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动态】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干部不仅要能做事,还要有格局!看程红兵怎么说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再到年级长、学科组长都很重要,他们是一所学校的骨架。


如何评价学校干部,标准是什么,值得探讨。


  

把事做好就是干部

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做得出来


我到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担任校长已经四年,都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难在哪里呢?难在人上,尤其是干部上,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干部培训是最重要的工作,我在明德学校只设计了两个中层部门:课程处、校务办。把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学生管理、教育科研统统规整到课程处,剩下的工作统统规整到校务办。我的培训方式主要是 行动培训,在工作中不断调整,不断打磨,不断适应,间或也亲自披挂上阵给他们做专题讲座。


我常常跟干部们讲,作为干部要有几项基本素质: 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做得出来。落脚点就是把事情做出来,干部就是做事。优秀干部之所以优秀就是:想做事,愿意做事,努力做事;会做事,善做事,能把事做成。


什么是“应该做的”?

这就是判断力的问题,必须想得清楚。做关系到学校整体的大事,比如学校的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也要做小事,事关学校文化的一些小事,比如彩绘井盖看似不起眼,但将成语图画画在窨井盖上,也很有意义。再如看见校园的纸屑,也能弯腰捡拾。做关系学生成长之事,比如元旦演出,不能因为相关部门一纸命令就取消演出,孩子们排练了很长时间,正兴冲冲地等待表演,不能扫了孩子们的兴致。做关系老师发展之事,给教师们请导师,将老师们的论文推荐刊物发表。


以上是应该做的。不做什么也应该清楚,不做违法违纪违规之事,比如“八项规定”不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不做徒有外表之事,不做那些只是为了增加曝光率而意义不大的事。不做自欺欺人之事,反对各种形式主义,比如为写论文而写论文的事,我们的教育研究是为提升学生而研究。不做前后失序之事,比如工作刚刚开始,就评工作先进的事情坚决不做,读书活动刚刚开始,马上就要评选读书之星的事情坚决不做。做事是有阶段性的,逐次递增,逐次提升,水到渠成,不能失去基本的顺序。


想清楚之后,还要表达清晰,因为干部毕竟要激励教师一起工作,还需要说清楚,进而还要写清楚,让大家能够正确理解。


怎样才能把事情做成?


怎么做成一件事,这就涉及到思考力的问题,同样必须想清楚。这里说的做成一件事,其含义是走完一个闭环,即把一件事做完、做成、做好、做大(意义影响)。


做前“三问”:对象合适否?时机合适否?方案合适否?


如组织学生去万科学习考察,很显然对象不能是小学生,初中生去相对合适。时机也很重要,同样一件好事,选择什么时间去做也是有讲究的,组织学生去万科,开始选在期末考试前,这个时间孩子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考试,没有心思出去学习,后来调整改在考试后去,这个时间学生心情放松,效果就好得多了。去万科考察是一门课程,因此要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来设计,设计成一门社会实践的精品课程。


工作效率很重要


要做成事情,必须讲究效率。实际工作中影响我们工作效率的有诸多矛盾,这些矛盾是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常常是影响效率还不自觉。


首先是方向矛盾,开始常常是清晰的,但做着做着,就把方向搞反了,所做事与目标相反,事与愿违,所以经常听到、看到人们引用纪伯伦的诗句: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二是主次矛盾,本来有许多事情,但这些事情是有主次之别的,工作起来,人们常常先做容易的,而容易做的事情常常是次要的,做着做着就把主要事情丢在一边,甚至忘了主要事情。


第三是事事矛盾,本来只有一件事,做起来还清晰,但做着做着事情就一件一件地产生了,旁逸斜出,有时是自己增事,有时是他人增事,一事未成,又生一事,干扰主干,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结果事事不成。事情多的时候,要学会弹琴,忙而不乱。


第四是前后矛盾,朝令夕改。比如之前为了强调一项工作的重要性,不惜与奖励挂钩,与考核挂钩;但之后下一个月即刻改变,这样做事,其结果是前功尽弃,权威尽失,秩序全乱。


第五是里外矛盾学校里面的事情和学校外面的事情发生矛盾,一种表现是外重于内,整天在学校外面,天马行空,或者是开会,或者是培训,学校的事情当然受到影响;一种表现是因内弃外,结果导致坐井观天,自以为是,无以为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校内的事为主,以校外的事为辅。


事后也要“三问”:事情真的做完了吗?问题是什么?怎么再改进?


学校信息化建设孤立地看好像做完了,但没有把各自孤立的项目连成一个整体,这事就不算完。即使做完了,也要考虑应用效果,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


如何把事情做长久?


怎么把事做长久,这就涉及一个人的人格问题,即人格力。最终成就事业的、成就人的是人品、人格。


首要的是真诚,假的包不住,假象只能遮掩一时;虚的长不了,泡沫终究很快破掉。我们看到一些学校动辄开设几百门校本课程,但基本不进课表,这就是假的。


其次是平衡,要权利均衡,权与利要平衡,权与人要平衡,要善于分权,不要事事揽在自己身上,什么权力都抓在自己手中,结果权多,事多,反而做不好,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下属能做的事交给下属做。利益平衡,要有福利,那就是普降瑞雪;要有奖励,那就是激励先进。


第三是公平,一视同仁,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好友,一个标准,一种制度,课时调整待遇随之增减,对待朋友,不能喜欢谁多给谁,而应该喜欢谁更要严格要求谁。


第四是理性,理人事,先分清是非然后处理,原则的事讲原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作为干部带头上课,学校里的干部说到底不是官员,而是职业教师,带头上课有利于了解教学一线实情。人情的事讲人情,该关心的要关心,但人情不能影响制度。最终成就学校的就是做事的文化。


学校干部应有的格局


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做得出来,只是干部的基本工作、基本要求,优秀的学校干部之所以优秀,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因素我以为就是格局。人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格局的差异,事业成就的差异就是格局差异造成的。


何谓格局,格即格式,局即布局,格局即一个人对所处时空位置及未来变化的认知程度,因此也可以引申为人格气度。电影《一代宗师》中提到“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这就是格局,一个学校干部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学校,如何看待事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未来世界,即可见其格局大小。


学校的干部向来以执行力为标准,执行力强的即为优秀干部,何以要养成一定的格局?我以为这与学校教育的特殊属性有一定的关系。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育是千秋大业,非一锤子买卖,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它是一项恒久的事业,它是面向未来的工程,干部的格局直接影响他的创造力,影响他的工作成效,影响他的教育意义。格局小的人只看到眼前利益得失,斤斤计较于分数高低、升学率多少,陷于其中不能自拔,加班加点,劳命伤财,他们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实行课程改革。格局大的人更加着眼于未来,他们的价值思想是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开展有深度的课程改革,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


格局三维度:信念、眼界、目标。由此展开,我们依次分析不同层次的格局。


第一是 零度格局,其实就是格局狭小,几无格局。走进学校是因为 就业需要,误打误撞进了教育岗位,无所谓人生信念,基本上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面对五彩缤纷的教育世界,他们基本上呈现的是色盲状态,也不想一探究竟,甚至连兴趣都没有,不读书,不看报,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上课、考试、升学这样一个单一的维度上。他们的目标更多的是完成校长交办的任务,此外再无目标。


第二是 一度格局。走进学校是以为学校能够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利益,以为做干部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其信念就是 逐利信念,笃信丛林法则,分数至上,升学唯一,相信高分数、高升学率能够带来利益。


他们也会看书,也会看报,也会关心其他学校,但其视野就局限在实用的功效,做什么有利于分数提高,怎么做有利于升学率的提升,看得很清晰。脑海中装不下美好而无用的东西。其目标很清晰很实际,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凡能提高分数就做,凡不能直接带来分数提高的就不做,实际工作中基本上只会 以加班加点的方式提高分数。


第三是 二度格局。他们是为美好的教育而进入教师岗位的人,把教育当作自己一辈子的 事业追求。他们人生有信念:坚信教育是向善的,坚信学校教育能够成为美好的事业,坚信课程改革是一定解决教育困境的。他们的视野不局限在考试分数、升学率上,他们对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认知,关注德智体美,看到教育深处的真善美,看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的目标就是:我手中的教育能不能变得更好一些,我所教的孩子们能不能更幸福一些。他们心中有理念,并 以毕生的行动去追求和捍卫教育的美好理念。


第四是 三度格局。他们是有信仰的教育人,他们真诚的信念就是通过改善教育从而 改善社会,通过改善教育从而 改善世界。他们对教育事业、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对世界发展的趋势有深刻的认识,他们看到教育对社会的责任和对未来的意义,他们看到的是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整个人类之间的关系纽带。


他们的胸怀博大,他们的视野开阔,他们的视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历史的深度,即对事物的认识有历史的纵深感,既看眼前,又看历史;既看现实,也看未来,在更宽广的时间背景下思考教育现实,分析学校问题,短期的成败、得失、荣辱,不足以使他们忧伤过度,也不会使他们沾沾自喜。二是世界的宽度,即在更大空间背景下思考教育的价值意义,以一切优秀的学校为参照系,既看国内的,也看国外的,既看发达国家的,也看发展中国家的,超脱了狭小格局里的自我感觉,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精华纳入视野,了然于胸。


他们是以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的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孜孜以求,不倦探索,用他们执着的行动实践他们的信念,用教育改变国家,用教育改变社会,用教育改变世界。他们是一群真正有大格局的人。


您是哪一境界的教育人呢?


来源:公众号“程红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凌宗伟:一个校长用什么人就有什么样的格局
校长如何引导学校中层干部拥有大格局,搞好相互之间的团结
种好心田|教育管理(1)——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 系列之十八
校长--做一个“四容校长
当一个校长舍不得离开
坚持“五零”管理创办满意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