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过“与书为伴”的生活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作《读书歌》一首,其诗云: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需耕种自然收。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里不怕人来借,夜晚不怕贼来偷。水旱蝗虫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

现代社会,喧嚣浮躁,想要涵养身心,真正厉害的人,都在过“与书为伴”的生活。

01 与书为伴:树立正确三观

知乎上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说读书的好处,可读再多的书也不能挣钱,有什么意义?诚如这位题主所言,读再多的书也不能挣钱。但是,不挣钱就能证明读书没有意义吗?

凡是,把一件事情有没有意义的标准定义为能不能挣钱的人,一定是百分百的利己主义者。可悲的是,他自己还意识不到:正是因了不读书,导致了他的三观扭曲。

一个人要想建立起成熟的三观,只能经由两种途径:家庭教育或自我教育。如果父母有很成熟、健全的三观,那么,他们也很容易引导孩子建立健全的三观。

如果父母本身的三观是扭曲的,这时候孩子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来否定长久以来父母对其的错误教育,这是尤为困难的一件事。

自我教育从何而来:读书。

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阿拉斯特,属于泰坦神族。在泰坦之战中,包括阿拉斯特在内的泰坦神族与奥林匹斯神族敌对,结果泰坦神族战败。阿拉斯特被宙斯惩罚,用双肩支撑苍天。

一天,帕尔修斯砍下美杜莎的头颅返回时,看见阿特拉斯。阿特拉斯请求帕尔修斯:我累坏了,你把杜美莎的首级对着我,使我变成石头吧。帕尔修斯答应了阿特拉斯的请求,使他变成了阿拉斯特山。

阿拉斯特的顶天精神,是西方贵族精神三根支柱中最重要的一根:社会的担当,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而不仅仅是一个有荣誉的、有良知的人。一个人正确的三观中,应该包括这点。

那么怎样树立这样的三观呢?去读书。

托尔斯泰,这位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离开自己的庄园出走,就像流浪汉一样,病死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的人,写的作品。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中感慨道: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读伟大作品,读经典,不只陶冶情操那么简单。经典作品可以给一个人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说读书不能挣钱,的确没错。可是你想挣钱,却不得不读书。

02 与书为伴:提升自己认知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经历:你与某人沟通,尽管已经解释了很多遍,使出了浑身解数,拿出了极其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是对方依然不为所动,表现的非常顽固,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是不相信你说的。

正如前些年,线上订餐还没兴起,许多小吃店老板就是固守传统来店吃饭的顾客,根本没想到外卖的生意可以通过互联网做起来。认为谁会通过网上买吃的,之前没有网络不是一样做得很好。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不愿听取别人的建议,不愿思考自己所坚持的有没有道理,而是盲目的自信,这就是固执了。而导致固执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认知水平低。

当下,“读书无用论”依然大行其道。很多人说:自己的老板只不过是个小学文化,依然有大把的大学生为他打工赚取微薄的薪资,而他确一年轻松挣个几百万。读书多还不是照样需要给人打工。

不可否认,这样的案例确实有一些,但绝不会有很多,而且他们的成功还是特殊时期形成的。换作现在的时代,目不识丁的人想要成功那是千难万难,甚至连基本生存都成为问题。

即便有些人后来成功了,他们付出的东西也远比那些读书的人多,而且他们在前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并没有放弃读书。

正如董卿说:你在任何时候读过的书,都会在某时一刻给予你回报。

一位作家,应邀参加宴会,宴会上看见了一个没怎么开口且着装朴素的女子。心想女子的沉默寡言必是因为没什么名气,优越感油然而生,便上前搭话。

交谈中,他带着自得的口气炫耀:“同样是作家,我已经出版过339部小说,请问你有几部作品?”

女子风淡云轻地说:“一部。”

男作家带着鄙夷之色,继续追问:“你只写了一部啊?叫什么名字?”

女子回:“《飘》。”

原来,这竟然是世界闻名的作家,男子顿时感到无地自容,十分尴尬,在众人嘲笑的目光中灰溜溜地逃离。

有的人,取得一点小小成就,就自以为是,到处宣扬自己的才能,显得无知可笑,最后洋相百出。而聪明人,都懂得藏拙,因为,他们知道四处张扬只会显得浅薄无知。

认知水平低的人,用炫耀自己来获得优越感,殊不知,优越感的另一个名字叫自卑。相反,认知水平越高的人,越不会炫耀,因为他们内心充实丰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熟谷常弯腰,智者常谦逊。越是饱满的稻穗,头垂得愈低;越是空心的稗子,反而把头抬得很高。

03 与书为伴:提升自我气质

作家三毛在其著作《雨季不再来》中,记录了自己从17岁到22岁的成长历程,她从一个孤独、不合群、甚至被当成问题少女的孩子,长成一个独立、有爱且有信仰的女人,这都离不开两个字:读书。

11岁的三毛看《红楼梦》,读到宝玉出家,在大雪中拜别父亲,她潸然泪下;看毕卡索画册,认识到了艺术不死的真理;读《射雕英雄传》,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有人为了爱甘愿终生潦倒……

三毛写的文字里,流淌出来的智慧和灵动,是多年的阅读化来的,在书里她体验别人的人生,学会了美是什么,懂得爱她平凡的生活。

正是因为三毛热爱读书,才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吸引了三位恩师,这三位老师对她的影响极大。

16岁的三毛迷茫自卑,也是这一年她遇到了顾福生老师。顾老师看到了她文章里的才华,把她的文字交给著名作家白先勇,那一年她的第一篇文章被发表在《现代文学》。

随后顾福生又将三毛介绍给了韩湘宁的画室去学画,当时的三毛在画石膏像上挫败,一度对画画感到灰心,而韩老师直接打碎了石膏像,告诉她要认清现实,不与不适合的领域纠缠。

这样的韩老师教会了三毛如何快乐地画画,并促使她去接触更广泛的艺术领域。

三毛19岁师从彭万墀,彭老师不仅教画画,还讲究俄文学和音乐,给当时19岁正处于叛逆期的三毛种下了肯吃苦做学术,踏踏实实的种子。

除了运气,三毛能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个又一个的恩师和朋友,与她从小积累的知识,由内而外散发的智慧与豁达不无关系。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吸引的人,你进入的圈子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一个爱读书的人,吸引的自然是同样有温度会思考的人。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着实让武亦姝火了一把。长发齐肩,柳眉凤目,身形颀长,将一身朴素的汉元素服饰穿的飘逸出挑。她仿佛一个古书中走出的16岁少女,生动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词。

在整个节目最出彩,最紧张的“飞花令”环节,武亦姝一战成名。

选手需在极短的时间完整说出带“月”字的诗句,不仅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也要有极佳的心理素质。

只见武亦姝气定神闲,脱口而出《诗经·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最终,她战胜北大博士生的陈更攻擂成功,陈更也称赞她为:“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三毛曾说:你读过的书,会体现在你的容颜上,你的谈吐中,你的气质里。

04 结语

电影《萨布兰卡》里有这样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与书为伴:树立正确三观;

与书为伴:提升自我认知

与书为伴:提升自我气质

在这个喧嚣繁杂的社会,真正厉害的人,都在过“与书为伴”的生活。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并关注@大白侃心理,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我要上 头条##阅读的温度##金粉社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得美”系列022:你读的书藏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淘书记2
无意见到“三毛”和“徐讦”这两个词语
台湾作家三毛传世名句20句,字字珠玑很有道理,且读且珍惜吧
才女张爱玲的自由
三毛、杜拉斯、马尔克斯......作家罕见童年照曝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