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黑掉了全世界的学术期刊,让4800万篇论文免费,理由竟然是「传播知识」


今天来讲一则学术圈的八卦事件。


搞学术的同学都知道,很多学术论文都不能免费获得,而是需要通过学校的网络才能下载,因为学校购买了相关的数据库。



图:著名数据库JSTOR(蛋蛋姐注)


但有些尚未购买的数据库中的文章依旧无法查看。所以有一件很让人恼火的事情就会时不时的发生:


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一篇和自己论文相关的文章,而偏偏学校没有购买这个数据库,你要么眼看着这篇文章的摘要而无法阅读正文内容,要么到处找人问是否有权限下载这篇文章。


基本上就是这种感受(蛋蛋姐注)



世界上学术论文主要由这几家最大的学术期刊出版商管理: JSTOR, Springer, Sage, Elsevier。


如果你从私人电脑上搜索一篇英文论文,通常会跳转到这几家网站中的一家,然后网页上会出现一个下载的链接:


不过不好意思,你需要先支付30多美元。


不知道是否有人看到这个价格会高呼:“搞学术的真是耍流氓啊!几页破纸就敢卖这么贵!明摆着抢钱啊!”


其实这真不是学者们的错,他们发表了文章也不会从中得到稿费和分成。这么高的价格完全是这几家学术期刊管理机构定的,具体为什么定这么高的价格就不得而知了。


大学等学术机构通常会打包购买整个数据库,但是数据库同样价格不菲,学校也并不是钱多到会把所有数据库都买下来。


而且学术期刊出版商最近几年进行了多次提价,这让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这样的名校都有些吃不消[1][2],而科学家也会时不时的做出抵制学术出版商的举动[3]。



图:康奈尔大学减少购买ELSEVIER数据库文章的漫画(蛋蛋姐注)


有人呼吁就有人行动,尽管这些行动看起来并不合法。


一位在俄罗斯工作的哈萨克斯坦女科学家 Alexandra Elbakyan 于2011年建立了一个名为 Sci-Hub 的网站。



图:Alexandra Elbakyan(蛋蛋姐注)


她通过技术手段越过了出版商的付费环节,实现了4800万篇各学科的学术论文的免费下载




这个网站的运行机制大概是:网站在得到一个搜索请求后,先从另外一个(非法)免费论文数据库 LibGen 中搜索论文,如果查询到则直接反馈出论文,如果没有,则使用某些学术机构的匿名账号进入期刊网站下载论文。


这里的学术机构的账号据说科研工作者自愿提供的[4]。


我搜索了几篇试了一下,确实可以下载:



不过有些文章会显示错误,但总体上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Sci-Hub 现在被称作是“科学界的海盗湾”(Pirate Bay of the science world)。


“海盗湾”(Pirate Bay)由瑞典人建立,是一个很著名的影视作品共享网站,也就是免费下载电影电视剧。




但是海盗湾因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封掉,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网上又会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的域名以供网友们下载电影。


与海盗湾的境遇类似,Sci-Hub 需要面临法律的指控。


2015年,出版业巨头 Elsevier 认为 Sci-Hub 非法使用学生和学术机构的账号,登录他们的网站 ScienceDirect 免费下载学术文章,于是对 Sci-Hub 进行起诉[5]。同年10月,纽约一家法院认定 Sci-Hub 涉嫌违反美国法律,侵犯版权。


图:学术期刊 ELSEVIER (蛋蛋姐注)


但 Sci-Hub 的创建者 Alexandra Elbakyan 表示,她绝不会关闭这个网站,并认为自己并没有违反美国法律,因为她的网站既不在美国,她本人也不是美国公民[6]。


图:Nature也曾发文,认为她这样做是“玩躲猫猫”(蛋蛋姐注)



图:支持她的人,则认为她是科学界的“罗宾汉”(蛋蛋姐注)



同时她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错,因为“学术论文不同于电影和音乐,论文撰写的人并不会从论文中得到版权收益”[7]。


实际上,即使 Elsevier 赢得了官司,法院也暂时拿 Sci-Hub 没什么办法,因为 Sci-Hub 这家网站是在俄罗斯,Elbakyan 自己在美国也没有什么资产可以扣押,Elsevier 根本从 Elbakyan 拿不到任何赔偿,况且这个时候想让俄罗斯与美国进行合作根本是不可能的。



图:Alexandra Elbakyan(蛋蛋姐注)


其实 Sci-Hub 并不是第一个让学术论文实现免费下载的网站,除了上面提到的网站 LibGen,还有一个更加知名也更加传奇的人也做过同样的事,那就是著名的程序员 Aaron Swartz(亚伦·斯沃茨)。



图:Aaron Swartz (蛋蛋姐注)


我想IT圈的人应该对他十分熟悉,Aaron Swartz 曾在斯坦佛大学读书,后来辍学创业,曾参与了 RSS、Markdown、Reddit 等的开发[8]。他曾在2010年在另一家学术期刊媒体 JSTOR 上通过麻省理工大学的账号下载了400万篇论文,希望能够将这些文章免费提供给公众。随后 JSTOR 向 Swartz 提起指控。


但遗憾的是,Swartz 于2013年自杀身亡,年仅26岁。Swartz 一生致力于网络自由和信息流通,他丰富多彩的一生后来被改变成电影《互联网之子》(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



图:《互联网之子》电影海报 (蛋蛋姐注)


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说我赞同 Sci-Hub 他们的行为,相反,我是十分支持版权保护,特别是当我知乎上的文章被某些公众号和微博账号非法抄袭的时候。


但是问题在于,能否有更好的办法促进知识的传播。从创新研究的角度来看,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是促进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专利保护对全社会研发的影响、垄断对创新的作用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对知识的垄断当然属于垄断的一种,学术期刊出版商对学术文章这类最前沿知识的垄断,到底是保护了版权,还是给知识传播竖起了高墙,很难简单的下定论。但是我想,学术文章不应只成为象牙塔内学者们用来自娱自乐的工具,应该有更好的办法和途径将这类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而不是让阴谋论和谣言大行其道。


图:Sci-Hub网站插图 (蛋蛋姐注)


Sci-Hub的首页上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to remove all barriers 

in the way of science 

“清除科学之路上所有的障碍”。


这就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ci-Hub和Elsevier的官司暂告段落:开放获取如何影响“付费墙”
坑穷书生,比卖奢侈品还暴利
sci-hub十周年,官司解禁,女神狂撒233万篇论文庆生!
刷屏了!Sci-Hub最新更新了一个非常魔性的「功能」......
惊人净利润率超苹果!全球学术出版五巨头已成垄断之势,著名“学术侵权机构”如何反击?
Sci-Hub再度更新,logo中乌鸦叼着的钥匙加上了“锤子和镰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