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画掇英—中国写意花鸟画教学心得

梁溪尤君育皋,自号邨路,博雅好学者也。毕业于高校中文系,之后任教讲台。本可乐业知止,直至退休,安享晚年清福。然生性不知怠倦,壮岁以后,教学之余,复理少时夙愿,孜孜于诗词书画,至于一发不可收也。以下为尤育皋数年的教学心得,与众志同道合者分享:

1,教画兰花整幅,讲花头朝向有时可与兰叶伸展方向相背,亦别有情趣。先板书简画一幅,介绍顾老师曾如是画。为使学员更易理解、掌握,再举戏剧、舞蹈演员起步时脑袋、目光方向都与手臂、小腿方向相背,并示范动作,引得全体学员哄堂大笑。笑声之中,便领悟所讲之道理矣。(2012.12.6)

2,每教完一种花卉,必完整示范一幅。示范兰花与红梅搭配,先说八处都可出枝,复习八位出枝法;后选定从左上出一丛兰。问“添一枝红梅可置何处?”众呈思考状,我亦构思之。云:“我跟你们一起想。就放兰花上方。不过此乃险招,弄不好会失败。若处理得好,则成佳构,不常见之。咋办?请大家出主意。”众活跃,指点者亦有。我则小心添一朝右下方之红梅细枝,略点花头,告诫梅枝不能伸出过多,过多必败。又问“左下太空太轻咋办?”众又动脑、指点。我采合理者,于兰下添一石,果见平衡。又启发何处可题款、盖章,择善加之。一幅令众人交口称赞之兰石图便成矣。此谓师生互动,效果较佳。(2012.12.6)

3,讲兰叶姿势,须刚柔相济,不能过弯软,亦不能过直,转折处要细,有时可似断非断,更为逼真生动。我举著名锡剧演员梅兰珍唱腔为例。她的行腔华丽多变,甜糯丰美。转折处更有独特魅力:不仅装饰音丰富,而且高低错落,顿挫有力,真如珠落玉盘,生脆激灵,晶莹滑泻,听来舒服之极。此时学员早已聚精会神,盯住我看,大有听我来一段之欲望。我则趁兴唱两句大家熟悉的《一峰更比一峰高》唱段。“你看那锡山惠山紧相靠”的“靠”拖腔特长,亦特难唱。然转折起伏、似断却连的微妙韵味尽在其中矣。加上表情手势,学员们皆发会心笑声,似已在快乐欣赏之中理解了。(2012.12.6)

4,教老年学员学画,大可不必过于拘谨严肃,应以风趣诙谐、轻松愉快为好。15年来,我讲课尽量风趣生动,引人入胜。结合教授内容,穿插生活实例,或亲身体会,或恩师教诲,使绘画要领、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形象毕现,令听者兴趣盎然,易懂易记,往往在开怀大笑中获取知识,掌握要领,弄懂技法。

如示范画上述兰花红梅小方片,构图本险,加石已稳,但若盖章、题款不当,则又使过于平衡,呆板不活。便举一例:人还是有点个性、棱角为好,虽有时难免得罪于人,但其心也善,有亲和力,人亦喜与之为伍。而整天沉闷不语,跟人不理不睬,缺乏交流,虽四平八稳,不得罪人,然亦无生气,更显怪异,无人近之。边讲边配以乖巧、拘谨、死板之神态动作,众人发笑,则随之理解深矣。

返回本题,讲明要点:构图奇险,可令画面新颖,不落窠臼。然须补救,如添加配景、加盖印章、题款等,必缜密思考,经营位置,方使画面平衡。此乃从不平衡中求平衡也。做人棱角分明,爽直开朗,无可厚非,然亦须掌握分寸,收放得体。若过于张狂,总得罪人,则不足取也。(2012.12.6)

5, 讲梅花出枝,老干须曲折,新枝应挺拔。然小枝亦不能过于硬直,须略带弯势,使有韧劲、活力。常见有些梅画,小枝过僵直,乏生命之活力,亦少优美之感觉。而观顾纯学老师之梅枝,总略带弯势,似涨满努力生长之活力。此乃先生之画总有强大视觉冲击力之原因所在。随即举做人道理作比方。

为人耿直坦率是优点,但也不能过于直率,动辄抢白于人。向人提建议或指出缺点,尤须看场合和对象,还须注意方式方法,视不同场合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对待。此乃直率之为“直”亦须适度“弯”之理也,亦古人之“过犹不及”之谓也。画梅枝同理。学员听后,皆有启发,易于明白。(2012.12.7)

6, 讲两个以上花头的布局,强调相互之间要有呼应关系,如此方能显得有灵性,有活力,顾盼有情。我即举拍结婚照为例:两张脸必须靠拢,且须看同一方向;倘使两脸相背,各看各的,则不成样子。一面演示,听者大笑,而花头布局之要领则已心领神会矣。(2012.12.16)

7,常有学员对我诉云:颜色不会调,水分控制不好,墨色掌握不住,花头画不像,叶子不会画,构图不知怎样构。甚至抱怨年纪大了,学不会了,流露出畏难情绪和欲放弃之念头。我则多加鼓励:“不要着急,慢慢来。只要坚持多看多练,总会逐步学会的。我自己开头也一点不会画的。”

我还举老学员例子树其榜样,增其信心,激其动力。如九十岁的顾瑞英,七十岁的蒋瑾、王雯、沈雯、高福祥等等,不但学得很好,而且在全国得了奖,有的还出了画集、挂历。有个王振国老先生,已跟我学了十几年画,如今仍在班里学。每次总是一早到校,一进教室就埋头习画。他对我说:“你在教,我就一直跟你学。”有此认真专注精神,何愁学不好呢?

有实例激励,学员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便被激发出来了。

畏难、灰心是老年学员常见之心理,教员自当多加鼓励。而急于求成则是另一种心理,也须帮其克服。我常开导说:“来老年大学学画,主要还是求得快乐,使老年生活丰富多彩,活得开心。学会技法是须慢慢来的,可学画的过程是充实、开心的。”此乃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之谓也。(2012.12.17)

8,俗雅之争,众说纷纭,且无绝对权威之定论。盖俗与雅本无绝对之标准。同是红衣裳、绿裤子,平时穿之,视为不雅,过于俗气,但在灯光变幻之舞台,并不显俗,反觉生机勃发。此乃大俗而雅之实例。

再者,不同身份、不同学历者,视大红大绿便有不同看法。老年大学学员身份各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我以文化人之雅俗观要求学员,则文化程度高者易接受,文化程度低者则并不认同,画牡丹、山茶、荷花等花卉,总爱红花配绿叶。盖按其审美观,红花配绿叶好看、鲜亮、真实。故我即使一再强调,总有人会以绿叶配红花。此亦合美学之原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体现”。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有其具体的审美观故艺术作品难有统一的标准。

雅俗之说,其实是争不出结果来的,真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已。观齐白石之画,多红花墨叶,视之为雅。即用色画叶,也必掺墨。此中国画之本质特性也,否则,与水粉、水彩何异?然偏有喜好红花绿叶者,亦不必强求其改变审美观。红花绿叶之画,自有其需求市场。此亦合乎“多元化”之普遍规律。(2012.12.21)

9,教老年学员小写意花鸟画,也有重点、难点。例如枯湿浓淡、疏密聚散、构图布局、轻重平衡,以及对清浊关系、开合关系、点线面结合、乱而不乱等如何掌握的问题。

常有学员指着习作诉说,这一笔洇出来了,不像了。我指出,笔头洗净后须在试笔纸上多擦擦,然后再蘸墨或色。画前还须在试笔纸上先试一下。而且要一笔画到底,别老是蘸水、蘸墨、蘸色。如此方有枯湿浓淡之变化。并鼓励之,坚持多练后自会掌握好水分。

初学时往往不懂疏密聚散。如画梅花,枝干和花头均匀分布,好似满天星斗。如画牵牛花、菊花、牡丹花等叶子,只会一张张摊开,不会重叠,也不敢重叠。只散不聚,十分难看。

好多学员说画叶子不敢重叠。我便指点,要大胆重叠,只是在勾叶筋时须细心区分其大小、前后、朝向、结构。我举拍集体照为例:只有肩膀压着肩膀方紧凑好看,稀稀拉拉则很难看。有聚有散,聚散搭配,方才耐看。譬如亲友,天天聚抑或久不聚,终非好事。聚散有度,方显得体,画理亦然。(2012.12.22)

10,教老年学员,评改习作这一环节尤其重要。这跟教中小学生不同:老年学员都是自己要学,自觉性、积极性特高。不像有的中小学生缺乏自觉性,更别说积极性。评改老年学员习作时,人人都集中注意力盯着大屏幕。教师边评边改,每一笔都深深印在学员的脑海里,教学效果特别显著。由此也要求教师的评改丝毫马虎不得,须句句切中要害,笔笔改得理。这对教师的“真本领”也是个考验。倘无“真本领”,基本功不过硬,理论知识匮乏,只会空对空,摆摆花架子,是评不准、改不好的。相反,倘使评改得精彩,学员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还会不由自主地露出赞许、钦佩的神情,有的甚至忍不住满口称赞:“对,对。”“好,好。”“这么一改就好看了,活了。”这时,我乘机强调前后不同对比,印象就更深了。

在评改时,我还结合复习教过的理论知识和要领,让学员们具体感受为何要这样画,而不能那样画,在鲜明具体的前后不同物象的对比中深切感知、掌握绘画技巧,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绘画能力。如这次期末习作交流评讲,一位学员画的红梅只有一枝僵直的老干。我边指出此画的主要缺点在于无辅枝,边帮她添上几根大小不同的辅枝,再补上花头,这幅梅花在我笔下逐渐丰满、生动起来,可谓起死回生,面目一新,学员们交口称赞,作者也非常满意,信心倍增。

评改的过程,其实也属直观教学。评是次,改是主。因老年学员并不希望教师多讲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喜欢多学些怎样用色、用水、用墨、用笔、构图等具体的画画本领。即使学理论知识,也应结合实际边画边讲解。如此,则效果佳矣。当然,评改时还须注意以表扬为主,充分肯定每一张习作的优点和进步之处,以保护学员的积极性。

另外,评改时还可多提问,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七张八嘴,看法各异,改法不同。我便择其善者,达成共识,加以修改。此法效果亦好。(2013.1.10)

11,教了15年老年大学花鸟画,最深切的体会是四个字------好处多多。

一是感动多。学员们的学习劲头常常令我非常感动。有个叫王振国的老教师,年近八旬,学画已经学了近二十年,跟我也已经学了十年,还在学,一到教室就认真练。他说只要我在教就跟我学。有个叫程珣的女教师,已经九十一岁,每周不缺课,还要学山水。很多学员课前课后都要拿了习作向我请教。大家对我很尊重,关心。看我身体不好,都叫我休息,或少讲些。得悉母亲病逝的噩耗,因来不及请假、调课,我仍去上课。一节课后,大家都叫我赶快赶回无锡去吧。

二是长进多。因所教内容广泛,迫使我多学多练。打铁先要榔头硬。八个学期要教学五十来中花卉、鸟类。原本不画的也要先学画。如鸟类,我花了三个月时间把张继馨的《鸟类画谱》临摹了一遍,共画了二百九十一只鸟,二十公分宽的纸接起来共长三十米。下这番工夫对我画好鸟类大有帮助。

为教得更直观,就要多观察写生。如荷花、兰花、白玉兰、忘忧草、杜鹃花等。有的学员将拾到的白玉兰花带来,有时我带去。我常到世纪大道旁、昆承湖畔等处仔细观察垂丝海棠、忘忧草、白玉兰等。

三是快乐多。跟学员们上课,也是精神上的交流。结合实际,举些例子,讲点笑话,生动活泼,活跃身心,健康增进,快乐亦多。见到一些学员刚来时面色发黄,精神萎顿;学了一年半载后,面色好转,精神面貌也变得活跃开朗了。真的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交流。整天静在家里,犹如笼中之鸟,对健康不利。上课交流,对身心健康的确好处很多。(2013.3.14)

12,舞蹈、书法、文学、音乐、曲艺、建筑等都要讲究节奏,作画亦然。

画面的节奏体现在许多方面,如枯湿浓淡、疏密聚散、轻重粗细、顿挫平直、远近大小、清浊简繁、正侧倚斜等。如能在作画时有意识地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则画面节奏自明,可读性强矣。谈画面节奏,似很抽象。凭我多年实践体会,有无节奏其实就看画面是否体现出了上述那些矛盾关系;体现得越明显,越合理,节奏就越明显,越合理,画作就越有“看头”。

简单如画石头,勾勒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皴擦面积的大小,墨色枯湿浓淡的变化,都须讲究,要体现其节奏。否则平淡无奇,既无立体感,更无美感。

再如画花头、花苞,须注意大小不同,颜色不同,间距不同,朝向不同,做到在统一中有变化,方显生动有致,因其有了节奏。

最简单者,如画一根枝条,用笔也须有顿挫,且转折不能等长,亦为节奏。点苔点也须注意大小、间隔,不能等大、等距离,方有节奏。故节奏之于画面无处不在。

体现节奏,须在构图、用色、用墨、用水、用笔等方面多练基本功,反复实践,多花心思,心追手摩,方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2013.3.17)

13, 朋友之交,须分对象:有的须互相交心,真诚相待,是为挚友、密友、诤友;有的则不必走得过近,须保持一定距离,以若即若离为好。此亦合中庸之道,很有必要。画画亦然。

那天我教麻雀,顾纯学老师有事来课堂找我,我欢迎他给大家讲讲怎样画麻雀。顾老师在热烈的掌声中欣然走上讲台,在投影机上画了一只站立式麻雀。只见他将爪上的一段跗蹠fuzhi画得很短,与雀肚离开一公分左右。为引导学员注意,我特意上前指着屏幕问顾老师:“这个你是故意空开一些的?”顾老师解释:“对的。这个不能紧接肚皮,要做到意到笔不到。如硬要接紧,反而不好。”

这便是若即若离的妙处,亦合“距离产生美”之原理。初学者往往要接牢。如花叶与背后的石头,石头与背后的花枝,花萼和画苞,禽鸟与背后的枝叶、花朵等。我初学之时亦然,经顾老师指点方明白道理,有所改进。(2013.3.31)

14, 讲枝叶、花头等姿势,相互间要形成“抱势”,学员往往不理解何谓“抱势”。我举例阐释:大人抱小孩,没有谁会不牢牢抱住,两只手臂总会往里弯------谁会朝外呢?最笨的老母鸡孵蛋时也会把鸡蛋往身子底下扒。看母猴抱小猴,也是手臂朝里弯。

我边讲边演示手势,学员们发出会心的笑声。随之我总结说:“所谓‘抱势’,其实就是两个或多个物象之间形成的一种意欲相向的走势,或曰呈现出的一种相互吸引的动势。它可使画面蕴含动感,体现出物象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而非死板的缺乏活力的呆僵之物。初学者往往不懂此理,故物象无生气(更别说灵气),画面不活泛,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接着在黑板上画几幅示意图作进一步解释,加深学员的理解,要求大家在谋篇布局、构思出枝之时就先要考虑好让物象之间形成抱势。

窃以为,教师不必是大师,但一定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讲清楚画理,让学员懂得要怎样画,且要明白为何要这样画。如此才算是有真本领。(2013.5.5为躲避装修吵闹于小区北小公园)

15应是前辈老教师了,从我十七年前开始教花鸟画时就跟我学画了。这两周没见他来。平时他总是一早就到校,一进教室就摊开, 学员王振国原是市中退休体育教师,已经八十多岁,来练画。他的专注和认真常令我很感动。

这周二上课前,他特意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尤老师,我血压高,最近头昏,没来上课。我本想一直跟着你学画,现在看来……”他有点感伤,没把话说完。我已领会他此刻的心情,安慰道:“你看身体情况吧,如果头昏,乏力,就休息吧。觉得精神蛮好,你就来上课,没关系的。”

“你也不容易的,蛮吃力的。”他体恤道。

“是的,”我说,“不过也蛮开心的。”

“我来学画,主要是觉得这里的氛围好,开心。”

他说这话时充满真情,闪着泪光。我真切体察到他内心对学画的眷恋和不舍。人真的是愈到老来愈想学。在这所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老年大学里,他能学到他所喜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甚至能重温年少时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这么高龄的老教师,对学画如此执着和热爱,真的令我敬佩和感动。由此,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此教画的意义和责任。(2014.4.18)

16.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写意花鸟画,色彩是给人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视觉形象。此外,还有如构图、题材、提款、印章、意境、局气、风格等。

各人对色彩的喜好不同,有人喜淡雅,有人喜浓烈,有人喜红,有人喜蓝、紫、黄、灰、棕等。

每个作者对色彩的喜好和追求也不同。本人偏好明丽、亮堂、鲜明的色彩。尤其是墨色与金黄、墨色与红色搭配,非常美。顾纯学老师说过:“金黄、朱磦配墨色,最为庄重、大方。故大红梅花的枝干一定要用浓墨画之。花色淡则枝干色淡。” (2014.4.18)

17.评改杜鹃花整幅习作时,见其中一张的下部画有一排细草。我问大家:“像这样一个方向排队似的,好看否?”有学员说不好。我接着说:“的确不好看。队伍排得整齐是好看,美;细草这么排队,就不好看,不美。为啥?一是不真实,细草不可能像木梳一样挨个排队生长,二是相互间缺乏呼应,看上去就单调乏味。我举舞蹈为例。舞者不可能头老是朝一个方向转,两条手臂老是朝后面甩,总归要有变化才优美好看。这就是美学原理中的多样性。

平时教学时,我总要强调克服雷同、重复的毛病,其实质也就是在灌输美学原理中的多样性。而雷同、重复往往是初学者常犯之毛病。(2014.5.21)

18.教画凌霄花叶子,我强调不要刻意追求画得像,而要放手大胆地画,特别是聚处密集的叶子,只管画,一笔画到干,方可体现出枯湿浓淡。我边讲边示范。我还强调一定要放松。在勾叶筋时则要细细收拾,勾出叶子的不同朝向和大小正侧的不同形状。只是在露梢处必须抓住每种花的叶子的特征,着重画好。

我一再强调,写意花鸟画不要求画得像,而要注重墨色变化,画出神采,画出活力,画出枯湿浓淡的变化,画出用水用墨用色的功力。(2014.5.21)

19.讲到作画时要放松,举大师例子。亦强调初学时过分随意放纵也不好,谓之“乱塌塌”。大师也有乱塌塌之毛病,不能照搬。大师自有可学之处,但决不能全部照学照搬。对大师之作品,不可不借鉴,取其长处;也不可迷信,以为每一幅皆精品,每一笔皆精彩,皆无暇可击。如吴昌硕之梅干,涂改太多,穿插过乱,并无美感,实乃画中软肋,不可取也。故白石云“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其深藏至理,值得玩味。“似”与“学”二字之含义,值得揣摩一世。

大师乱塌塌谓之率拙,学画者、无名头者乱塌塌则谓之乱涂,无功力。此亦迷信大名头大师之流俗也。正如顾纯学老师在《艺道杂陈》第十三条中所说:“纤夫弯背,指说贱相;达官弯背,称道鹤形。陈年世俗之偏见岂能感染于评书论画。”

总之,应学大师的用笔用水用墨的方法,而非照搬照抄。否则难免贻害。(2014.6.18 )

20.迷信权威,依样画葫芦,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可不必。我并不要求学员向古人、大师死搬死抄。要敢于尝试用新的方法作画。同样画牡丹,百人百画,岂有定规?画法是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不是光学理论照搬出来的。我画熊猫,别出心裁,尝试和牡丹搭配,也无不可。顾纯学老师画熟蟹,勾写结合,亦是独创。我学画芙蓉花,并未照搬传统方法,而是用类似画月季花的方法画之,熟练之后,自成面貌,也无不可,后来还得国际金奖呢。我这方法,也得老师之首肯。

可见学画无一陈不变之定法,不必死守古人之清规戒律。顾纯学老师就在他的《艺道杂陈》中提倡过:“传统似‘虎穴’,创新似‘雷池’,敢入,敢越乃勇士。”好的传统固然要继承,但具体画法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勇于突破,方能出新。(2014.6.18 )

21.初学画牡丹花头最易犯之毛病是死板,不活:不是过于圆整、严实,就是色彩无浓淡深浅厚薄变化;不是大小形状差不多,就是朝向排列无变化。亦或有喜五颜六色混一幅者,观之使人眼花缭乱,俗不可耐。

本人画牡丹三十多年,至今犹在不断摸索、实践,画时也并非下笔如有神,朵朵皆精彩,失败弃之亦在所难免。总结经验,窃以为牡丹花头要画得活,至少须注意做到以下八点。

一,调色要均匀。调色要舍得花功夫,不可性急(初学者往往性急),笔头上颜色由浅到深非得调匀后方可落笔。此乃基础。

二,花形不能过圆,呈不规则几何形为佳,有缺口则更显自然活泛。

三,花瓣不能包得过紧,必要之空隙不可不留。

四,近身反瓣颜色须明显浅些,可形成亮面,方显立体感。反转之花瓣最难画,往往决定成败,须苦练方能熟练,应付自如。此处画法因人而异,无有定法,各显神通。

五,阴暗面须在半干时补加深色,俗称“扣”,旨在加深立体感。

六,花苞形状也须灵活多样,要有大小深浅浓淡朝向等不同变化。

七,花萼要画得灵动飘逸,可增活不少。此虽细节,但激活作用不可小觑,犹如丝巾,其装点功用极大。花萼颜色也要有深浅变化,一般粉红花头用淡绿调胭脂画之。其它颜色须随机择配。

八,画花瓣的笔向应多变,更须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转动灵活,方使花瓣整碎结合,深浅变化,参差有致,围绕花心,乱而不乱,生动好看。

以上八点系个人体会,不能视为教条,仅作交流,请方家指正。2015.3.6

22.老年大学领导要求各班级期末展示学习成绩。我结合花鸟画教学的实际,安排期末两节课习作互评。提前两周布置业:每人准备一幅习作,所画内容自定。互评时挂在墙上,各人介绍画此作品的心得体会,然后大家自由发言。可指出优缺点,也可谈自己画画时所碰到的困难。再由老师点评,提出修改意见,甚或当场帮其修改,使习作本人和其他学员都受到启发,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绘画技能。

每次互评课都很活跃,深受学员们欢迎。互评之后,往往意犹未尽,课堂里三人一堆,五人一聚,针对习作发表意见,交流体会,甚至互相争论,兴致极高。此时的课堂,便真的成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场所,学员们都成了志趣相投的兄弟姊妹。

实践证明,互评课既是提展示学员习作、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也是发挥学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性的有效教学方法。(2016.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入门大全╭★肉丁网
花鸟画口诀大全,实用!
国画知识讲解:花鸟画的技法(完)
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入门大全 2
写意梅花画法--点厾法
干货|超级详细的写意荷花教程,不收藏起来别后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