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怀瑾先生:你这样一次读书等于看书一百次,这是学国学的第一步

01

你这样一次读书,等于看书一百次,这是学国学的第一步。

学国学,我主张千万注意朗诵!如果只是照现在看书的方法看啊,我相信基础打不稳,没有用!……这个朗诵没有规格的,你自己可以编,去唱。

朗诵有个什么好处?你不要管你自己声音好不好听,又不是唱歌,歌是给人家听的。所以古人叫读书,在书房里读书吟诗叫“无病呻吟”。有时候啊,自己看到有感想,吟诵“竟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是自己对自己的欣赏。你这样一次读书,等于你们现在看书一百次,千万注意!不然你书是看多了,记住没有呢?记不住。这是讲国学嘛,所以古人叫“读书”,读出来,读的方法里头一个默念,一个朗诵,朗诵就是开口念,这叫读书。北方叫“读书”,南方叫“念书”,这样念书,心裡、脑子里会记得深刻,心情也很愉快,心理情绪自然得到调节。这是学国学的第一步。

——《漫谈中国文化》

我们以前讲到中国文化,是靠读书来的。现在我想在座的诸位,不知道什么叫读书。书是怎么“读”出来的?以我以老卖老看来你们在座诸位,都很年轻,跟我差一大截。你们不是“读”书来的,是“看”书来的,你们是“考试”来的。

自从推翻了清朝,一九三〇年以后的教育就更糟糕了。由小学读到中学,中学读到高中,到了高中以后,中学的东西不要了。高中读到大学,前面都不要了。大学以后读到考试出国留学,留学回来,以前几十年读书都浪费了,因为书不是“读”来的。所以讲中国文化,不管是外文也好,中文也好,都没有基础的。

我在大学里也教过书,也带了很多硕士、博士的学生,我上课从来手边不带资料的。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因为是读书“读”出来的!

什么叫读书?“读”书是用嘴巴念的。所以,我这七八年当中,在内陆提倡儿童读经,从幼小儿童起就读书,现在这个无形地推动,不但影响国内,还影响到外国。像我,当年就是受这样教育。

从幼小记下来的东西,越到后来越有用,不用思考脑子里就出来了。所以,只要带一支笔,以前是一支粉笔就来上课了,讲到哪里,原文就背出来念出来,还要一字不漏。所以说现在,要这种读书方法才行。

我发现,半个世纪来,不但中国人,连外国人也不读书了。譬如英文、法文、德文,以前也是这样读出来的。现在也同我们一样,靠现场记出来,为了考试,考试完了,东西统统丢掉了。浪费精神、物力,浪费人的脑筋,再把世界上的人都变成近视眼…

我告诉大家,背诵,你们不要觉得新奇,这是古老的办法,像我小的时候就是读书背诵。现在真的要讲学问,你们注意喔,你们大概不到三十年就看到了,将来整个人类文化统一,这是人类整个的文化趋势。你们应该有这个心理和眼光的准备,才可以谈文化。不要只认为中国文化了不起,也不要认为西方文化起不了。

当年大家的教育统统背诵的,英文、法文、德文也一样要背诵,现在外国人也发现自己不背诵的缺点了。背诵有个什么好处呢?美国人的资料告诉我们,背诵还可以治脑的毛病,治帕金森病等等,治记忆不好的毛病。背诵英文还不行,最好是背中文,尤其中文对治脑病最好。

——《南怀瑾讲演录》

02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

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等很基本的一些书。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他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

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涵义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说,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

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採取朗诵、背诵方法,而著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採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地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跳,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

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始终是第一等人,在几千年以后的现在,重新建国,建立了以色列。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教育,自己独立一个系统,不与外面接触的,始终保存他的文化精神。可是世界上的人忽视、轻视了这一点,尤其我们中国人更不注意,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鬆愉快地背诵,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我们需要认识背诵,重点在哪里,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来文化,也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中国唐朝、欧洲十二世纪以前,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也没有纸张,人类文化保存,是靠每个人背下来,口口相传。譬如,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烧书,在那个时候已经发明毛笔了,有些是用毛笔写在牛皮、羊皮上,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然后一卷卷卷起来,读书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开券有益。自秦始皇烧书,到汉武帝开始重新恢复文化,距离七、八十年之间,中国文化《四书》、《五经》、《老子》、《庄子》都靠这些老先生亲口背出来,口口相传。你以为是像现代靠印刷术、电脑联网出来?不是的,都是背出来的。他们这些读书人、大学问家,怎样读书呢?都背来的。比如过去背了的《大学》、《中庸》,随时想起就背一背,从小背到老,中国文化是这样背下来的。即使到了宋朝以后,发明了印刷术,还要背啊,因为那时印书不是很普及,也是很困难的。甚至到满清末年民国初年,在我小的时候,有些书还是借来抄,亲手抄,然后背。当时印刷业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一本书、一篇文章要亲笔抄写三遍,还要背给老师听。像林则徐、林则徐的好朋友龚定庵这些人,都是背书的,而且背的很熟啊!背诵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详。可是现在人不懂,以为背书是背死书。

至于背书的理论基础,这就牵涉到修养的科学,以现在来讲,牵涉到脑的科学。背书非专一、安定不能背起来。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要变的。这个就要讲到脑波的问题,譬如大家讲修养、修道,打坐就是使脑神经专一思维,专一思维,就宁定,使身体生理机能改变,健康起来。脑子变健康,那么思想行为也变健康了。背书有很多很多好处的,现在一般医学,尤其脑科医学,还没有作详细研究。关于脑科医学这点,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诵的作用,可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就更细腻、更精详。

我们现在提倡儿童智慧的开发,习惯也叫读经,就是那么一种古老的方法,那么简单一条路线。这个工作每个家庭都可以开始,拿本古书就可以背。

——《关于“中西方文化导读活动”的讲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怀瑾论国学(概要)
《背书》 背诵,是一种学习的方法,通过反复练习,达到
国学与中国文化
#南怀瑾 #国学 #国学文化
南怀瑾:我有件很痛心的事 道出当今社会现状 #南怀瑾 #国学 #传统文化 #年轻人 #教育 @DOU...
真假自有心琢磨——读《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