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冰冰:为你朝思暮想——我的个案研究日志

我的案头有一本厚厚的个案研究日志,我将之取名为《为你朝思暮想》 。别笑这个题目很酸,它不过在表达着我要持之以恒做个案研究的决心。

当我们正在办公室教研时,门外穆源(化名)冲出教室开始高声叫骂另一个女生。那一刻,我决心花长时间对他特别关注,直至削弱这种与同学相处的紧张关系。我用这种连续观察日记的方式进行个案研究分析,调整个人工作方式,寻找可以改变他的契机。正像有一次我愤怒地告诉他——正因为老师们宣过誓,大家才都不放弃你!


一、     保持原色,观察分析

一个班集体里, 最让教师伤脑筋、费精力的常常是少数特殊学生。他们在班级里的表现往往与众不同,或自行其是,自暴自弃;或远离群体, 孤独封闭……穆源就是其中的一位。但是无论孩子遇到什么暂时性困难,帮助他,给他幸福的童年生活,我责无旁贷。

10月12日  美术课上,穆源肆意摆弄电脑,受到了李老师批评。他随机在校园网留言板上控诉李老师的种种“暴行”,然后叫来李老师说:“看清楚了啊,电脑还是你教我的。”说完了就点击了“提交”键。

10月13日  因穆源违反课堂纪律,科学老师把他请到他办公室去教育。谈话未尽,临时有事,交另一个老师继续教育。老师一走,他马上跟办公室的老师搭讪:“我好饿啊,早饭都没有吃。”然后对老师办公桌上的酸奶和水果垂涎欲滴。后来,他消灭了两位老师的水果和酸奶。(此举令我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阿凡提的故事。 )   

10月14日  上午体育课上,穆源拿砖头砸了一位男生的头。后去校医室时,他缠着校医给他下面条。理由是,校医室墙壁上写有“不吃早餐,影响健康”。 

相信你能从我的工作日志中感受到他给班级、给老师带来的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样的本色记录当中,介绍的就是我的个案研究日志的主角——穆源。

暑假里,心理医生测试后认为:十一岁的他,只有六七岁孩子的智力水平。穆源热爱阅读,看报纸是他始终不渝的爱好,这使他语文成绩始终稳居中游。然而这个孩子性格很不合群,他行为随意,自控能力比较弱,因为小事和同学争执是家常便饭,个别时候大打出手。由于侵略性比较强,常常受到学生舆论攻击,使得他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生活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自我世界。

是什么原因让他的行为显得这么异样?仅靠观察和记录是不够的,我对这个男孩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希望能够了解家庭背景的同时,洞悉孩子特殊性格的成因。

通过了解,穆源的父亲从政,母亲无业。孩子自幼处在双模式家庭教育中。父亲是传统的棍棒型家庭教育。稍有不如意就对孩子大打出手,反而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无形中也效仿了暴力倾向。该父亲奉行的是“黄荆棍下出好人”。访谈当中,他有句很有代表性的话——“我知道打人的方式不对,但是孩子犯了错误,总忍不住想打他才解气。”

穆源母亲长期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和溺爱,让孩子自私、任性。如果家长稍有不顺从,孩子就会哭闹交加,又摔东西又绝食。家长也就只好妥协、退让、顺从……孩子就是在这种具有冲突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反差,让人忧思重重。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穆源接受学校教育开始,这个孩子迥异的行为习惯,导致班上学生纷纷敬而远之,一旦这个孩子犯错,班上舆论常常群起而攻之。这种长期给予其的舆论压力,也拉远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所以才会在个案研究记录中出现上述事例,使穆源暂时步入群体生活的困境。


二、  师生共情,平等对话

关注学生当下的情绪,用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扶助学生走过童年的学习生活。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我们常常被突发事件困扰到不能自拔,似乎根本来不及思考更优质的方法。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走出经验的传统沼泽,打破对自我权威的认识,学会摆脱自我为中心;我们要试着培养对人需要的敏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次嘴角的牵动、一次稍纵即逝的皱眉等等,都可能反映出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学习从这些细微的非言语表达中察觉孩子的需要,学会通过非言语信息来增加对他人的了解。

当教学事件出现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去抱怨,而采取积极地行动,放低姿态, 与学生平等对话。因为教学事件的存在,同样也给了老师教育能力生长的契机。

10月16日谈话记录

放学后,与穆源同读《我需要爱》。一天的工作让我已经筋疲力尽,我很真诚地告诉他,我很疲倦了。请他预习后,讲给我听。他抑扬顿挫地读着,字斟句酌。书读完后,我追问他爱的含义,又很诚挚地告诉他,课前他会主动帮我抱作业;我累了有时他主动愿意帮我捶捶肩膀,我很幸福,我能感觉到他的爱。听了这些话,他笑了,很开心的样子。

我追问,那我有没有给你过爱呢?第一反应,他连连摇头。

我夸张地张大嘴巴。他马上纠正:“有,有。你给我买报纸,你和我一起读书,你请我喝你的酸奶,你和我一起当同桌来上课。”孩子的在头脑中的检索,同样也映射出我自己的行为。

 “那数学老师有没有给你过爱呢?生活老师呢?妈妈呢……”我慢慢追问,慢慢聆听。

 “那同学们有没有给你过爱呢?”我问。他从愉快的回忆中醒来,斩钉截铁地连连摇头,不满地说:“没有,一次都没有!”

“不会吧?”我吃惊地回答,“难道没有人帮助过你么?”

“哦,有,有。”他回忆,“杨婷、郑亚……都借给我过东西。”“哇——”我夸张地说,“你有这么多朋友啊?!”他似乎有些不好意义,但有神色得意。“一件小事情就可以让我看到你的人缘,了不起!”我竖起大拇指朝他微笑,他咯咯地笑了起来。

“你肯定也回报过他们!”穆源听了我的话连连摇头。我追问:“不对。你给大家读报纸,算不算爱的付出呢?”嘿嘿,他笑着打开了回忆的闸门……

 “你真是一个爱的大富翁啊!这么多人爱你,你也用爱来回报他们。”我由衷地赞叹。

穆源痛快地大笑起来,我说:“我得跟这个爱的大富翁握握手。”他主动伸出小手,小手很温暖。随后他有礼貌地告辞,并帮我轻轻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状态分析与策略跟进:今天,我为自己的耐心聆听、适时地无痕迹地引导鼓鼓掌。也许一次的谈话效果不能持久,但是今天真的是迈向成功沟通的重要一步。

不论我们在主观上多么努力地去理解孩子,也不管我们自己多么善解人意,都有可能受到个人经验、阅历、甚至偏见的影响而误解孩子。所以,理解孩子,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太难了。记得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中写道,不加任何评价的倾听,才是真正的聆听。我想,真正的理解以倾听为前提,以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为开启。

10月17日

今天上午穆源和另一个同学发生争执,还屡屡把一个女生弄哭。他现在比低年级时出现的侵略性让人皱眉。

 放学后,虽然还是有作业待改,稿子要写,但是还是放下手边的事情,先叫他来谈一谈。我平静地和他随意聊天,问他今天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他告诉我,是和一男生发生了矛盾冲突,愉快的事情他却说今天没有一件。所以综合心情他认为今天不愉快。

我和他探讨了今天的冲突小事情的解决方法,建议他学会退让和及时求助。转而询问他的爱好他喜欢看书读报和上网。我惊讶地赞叹:“我喜欢写文章,我能从写作中得到快乐。原来我有一份快乐的时候,你已经获得了三份快乐了。”他咯咯笑了起来。

 因他及时完成了作业,并且很工整,他从我这里带走了一块巧克力。

状态分析与策略跟进:学生被叫入办公室,总会肌肉紧张感觉是为受教育而来。然而今天漫无目的聊天,却让穆源的心情慢慢舒缓了一点,能够和我聊天时候说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回忆生活中的快乐,这同样也是真正平等交流状态的实现。

很多人会觉得善解人意的人最好打交道。“善解人意”和心理学术语“共情”很相近,是指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的人格特质。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要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情绪,理解对方的意图,并且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具备有共情的能力,你才可能最大限度去理解孩子,以建设性的方式去处理突发问题。


三、  量身打造,扬长避短

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并为他们创造发挥才智的机会,学生越是有待改进,越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为他们寻找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 用“优”来去化“劣”, 促使他通过行动,实现质的蜕变。

10月18日

穆源喜欢看报纸,对朗读却颇有兴趣。当他得知我准备在晨读时间,为他设立了一个《朝闻天下》栏目,请他每天读报纸给全班听。他惊讶又兴奋,连声问:“我呀?我呀?哈哈哈。你请我念报纸啊?”

我平静而坚定地答:“对,除了你,别人不具备这个看天下的眼光。”

他爽快地答应下来。次日,他有板有眼地朗读新闻摘录。班里静悄悄的,许是有我的坐镇,许是本身新闻情节的吸引,全班同学专注地听着他讲。这种带给他的成功体验,能从穆源闪亮的眸子中一目了然。

同样,为了增进他和全班同学的直接交流机会,我请他来当中午自主八分钟课程的主持人。虽然暂时会降低掉一些课堂质量,但从课上却看得出,这是难得的让他与其他同学愉快交流的机会。


四、  多维联动,携手共育

许多老班主任都认为,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显得漫长而孤独,甚至80%的有效时间耗在了20%的学生身上,这使得很多班主任虽然工作很熟练,却常常还是筋疲力尽;仍旧不能和学生融洽相处,常常容易动怒,甚至伤心伤神。消解这种职业孤独感的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要学会借力,借助同事、家长,甚至社会力量,多维联动,携手转化学生。
        10月23日

再次返回学校的时候,同事包老师告诉我,穆源踢了石老师。虽然只是“虚晃一枪”,并无真踢,但我还是要引起重视。我先和石老师了解了情况,原来穆源上课后还在办公室附近闲逛,受到了石老师提示,他试图抗拒,并耍起了在家的小脾气。

沿着前日读书中《爱的教育》的思路,放学后,我叫穆源来聊天,开门见山告诉他:“听说你踢了石老师?”他承认。

“刚才石老师下班走之前,我请她留下来,要替她讨回公道。她却说……”我顿了顿,盯着他说,“她说,因为我很爱穆源。”

我及时停住了话。穆源似乎惊住了,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我给她道歉。”

电话中他们进行了交流,言语未尽之意,又用短信进行了交流。

——石老师,对不起,我不应该踢你,我也爱你。

——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石老师一直很喜欢你。

同时,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不断说服家长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只有协作中形成合力,才能避免教育过程的南辕北辙。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才能改变教育的被动、无助, 实实在在发挥教育之良好的育人功效。


10月26日  访谈记录

穆源在体育课上用砖头砸了一男生的头。他爸爸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由分说,就把穆源痛打一顿。

次日晚,我拨通了穆源爸爸的电话,聊天中发现他对于儿子的教育目标非常清晰,然而却毫无跟进的行动。这一发现,让我如获至宝,也许这正是为何穆源的教育一直不见效果的根源。针对这一现状,我提出了三条行动建议:1、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力量,给予我们幕后的专业支持。2、能够动口的时候不能动手,用语言的交流来解决问题。3、如果有时间,中途的时候来看望穆源,还可以拟定行为约定,用小奖品来奖励他。

而现在看来,我给他的建议,他在逐渐落实中。还是要努力争取他的教育合力。周五我给穆源爸爸布置了新的三项作业:1、给孩子添置足够的文具,避免总因为文具而和别人发生冲突;2、买回他很想继续看的《儿童情绪管理图书2》;3、购买一袋他喜欢的零食,放在生活老师处。

状态分析与策略跟进:两次家校联系,帮我找到了问题存在的根源。穆源爸爸的暴力状态,恐怕也是孩子情绪紧张的主要成因。让我颇受启发的是,面对棘手的问题,花时间深入进行调研,剖析起因,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岂只是孙爸爸自己会有这样的行为失误呢?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同样会出现“教育目标清晰,毫无跟进行动”。面对问题,寻找一种清晰的思路,不盲目抱怨,分步骤化解,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就像阳光、雨露、土壤对于花朵的盛开缺一不可,孩子生命的绽放也需要来自各方教育资源的滋养。当学校、家庭、社会都在致力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时,当三方的心灵聚焦到一点时,就会碰撞出理解与宽容、支持与合作、智慧与激情。在不断地记录、调试工作方式中,我和同事们开始欣慰地看到穆源点点滴滴的转变:

11月2日

下午,生活老师告诉我,因为他不乖,曾老师假意冷落他。穆源竟然哭了,央求曾老师,你不要不理我嘛!生活老师说:“我从9月接班开始,第一次感受到了他的感情。”

不仅如此,今天我却注意到穆源一天没有打人,课间没有和同学发生激烈争执。这个变化,让我惊喜,为穆源的这点变化,暗自鼓鼓掌。

 11月3日

  下午上课前,我拐到商店去给他买了棉花糖和报纸。一进班,他高兴地冲过来,把报纸要了去。课上,他仍旧漫不经心地趴在那里。我没有去提醒他,而是直接用善意的谎言表扬他读得很认真。穆源马上坐直佯装一副很认真的样子,跟随大家读起来,甚至还大声应和了一句我提出的问题。

状态分析与策略跟进:坐直并佯装读书的样子,可以窥测出穆源向善的心理状态,虽然他现在还不能够持久。所以我们的教学策略理应继续以鼓励为主要方式。教师能够心里装着这个孩子,交流的时候忘却他和其他孩子迥异的行为,成为了平等交流的基础。加强基于真实生活场景的谈话疏导,帮助舒缓他和周围人相处的紧张情绪。借助团队协作的力量,使得学生问题可以第一现场解决。一个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在真实的问题面前不断调试自己的工作策略,直至取得效果。

对穆源的连续关注,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科研的魅力。科研,是一种看教育的眼光,也是一种琢磨教育的思维方式。不断真实地观察生活,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从优、劣两个视角去辩证地看待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进行调试。当教学事件出现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去抱怨,而采取积极地行动,因为教学事件的存在,同样也给了老师教育能力生长的契机。从点点滴滴的教育的真实行动中,找准自己的兴趣点,沿着这一处慢慢掘井,只要恒心在,哪能研磨不出思想的急流呢?也许我成不了教育科研的巨人,但是如果我日日斟酌,我一定可以成为技艺精湛的卖油翁吧。

穆源的不稳定表现,每天都在给我的工作提供崭新的案例,这是对我工作的历练,也是乐趣。我会不断发现自己摆得很正的心态,也会悄悄发现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我还要把此个案研究作为长篇一直记录下去,和这个孩子共同成长。


      合作/转载/建议请联系田冰冰老师微信号junshitian5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润心日志26/点灯心灵
小学生个案分析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小学生常见心理
辅导个案:青春期叛逆学生
教育也会有感动和无奈,一位农村学校班主任的3点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