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糖监测的10个常见误区,你躺枪几个?

血糖监测是了解血糖控制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其结果也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治疗和预后。但在实际工作中,糖友对血糖监测还是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感觉很好,就不用测血糖了


糖友自我感觉良好时,并不代表机体真的没问题,特别是在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时,糖友的自我感觉明显减退,这时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延误。



还有,当血糖稍高于正常水平时,身体不会产生明显的不适,可是当机体长期处于这种高血糖状态时,细胞和血管很容易受到损伤,糖尿病的并发症也会接踵而来。


误区二:糖尿病只监测好血糖就够了

除了监测血糖,糖友还需要监测很多其他与并发症相关的指标,如 心脏功能、肝肾功能、眼底、周围神经病变等。专科医生和糖友要关注这些指标,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误区三:只查空腹血糖不查餐后血糖

糖尿病在发病之初往往是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


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误区四:空腹检查前停药


糖友门诊测空腹血糖,是要了解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血糖控制是否良好,所以头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如化验餐后 2 小时血糖时,当餐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应当照常应用。



擅自停药非但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病情,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甚至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误区五:晚于8:00做空腹检查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以及头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只有过夜禁食 8~12 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 8 点之前釆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超过 12 小时的状态以及午餐前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


误区六:餐后2小时测量时间从餐后算


餐后 2 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 2 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因为一般情况下正常人餐后 0.5~1 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 2 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而糖尿病人胰岛素可能释放后延,血糖的峰值相对来说也会后延。


误区七:空腹血糖偏高便贸然加药


空腹血糖偏高首先需查找原因不要贸然加药,需要了解一下凌晨血糖情况。因为这是鉴别是黎明现象还是低血糖反应性高血糖的根据。


这两种原因处理的方法不一样。前一种情况可能需要增加降糖药用量,后一种情况需要减少降糖药用量。


误区八:检测尿糖能够替代血糖


一个人的尿糖水平只能间接地反映其血糖的大致水平。另外,尿糖的灵敏性较差,只有当一个人的血糖水平超过了其肾糖阀值(一般是10mmolL)时,其尿糖中的问题才会反映出来。


误区九:测血糖就没必要测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或餐后血糖是反应某一时间点的血糖值,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而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近2-3个月整体血糖控制水平,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等因素干扰。所以建议糖友可每三个月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误区十:偶尔测一下或者感觉不舒服才测


引起血糖波动的因素很多,偶尔测一下或者感觉不舒服才测将很难判断造成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


只有定期监测血糖,才可以掌握病情的控制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了解进食与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为调整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糖尿病防治的误区
这8个血糖监测误区,你躺枪了几个?
糖尿病人五大检查误区
有经验的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都不会犯这6个错误,看看你做对了吗
一定要重视餐后血糖(糖友误区)
科学对待糖尿病新三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