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报告老师,您的学生“早恋”了!关于“校园恋情”老师到底要站哪一队?


近日,某高校曝出一桩奇闻,学校管理者充当“爱情督察队”,把校园里小情侣牵手、拥抱的亲热照片拍下来,张贴在宣传栏,美其名曰曝光“不文明行为”。还有高校推出了“恋爱实名登记” “恋爱报备制度”等奇招,令人啼笑皆非。



连高校在面对学生恋爱都持这么紧张的态度了,那么在中学校园里,当未成年的孩子们有“过密交往”的时候,学校又会出什么样的奇招?


为什么在校园里的“恋爱”就要被称为“早恋”?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对待校园恋爱如同“洪水猛兽”?学校到底应该怎样面对和妥善处理校园恋爱现象?


为什么对待“早恋”要像对待“洪水猛兽”?


青少年是由于对他人的爱慕而产生的恋爱现象。这类恋爱十分常见,而根据爱慕原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专长型、品性型三大类。其实小编倒认为,孩子懂得欣赏美,无论是外表、专长还是品性方面的“美”,都可以显示出他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啊。


而学校和家长反对早恋的原因,主要是担心以下3个问题:


1、谈恋爱耽误时间,影响学业;

2、恋爱会有“过早偷尝禁果”的风险,有可能会对身心有伤害;

3、担心恋爱会让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不可控因素增多。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就算我们闭口不谈关于性、关于男女生交往的“敏感”话题,就算我们明令禁止“男生女生”有“过多接触”,其实孩子们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两性知识”。学校和家长越是强势的要禁止和规避的东西,孩子们可能越会想要尝试,逆反心理、好奇心这大家都有,很正常。


在当前这个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孩子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调查显示,中国人获取性知识的三大主要渠道,一是“网络”,高达24.5%;二是“自己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比例达24.2%。未成年人表示,更愿意与朋友、同学谈论性知识,而不是从学校或家长那里获取这些信息。正是因为很多知识是青少年们自己“摸索”出来的,难免会有一些理解误区,特别是性病传播、两性观念、安全措施等方面。



“禁止早恋”是一种逃避式的解决措施


大部分老师和家长更是未能担起教会孩子处置方法的责任,并且一旦发生了什么,都习惯于把错误归咎于学生本身,以及替罪羊“恋爱”上。


一味的禁止,却不晓以利弊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有的学校和家长“独裁专治”,直接限制学生、子女的感情生活,将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并没有多少人能把孩子当作朋友,或是平等的“人”一样尊重。


他们应该和子女多沟通交流,将恋爱这件事的利害分析到位,该讲的生理知识就一定要讲到懂,让他们懂得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什么时候恋爱那么美好的东西变成一种“罪”了?也许我们真正应该介意的,不是爱情来得过早,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处置这份感情。


名校长们这样说——

“中学生恋爱时个不错的经历”

“‘早恋就像青春痘一样正常


北大附中的王铮校长早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过,他对学生谈恋爱这件事的态度是赞成的。他说:“学生谈恋爱是谈恋爱,学习是学习,我觉得这之间如果把握好,是没有影响的。就像是吃饭对睡觉有影响吗?”


王铮说:“现在学生谈恋爱其实也是对恋爱经验的一种帮助,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认识他人,理解他人。”


他还说:“恋爱不是一件坏事,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如果想谈固然要往美好的方向发展,我个人认为恋爱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生经历。”


这种观点也非常符合北大附中“学生自治”的理念,学校要做的不是简单告诉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自己去判断什么样的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到底能不能做,怎么做才会更好。


其实王校长的关注点,是在学生身为“人”的成长角度,而不是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当我们只盯着学习成绩时,孩子们的成绩未必理想;当我们把孩子的成长置于首位,帮助孩子真正做到了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他们不仅会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关于“恋爱影响学习”、“恋爱导致过早的性及怀孕堕胎”等等担心,都显得太小儿科了。


这样的观点,就算放在今天,依然也会有许多校长和教师都会跳出来表示反对吧。为什么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几乎所有的观念都在转变的今天,在面对学生“恋爱”的问题上,还是会有急着在第一时间将“恋爱的小火苗”熄灭?


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对此也表示:“不建议继续使用‘早恋’这个词了,就用‘男女生好感’,或是‘交往过密’来形容,这样更科学。”


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早恋不正常,然而事实上,它就像孩子青春期脸上长的青春痘一样,到这个时间,有些时候就有可能产生这个。它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的成长过程导致的,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孩子们早恋的发生是正常的,不是什么异类,更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


李希贵校长认为,不要将男女生彼此的喜欢就称作“早恋”,因为它不早,它在中学阶段发生是很正常的。男女生的好感和成年人恋爱并不一样,它没有功利色彩,只是互相单纯的喜欢,是人的性别特点决定的,就像身体长了五公分,你会害怕么?这两个事情,差不多。


而且对中学生而言,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正常而必需的,因为各类学校都会经常创造活动,让学生能走出去接触异性。倘若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异性间的合作、沟通、交流、碰撞,未来走上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便会无所获收。他们将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社会,不会与异性交流,不会和异性合作,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曾有网友在后台留言中这样表示


为了引导男女生正常交往,十一学校还开设了戏剧课。在表演的过程中,男女生互相合作沟通非常方便,未来走上社会再和异性沟通交流便没有任何障碍,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怎样才算中学阶段正常的男女交往,其实我们没有办法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断的,只有孩子自己清楚。如果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学习了,或是严重影响到他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了,天天两个人在一起,那么便会影响他这个时期的全面发展。


李希贵校长还表示,自己也遇到过“早恋”的学生,有些学生确实处理得不太合适,影响到了学习和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时老师都会提醒他们。然而,我们也不要希望一次提醒就会有改变。


孩子们需要慢慢自己感受这种做法的代价,体验到这么做的后果,再加上我们的提醒、引导,他们慢慢会有改善。老师不应以极端的方式处理,排斥他或严肃批评以及其他强硬的措施,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家长们也要用平常心看待,一定不要采取极端方式,和孩子保持沟通,更不要大惊小怪。


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在《不能不走的弯路》一书中曾说过,她小时候爱上了一个男孩,男女生交往过密,她的妈妈说“你可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以前这样做就吃了亏”。她说,“你小时候吃了亏,为什么我就不能?”


有些弯路还是需要自己走一下的。孩子们必须自己去经历、去经验,他走了一条弯路再回来,日后便会走上一条健康的道路。所以你不要拧着他、板着他,用强硬的方式管束他们,容易出现问题的。


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只要不影响孩子正常发展,也不影响别人,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干涉太多。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帮助并引导孩子,使他们一直走在健康的道路上。


不恋爱,不一定学习就能好。

恋爱了,也不一定学习就会差。

说到底还是个人学习能力的问题。

恋爱不一定是拦路虎,

正确处理之后,恋爱也可能是一剂鸡血。



有些家长这样说——

“恋爱就是恋爱,情窦初开,是美好的”


“国民好爸爸”黄磊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女儿早恋的问题,他表示自己认为女儿如果在15岁恋爱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自己绝不会多加干涉。青春期时的懵懵懂懂的感情是很美好的!黄磊说,早恋这个词本身就很混蛋——“什么叫早恋呢?”大人们应该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感情往健康的方向引导,就是说你可以尝试恋爱,但不要急于尝试性,即便你要尝试性,也要先把保护措施做好。

“我觉得是正常的,15岁不叫早恋,15岁青春期,懵懵懂懂。”

“我女儿要是15岁谈恋爱我觉得正常。”

“恋爱就是恋爱,情窦初开,是美好的,早恋这个词就不是好的,很混蛋,什么叫早恋?”


“所以中国的教育有些是很混蛋的,早恋这个词就很混蛋。”


教育需要与时俱进

处理校园恋爱,“堵”不如“疏”

北大附中的王铮校长也提到,“如果把握的好,恋爱对学习没有影响


事实是,因为恋爱而影响学习,甚至整个人生都受负面影响的例子,我们也见得多了。如何才能够把握好,不影响学习呢?这就需要学校性教育了。就像“吃饭和睡觉”的关系一样,处理不好,吃饭和睡觉这么简单的事情也会彼此影响。

因此,作为学校,还是要通过性教育有所引导。事实证明,缺少正确的恋爱观教育,是会给学生带来伤害的。当然,伤害有时也可以视为成长的一部分,但有一些惨重的伤害则无法让我们这样轻松面对,如求爱不成便行凶、失恋分手便自杀等等。


性教育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教育。对性的回避,避免谈性,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性教育——其实是回避性教育。


性教育不是把决定权简单地扔给学生,而是学校应该通过性教育,让学生具备做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选择的能力。以恋爱为例,我们不是直接替学生选择“现在是否可以恋爱”,而是要帮助学生针对爱情与亲密关系的事宜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且这个决定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学校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学校的性教育目标是:

1、提供正确的性知识,自我保护;

2、培养正确的性态度和价值观;

3、做实践性别平等的新一代;

4、自尊与尊重他人,负责任的未来公民;

5、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


具体实施这种教育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记得,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要站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沟通、交流,而不是粗暴的“禁止” “命令”,不是简单的说“NO!”,而是要讲清楚“WHY?”,与其“明令禁止”“围追堵截”,不如“正确疏导”,光明正大进行“平等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生“早恋”被学校劝退,校长气愤:当了52年校长,没见过这样的学生!
学生早恋,不容忽视的校园风气
王开东:何必防火防盗防早恋
有点意思!为什么“早恋”这个词偏偏诞生在中国?
一年拆散3对学生情侣,90后高中班主任讲述“绝望”遭遇,该如何对待校园恋爱?
初中生早恋的心理及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