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9年,叶剑英抱怨可分配干部太少,毛主席听后写下四个大字交给他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毛主席口中的叶剑英。纵观叶剑英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

1949年春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国民党政府仓皇出逃广州,于是,华南分局,便任命叶剑英结合张云逸组成临时独立兵团,解放广州。

而在临走前,毛主席也曾与叶剑英进行了多次会谈,叶剑英假装地抱怨着:“主席,华南解放晚,别处都把干部要走了,剩下能分配给我们的干部太少了,您看怎么办?”毛主席笑了笑说道:“南方有一股'泉水’哦。”随后便亲自写了四个大字交给了叶剑英,那么,毛主席又是如何解答叶剑英的疑惑的呢?

毛主席点将叶剑英做回老本行

1948年春,解放战争战报频传,此时已经达到280万人的解放军面对解放战争信心大增,4月下旬,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集中兵力将敌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使得军队急需高级指挥人才,因此,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在华北、东北、华东、西北、中南五个战略区建立军政大学。而毛主席经过充分考虑之后决定在石家庄创办军事院校,并亲自点将,让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叶剑英来担任校长兼政委。

毛主席和叶剑英

那么,在创办学校的时候,毛主席为何首先想到的就是叶剑英呢?

其实,这不仅仅基于毛主席对叶剑英的信任,更多的是在教育这一方面,叶剑英也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两人的相交,始于中央苏区,1931年,刚刚从苏联回国的叶剑英从上海秘密进入中央苏区,而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中,叶剑英也深刻地了解到了毛主席的战略的灵活机动,但军中支持他的人却不多。而在这些支持者中,叶剑英算是其中的一个。

不仅如此,在长征中,叶剑英也曾三次帮助毛主席脱险,长征胜利之后,叶剑英又积极为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献计献策,因此,在长期的作战过程中,叶剑英算得上是毛主席极为信任的人。

而从他的个人经历上来说,叶剑英也是非常适合担任校长的。少年时的他留过学,也曾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在军校的生活,也为他之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他追随孙中山之后,叶剑英也成为黄埔军校执教,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担任教授部副主任。在军校的他,不仅要安排教师讲授日常的课程。

叶剑英

还会亲自给学生们教授兵器学等课程,要知道,兵器学原理涉及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多种知识,而当时的黄埔军校也并没有这方面的教材。

但叶剑英为了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学习这门课程,他就自己备课,将他在云南讲武堂所学加以整理之后补充新的资料,再给学生们讲授,而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曾听过叶剑英讲课的一位学生回忆说:“他讲课,十分吸引人,一点都不枯燥,很有风趣,大家都很愿意听。”

而当时同在黄埔军校执教的聂荣臻也称赞他是黄埔军校中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鉴于此,毛主席才会在之后的教育工作中第一时间想到他。而叶剑英受命华北军政大学的校长之后,也不负所望,做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在学校成立之初,并没有完备的学习教材,为此,叶剑英指示全校教员结合军政大学的教学目的重新编写教材。为了更加切实实际需要,叶剑英还抽调了一部分教员去战场观摩时间,就这样,全校很快编辑完成了30多种军事教材和20多种政治教材。

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叶剑英大胆启用投诚的军官和被俘虏过来的人,尽管当时这样的想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叶剑英和朱德总司令一起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二百多名收编过来的国民党军官成为了华北军政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叶剑英和朱德

就这样,在叶剑英的努力下,带领华北军政大学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为我国提供了不少军事干部人才。

1950年9月,华北军政大学正式走向工作岗位,一部分教师与刘伯承元帅去到南京创办了军事学院,一部分到北京参加了训练总监部的工作,而大部分则留在了石家庄组建了华北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成为了现在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鉴于叶剑英在此次创办学校中获得的革命性的成就,于是,在1949年,毛主席再次任命叶剑英创办了南方大学。

而在创办这两所学校期间,叶剑英还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叶剑英面临的全新挑战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同时,中共中央开始着手部署北平,天津解放后的相关事宜。此时的叶剑英刚刚完成了华北军政大学的任务,于是,毛主席便任命他为北平市委副书记,筹建接管北平的组织机构,做好进驻北平的准备工作。

叶剑英和毛泽东

12月15日,叶剑英立即从石家庄军政大学赶到了保定。就在北平解放前夕,毛主席亲自接见了叶剑英,并嘱咐他:

“这次接管北平,影响中外,你们务必办到如同沈阳、济南那样的接收和管理成绩,不要落在沈阳和济南之后。”

在叶剑英的一生中,接管城市工作是一个陌生的课题,在他的一生中,军事和教育也多有涉足,唯独缺少管理地方的经验,因此,这一次毛主席的任命对于他来说是一次非常严峻的考验。而这一次的接管北平,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关系重大,叶剑英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

为了全力以赴地做好这个工作,在1948年12月21日,叶剑英率领接管北平的人员来到了北平城房山县的良乡,抓紧训练干部,部署相关的接管工作。

1月21日,随着与傅作义的谈判,叶剑英率领人员立即进驻北平西郊青龙桥一带,而他本人也迁入了颐和园万寿山的益寿堂办公。

1949年2月3日,在叶剑英的部署下,进驻北平的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而叶剑英也和其他的领导在前门箭楼上检阅了入城部队。

人民解放军入城

由此,接管工作便全面铺展开来,为了理清头绪,叶剑英将接管工作大致分为政权、物资、文化三个方面,并成立了相应的接管机构。

对于政权方面的接管,叶剑英慎之又慎,他明确地指出:“整个旧的统治机构,必须加以粉碎!”旧职员等候安排,对于机关原有的人员进行妥善安排,随后,又接管了各区政权,建立了各区人民政府。

在物资接管方面,叶剑英将重点放在了没收官僚资本上,对于民族工商业则进行了保护制度。而对于那些工矿企业,采取了接和管的有机结合。

文化方面的接管,采取维持现状,逐步改进的方法,每接管一所大学,都要尽量争取旧知识分子。

在接管的过程中,叶剑英对于那些工矿企业要求迅速复工或生产不中断。因此,当时那些铁路,电力等部门很快恢复了工作,主要的电信、邮政和医院等单位并未中断。为了促进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叶剑英指示成立了城乡贸易指导委员会,同时也扩大了工业生产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

叶剑英

在叶剑英正确地指导下,北平市的经济和生产很快上升了一个台阶,有力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进行。在这一个多月以来,叶剑英将接管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尽善尽美,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而叶剑英能够将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做得如此出色,不仅仅是基于他正确的领导,也是他的智慧和才能的体现因此,在1949年8月,毛主席再次任命叶剑英,去创办南方大学。

叶剑英抱怨干部少,毛主席亲笔写下四个大字

1949年春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由于国民党政府迁至广州,于是中共中央立即组建了华南分局,并任命叶剑英、张云逸为华南分局书记,临时组成独立兵团挺进广州。

而在南下之前,毛主席也曾多次找到叶剑英商讨决策,当两人谈到干部不足的问题时,叶剑英假装抱怨道:

“主席,华南解放晚,别处都把干部要走了,剩下能分配给我们的干部太少了,好比我们客家话说的'水尾田’,流到最后就不多了。您看怎么办?”

毛主席笑了笑说道:“南方有一股'泉水’哦。”

叶剑英毛主席

在毛主席看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南方有着很多的革命力量,因此,可以在华南解放之后,在广州创办一所新型的大学,来培养革命干部。因此,毛主席便当面指示叶剑英,在南方创办一所南方大学,并写了“南方大学”四个字交给了叶剑英。

而就在叶剑英临走之前,还抽调了一批教育骨干随军南下参加南方大学的建设。

8月10日,叶剑英随军南下,9月7日到达赣州之后,立即和陈赓、邓华、曾生等人接管了广东的一些问题,并将创办南方大学提上了日程。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筹办南方大学的工作正式启动,叶剑英来到广州之后立即做出了筹建南方大学的决议,成立了南方大学委员会,叶剑英为主任。由于之前有着创办军政大学的经验,因此相比于上一次,这次创办南方大学比较得心应手。很快,就在11月中旬开始招收预备班学员。

12月1日,正式招生,在1月5日的开学典礼上,叶剑英为第一期三千多名学员进行了讲话:“我们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首先要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并保持艰苦创业作风。”叶剑英的一席话,如同火把一般燃起了学员们的斗志,此后如熊熊烈火势不可挡。

叶剑英

尽管一切尽在掌握中,但叶剑英对于南方大学的一些问题并不松懈,甚至经常亲自过问一些日常事务,与此同时,叶剑英还提出了“学习理论,改造思想,钻研业务,参加革命”的教育方针。随后,还亲自题写了“革命熔炉”的题词。

在叶剑英的指示下,将学校规划为:文教学院、行政学院、财政学院、高级知识分子和社会人士研究部、民族学院和华侨学院等。同时,叶剑英还指示有关部门举办了军干班、银行班等干部培训班。

从1950年1月5日开班,到1952年5月18日,南方大学共招收了四期学生,共18320名。而从南方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相继活跃在新中国的各个领域,成为了新中国建设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2000年1月,在南方大学成立50周年之际,为了纪念叶剑英对广东教育史上做出的贡献,在华南师范大学树立了一座叶剑英的半身雕塑像,而在雕塑的底座上写着叶剑英的身份:南方大学校长。

叶剑英的教育之路:教和学要结合起来

从1949年至1952年,在这三年时间,叶剑英担任广东省党、政、军重要职务,不仅广东的解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广东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叶剑英

在叶剑英看来,单纯地搞经济建设、物质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文艺建设、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样重要。因此,叶剑英始终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教育工作上。

广州解放之后,为了加强广东的社会文化教育,叶剑英首先及时肃清和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各种反动宣传,并在群众中展开教育工作。在工农中,开展扫盲运动,使得广大劳动者能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

同时,叶剑英还动员共产党员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广东沿海诸岛进行教育宣传工作。

在叶剑英的指导之下,在十个月的工作中,广东的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社会教育不仅能够发展社会还能巩固政权,因此,在1951年9月15日,叶剑英在对广东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加大力度创办学校的建议,此后,人民群众开启了兴办教育的浪潮,民族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参加学习的工农人数就达到了86万多人。

在叶剑英创办南方大学的同时,他还担任着广东省党政军最高长官等职务。而在全国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形势之下,叶剑英继续在广东开办了军政大学广东分校,再次担任了校长。

在学校,叶剑英重视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和专业人才。而在学生毕业之后,叶剑英也非常重视就业。

叶剑英视察橡胶园

1951年初,中央决定在华南地区发展橡胶事业,为此,叶剑英再次出山,领导这次任务,并成立了华南垦殖局。

而在广东的几个学校也培养出了农林专业的学生,于是叶剑英将中山大学和广西大学的农林专修班合并改编为橡胶训练班,直接来到了华南垦殖局工作。而当时的南方大学的一千多名技术人员也先后毕业,被分配到了各地的橡胶园担任技术员。同时,叶剑英还考虑到了工人子弟的教育,还为橡胶工人专门创办了子弟学校。

在学生的问题上,叶剑英做到了培养学生,并提供就业岗位的职能。在学习上,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如此,叶剑英还考虑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尽管广东已经解放,但仍旧有很多教师保持着固有的旧思想,而想要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就首先要改造不合格的教师,这是叶剑英在教育工作中最为严肃且重要的一个问题。

于是,在1952年5月31日,他立即给广州全市一千人能进行了总动员,强调着改造教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改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自我批评,充分发扬民主思想,改造工作一刻都不能松懈,要做长久的打算。

叶剑英

在这之后,广东各大中小学及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得到了空前的思想精华,也奠定了广东教育的发展。

叶剑英在广东教育的道路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在这之后他并没有在广东任职,但依旧惦念着广东教育的发展。1957年4月,叶剑英再回到母校广东梅县东山中学44周年校庆时,叶剑英写下了对母校和广东教育的期许和祝愿:“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惯干杂事的大元帅-叶剑英
49年毛泽东邀叶剑英面谈,面色沉重道:北平市的工作你就别管了
叶剑英元帅[七律]
49年毛主席邀叶剑英面谈,面色沉重道:北平市的工作你就别管了
49年叶剑英就任广东省长后,毛主席致电强调:不要在公开场合露面
正直不忘初心的曾彦修(18):代表叶剑英签报纸大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