这个像就是我相,这是佛法,因为镜中像。画一个葫芦就有一个葫芦,大家都是葫芦,你也画葫芦、他也画葫芦世界上一大堆的糊涂,这叫做依样画葫芦。说一个镜像就要修镜像法。所以说了镜像啊就有镜像,因此没有办法,般若宗是毕竟空,彻底空,把这个影子镜像也破了,说毕竟空啊是破这个镜像。

假设说,但是啊,永明寿禅师到这里为止,他是宋朝人,他不晓得宋朝以后啊,中国的佛学唯识跟般若两个一边争的是毕竟空,一边争的胜义有还争得一塌糊涂又争下去呢。如果他老人家又来的话又要写一部啊“镜宗录”了,哈又要重新著作过了,这就是众生。

所以呀他说为了破抓住镜像境界,所谓毕竟空破镜像。若知镜像是毕竟空啊,如果悟到了镜中之像毕竟是空,换一句话说你反省自己呀,身心就是空。这句话不晓得大家有没有理解,现在我们有个镜子,有个像,这个是我们镜子的像,大家这个肉体,是我们造出来的哦。我们每个人自己这个相你看你长的脸,我长的长脸长一点的,你怎么圆一点?有些要人尖一点方一点、有些人面宽一点、有些人面窄一点、胖一点、瘦一点;有些人近视眼、有些人眼睛远视眼;有些人各种耳朵听不见、有些人耳朵特别灵光,这是什么道理?这个相是谁造的?这个相哪个造的?我们这个相是镜中之像,心镜,心镜发出来的,这个心相。我们生理的这个业报啊就是心相的呈现,心相呈现出来。所以啊,换一句话进一步大家要了解年纪大的朋友,身体衰老了得各种病苦的因由。所谓佛说的,佛为大医王,病从哪里来?病从业来的,由业;业从哪里来?业从心造。真正了了心,生老病死是可以解脱的,不是不可以解脱。所以这个心相不是叫你看那个,我们现在就是心相,如果这个道理不懂啊以为光看镜子里头的像了解那个心相道理,就把佛经糟蹋了。

我们现在相,你不相信啊,大家坐在这里,我们马上测验,我当然不好意思,好意思的话我就暗示你后面那个人给你一拳来,后面捅你一下,你马上那个镜中像就变了,“好讨厌!”立刻那个像就变了。这个像为什么变?心动了就变。现在坐在这大家很自然,一副菩萨相,因为听佛经嘛,当然现那个身相、现菩萨相。如果在路上跟人家一吵架那个就是,那个人就相了,心变了,那个镜子一变了,这个相就变了。所以你看经常有些人,经常慈悲心就会变慈悲相,甚至大家诸位眼睛如何变动,身体都有关系的哦,都有关系哦,学佛要彻底了解这些。所以这个理论我相信,体会不到,那你根本同学佛还没有入门哦,这个话我讲的很严重啊,这个严重是鼓励大家希望注意这个道理,心相是这个东西。

这个东西也就是体会,要大家体会庄子啊所写的《齐物论》那一篇,所谓魍魉与影子。庄子说魍魉啊,魍魉跟影子。影子,我们像一个人都有一个影子嘛,灯光下面一站就有个影子,影子还有个朋友,魍魉。这个魍魉啊,这个影子的影,我们人的影子外面有个圈圈,对不对?有一天魍魉问影子,他说:“你老兄啊,唉呀,真讨厌,看你好麻烦!”

“为什么?”

“一下又躺下来,一下又站起来,一下又走,一下又坐。”

那个影子跟魍魉它说老弟啊,当然庄子没有叫老兄老弟哦,我加上的。它说:“你不知道,我做不了主诶!我听我后面那个老板诶,老板要坐我就坐下来,老板要站我就站起来。哎呀,话说回来,老板自己也做不了主,老板还要听后面有一个呢。”那一个是什么?不知道。庄子的道理也就说明,你看我们人影子,在灯光下,跟到这个身体跑,影子外面那一束光跟到影子跑,身体呢,跟到谁跑?念头跑,念头跟到心奔驰,所以镜像是这个道理。

所以啊真懂得镜像毕竟空啊,彻底的空,那么你立刻就证到了,不是理论上到,身心就到了,立刻就空掉了,身心就毕竟空,这就是觉悟了。悟了以后你就扫除悟迹,拿禅宗来讲。扫除刚才讲的悟迹,悟了道还没有悟道的样子呢?那个影子都没有,把这个都丢掉。天天摆一个修道的样子一天到黑,那不是修道,变精神病了,学佛的样子,那就不对了,所以把悟迹都要扫掉。要知道所谓毕竟空也是假名而已,『假名毕竟空,亦无毕竟空。』你有一个毕竟空在的,已经不对了。这是这一段,第一个论辩。翻过来论辩:

『若身心本无,佛道亦本无,一切法亦本无,本无亦本无。若知本无亦假名,假名佛道。佛道非天生,亦不从地出。直是空心性,照世间如日。』

这引用佛经,这佛法的、彻底的佛法,所谓无上义。为什么说是佛学?佛教尽管衰败,佛法变成了佛学,佛学的思想在人类文化上始终是上升一下占一个地位的,那不是同佛教没得关系,因为它本身的哲学的论辩,始终是至高无上的,而清楚的很非常科学。

  他现在讲,所谓『身心本无』,假使悟道了说心身本空、本无了,那么佛道也是空的,佛的道也是空的。 那一切法也是本来空的,既然无也本无,空也本来是空的,『若知本无亦假名』,最后你看空也是假,一个代号而已,一个代名词,无所谓空、无所谓有。所以《心经》很简单嘛,二百六十字的《心经》都给你讲完了:“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都讲完了,非空非有。非常简单,两百六十个字,他精要统统讲完了。

所以呀佛道也是假名,佛的道,也是假的。他说『佛道非天生』啊,不但佛的道,乃至释迦牟尼佛创了这个宗教,其实佛本身并不想创教,创一个宗教的形态是佛的后来的弟子们搞的玩意。这个中间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说是开天辟地就有这个,人为的嘛,『佛道非天生』,也不是从地下出来的。因为证到了真空的自性,然后出来教化众生。教化久了以后,佛教化了四十九年,以这个教化、教育的成绩开了这个风气,『照世间如日』,他的大智慧、大功德犹如太阳出来一样,大地的光明,都受他的教化、受他的光照。他说佛法的道理就是如此。

但佛本身呢,他推得干干净净,佛不像后世学佛的人,佛在《金刚经》上说我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啊!你们不要当我讲……,不但《金刚经》,其他大经典他说了很多,“你们不要认为我有个东西传给你们啊!什么都没有,我等于没有做一件事。”你看大经上《华严经》各种大经你翻开看看。后世佛教怎么不同啊?“哦我传你一个法哦!是你的上师,你要非恭敬不可,不能背叛。”不听我的话,背叛不行,啊,到底不是佛。

那么你看佛说法他一切推得干干净净,不是我的。有人悟道了是你一切众生的。尤其你看戒律上,佛看到弟子们眼睛看不见,有一个比丘出家人坐在那里叫:“哪位师兄啊,帮我来穿一下针啊?我看不见呀。”缝衣服的针看不见,那些师兄们都在那里打坐入定去了。(断录……)佛针拿来给他穿好,递给他手里。这位出家人就问:“师兄啊你是谁呀?”佛就拍拍他的肩膀,他说:“是我啦,你好好缝衣服吧。”啊!他说:“佛啊,你怎么来给我穿针线?”佛说你不要惊慌嘛,我也要培功德。“欸你成了佛也培功德吗?”培功德,诸佛菩萨都要做功德无穷尽,换句话说,做善事还有停止的时候啊?成了佛更好做善事,就是这个事,这就是佛的态度。此所谓是教主,大圣人,我们做不来。所以他说『直是空心性,照世间如日。』这是他答复这个问题。那么他又引证:

『《智论》问曰: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

好!问题谈到这里你看,上面提一个问题一句话,一直我们答复了两个礼拜,讲到今天才把它讲完,答复的问题。因为答复了问题提出第二个问题了,他说我们假定做个剧本的话,旁边另外一个讨论会,另外一个人说,那么佛说你提这个问题我就不信了,那么《大智度论》上又说:『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呢?心本来无相嘛、不可见的,那佛为什么要我们觉悟,修持学佛啊?要明心见性,求一个不可见的心呢?怎么样去见呢?明心怎么样去明呢?

『答曰:』

他就答话。

『有坐禅人,忆想分别,见是心如清净珠中缕。观白骨人中,见心次第相续生。或时见心在身,或见在缘。如无边识处,但见识无量无边,破如是等虚妄故。故佛言:“如实知众生心,众生心自相空,故无相相。

答他这个另外一个问题,提出《大智度论》上一句话,佛经《大智度论》。他说那么照这样说来,那么,对啊,佛法本来空,那么《大智度论》也是佛经啊,龙树菩萨作的,他为什么提出来佛经上的话,佛经上说心既然不可见,佛为什么还要一切众生必须要随时知不可见心?这就是佛经上提的。翻译过白话文怎么叫做,你要修行要老老实实的知道了,达到了明心见性,那才真的算学佛,就是这句话。随时知,就是老老实实要知道,达到那个见不可见的空的那个心。他说这句话佛经说的啊,那照你这样说了毕竟空,何必求这个见心呢?

他的答话,他说我告诉你,世界上有些人学禅,就是修定、打坐,『坐禅人,忆想分别』,坐起来,这是讲有功夫的人,稍稍有定的功夫,能够反省观察到自己这个妄念。忆是忆啊,文字要注意哦中文,忆是忆,回忆叫忆。打起坐来,那不是说我上次讲过《笑禅录》上说,有个老太婆不肯打坐啊,丈夫要她一定打坐,后来勉强打坐坐了一下她说:“好哎,修禅真好哎!”

“有什么好?”

“十年以前有人欠我十块钱,忘记了,现在一打坐我想起来了”。

这就是忆,回忆。因为打坐啊,年轻的时候到小孩子的时候都回忆起来,不打坐还想不起来,一静坐啊什么都想起来,这是忆。

什么是想呢,不打坐还好,一打坐啊身体好一点了,欸,本来也觉得好几年呢什么念头也不动,也不想发财、也不想升官、什么都没有,一打坐身体坐好了样样都想了,本来空的,一坐又坐出样样有来了,就是想,忆想。

分别是分别,意识境界是分别,分别,然后因为打坐以后呢这个佛经也懂一点、那个道理也知道,然后哲学啊、科学啊、乃至啊什么痛学啊、乐学都学了,然后都懂得了,知识更多了,然后越搞越乱,好像搞不清了。不学佛以前蛮好的,像一个佛,学了佛以后啊佛都像他了,这就是分别心也多了,那就是这个样子。

也就是说『忆想分别』你看四个字啊,大家读中文、读经啊,马马虎虎过去了,好像自己读懂了,因为中国人现在对于中文的教育训练缺乏。中文的字一个字有时候不但代表一个观念代表很多个观念,忆是忆,想是想,两个是不同的解释。分别,两个字合起一个词汇,又是不同的解释了。不然我们粗看看,这个文字很多余实在要改一改嘛,『忆想分别』就是一个东西。不是一个东西,那你书就没有读好。

所以啊按『忆想分别』,有些坐禅人,反而起作用,他说这一种人……,但是有没有定功呢?有一点定功,自己很讨厌的,觉得自己思想还蛮多,见到啊『是心』,看到“是”,就是这个心啊,『是心』不是说“是”是个明心见性,“是”,古文就是代表,白话就是“这个”,他就看到啊反省到自己这个心啊,如清水当中的,看的很清楚,哎呀!很讨厌自己这个思想妄念怎么,不用功还好,用功有进步越来越啰嗦、越多了自己就讨厌自己,就想到法院告自己一状,告自己犯一个啰嗦罪。你怎么那么啰嗦!这个念头不想的都来了。会不会这样?好像大家都没有这样,要么没有到家,要么已经超过了。

他说发现自己心啊,『如清净珠』当中,清净的宝贝玻璃的珠子里头那个一条一条丝、一条一条纹路,看得很清楚。所以他不是说……,没有禅定功夫的人还不觉得哦,有定功,可是觉得妄念断不了,这个念头跳来跳去的,就像我们到音乐厅听那个电子琴一样整个在蹦,这个琴整个在,要听它那个键,都在跳动,这是一种现象。

还有一种『观白骨人中』,修白骨观的人,有一个现象很容易发生,**,诶,但是你要知道哦,他在『忆想分别,见是心如清净珠中缕』啊,这已经是相当有定力的人了。

第二种修白骨观的,很容易了,可以发现见到『心次第相续生』,看到自己心念一个接一个,连到来,看得很清楚。你看他分两条啊,不走一条的,这两条不同哦,一个是坐禅的人,一个是修白骨观的人,这两个心里起来反省到的现象路子是两条哦。所以学佛法绝对要学因明啊、学逻辑哦,清楚的很,不是笼统的哦。那笼笼统统不读书不用思考,只学佛,这个也叫做学佛,那个佛啊,笑死了,那佛是懒得笑的,弥勒佛或是门口笑人的,那笑死了。

所以啊他说修白骨观的人,这个心啊,心念『次第』,程序很清楚,刚刚这个念头、过来这个念头,次第相续而生。修白骨观的人还有个好处,有个什么好处?随时可以发现这个念头回转来,在身上。普通人不晓得念头回转来在身上,精神外跑了,一修白骨观一修啊,念头很容易回转来在身心上。

『或见在缘』,或者看到这个心啊,心念跑出去,跑到外缘,哎呀,刚刚想某一件事,譬如这两天我刚跟他们一起搬房子,坐在这里上课的时候想到,“哎呦,某一样东西,等一下,下课以后叫他们要搬过去。”呵,这就是外缘,或者是见到,心见外缘,这是一种。说很多现象,讲心理的现象。

『如』,另外一种呢,禅定达到了,另外一种四禅八定达到了第八定的第八禅的那个『无边识处』,唯识境界达到无量无边了,那个境界大得很啊!整个看三千大千世界,那是在手中晃的那个样子看的清楚,『无边识处』。那个时候在定中,就晓得自己这个心念意识的力量,拿现在的话,就是我们生命啊,精神的功能发展到无量无边的扩张,无量无边的大,就会到这个境界。他举出了、提出来这许多许多的心理,在禅定做功夫发生的现象。还很少哦,简单明了讲这一条。

实际上每一个学佛的人的经验不同,境界经过不同,所以做一个善知识教化人的千万不要拿一个万金油去治百病,不可能的,一个万灵丹是不可能。所以要“无量法门誓愿学”,各种众生心性不同、业力不同,教育的方便也不同,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因为众生的业力心性不同,佛为了『破』,破除了『如是』的,这些虚妄的见地,虚妄的下意识的心理的浮面,因此佛说你们不要认为这样是明心见性啊。『故佛言:“如实知众生心。”』佛说你们知道啊,要成佛的人才了解一切众生的心理。普通大阿罗汉,乃至八地以前、九地以前的菩萨都做不到。众生心性做不到的,唯佛知道众生心性,都可以知道,他晓得一个根本。众生心啊自相空,心的现象,彻底本空,所以啊,形而上的心性之道是无相之相,『故无相相』,这是第一个答复,第一段答复这个问题。

『复次』

  其次。

『佛以五眼观此心不可得。』

你注意哦佛经上,《金刚经》提出五眼,佛有五种眼睛,当然面子上还是两只哦,有三只藏在里头你看不见哦,成了佛的人都有。他说佛有五眼,悟道了就有这五眼了,成就了生起来了。这五眼看一切众生,他所以晓得一切众生的心啊根本不可得。

『肉眼、天眼缘色,故不见。慧眼缘涅槃,故不见。』

我们这个普通一般的肉眼,肉眼,我们的肉眼什么啊,就是这个作用,我们现在妈妈,父母给我们的,就是这个肉眼,就是看那么远;现在的时代更可怜,还要戴上玻璃镜子啊也不过这样远。这个肉眼,喏,这里一隔,外面做什么,看不见,肉眼的功能就是那么可怜;而且肉眼很可怜,只看前面,后面看不见,所以车祸那么多。所以说嘛有人说这个肉眼,如果当时造人的时候啊前面一只,后面一只,红绿灯啊可以减少一点,后面也看得见,当然再旁边长两只更好。这个人这个肉眼很可怜,只看这一面,而且这一面只看三分之一多一点点,只看那么多,这两边就看不见了,需要转过来看,肉眼功能。当然功夫好一点的人,可以看到后面,就是眼睛那么看前面就是到后面去了,都可以看见,还是肉眼。但是这个肉眼呢,肉眼呢缘色,它所对象是色相,物质世界中的,所以看不见的有障碍有限度。

那么人有天眼,有神通的天眼通好不好呢?天眼通也有限度啊,譬如有些人天生鬼眼,可以看到鬼,天生的,并不是修来的,那个叫报通,前生修过的,这一生的果报获得来。

譬如过去我在大陆上还一个朋友,艺术家、画家,张陆光先生,前辈的画家,他就天生鬼眼,所以我们跑警报的时侯啊一定拉住他,“嘿,张陆光,陆光兄你到哪里?”跟定,你到哪里跟到哪里。他一看这个地方不能躲,“哦!好多好多好多,手也没有、腿也没有,不要躲这里,躲那一边。”他到的地方一定看见、没有。

如果跟他俩做朋友啊,很没有味道,一般人不喜欢跟他做朋友,感情再好,因为他嘴没得遮拦,坐在你客厅里头,看,“诶,那边谁呀?哈、那边有个人,在那里喝茶。”把这一家人吓得啊,每个人家里到处看。他看得到,他觉得无所谓鬼有什么可怕?到处都是呀。他说越是闹热的地方鬼越多,鬼也同人一样喜欢闹热的,山林里头,哎呀,他说鬼也怕寂寞的不大去的(众笑)。是这样,佛经也那么说,他是真看到,他是没有什么稀奇。

不过有些朋友喜欢找他去家里出问题了,问了他,“哦有个冤家嘛。”“哎呀,你做了什么事情?”“哎呀!它就跟在那里……。”那讲得人,那个人都是一个一个汗流浃背,你做了什么事那个鬼都跟他俩讲,因为他坐在那里讲。他看鬼同看人是一模一样,他没有什么稀奇,他天生从小就会。

我有好几个朋友,有一个朋友官做得很大,后来当了中将,也当了主席,他就告诉我,他说我十六岁以前都看到的。我说你几时看不到?“嗨,结婚了,第一天就看不见。”呵、就看不见了,那是真的哦,他不讲假话。他说我以前就看到,小的时候有看到,有时我们读书啊,老古时候读书要默写的,他要当省主席,他说默不出来的时候,我小的时候,一边看到老师一边眼睛一翻,我叫那个过来过去那个穿红袍的也有、穿绿袍的也有,我说拜托拜托你把书翻到我看看,他那个地方就翻,我这里就抄(众笑)。要说这个人,当然是有些人天生的,这也是天眼,鬼眼也是天眼。真的天眼有很多种,神的天眼、鬼的天眼、罗汉的天眼,修来的。罗汉也有程度的,有些看多少程度,乃至能够看一生、看两生,看人的前生,看三生、看七生、看无数生,同你修持的功力程度不等。

天眼不是道哦,所以学道的人千万不要去学眼通啊,你眼神通一成就啊,永远悟不了道了,那都是道的虚花了。所以天眼以为了不起啊?没有,『缘色』的,所以不能见道。他还是要看,虽然不看物质的世界要看物理的世界去了,等于电视叫透视过去了,也非常吃力哦。虽然不费力,有天眼通不是这样看的哦,不是有些人“哦~~”故作……在那里跳啊,那个不是啊,真的天眼通很自然的,就那么一晃,他已经看见了。就透过你的脑袋、透过你的肉体脑袋都是X光就照过去了,他就看见这是天眼,天眼观。

慧眼呢?这两种眼,肉眼看不见,不能见道,天眼不能见道。慧眼呢?能不能?智慧之眼,不能见道,慧眼只缘涅槃,慧眼只看到是空的那一面去,无心了嘛。

法眼,不是。法眼呢,所以说法眼能分别一切法。今天讲不完,五眼只讲了三眼啊,后面有个法眼同佛眼。

佛眼呢,才真能够见道,佛眼是大慈大悲,看一切众生都是值得怜悯者。所以我们一切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叫我们以佛眼观人,看人一切以慈悲的眼睛去看人,不要老是带一个有色眼镜,或者瞪个三角眼、怀疑眼啊,这些都不可以,要是以佛眼看人,慈悲观一切众生。不过后面两个眼下一次补充啊。

好,下一个礼拜五,十八号停课一天,再下二十五号请诸位,又发通知来了,到新地点啊。

录音下载地址(持续更新):https://pan.baidu.com/s/1lTWtAdOLrqLAyodzldNRvw 码:uqj9

《宗镜录》录音全集整理:

南师讲《宗镜录》录音整理(第83集)

南师讲《宗镜录》录音整理(第82集)

南师讲《宗镜录》录音整理(第81集)

南师讲《宗镜录》录音整理前80集汇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智度论》第六十九卷 释佛母品第四十八之上
五眼境界各不同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28)
怎样念观世音菩萨才灵验?
空山本净和尚嗣六祖
收摄身心的音乐(养心佛音精选50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