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毕业生谈志愿选择、北大学业和个人发展
北大毕业生谈志愿选择、北大学业和个人发展
● 北大招生网 
北大招生网多次邀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与考生、家长进行网上交流咨询,为他们提供参谋建议。这些同学在燕园学习生活四年,或是走入国际知名企业的工作岗位,或是飞跃重洋到世界顶尖大学留学深造。离别之际,回顾当初的专业选择、北大的学习生活和毕业后的发展规划,这些北大的师兄师姐用亲身经历与体会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在专业选择上,我们一般建议考生以兴趣为主,因为兴趣是深入学习、进步的动力。然而高中同学可能往往对一些专业的具体内容不甚了解,因此也就谈不上兴趣。所以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在填写志愿之前多了解北大的各个专业,千万不要简单的望文生义仅仅根据招生专业名称来判断,而要细致了解每个专业的情况。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够发现自己所真正感兴趣的专业。 
   在优秀毕业生交流活动中,李少魁、张运慧、王辰、杜超等四位同学回顾了当初的专业选择,他们不但强调了兴趣在选择专业中的重要性,也提及了北大的教学体系给同学们发展带来的空间和本科教育的基础意义: 
          
   张运慧(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06届毕业生,现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建议要看个人的兴趣选择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过有可能同学们不确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因为在高中的时候很难接触到某些专业的范畴,比如会计、金融。那么最好向亲戚朋友了解一下这些专业以后从事的工作是否是自己喜欢的,那种生活方式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想得长远一些,不要受到其他同学选择的影响。 
    
   王辰(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北大物理学院2006届毕业生,现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最初选择北大物理就是因为自己对于物理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喜欢探求事物规律的感觉,也有意向今后从事物理学的科研工作。我觉得,物理学首先是一门描述世界的实证理论体系,同时也是几乎所有应用科学的基础。所以学习物理,一方面可以为从事物理学研究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从事相关应用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杜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毕业,数学学院2005届毕业生,现在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攻读博士学位): 
   选专业主要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以及对这个专业未来前景的认识。另外北大给学生提供了转系和改换专业的机会,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除此之外,北大多数院系都提供双学位和辅修的课程,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来调剂专业和兴趣之间的矛盾。而元培试验班的设置,也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需要说的是,现代社会更需要跨专业的人才,在大学中不拘泥于所学专业,积极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是相当必要的。 
    
    
   北京大学有着完整本科生教育体系,在优秀毕业生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对这些北大特色的教育教学项目有着深刻的感受。侯亚娜同学谈到了双学位对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崔永涛同学回顾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交换生的经历;吕超同学则谈到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分流方向很多,能够满足不同同学的兴趣;陈祎伟同学则介绍了他跨学科参加本科生科研的经历。 
    
   侯亚娜(工学院2006届毕业生,修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双学位,现在中国银行工作): 
   我找到中国银行的工作很大程度得益于我的经济学双学位。我之所以没有保研或者出国就是因为我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没有在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志向。所以我很坚定的选择工作,并且从事非技术非工程类的工作。如果你打算毕业后工作的话,校内活动和社会实习都是很重要的。当然,对于要从事技术和研究类工作的同学,也许科研背景也很重要。 
    
   崔永涛(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毕业,物理学院2005届毕业生,现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我参加的是北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交换生项目,我们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主要是以学习为主,和那边的学生一起上课。在那里是全英文授课,而且教育模式是很西方化的,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对问题的思考方法都和国内很不一样,接触这些,有利于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对个人的成长都是很有好处的。另外,在那里还认识了很多朋友,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开阔了眼界。北大和国外的大学之间有很多这样的项目,大家会有很多到国外进行交换学习的机会。 
    
   吕超:(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毕业,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2006届毕业生,现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信息学院提供的未来方向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任何一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简单的来说,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如果对数学感兴趣,可以学习到信息学院所提供通信,信号处理,智能信息,计算理论,算法等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良好的工程能力科目。对物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学习信息学院的光电子,微电子,纳米电子,量子电子,计算电磁学等方向需要扎实的物理背景的科目中找到乐趣。而对生物和化学感兴趣的同学,一定会喜欢信息学院的微电子器件工艺,纳米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需要有化学和生物的一点背景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工程知识的课程。而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或者芯片设计感兴趣的同学,信息学院的软件设计,电路设计,体系结构与芯片设计等都需要这方面的功底。北大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也能被学子们切身的体会到。理科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能做到“数理精通、理实(理论、实践)结合、文理相济”。具有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将来无论学术界、商界都有极大的优势。 
    
   陈祎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毕业,物理学院2006届毕业生,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本科学业,毕业后在马里兰大学深造,现转至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博士): 
   我对经济学和物理学都有浓厚的兴趣。我参与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项目时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和物理思想和方法。我的收获很大。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项目,需要把握多个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并把它们巧妙联系起来。当前我们物理学院有很多的同学选择在其他院系其他领域,例如数学,生物,经济,化学,工程等领域,做科研。很多领域需要物理的思维和方法。例如纳米科技,它是一个把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材料等领域融合在一起的研究领域,需要大量的综合性人才。还比如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研究方向是利用物理学中的复杂科学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学,金融等方面,需要大量的具有物理学背景的人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有多位教授就是物理学专业出身的,他们由于受到了良好的物理方面训练,现在在经济学领域都工作得非常出色。 
    
    
   北大学生的毕业去向是非常多元化的,其中很多发展途径往往是高中同学和家长所不了解,但我们北大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却能够发现的。在优秀毕业生交流活动中,杜超、李璞琳、陈祎伟、崔永涛、叶繁青同学特地介绍了他们各自院系同学的毕业去向。 
   杜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毕业,数学学院2005届毕业生,现在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攻读博士学位): 
   关于数学毕业生的出路,并不像许多人所想的只是搞理论。实际上,每年200多名毕业生中,最后进行数学理论研究的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同学都在其他各个应用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的数学背景和训练给他们带来了其余同龄人所不及的优势。可以大胆的说,数学学院的毕业生可以在任何方向发挥自己的特长,甚至包括文学,社会等文科领域。数学专业学生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是最强的。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的金融数学系在全国是唯一的,它在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的同时,发展证券,金融,精算方面的专业兴趣,许多进行这个方向学习的同学或者在证券投资领域发展,或者考取专业精算师后在保险机构工作,所得薪水都非常高。也有一些同学去国外高校继续深造。数学学院每年出国的比例都是很高的,这和中国学生的勤奋,北大数学学习在国际上的声望,以及北大学长在国外的优异表现分不开。一般来说,只要是北大数学学院的合格毕业生,只要自我定位准确,都可以获得去国外留学的机会,其中很多都是去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名校。 
    
   李璞琳(辽宁省营口市高级中学毕业,元培计划实验班生命科学方向2006届毕业生,现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绝大多数同学保研和出国是继续学习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实验室的科研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有选择和生物完全没有关系的其他专业读研的,比如经济、管理、艺术等,只是这样同学的比例比较小。生科的毕业生,除了从事和生物相关的研发工作(比如宝洁、生物技术公司、制药公司等)以外,还有部分去做和生物基本无关的工作,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最后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和个人的兴趣、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陈祎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毕业,物理学院2006届毕业生,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本科学业,毕业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深造,现转至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博士): 
   物理学院本科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出国留学,保研和就业。比例大约是30%,60%和10%。从物理学院毕业的同学有继续从事物理研究的,有转向电子工程,计算机等工科专业学习的,也有转向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方向学习的。由于物理学的学习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诸如工程,经济学等领域的工作也大量运用到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学物理的同学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为了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以物理学为例,我们物理学院在本科生培养模式上有宽基础型,纯物理型和应用型等三种,为大家选择今后的发展路线提供了空间。 
    
   崔永涛(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毕业,物理学院2005届毕业生,现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实际上,应用方面的发展,都是源自基本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像现在的集成电路,就是从物理学家研究的成果发展起来的。在本科阶段,多学一些基础的东西,对于今后从事工科的方向都是有优势的。就我所知,近十多年北大物理系毕业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继续从事物理学基础的研究,大部分人在学完物理后转到微电子、计算机等方面,并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叶繁青(北京101中学毕业,经济学院金融系2006届毕业生,数学学院统计学双学位,现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农业与资源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就业方面,需要经济、金融、管理类人才的单位很多,比如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商业银行,各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等,对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且相关单位相当看中学校的品牌,有些著名公司甚至只录取某几所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因此毕业于北大这样的顶级学校无疑是找到好工作的有力保证之一。 
    
    
   北大有着多学科的综合氛围,而且北大的校园文化是多元化的,任何一种性格的同学都能够在北大找到自己生活方式。这样氛围到底对北大学生的学业和个人成长有什么益处?到底是如何帮助他们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得更好的发展的? 
    
   张运慧(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06届毕业生,现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 
   在北大文理交融的环境里,我们经常会在bbs、社团等处看到有着不同思维方式文理科同学的思想产生碰撞。我们会在这样的碰撞中学习到很多新的思考的角度。这种环境是一种无形的优势。 
   北大是非常自由的。自由是一种权利,如何利用就要看自己了。高中生毕业后进入大学,需要学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北京大学的环境也给了大家这样的一个机会。新生一般不太了解学校的情况,而学校和学院都会针对这一情况给大家提供指导和帮助。而且学长们都是非常愿意帮助新生的,他们会和新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向新生提出一些生活上的建议等。 
    
   李璞琳(辽宁省营口市高级中学毕业,元培计划实验班生命科学方向2006届毕业生,现在哈佛大学深造): 
   作为元培的学生,我亲身感受到了这种多学科、文理交融的优势:我同时拥有在化学和生物学两方面的学习经历也是我最终能够申请到哈佛大学化学生物学专业的原因之一;而北大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提高个人素质的影响是其他学校不能比的。北大的自由气氛是一种传统。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也使得学制和选课制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北大的自由不是毫无约束地放任,而是有指导的自由,比如选课,在自主选课的基础上,学校会制定标准要求在每大类课程中必须选够一定的学分。 
    
   王芳(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毕业,数学学院2006届毕业生,现在麻省理工深造): 
   我觉得这种环境是一种优势。我是理科生,对历史文学之类的都很感兴趣。北大的通选课选择范围很广,可以让我们选一些自己业余喜欢的课程,提高自己的修养,也丰富自己的思想。有机会接触一些大师们,体会他们的言行举止,其实对我的人生观都有产生影响。自由,是说选择的自由。进大学了,大家都是成年人,该对自己负责,也该认清自己的路。也许一开始会茫然,但这也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大学本身就是一个锻炼的地方。大学四年,我很珍惜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它让我从一个孩子变成一个大人,并且选择了自己喜欢且有信心走下去的路。 
    
   窦克明(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专业2006届毕业生,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事司工作): 
   我相信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个人的素质始终是最重要的。不同的岗位会有不同的要求是肯定的,不仅仅是在专业知识上。事实上本科教育的目的应该在于全面整体素质的培养,是授人以渔过程,北大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我个人觉得,应该正确认识选择北大的原因:并不是单纯为了“好出身”,而是一个可以使自己更优秀的环境。宽松自由的氛围,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校园生活,对于每个北大人来说,这些都是不可简单估量的巨大财富。 
    
   侯亚娜(工学院2006届本科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双学位,现在中国银行工作): 
   首先,我有经济学的双学位,这可能是我可以找到中行工作的敲门砖。其次,对于学校的牌子,有的公司尤其是外企非常重视学校的牌子,因为名牌大学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可塑性更好一些。而也有一些公司可能更看重毕业生的直接可用性。我觉得除了学习以外,能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以对求职有很大的帮助。 
    
   李少魁(北京四中毕业,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6届毕业生,现在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工作): 
   我认为实习,学校活动和学习活动都很重要.其实北大是个很宽松的环境,如果你有机会来这里念书,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机会接触很多方面的东西.关于求职,我认为经历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如何表述自己的经历来体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这些也是用人公司更加看重的.因为作为一个学生,就算你工作的经历再多也还是需要在很多方面继续学习和成长.所以,关键在于表现出自己的潜质! 
    
   李雄明(社会学系2005届毕业生,哲学双学位,现任宝洁(P&G)公司客户生意发展部的高级客户经理): 
   大学和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你拥有了选择的机会,或者是你能真切地意识到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存在于你的手中,至少我是这样,高中的生活和大学相比有着更确定的目的性,而大学则不同。你可以选择努力念书在本校或者出国读研究生,也可以选择多多实习交各种各样的朋友,最后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很好的企业工作,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放弃自己的选择权而交由命运为你选择。有时候,你会觉得在北大你渐渐溺死在泛滥的选择和多种的可能性中。这样会产生两个结果,首先,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放弃你不感兴趣的。但是其次,你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大的把握能力,你要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希望从事什么,成为什么,进而为自己的选择设定一个选择的标准,确定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是不值得的,并且为自己考虑清楚一条实现目标的路径。而时间的分配则是建立在你的选择结果之上的。以我为例,我发自内心地说在我的时间分配中,有五个部分最为重要:读书,上课,音乐,电影,交际。而他们所占的比例是2:1:3:2:2。从事你喜欢的事情,你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做到别人两分钟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我从来不在自己不想读书的时候读书,也不在不想看电影的时候看电影。我喜欢音乐,电影,哲学,辩论,演讲,读书,和朋友把酒言欢,所以我就以这样的标准分配着自己的时间。你觉得这些事情很多,是因为,你把他们每一个都想得过于复杂,其实,它们在我这里仅仅是某件“我喜欢做的事情”而已,所以我总会有无穷的精力并且从他们中获得无穷的享受。 
    
   杜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毕业,数学学院2005届毕业生,现在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深造): 
   一般来说,大学里提供的与人交流的机会是很多的,只要留心,是不会因为学习耽误正常的人际交往的。当然,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在学习和交往之间找平衡都是每个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希望毕业之后在社会上创业的同学,自然应该多加磨练交往技能。但也有同学有志于从事基础理论的研究,为国争光,这种情况下,把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上也是正常的。北大并不强求每个学生都按照同样的方式发展自己,相反的,北大给每个学生设计自己未来的机会。相信每个新的北大学生都能在老师和学长的帮助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王一恺(北大附中毕业,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6届毕业生,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 
   我曾经在院学生会工作过。北大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这一点你马上就可以慢慢体会啦。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去做所有的事情。可是在北大如果只知道学习,那么来北大的意义恐怕要失去一半。所以安排好时间,有选择性的参加活动,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实,这是最好的。有一点要明确,学习仍然是大学四年最主要的任务。 
    
   张运慧(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06届毕业生,现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 
   社团不一定影响学习。对于我来说,当时大二创建了一个社团,那个时候非常多的精力都投入到社团的活动中了,大二上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个人如何处理时间上的安排。对于找工作来说,企业很看重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可以在社团工作中得到锻炼的,每一个社团的活动就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和人打交道,处理突发情况等等。补充一点,社团也不是必须的。因为人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社团对于找工作来说是很重要的,可是对于保研或者出国的同学,它的作用就相对来说小很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发量“雪上加霜”的专业,但毕业后就业前景令人羡慕!
北大古生物学唯一毕业生:一个人一个专业很享受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介绍,四大“疯人院”之首!
实力硬就业强!物理专业强校实力排名,物竞生们pick谁?
中国物理专业“最顶尖”的5所大学,你pick哪一所?
百廿校庆·物理学院活动一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