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周易》的历史形成

中华文明史由考古资料说明,中国文化经过恒久发展过程,《易经》不是一天形成的,有三古四圣创经典的说法。《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这是汉代人的说法。伏羲为上古, 文王为中古, 孔子为下古。” 伏羲画八卦, 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子赞《十翼》,即作易传。

(一)伏羲时代。传说中的伏羲时代,结绳记事而作八索、八卦(经),这是起源。伏羲氏相传是距今6500年前石器时代的一支氏族,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远祖。伏羲画八卦,十分伟大,这是最早的“形而上”。谁说中国人不善于抽象思维?老祖宗就善于抽象思维了。以通神明之志,以类万物之情。人类是天生的形而上动物,其他生物比不了。不在一个层次上。(这一历史需完善,应补充说明)

(二)到了周文王,又是一个大发展,文王拘而演周易,最早的易经由此诞生。即由伏羲氏的八卦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史记》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文王将八卦重叠为六十四卦,因而重之,每卦六爻,共384爻。可见周文王坐牢时也没有歇着。

从《史记》中记载的周文王、周武王的事迹来看,他们已深谙《易》中所提示的政治智慧了。例如:“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史记》P15)当八百诸侯会盟津时,诸侯皆曰:“纣可伐矣。”而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在又过了两年之后,纣昏乱暴虐滋甚,挖了比干的心以后,武王才认为时机成熟,开始伐纣。可见文王、武王行事都十分善于积蓄力量,把握时机。而这正是《易》理之所然啊!。

(三)周公重新编录卦爻辞,并引进结合周初史事,以传教成王,使之学习历算,同时不忘历史。“其有忧患乎?”

(四)孔子及其弟子作十翼(又叫易传)

  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第七)可见孔子对易经的评价之高,学习和掌握了易经,可以使他不犯大错误。而且孔子感叹他学《易》学得迟了。但有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又有助于帮助它理解周易。司马迁的《史记》也有记载。又据马王堆帛书《要篇》(这个年代在司马迁之前):“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这是个有力的证据。可以推想,孔子这样好《易》,大概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他是真正把《易》融会贯通了,而且是带着他的丰富的人生体验、政治经验、历史知识、广博学识来学《易》的。孔子及其弟子所作的“十翼”对《易》作了深刻的阐释。孔子的阐释,真可谓字字珠玑。通过孔子的阐释,《易》由形式上的算卦书而变为哲学书,由神道设教之书而为人文化成的伦理之书。这是孔子的伟大贡献。孔子及其弟子的十翼,即易传,实际上比《论语》还要伟大。其中系辞的价值最大。

可见,伏羲以后经文王、周公、孔子的发展、演绎、阐释,进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和公认的《周易》,即包括《经》、《传》两部分的《周易》。《经》由64卦,386爻,附卦辞、爻辞组成。《传》由上彖、下彖、上象、下象、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杂卦、序卦组成。古人又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用来解说“经”的内容。今天,接触到的通行本的《周易》即包括《经》、《传》两部分内容。是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了,这是西汉汉武帝时代五经博士努力的结果。也就是说加工过了,我理解主要是形式上的整理和完善,如条理和修辞方面的。过去的简书容易损坏和错乱。再早些时候的汉代帛书中的易传(马王堆帛书中的)还不够完善。司马迁当时就表达过“正易传”的理想,“小子何敢让焉”。

    这十翼可以说是孔子及其弟子对《易经》本体反复研习、消化、贯通、升华的结果,是对《易》的哲学阐发,是易理的精华。可谓流传千古,光华四射。读之亦是含英咀华,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其中《彖》是用来解释卦辞,说明一卦之卦名、卦象和卦义的,是对卦的总论。又称彖辞、彖传。《象》是用来说明卦、爻的象征意义的,包括对君子、人生的启示意义。又称象辞、象传。现在印制的易经文本,彖辞、象辞,就直接跟附在卦、爻的后面,与易经合为一体。《文言》即文饰乾、坤两卦之言,跟附在乾、坤两卦的卦、爻后面,是对乾、坤两卦卦、爻的阐释和发挥。文言只在乾、坤两卦后面有,其他各卦都没有,足见乾、坤两卦的重要。乾、坤两卦代表天、地,代表男、女,没有了天地、男女,自然、社会就无从谈起。也代表阴阳。所以这是起始的两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两卦。

    《系辞》是从自然、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的高度对易经总体的阐释和发挥,亦是极其精美的文章。南怀瑾著有《易经系传别讲》,一段一段地讲解了《系辞》,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系辞值得反复诵读。《说卦》的主旨是诠释八卦,是对八卦的详细解读。只说八卦一一解读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因为这八卦是最基本的。代表了天地间的八种最基本的物质现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序卦》则解读了64卦的顺序,可视为研究易经各卦逻辑顺序的学术论文。孔子的这篇学术论文何其精彩!从天地(即乾坤)两卦开始,一直推演到最后一卦“未济”。这种推演是事物自身的自然的和必然的运动,是自在自为的辨证运动。在这里我们看到,64卦不是彼此孤立的,以黑格尔思辨逻辑或何新泛演化逻辑(或历史概念类集)的观点看,64卦就是64个概念,这64个概念是内在联系的,相互演化过度的,呈现出一个流动的状态。而现实世界不正是一个流变的状态吗?!能够在流动的状态中看事物这是一种很高的智慧。佛学也是如此,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这一点说,古希腊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印度佛学都是相通的。这简直就是浓缩的黑格尔的《逻辑学》或《小逻辑》,已包含了二千多年后的黑格尔的逻辑学的全部重要思想。令人感慨我们先人和中华文化的伟大。阅读此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我们通常所说的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都已尽在其中了。

    《杂卦》是易传(即十翼)中的又一篇短文,也是十分精彩,仅300余字,则是从另一视觉来释读64卦,即从对立统一、两两相对的角度来阐释64卦。你如把玩它的卦象,都是两两相对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及其弟子所作的《十翼》,或称《易传》,其内容精彩纷呈,从多层次、多角度对易经本体进行了哲理性的阐释和发挥,构成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统一体,使易经羽翼丰满,展翅飞翔起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与“易经”
《易经》六十四卦,孔子最看重的是哪一卦?
《周易》探源(一)
文章
国史之道·易经溯源
第一讲__《周易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