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灣故宮博物館~钟表珍玩
  橢圓形錶,銅鍍金胎。圓形錶盤,內有琺瑯白底黑字與合金三針,玻璃蓋周嵌飾珍珠,其外鑲飾玻璃鑽蔓草花卉及珍珠邊飾,蓋內壁鏨「HD」、「P」與獅紋,並有花體英文字:「Edu Darvill」、「LONDON」、「No 2020」。附一銅匙,有「貽拿」,「J. ULLMANN &Co.」與「SHANGHAI」字樣。附件
2清 銅鍍金嵌珠寶橢圓形懷錶.jpg (106.96 KB) 2008-4-5 19:09


圓形錶,銅鍍金胎,琵琶式座;琵琶面周與側各鑲一周珍珠為飾,鏨花底,內填綠色透明琺瑯,飾四條銅鍍金弦,琵琶面下方嵌出一圓形開光,玻璃蓋,開光下方有一白底黑字二針錶,周以畫琺瑯技法彩繪西洋庭園,錶之上方浮飾一合金蹺蹺板,一對中年男女分坐左右,正處於平衡狀態。 琵琶背面首端亦飾鏨花綠色內填琺瑯,共鳴腔作六瓣瓜棱,打開後,內見圓形錶背,靛藍色琺瑯釉繪花卉紋飾,三個上弦孔,或為走時、報時與調樂音之用;周以靛藍色琺瑯釉繪花草紋為飾。打開錶背蓋,只見齒輪,蓋內有阿拉伯數字「4824」。 可能是十八世紀後半至十九世紀初西歐(英國)鐘錶廠的產品。附件
1清 銅鍍金內填琺瑯琵琶式懷錶.jpg (48.65 KB) 2008-4-5 19:07


圓形錶,錶盤玻璃蓋可開閤,蓋面畫琺瑯彩繪寫生折枝花卉,背蓋內有畫琺瑯西洋風景人物。附件
3清 合金畫琺瑯花卉懷錶.jpg (104.38 KB) 2008-4-5 19:13


內填琺瑯帶頭,嵌飾珍珠及紅、綠料石;正中嵌一二針錶盤。帶頭背面上方有一可左右活動開關以控制一上弦用小孔。內填琺瑯帶版兩件,嵌飾紅、白、綠料石,下連扁圓形帶環。錶盤嵌於中央,玻璃蓋打開,合金二針,中心鐵軸可供上弦。附件
4清 內填琺瑯嵌錶帶版.jpg (67.04 KB) 2008-4-5 19:15


懷錶,背面以畫琺瑯彩繪一朵粉紅色玻瑰花,器面透明玻璃蓋上方一小圓形錶盤,餘以畫琺瑯彩繪西洋建築與庭園,下方鑲飾可活動的一對合金西洋人物,手操西洋琴及豎琴。附件
5清 合金畫琺瑯玫瑰花式懷錶.jpg (67.95 KB) 2008-4-5 19:18


合金質,玻璃蓋周嵌飾一圈西洋畫琺瑯花卉紋,打開透明玻璃蓋後只見琺瑯釉白底黑字錶面,合金三針,固定指針的正中心軸也是上弦處。錶背以畫琺瑯技法彩繪西洋庭園,亮藍透明琺瑯釉為底色,正中一位上罩粉紅衫,下套淺黃裙的西洋婦人,一手執陽傘,一手牽著小西洋小童,後者身穿淺黃色衣褲,右手舉著一鳥;二人回首望著左後方二層噴水池,其右前方有一西洋涼亭。 附合金畫琺瑯匙與金絲線編織之彩穗。附件
6清 合金畫琺瑯西洋人物懷錶.jpg (51.77 KB) 2008-4-5 19:20


銅鍍金胎,全器作內填琺瑯蝴蝶式胸針,正面身軀可取下內層蝶翼,嵌一小圓錶。附件
7清 銅鍍金內填琺瑯嵌寶石蝴蝶式胸針錶.jpg (82.27 KB) 2008-4-5 19:24


鐘面周相間鑲嵌紅白料石為飾,花式二針,並有「L.VRARD&Co.」「TIENTSIN&PEKING」與「MADEIN FRANCE」英文字樣。鐘面往外嵌飾金屬火焰與光芒,其上嵌白料石為飾,底嵌一厚片黃綠石為鐘之邊緣。背蓋打開後可見齒輪間有「885」、「MADEINFRANCE」及楷書「亨達利」字樣。附件
8清 銅鍍金日出式鐘.jpg (91.78 KB) 2008-4-5 19:27


20清 山水蒔繪小碗.jpg (17.91 KB) 2008-4-6 15:20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陳子雲 果核百花籃~

取圓碩薄殼的果核為雕材,下半部鏤雕錢形紋相銜,如藤編的花藍。其上就著果核凹入的中線,因勢雕為花藍的提把。果核的上半部則鏤刻剔劃繁盛的花卉,有牡丹、雛菊、山茶、玉蘭、玫瑰、繡球、荷花、梅花等,四季百花並開,緻密而不雜蕪,方寸間花形仍清晰可辨,誠為毫芒巧雕的傑作。提把下方細刻兩行小字填黑的行草款︰「乙丑孟冬日,陳子雲製。」器的頂端有一小細孔,整底則有寬圓口,裏面可納香料,是繫在扇柄或杖頭上的香墜。陳子雲,生平不詳;本院藏具其款識的果核雕刻作品多件,有漁家樂、詩意果核等多種,善佈局,工纖巧。署款僅自言為吳人。江蘇一帶在明末清初時盛行果核雕刻,如天啟時的虞山王叔遠,祟禎、順治間的宜興邱山,康熙時的姑蘇金老,乾隆時的吳人杜士元等,皆有名聲。
附件
2清 陳子雲 果核百花籃.jpg (26.01 KB) 2008-4-15 16:10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萬福攸同象牙桿斗筆~

斗筆,象牙質細長筆桿,下接木質筆管,筆管端作上窄下闊的斗狀,以容較多的筆毫,亦稱筆斗。管身仍細,使易於持拿,筆桿上有刻有「萬福攸同」四楷字。此筆與其他八枝斗筆同儲於一盒。
附件
24清 萬壽無疆象牙桿斗筆...jpg (102.36 KB) 2008-4-16 12:47

25清 萬壽無疆象牙桿斗筆,.jpg (99.59 KB) 2008-4-16 12:47

26清 萬國來朝象牙桿斗筆.jpg (94.39 KB) 2008-4-16 12:47

27清 萬國來朝象牙桿斗筆..jpg (98.41 KB) 2008-4-16 12:47

28清 萬壽無疆象牙桿斗筆.jpg (96.58 KB) 2008-4-16 12:47

29清 萬福攸同象牙桿斗筆.jpg (93.47 KB) 2008-4-16 12:47

30清 萬福攸同象牙桿斗筆.,.jpg (97.07 KB) 2008-4-16 12:47

31清 萬福攸同象牙桿斗筆,..jpg (96.89 KB) 2008-4-16 12:47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前中期 瓜瓞水盛~

全器以象牙雕成一個臥瓜形,自瓜蒂部位浮雕出藤蔓,佈滿器身,有花一朵,葉六片,藤蔓上棲息二隻蝴蝶。另用一片小象牙雕出一片葉子作為器蓋,葉上棲息一隻小甲蟲。再選用一塊象牙雕出器座,飾鏤空山石紋理,周邊則生長三朵靈芝。瓜端琢一小孔,器內中空,可以貯水。器作瓜形,飾以蝴蝶,瓜蝶與瓜瓞同音,寓意「綿綿瓜瓞」,子孫眾多。
附件
33清前中期 瓜瓞水盛.jpg (69.27 KB) 2008-4-16 14:19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雕象牙山水人物小景~

全器以一塊象牙雕成立體山水人物小景,山勢陡峭,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茂密樹叢錯落其間,另有小舟九,或泊或泛;人物三十四,或坐於樓閣內,或立於山石汀渚,另有一組人在水邊高坡上團坐煮茗。沿著水岸,蘆荻叢主。山石背面陰刻填黑楷書款識:「乾隆己未花月,小臣黃振效恭製。」乾隆己未花月乃乾隆四年(一七三九)二月。黃振效是廣東地區牙雕藝匠,乾隆初期即入清宮內務府造辦處。
附件
34清 雕象牙山水人物小景.jpg (34.71 KB) 2008-4-16 14:21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乾隆 四年黃振效雕象牙蘭亭修褉小插屏~

全器雕成一節竹片形,紋飾雕工細緻精巧。正面浮雕蘆雁圖,在參差錯落的蘆葦中,六隻鴻雁或飛翔,或游水,或覓食,或昂首。凹面高浮雕蘭亭修禊圖,於山水竹石樓閣間,數十人物或站,或坐,或臥,或展卷,或執筆,或取曲水中之流觴,不一而足。凹面左側下方竹肉部位沿直線陰刻填黑楷款:「乾隆己未季冬,小臣黃振效恭製。」乾隆己未是乾隆四年(1739)。凹面紋飾乃描繪發生在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上巳(初三日),王羲之(303-379)與謝安(320-385)、孫綽(320-377)等人在山陰蘭亭(今浙江紹興西南)舉行祓禊之禮(在水邊戒浴的禮儀)後,曲水流觴聚飲。此次的文人雅聚,因為「蘭亭序帖」的流傳而名聞遐邇,再加上唐太宗(598-649)的推崇,蕭翼賺蘭亭及趙孟堅(1199-1295)落水蘭亭序帖未濕的故事,更使得王羲之「蘭亭修禊」的故事膾炙人口,千古傳頌。黃振效是來自廣東的牙匠,乾隆年間在內務府造辦處供役,根據《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的記載,他於乾隆三年(1738)正月二十四日所登錄的錢糧銀是每月三兩,乾隆四年(1739)四月二十六日則賞昇為每月八兩。乾隆七年(1742)黃振效乞求將家眷接到北京,以便「永為報效」。乾隆八年(1742)三、四月他開始生病,遂居家調養十個多月仍不見好轉,乾隆九年(1743)二月皇帝見他素日工作勤謹,雖然暫時停止他的月俸,仍然每月賞銀三兩作為調養之費,廣東的安家銀則照常發給 。可能病勢實在沈重,遂於五月十一日被送回廣東,其後一去不返 。
附件
35清 乾隆 四年黃振效雕象牙蘭亭修褉小插屏.jpg (63.46 KB) 2008-4-16 14:25
 
台灣故宮博物館~~「慎餘堂印」牙章~

象牙質章,印面正方,色乳黃,多纖維化紋理而顯得枯瘦。印面陽刻四字篆文「慎餘堂印」。印鈕作玄武,玄武乃古代傳說異獸,龍首龜身蛇尾。
附件
36「慎餘堂印」牙章.jpg (76.68 KB) 2008-4-16 14:50
 
台灣故宮博物館~~牙印章~
附件
37民國張樾丞 「大風堂」牙印.jpg (157.79 KB) 2008-4-16 15:00

38民國 張祥凝「不負古人告後人」牙印.jpg (63.35 KB) 2008-4-16 15:00

39民國 頓立夫「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牙印.jpg (63.42 KB) 2008-4-16 15:00

40民國張祥凝 「昵燕樓書畫印」牙印.jpg (76.87 KB) 2008-4-16 15:00
台灣故宮博物館~~牙印章~
附件
41民國 李滌「譚延闓」牙章.jpg (52.31 KB) 2008-4-16 15:51

42民國方巖 「大風堂」牙印.jpg (80.73 KB) 2008-4-16 15:51

43民國方巖 「張爰私印」牙印.jpg (71.07 KB) 2008-4-16 15:51

44民國陳巨來 「張爰之印信」牙印.jpg (57.16 KB) 2008-4-16 15:51

45民國方巖 「張爰大千父」牙印.jpg (62.86 KB) 2008-4-16 15:51

46民國方巖「張爰之印」牙印.jpg (54.82 KB) 2008-4-16 15:51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子孫萬代金葫蘆~

象生葫蘆,中腰處似子母口般上下套接,蒂旁立雕藤及葉三片,全器鏤雕綿延枝蔓、花朵和葫蘆。詩經云「綿綿瓜瓞」,大者稱瓜,小者叫瓞,葫蘆瓜蔓的末端能不斷地開花接實,故瓜瓞綿延的紋飾寓意子孫萬代。
附件
47清 子孫萬代金葫蘆.jpg (107.93 KB) 2008-4-16 15:58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金八仙(一)張果老~

張果老,戴平頂長腳帽,壽眉、長鬚、笑顏、穿飾祥雲之寬博衣裳,腰繫飄帶,著雲頭履,雙手握魚鼓。身體中空,底略凹、中央鏤古錢紋而周有四孔。傳為唐代具法術之人,姓張名果,隱居恒州(今山西大同)自稱生於堯時,已數百歲。常倒騎白驢,玄宗朝迎接入京,賜授銀青光祿大夫,封號通玄先生,卒後賜建栖霞祀之。
附件
48清 金八仙(一)張果老.jpg (28.7 KB) 2008-4-16 16:13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金八仙(二)鍾離權~

雙髮髻、天庭飽滿、壽眉鬚髯、披鐫飾祥雲之袍衫,袒露前面上身,腰帶繫在腹下,穿方頭鞋,右手持扇。身體中空,底略凹、中央鏤古錢紋而周有四孔。傳後漢咸陽人,姓鍾離名權,號正陽子。官歷漢、魏、晉三朝,唐末入終南山正陽洞修練,道教遵其為正陽帝君。
附件
49清 金八仙(二)鍾離權.jpg (24.21 KB) 2008-4-16 16:16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金八仙(三)曹國舅~

頭戴折上巾,美鬚笑顏,著鐫飾祥雲之補袍,腰繫玉帶,穿方頭鞋,雙手持陰陽板。身體中空,底略凹、中央鏤古錢紋而周有四孔。曹友,宋曹太后之弟,故稱國舅,因惡其弟仗勢凌人,遂散財濟貧,入山修道,經漢鍾離等引入仙班。真宗時蟬蛻於徐州玉靈觀。
附件
50清 金八仙(三)曹國舅.jpg (24.78 KB) 2008-4-16 16:19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金八仙(四)呂洞賓~

呂洞賓,戴緇冠,笑顏長鬚,穿鐫飾祥雲之袍服,繫飄帶,方頭履,背負寶劍,右手拿拂麈。身體中空,底略凹、中央鏤古錢紋而周有四孔。傳為唐代長安人,名巖字洞賓號純陽子。兩舉進士不第,六十四歲遇鍾離權授延命之術,入終南山修道。後經火龍真人授之天遁劍法,遊歷江湖,自稱四道人,世稱呂祖,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附件
51清 金八仙(四)呂洞賓.jpg (23.28 KB) 2008-4-16 16:25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金八仙(五)韓湘子~

雙髮髻,著寬博袍衫、繫飄帶,穿雲頭鞋,雙手執簫。身體中空,底略凹、中央鏤古錢紋而周有四孔。傳為唐代韓愈族姪,字清夫。生性狂放,後隨呂洞賓游,攀樹跌死後屍解成仙。
附件
52清 金八仙(五)韓湘子.jpg (27.51 KB) 2008-4-16 16:27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金八仙(六)藍采和~

梳雙髻、笑顏,穿袍衫、繫飄帶,穿方頭鞋,右手持靈芝,左手拿花籃,身體中空,底略凹、中央鏤古錢紋而周有四孔。傳為唐時有法術之人,夏著棉衣,冬日臥雪,一足著靴一足跣露,手持大拍板,醉歌長安市,或以繩串錢沿街拖撒,任人撿拾,容貌至老不變,一日由酒樓乘鶴而去。
附件
53清 金八仙(六)藍采和.jpg (25.16 KB) 2008-4-16 16:31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金八仙(七)何仙姑~

頂髻插簪,笑顏,披雲肩,上衣下百摺裙、繫飄帶,右手的蓮蓬自頸後繞向左肩,穿雲頭鞋。身體中空,底略凹、中央鏤古錢紋而周有四孔。傳為唐代湖南人,名瓊,少年時夢神人教食雲母而成仙。又傳其本為男子,姓徐名聖臣,修道出神家人殮其屍,適有何氏女子逝而附其身,後為呂洞賓收為弟子,超度去世,元代封為元君。
附件
54清 金八仙(七)何仙姑.jpg (25.51 KB) 2008-4-16 16:40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金八仙(八)李鐵拐~

小頂髻,額間施箍,粗眉笑顏,袒露前面上身,左足光腳單立,右手拄杖,左手拿葫蘆,內插仙草。身體中空,底鏤古錢紋三、小孔一。傳為隋代陜人,姓李名洪水,因持鐵拐而行,故稱之李鐵拐。早年得道,修行於真岩洞。一日傅華山應李老軍之約,神游前囑其徒,若七日不歸,則可焚屍,其徒因母病急歸,僅六日即焚之,李歸來無體可附,仍附餓斃乞丐之身,故其貌蓬首垢面,袒腹跛足,背復葫蘆為人治病。
附件
55清 金八仙(八)李鐵拐.jpg (20.53 KB) 2008-4-16 16:43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雙龍戲珠金爐~

爐、瓶、盒和鏟、箸,為焚香時所需的成組器,爐為焚香之用、盒盛香木塊或香餅之用,箸用來夾香木塊,鏟則用來翻鏟爐中的香灰,箸與鏟是插在瓶內。此附蓋簋式爐,粉紅碧璽蓋鈕,蓋面飾桃實,週飾轉枝花葉;爐身兩側飾龍首耳,爐身於雲紋錦地間鏨兩組雙龍戲珠紋,圈足飾轉枝花葉。
附件
清 雙龍戲珠金爐.jpg (103.59 KB) 2008-4-16 16:45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鏤空龍紋盒~

高6.4公分 最大徑14.2公分、

附件
57清 鏤空龍紋盒.jpg (54.78 KB) 2008-4-16 17:01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乾隆 御用金碗~

敞口圓碗,圈足微外撇,器內壁光素,外壁以細微金珠排列組成紋飾,近口沿與足部各飾一圈圖案式折枝花,腹部飾纏枝花卉紋並圈繞出一石榴式開光,內陰刻草花紋,足壁飾纏枝紋。圈足內陰刻雙鉤雙行四字楷款:「乾隆御用」。全器收納於一木胎圓皮盒內,盒蓋內有漢、蒙、滿、藏四體文字,「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哈密札薩克郡王品級貝勒額爾德希爾呈進金碗一件」。乾隆四十九年相當西元一七八四年。可知這是一件來自新疆的金碗。
附件
58清 乾隆 御用金碗.jpg (85.81 KB) 2008-4-16 17:05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乾隆 朝右旋白螺~

附描漆皮盒。盒蓋內墨書漢、蒙、滿、藏四體書,另附白帛墨書楷字贊詞。「大利益吉祥右旋白螺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賜福康安帶赴臺灣剿平逆賊林爽文,莊大田等,往來渡海平安。五十三年(1788)七月凱旋後繳回供奉,永賀護佑普被吉祥。」印度聖貝,螺體上下加鑲鍍金裝飾吹口及護板,吹口飾蓮瓣及卷草紋,護板釘接於螺口與底端,內板銀質,刻藏文右旋螺贊詞及漢、蒙、滿、藏文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外板則鍍金,並敲飾五瓣花式錦、鑄藏文贊詞與卷草紋,緣鑲珊瑚、松石、青金石等,底端刻「乾隆年製」。藏傳佛教法器海螺是法會時吹奏的樂器之一。佛經上講釋迦摩尼說法時聲音洪亮,猶如大螺貝之聲響徹四方,使聞聲者可以驅魔,滅諸罪障。自然生長的螺紋自左向右旋轉,此種右旋白螺少而珍貴。乾隆在其御製《白螺贊》注云:「所陳供器有獻右旋法螺者,以為奇寶而不多見,涉海者帶於舟,則吉祥安穩,最為靈異。」被視為祥瑞的右旋螺,據說渡海時若供於船頭,便能風平浪靜。從盒內題記看來,此法螺曾用於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以保佑其渡海平安。
附件
59清 乾隆 朝右旋白螺.jpg (135.97 KB) 2008-4-16 17:10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金剛鈴(附盒)~

鈴的五股杵形把柄,摩羯首銜之,其下托以蓮座,蓮座下的文殊菩薩首,臉型寬短,眉眼斜長,寬鼻翼,厚脣嘴角上揚,有印度、尼泊爾風貌。鈴身的蓮瓣、法輪、杵、梵文等浮雕裝飾,均細緻圓潤而清晰。鈴內飾陽紋寶相蓮,以十字杵為花心,繫鐵鐸,內壁一行然札體藏式梵字:「唵阿吽」。兩器共置於一描漆皮盒內。漆色黯褐,盒壁隱約為大朵滿鋪的蓮花,及帶狀的連枝菊花與回紋、渦捲紋、三角紋等。盒底為一長喙鵲鳥展翅立於蓮花上。盒內墨書漢、滿、蒙、藏四體字,說明此鈴杵為西藏布達拉廟所供奉,是二世、三世及五世達賴喇嘛經常手執之物,由噶爾馬派主政時之法師gam-dril-ra-log所加持。
附件
60清 金剛鈴(附盒).jpg (69.98 KB) 2008-4-16 17:13

~台灣故宮博物館~
~清 金剛杵~


古老而精緻的一對鈴杵,杵與鈴首的鍍金幾乎都已摩弄脫落,露出黃銅的色澤。杵的兩端以五股組成,摩羯首銜之,其下托以蓮座,全器棱線渾厚勁健。兩器同置於一描漆皮盒內。盒內墨書漢、滿、蒙、藏四體字,說明此鈴杵為西藏布達拉廟所供奉,是二世、三世及五世達賴喇嘛經常手執之物,由噶爾馬派主政時之法師gam-dril-ra-log所加持。
附件
61清 金剛杵.jpg (32.09 KB) 2008-4-16 17:15
台灣故宮博物館~~銅鑲瑪瑙盒~

附件
62銅鑲瑪瑙盒..jpg (100.1 KB) 2008-4-16 17:25

63銅鑲瑪瑙盒.jpg (89.5 KB) 2008-4-16 17:25

64銅鑲瑪瑙盒,.jpg (117.88 KB) 2008-4-16 17:25

65銅鑲瑪瑙盒...jpg (102.14 KB) 2008-4-16 17:25
 
台灣故宮博物館~~錫盒~

錫製圓盒,蓋面浮雕龍紋,有屜,屜上鏤雕龍紋,中有一壽字。盒基墨書「內有備用破蓋」。
附件
66錫盒.jpg (61.01 KB) 2008-4-16 17:55
台灣故宮博物館~~錫盒~

鍍金鏤空銀絲錫盒,盒呈長海棠形。蓋面及器壁以金屬線圈為地,上鑲各色琺瑯、玻璃作成折枝花果紋飾。蓋內有鏡一面。盒內裝著一青玉荷葉陳設器年魚。
附件
67錫盒.jpg (142.65 KB) 2008-4-16 17:58
 
台灣故宮博物館~~銀筆筒~

銀質。長條狀,分器身及蓋兩節,兩者相接處有一對貫耳,用以儲放木筆。一面鏤空龍紋、海水紋;另面飾鱗片紋。
附件
68銀筆筒.jpg (58.43 KB) 2008-4-16 18:01
 
台灣故宮博物館~~鍍金罐~

鍍金圓罐。附鈕蓋,直頸、圓腹、平底。蓋飾有雲紋,頸部滿布菱格紋,肩飾八卦紋,腹部則刻有雙龍戲珠及雲紋仙山及波濤紋,蓋與腹皆以敲打的圓點為地。鍍金脫落。
附件
69鍍金罐.jpg (107.66 KB) 2008-4-16 18:04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朱碧山款 銀槎~

器作一段枯木,尾端上翹,中空、一老者坐於槎內;老者口微張,瞇目含笑,仰望前方天際,手中握著一塊長形物,其上有「支機」二字。槎底有篆書銘多處,「槎桮」、「至正乙酉(一三四五)年造」,並有七言詩下有「碧山子」印。朱碧山是元代浙西著名銀工,是否出自朱碧山之手,俟考。
附件
71明 朱碧山款 銀槎.jpg (24.27 KB) 2008-4-16 18:13
 
台灣故宮博物館~~唐-宋 萬壑松濤琴~

鳳勢式,金徽,玉軫,玉足;圓形龍池,長橢圓形鳳沼;琴面為褐色間黑色漆,底為黑褐色漆,除琴首外通體有蛇腹斷。琴額陰刻填金楷書銘:「有遺音」,行書款:「乾隆御府清玩」,篆印:「涵虛膜鑑」;軫池下陰刻篆書琴銘:「萬壑松濤」;龍池內納音處四角分別陰刻楷書:「辛丑長安」,其中「長」字選用楷寫的簡體字刻成;龍池與鳳沼間陰刻篆書方印:「玉泉」。此琴頸部與腰部兩側各作連續兩弧形,與常見的仲尼式僅一弧形有異,為鳳勢式特徵;琴首曾經後人修換,故斷紋與他處不同。古琴銘款一般多刻在背面,琴額多僅鑲嵌玉石為飾,或許清高宗看到此琴時,琴背已無鐫刻銘款處,遂在新修的琴額留下御銘。此琴曾數度經海內外琴家寓目,或以為唐琴,或以為宋琴,甚至推許為院藏最佳古琴,其琴音甚佳。
附件
70唐-宋 萬壑松濤琴.jpg (113.41 KB) 2008-4-16 18:08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鍍金嵌珊瑚松石藏式塔形龕~

銅鍍金藏式塔,方形須彌座,圓塔身,塔剎由十三天相輪及塔頂的日、月、寶蓋組合而成。全器鏨紋細緻工整,蓮瓣、火焰、回紋等紋飾鑲松綠石、青金石、珊瑚、琥珀,並以珊瑚珠串連塔頂與塔身,方座上之欄杆是鏤空白玉板及碧玉所組成,色彩華麗莊嚴。塔龕龕門嵌玻璃,內供一尊化身菩薩的白玉無量壽佛,寶冠、瓔珞、披帛及佛座、背光,均鍍金鏨花貼嵌翠羽,佛像臉形圓,五官平和,身軀平直,顯然是清宮製品。
附件
72清 鍍金嵌珊瑚松石藏式塔形龕.jpg (37.56 KB) 2008-4-16 18:16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乾隆 番蓮紋白螺~

白色左旋七層螺貝,頂端兩層另加黏接,器表滿佈淺浮雕纏枝番蓮紋,口部淺陰刻隸書款:「乾隆敬製」。帶銅鍍金座,如波濤洶湧之狀,座底中央飾一鏤空古錢紋。有清一代對於海螺一直有特殊的喜好,女真(滿)族人還在關外時期即從蒙古族傳入海螺的使用,當時的海螺使用範疇相當廣泛,在後金建國之前,它是一種原始軍令工具,以號令和鼓舞士兵衝鋒,並在心理上給交戰敵方造成威攝;它也是報警和集兵工具。在後金建國之後,海螺進而是國事活動的儀仗之一,也是當時的「禮樂之器」。定鼎中原之後,海螺逐漸退出國家戰爭與政治活動,而僅作為軍隊操演和皇帝大閱的軍樂器,乾隆二十四年(1759)修成的《皇朝禮器圖式》中稱海螺為「海蠡」,並明訂其使用範圍。雖然如此,入關後清帝對於海螺的喜愛並未稍減,但主要是與宗教相關連,清高宗即曾撰「法螺贊」,認為這種「梵天之器」是「以演大乘,溥歸佛旨」。海螺是佛家八寶之一,紫禁城內或各地行宮的佛堂皆須陳設,這件海螺則是行宮中的佛堂陳設器,或陳設於熱河行宮,或陳設於瀋陽故宮。
附件
73清 乾隆 番蓮紋白螺.jpg (77.05 KB) 2008-4-16 18:18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前中期 花卉草蟲墨床~

這件墨床作小方几式,以器面與二迴紋卷足接合而成。器面精雕各種細小的花卉和昆蟲,隱約成排的草蟲分佈錯落,各據一方。几底還雕刻一幅山水人物圖,前景一大樹,中景二持杖老者和一童子,越過水岸,遠處是三兩亭子和層疊的高山,雕刻的層次十分豐富,几面薄可透光。
附件
74清前中期 花卉草蟲墨床.jpg (29.99 KB) 2008-4-16 18:49
 
台灣故宮博物館~~犀角~
附件
83清 乾隆 群真海會杯.jpg (74.5 KB) 2008-4-16 19:12

84明 文樞犀角杯.jpg (35.56 KB) 2008-4-16 19:12

85明-清 犀角花果洗.jpg (38.87 KB) 2008-4-16 19:12

86清 犀角龍紋觥.jpg (93.42 KB) 2008-4-16 19:12

87清 犀角溪谷泛舟觥.jpg (87.97 KB) 2008-4-16 19:12
 
台灣故宮博物館~牙印章~
附件
69民國「張爰」牙印..jpg (40.94 KB) 2008-4-16 22:12

70民國「張爰」牙印.jpg (49.86 KB) 2008-4-16 22:12

71民國方介堪 「張爰」牙印,.jpg (56.92 KB) 2008-4-16 22:12

72民國方巖 「張爰」牙印.jpg (84.14 KB) 2008-4-16 22:12

73民國方巖 「大千居士」牙印.jpg (82.18 KB) 2008-4-16 22:12

74民國曾紹杰 「張大千長年大吉又日利」牙印.jpg (57.14 KB) 2008-4-16 22:12

75民國方巖 「大千」牙印.jpg (68.84 KB) 2008-4-16 22:12

76民國方巖 「大千居士」牙印..jpg (58.78 KB) 2008-4-16 22:12
台灣故宮博物館~牙印章~

[ 本帖最后由 qb0388 于 2008-4-16 22:24 编辑 ]
附件
77民國「大千居士」牙印.jpg (48.83 KB) 2008-4-16 22:17

78民國方介堪 「大千」牙印.jpg (40.74 KB) 2008-4-16 22:17

79民國陳巨來 「張爰」牙印.jpg (53.75 KB) 2008-4-16 22:17

80民國陳巨來 「大千」牙印.jpg (47.25 KB) 2008-4-16 22:17

81民國陳巨來 「三千大千」牙印.jpg (39.56 KB) 2008-4-16 22:17

82清 陳纘思 「葺盦」牙章.jpg (53.32 KB) 2008-4-16 22:17

83清 楊龍石 「蔡錫恭印」牙章.jpg (44.07 KB) 2008-4-16 22:17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乾隆 金彩法輪~

法輪象徵佛法不滅,一如輪子一樣的不停轉動。它和法螺、寶傘、白蓋、蓮花、金魚和盤長等共稱為八吉祥,它們經常出現於明清瓷器上,一般皆以圖繪來表示,鮮少直接燒出立體的造形。探就乾隆官窯燒造金彩法輪的原因,或能與當時的信仰背景作一連接,首先是皇帝本身信仰西藏佛教,在位之際頗欲借宗教的力量去招服少數民族,故常傳旨御窯廠燒造瓷七珍、八寶、佛塔和佛像等,一方面作為宗教儀式的供器,另一方面也作為賞賜西藏僧侶的禮物。 此作品上部為輪軸下部是台座,中心輪軸又分別以八個菱形的條幅與外廓相接,外廓的邊緣再綴飾以細小的聯珠紋。通體罩施金釉,釉下模印凸起的雲紋、卷草及蓮瓣紋,為了彰顯法輪具有的神聖寓意,以及金燦醒目的外表,特別以紅、藍、綠三色琺瑯彩,描繪宛如鑲嵌寶石的圖案。底以金彩描畫「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
附件
21清 乾隆 金彩法輪.jpg (168.44 KB) 2008-4-16 23:38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玳瑁嵌珠寶花卉指甲套~

玳瑁是取自一種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海域的鷹嘴龜背甲,經過處理成黃褐色半透明並雜有黑褐色的斑紋,由於龜甲具有熱塑性,可以將許多小片壓成一大片,方便製作各種物件。此玳瑁指甲套,鍍金座上鑲粉紅碧璽葵花、翠玉葉及點翠纏枝;背鏤雕古錢紋兩組。
附件
45清 玳瑁嵌珠寶花卉指甲套.jpg (61.49 KB) 2008-4-21 23:53

~台灣故宮博物館~
~清 內填琺瑯嵌錶帶版~


內填琺瑯帶頭,嵌飾珍珠及紅、綠料石;正中嵌一二針錶盤。帶頭背面上方有一可左右活動開關以控制一上弦用小孔。內填琺瑯帶版兩件,嵌飾紅、白、綠料石,下連扁圓形帶環。錶盤嵌於中央,玻璃蓋打開,合金二針,中心鐵軸可供上弦。
附件
清 內填琺瑯嵌錶帶版.jpg (65.79 KB) 2008-4-26 08:36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合金畫琺瑯西洋人物懷錶~

合金質,玻璃蓋周嵌飾一圈西洋畫琺瑯花卉紋,打開透明玻璃蓋後只見琺瑯釉白底黑字錶面,合金三針,固定指針的正中心軸也是上弦處。錶背以畫琺瑯技法彩繪西洋庭園,亮藍透明琺瑯釉為底色,正中一位上罩粉紅衫,下套淺黃裙的西洋婦人,一手執陽傘,一手牽著小西洋小童,後者身穿淺黃色衣褲,右手舉著一鳥;二人回首望著左後方二層噴水池,其右前方有一西洋涼亭。 附合金畫琺瑯匙與金絲線編織之彩穗。
附件
41清 合金畫琺瑯西洋人物懷錶.jpg (66.78 KB) 2008-4-26 08:39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合金畫琺瑯玫瑰花式懷錶~

懷錶,背面以畫琺瑯彩繪一朵粉紅色玻瑰花,器面透明玻璃蓋上方一小圓形錶盤,餘以畫琺瑯彩繪西洋建築與庭園,下方鑲飾可活動的一對合金西洋人物,手操西洋琴及豎琴。
附件
42清 合金畫琺瑯玫瑰花式懷錶.jpg (81.88 KB) 2008-4-26 08:41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乾隆 琺瑯彩仕女三羊圖長方盒~

器作長方盒形,圈足,胎骨厚重,蓋面開光,彩畫牧羊少女及鄉村風景。圖畫外圍凸起的邊稜,稜邊描金,向外構成傾斜的邊框,並以白色顏料畫出卷草紋,使器面如同一幅裝裱完整的人物畫。周邊側面裝飾兩層蕉葉紋,足上畫紅色回紋,底以藍料書「乾隆年製」四字款。由造辦處的檔案得知,早在乾隆二年,西洋風格已出現於瓷胎鼻烟壺上,此件作品雖然無法直接叩合至檔案的文字,然而牧羊少女、少女身旁的擺飾品及身後的風景等,即使在微小的畫面中,依然令人感受到西風東漸所造成的影響。
附件
43清 乾隆 琺瑯彩仕女三羊圖長方盒.jpg (112.52 KB) 2008-4-26 08:46
台灣故宮博物館~唐 黃釉瓷硯~

瓷硯,除硯面外均滿釉。高壁,內腔中空,上方的圓形墨池,既為窰燒的氣孔,且可注溫水以暖硯。將硯倒置橫放,其形長方略近梯形,後端稍高而較寬,前端略窄而低,四角皆圓,頂面中央微凹,顯然原形是一瓷枕。此種尺寸稍小的瓷枕,在唐代墓葬及窰址中均曾多次出現,有以為是脈枕,醫療診斷時所用。本器米黃胎上有白色陶衣,再罩黃色透明釉、釉中有棕褐色條紋開片及芝麻細點,積釉處色深褐。底緣聚釉凝厚。可能為唐代壽州窰產品。因底部無釉,故後世略琢磨整治為長方硯面。硯面似因陶衣而略光滑,硯堂中央則因曾研墨而露出較澀的胎體。硯背,即枕面中央刻乾隆五十六年(1791)楷銘︰「瓷之治本澄泥也,漢之瓦或庶幾也,不見修內宣和何闕斯也。歲久如玉,視玉堂澄泥猶遜茲也。物聚所好,不能不於此而恧斯也。乾陸辛亥御銘。」印:「 比德」、「朗潤」。
附件
72唐 黃釉瓷硯.jpg (41.67 KB) 2008-4-27 09:47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水晶手串~

手串,由十八顆水晶珠子、紅色寶石佛頭、佛頭塔、粉碧璽墜角組成。十八子又稱手串,原本應是握在手中念經記數的工具,十八世紀中期以來,已成為祈福裝飾之用,也是互相贈送的禮物。佩帶時,穿對襟衣是掛在第二顆鈕扣上,穿大襟衣時,則掛在腋上方的襟鈕上。
附件
1清 水晶手串.jpg (34.66 KB) 2008-4-28 16:48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珠翠寶石頭面~

珠翠寶石,由碧玉、珍珠、紅寶石、藍水晶、粉晶,以細鐵絲串聯而成。全器略為橢圓形,以碧玉做葉子,其他寶石為花,加飾珍珠於其上。


附件
23清珠翠寶石頭面.jpg (174.9 KB) 2008-4-28 17:48
 
 
~台灣故宮博物館~紫檀~
附件
1清 胡钁 「鼎長壽印」紫檀木章.jpg (52.49 KB) 2008-5-3 15:39

2明 朱英 紫檀木靈芝盤.jpg (36.74 KB) 2008-5-3 15:39

3明 嵌玉紫檀壓尺.jpg (37.14 KB) 2008-5-3 15:39
 
116青花仔(活目).jpg (48.6 KB) 2008-5-5 10:04

117青花仔.jpg (41.3 KB) 2008-5-5 10:04

118青花仔.jpg (46.01 KB) 2008-5-5 10:04

119青花仔.jpg (43.8 KB) 2008-5-5 10:04
台灣故宮博物館~青花仔  布袋戲_人物~
附件
112大青花仔.jpg (83.84 KB) 2008-5-5 10:03

113青花仔.jpg (57.76 KB) 2008-5-5 10:03

114青花仔.jpg (57.56 KB) 2008-5-5 10:03

115青花仔..jpg (38.51 KB) 2008-5-5 10:03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紫砂陶硯~

宜興紫砂胎陶硯。圓形,直壁,三柱狀足。硯堂呈圓形平面,於硯面中央鼓起,周繞以墨池。有堆塑的雲龍戲珠跨貼於墨池上。外壁貼飾二鋪首,並模印陽文卷雲紋及陰文垂葉紋各一周,線條織細工整。器背則於硯堂部分中凹下。宜興紫砂土以製茶壺最著稱,而所製文具、玩器之類亦夥。朱彝尊(1629- 1709)有「陶硯銘」,即詠宜興所製之陶硯。

徑18.5公分 連耳寬19.9公分 高5.6公分 硯堂徑13.4公分 池深1.4公分
附件
27清 紫砂陶硯.jpg (34.89 KB) 2008-5-27 21:27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文樞犀角杯

犀角杯,侈口,中腹以下窄瘦,平底。色如琥珀,微透光。外壁施深淺浮雕圖景,大塊的巨石危崖與瘦峻勁健的松幹為主景,圍著湖泊佈置橋梁、水榭、亭屋等,十餘人物點綴其間,或騎馬、或書寫、或靜坐、或獨眠,有販失推車過橋,有冠者圍桌宴樂,有人松下舉杯,有人倚缸豪飲,或疏或密錯落於山水園林中。雕刀深銳,致部分樹石凌壁獨立。修飾圓整,表面潤澤。杯口內雕松樹技幹由崖壁中伸出至雲端。。器底雕石塊與水波,石上陰刻行楷書︰「文樞」二字。犀角製器,遠在秦漢時即有之。明中葉之後,富商什宦之家,似已常用犀角杯為酒器,如汪道昆(1525—1593)即曾為犀杯作銘。李漁更言︰「富貴之家,犀則不妨常設,以其在珍寶之列而無炫耀之形……且美酒人犀杯,另是一種香氣……」著名文士的推崇,使犀角雕刻在明末清初蔚為風氣。文樞,其人不詳,傳世器多件,雕工精到,善作山水圖景。
附件
81明 文樞犀角杯.jpg (38.34 KB) 2008-5-29 14:42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陳子雲 果核百花籃

取圓碩薄殼的果核為雕材,下半部鏤雕錢形紋相銜,如藤編的花藍。其上就著果核凹入的中線,因勢雕為花藍的提把。果核的上半部則鏤刻剔劃繁盛的花卉,有牡丹、雛菊、山茶、玉蘭、玫瑰、繡球、荷花、梅花等,四季百花並開,緻密而不雜蕪,方寸間花形仍清晰可辨,誠為毫芒巧雕的傑作。提把下方細刻兩行小字填黑的行草款︰「乙丑孟冬日,陳子雲製。」器的頂端有一小細孔,整底則有寬圓口,裏面可納香料,是繫在扇柄或杖頭上的香墜。陳子雲,生平不詳;本院藏具其款識的果核雕刻作品多件,有漁家樂、詩意果核等多種,善佈局,工纖巧。署款僅自言為吳人。江蘇一帶在明末清初時盛行果核雕刻,如天啟時的虞山王叔遠,祟禎、順治間的宜興邱山,康熙時的姑蘇金老,乾隆時的吳人杜士元等,皆有名聲。
附件
82清 陳子雲 果核百花籃.jpg (24.14 KB) 2008-5-29 21:14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乾隆 御用金碗

敞口圓碗,圈足微外撇,器內壁光素,外壁以細微金珠排列組成紋飾,近口沿與足部各飾一圈圖案式折枝花,腹部飾纏枝花卉紋並圈繞出一石榴式開光,內陰刻草花紋,足壁飾纏枝紋。圈足內陰刻雙鉤雙行四字楷款:「乾隆御用」。
附件
90清 乾隆 御用金碗.jpg (85.81 KB) 2008-6-12 17:30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鏤空龍紋盒

附件
91清 鏤空龍紋盒.jpg (89.7 KB) 2008-6-12 17:32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青金石龍

清 青金石龍、故雜001656N000000000、1644 A.D.-1911 A.D.、高3.7公分 長6.2公分、青金石龍 ,圓頭弓背,雙目如鈴,角與鬃緊貼背脊,胸腹前凸,四肢前伸,足四爪,尾由後肢蜷向腹中央,全器略呈半圓形。龍身滿佈鱗片,刻劃精細。石材色澤青金。
附件
5清 青金石龍.jpg (76.04 KB) 2008-6-21 15:11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珠翠寶石金簪

清珠翠寶石金簪、贈玉000014N000000000、1644 A.D.-1911 A.D.、7.2x2.4x1.0 公分、珠翠寶石,由碧玉、珍珠、紅寶石、青金石以細鐵絲串聯而成。全器作花卉外形,以碧玉做葉子,紅寶石為花瓣,加飾珍珠於其上。
附件
10清珠翠寶石金簪.jpg (101.4 KB) 2008-6-21 15:22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青金石長方硯

清 青金石長方硯、故文001548N000000000、-、長10.8公分、青金石質,藍與白色,節理清楚,微有碰傷。硯周琢淺細弦紋為界,硯堂寬闊微有墨痕,硯池作三連珠形雲紋,外起淺棱,全器光素無紋。有木盒。
附件
12清 青金石長方硯.jpg (73.08 KB) 2008-6-21 15:27
台灣故宮博物館~~西洋鑲錶戒指~
附件
5西洋鑲錶戒指.jpg (79.3 KB) 2008-7-7 15:06
 
台灣故宮博物館~~英國鑲錶鍍金盒~
附件
6英國鑲錶鍍金盒.jpg (143.52 KB) 2008-7-7 15: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赏之三百五十 中国象牙雕 (十六)
维妙维肖的清代八仙象牙雕
三种果核治愈疝气
八仙八兽【非洲象牙雕】
乾隆八仙碗
三种果核《治愈疝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