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一)《收获·十年》 2010年7月23日 21P

2010年7-8月间去俄罗斯旅游前,于7月23日下午前往下榻的唐拉雅秀宾馆对面的首都博物馆逛了逛,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因为看得比较细,当时只欣赏了很少的几个展厅,决定今后有时间一定再去。

2010年12月16日北京出差期间,又忙里偷闲抽空儿花了下午几小时去首都博物馆,这次也只欣赏了几个展厅,直到闭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下次去北京时一定会再次前往参观。

下述首都博物馆相关资讯摘自网络及馆内发放的资料,稍加整理,供童鞋们参考。

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原馆址是“北京孔庙”。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12月正式奠基兴建,2005年12月试运行,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亮相于中华第一街--长安街西延长线上,位于西城区白云路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

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究成果,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

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设有三个临时展厅、一个多功能会议厅及与参观者互动的“七彩坊”、“陶艺坊”;一层设有一个临时展厅与一个数字放映厅及多媒体互动区;二层设有《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及一个书画展厅;三层设有《北京文物精品展》展厅及一个书画展厅;四层设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佛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戏楼)》等四个展厅;五层设《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与《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等两个展厅;六层设有《书房珍玩精品展》展厅。

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首都博物馆是当代建筑大师崔恺的精彩作品。其设计源于“博物馆是联系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场所”的理念,将传统的材料与现代的材料并置,表达对历史与未来的描绘。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生出文物发掘的意象;悬挑的大屋顶影射中国传统的出檐,而悬挂式框架砖墙模糊了古代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广场的起坡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烘托出宏伟的巨构。简洁的矩形平面与北京的城市格局相互协调,非对称的形体呼应街道转角空间。青铜、木材、砖石等传统材料代表北京悠久的历史。不锈钢顶棚、玻璃幕墙和先进的建造技术表现新北京的现代。阳光大厅,四季竹院,将景观空间引入了博物馆,室外下沉竹园延伸至室内,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封闭、沉闷的感觉,营造出开放型的、温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园林与文物展厅之间的时空交错,表现出特有的东方艺术魅力。

首都博物馆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下午四点停止发、售票,周一闭馆。常设展馆免费参观,特殊展览票价以现场公告为准。

免费参观提前预约,领票参观。网上全天24小时预约,电话预约时间为每日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每日中午十二点停止预约当日参观门票。

个人参观者可通过登录首都博物馆官网或拨打预约电话进行预约,每人每次预约免费参观券不超过五张,参观当日凭预约号或预约时使用的有效证件领票参观。俺当时没有预约,直接从北门入馆交验身份证拿到预约券检票参观,嘿嘿!根据馆方规定,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无需预约,凭本人有效证件直接入馆参观。

首都博物馆官网www.capitalmuseum.org.cn,个人预约电话010-63393339,咨询电话010-63370491/63370492,投诉电话010-63370490。

前往首都博物馆交通:地铁一号线木樨地站,1/4/52/728路工会大楼站,26/114/308/319/650/708/717/727/37路白云路站,特1/802路木樨地东站。

定时免费讲解时间:9:15、9:30、10:00、10:15、13:15、13:30、14:00及14:15。每场讲解开始前,讲解员于礼仪大厅景德街牌楼下等候观众。


从北门入口进入首都博物馆--照片左边是数字放映厅,右边是景德街牌楼。

数字放映厅前的塑像--《收获·十年》临展的展品之一


铜狮子(清代 1644年-1911年)--地下一层中展品。该铜狮子为寺庙用品,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文殊菩萨在众菩萨中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被推为众菩萨之首。狮子是万兽之王,文殊菩萨以狮子为坐骑也同其身份一致。

柯林斯柱(Stone pillar of Corinthian style)--清代 1644年-1911年,此石柱为圆明园遗物,源于古希腊建筑中的柯林斯柱柱式。

汲水兽(Animal statue of flood-protection)--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铁狮子(清 康熙 1661年-1722年)--为寺庙用品,应为雌雄一对,置于大门两侧,兼具装饰及辟邪作用。其颈下有铭文表明为康熙年间铸造。

该临展时间为2010年5月18日--2010年8月1日,位于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临时展厅,免费参观--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都有它曾经的制作者、使用者、所有者的生活印迹。无论是价值不菲的古代珍品,还是一张普通票证,都记录着人类文明的一段历程。

彩绘仕女陶俑(唐代 台湾收藏家徐政夫捐赠)

砖雕宴饮图(辽 征集)

银嵌金云龙纹盔(明 征集)--此件头盔为北方少数民族军事首领所佩戴,整体为银质,上嵌金云龙、护法神等图案。整体工艺精美,保存完好。

黄杨木人物摆件(清 征集)--此件黄杨木雕人物以书生和书童为题,形象生动,刀法细腻,背面有“乾隆丙子七月初九子时三佛堂翰列公郑宅生嘉庆戊辰金山县澈亭记”款。

木桶式冰淇淋机(民国 征集)

牛皮靰鞡鞋(清 征集)--“有大有小,东北之宝。皮里没肉,肚里有草。脸上有褶,耳朵不少。放下不动,绑上就跑。”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靰鞡鞋。靰鞡鞋是中国民间古老的鞋子,是满族先人的创造。东北苦寒,这种皮制的鞋子,里面再填以关东三宝之一的靰鞡草,穿起来极为暖和,成为过去人们主要的御寒用具之一。

想起了那个年代~~

抗击非典相关文物--关于市场物价的告示

地下一层中的展品



另一个临展--免费参观

首都博物馆(二)《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  2010年7月23日  29P

    应该是下午四点钟,在一层的数字放映厅观看了介绍北京历史与现在的影片《辉煌的北京》,影片大气,令参观者很长知识。

    看看时间不早,赶快前往二层参观《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

    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文化,在北京得到集中且典型的反映。北京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多民族的文化得以交流与融通,造就了特征鲜明的历史文化。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以北京文化为视角,表现了北京从原始聚落,经过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历程。


马蹄金(西汉  206 BC--25 AD  怀柔区崎峰茶出土)--北京地区出土的马蹄金很少,可用作称量,也可剪切使用。

铜坐龙(唐  618--907  丰台区林家坟史思明墓出土)--唐王朝在沿边设十个镇节度使,幽州为诸镇之冠,兵力最强。公元759年,史思明继安禄山后再次叛唐,自称大燕皇帝,改幽州为燕京。

鎏金铜造像(唐  618--907  宣武区出土)

铜飞天(Bronze flying deva)

契丹渔猎木立佣

石刻十二辰像(龙、蛇、羊、鸡)--唐  618--907  宣武区姚家井薛府君墓出土

灰陶契丹族男立佣(昌平区陈庄出土)

绿釉刻花马镫扁壶(宣武区出土)与酱黄釉马镫壶(通州区侉店出土)

鸡冠壶演变示意图--鸡冠壶又称马镫壶,由皮囊转化而来,保留了契丹族马上生活的痕迹。辽鸡冠壶在北京地区屡有发现,多呈黄、绿、白三色,有的加褐色,系仿唐三彩色调而来,因此又称辽三彩。

金錾花葵瓣形盘--盘内外壁及底分别錾刻卷草纹和忍冬花,内底中心刻三连牡丹花,空白处为鱼子纹,纹饰细密均匀。

七星铁剑--造型别致,制作精良,剑体镶嵌金银装饰,用X光透 视,可见北斗七星。

铜坐龙(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又名“铜辟邪”。辟邪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驱邪的神兽。此件辟邪应是用于毡帐顶部的装饰物。

铜鎏金金刚持像

铜鎏金度母像

铜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像

铜鎏金不动佛像

铜鎏金宝生佛像

正统款象牙圆牌

永乐款铜鎏金八臂坐佛像

藏文碰铃(海淀区青龙桥出土)

永乐款金刚铃

金翼善冠(复制品)与乌纱翼善冠(复制品  原物均为定陵出土)

嵌红宝石金簪(海淀区青龙桥出土)与金錾花饰件(丰台区右安门外出土)

西藏政教领袖五世达赖喇嘛铜像

织锦夹金五佛冠(Cap of monk)--西城区白塔寺出土

铜十字金刚杵

金錾莲瓣纹帽饰(石景山区模式口出土)

金凤与累丝嵌玉双龙戏珠项圈(均为朝阳区高碑店荣禄墓出土)

着洋装的载泽夫人与着旗装的洋人妇女合影

   

首都博物馆(三)《百工千慧》 2010年12月16日 32P

2010年12月中旬出差北京,再次下榻唐拉雅秀宾馆,16日下午又忙里偷闲抽空儿花了几小时去首都博物馆参观,这次也只欣赏了几个展厅,直到闭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没有预约,直接从北门入馆,看到有卖特展通票的,顺手买了一张,30元。赶去地下一层临时展厅参观《首届世界华人典藏大展》。

《首届世界华人典藏大展》展出时间为2010年9月28日--2011年1月9日,汇聚了海内外华人收藏家的一百件套精美艺术品。


可能是由于收费的缘故,参观者不多。

恍惚间,参观者仿佛时光穿梭,徘徊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精美的古董透着灵气,诉说着一个个故事。

雍正款海水龙纹长颈铜瓶--此瓶为铜质仿瓷器造型,以瓷器仿古代铜器是瓷器艺术中常见的现象,而铜器仿瓷器的现象则极为少见。

树桩造型阴沉木与蛇纹石玉(金香玉)--地下一层中展品

离开地下一层,来到一层,这里的临时展厅正在展出《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该临展的时间为2010年12月14日--2011年1月14日。参观之后,大开眼界,啧啧称奇。

中国古人将所有物质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这五类物质也是古代所有文物的基本材质。文物保护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不同文物的不同材质尽可能地延长其寿命。

文物主要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大类,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等。两者均有相当部分遭受不同程度的腐蚀和病害,形势相当严峻。


李倕公主冠饰--唐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发掘工地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修复后的李倕公主冠饰,由480余件金、银、铜、铁、珍珠、绿松石等不同材质的构件组成,制作工艺包括铸造、捶打、金珠、掐丝、镶嵌等,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与加工工艺水平。李倕公主冠饰的修复充分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李倕公主冠饰出土时的照片

彩绘跪射佣--秦 秦兵马俑二号陪葬坑出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秦俑在制作完成之时,均为通体彩绘。彩绘的施色方法是先在陶俑、陶马身上平涂一层生漆做底,然后再绘彩。涂生漆做底的目的,在于使俑体表面的滑涩相宜,吸水适度,便于施色;另外也可增强颜色的附着力。其颜色厚薄不一,面、手、足部的颜色较厚,施色为两层;其余部分施色为一层,颜色较薄。在陶器的表面先涂生漆做底,然后再绘彩的工艺可能始于秦,盛于汉,汉代以后比较少见。


具体可参见博客
《西北行(4)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错金银马络头饰件--辽 铁质错金银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铁包银剪刀--唐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北塬南里王村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与此错银铁剪刀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错银铁镊子和一件类似刻刀的器具。出土时三件器物锈蚀严重,相互粘合在一起,经过除锈等保护修复处理后,显示出精美的错银纹样。


陶马--西汉 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香山汉墓出土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

针对陶制彩绘文物残断或碎裂病害发生的现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研发了彩绘陶俑陶器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彩绘陶俑陶器的保护修复中。所修复的马佣体型健壮,造型稳重。雕塑比例匀称,栩栩如生。陶马周身饰彩绘,披挂于马背上的彩绘马具纹饰精美异常。


彩绘佣头--秦 秦兵马俑二号陪葬坑出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秦俑佣头的面部一般底层为双层或厚层漆皮,然后涂施双层或厚层颜料层,多为朱砂和骨白颜料混合而成的粉红色调,模拟人类粉红的皮肤肤色;眼睛中的眼白、棕红色瞳孔和褐色瞳仁均用颜料表现;发髻在塑造时就用箅子或其他工具以象形,后用生漆涂刷以象色;有时还用红色的发带,十分醒目。



彩绘佣头--秦 秦兵马俑一号陪葬坑出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考古资料表明,所有的兵马俑在秦代制作时都是通体彩绘。然而出土时,大多数陶俑表面的彩绘已损失殆尽,仅有少数残存彩绘。残存的彩绘保存现状也不好,彩绘层和外部土壤的黏附力大于其与陶俑的黏附力,稍不留意就会被土壤黏掉。出土后温湿度的变化,导致有机层因失水而收缩,引起龟裂、起翘、卷曲,造成大片彩绘出现病变。针对现场彩绘陶俑的保护,采用了抗皱缩剂(PEG200,聚乙烯醇)和加固剂(PU,聚氨酯乳液)联合处理的保护方法。首先,使用抗皱剂置换生漆层中的水分,并留在生漆层中,达到抗皱缩的目的,然后使用加固剂加固。处理方法有喷涂、点涂和浸渍涂敷等。



湾漳北朝墓壁画--河北省磁县湾漳北朝墓出土 河北省考古研究院藏

湾漳北朝壁画墓墓道仪仗队列分东西两列。仪仗队列呈现自墓内向墓外徐徐前行状,有的人物表现了回头凝望的瞬间。墓道东西两壁仪仗队列共绘有106个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敦煌壁画剖面示意图

脱盐现场模拟--照片当中为脱盐板 敦煌研究院提供

脱盐板内有负载高吸水、高吸盐性的脱盐材料,同时在脱盐过程中对壁画起保护作用,也起到防止壁画变形的作用。


锚固灌浆加固技术


石甲胄--秦 秦陵K9801号陪葬坑出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秦陵K9801号陪葬坑已发现石胄(即头盔,也称兜)50顶,是模仿秦代皮胄而制的陪葬品。石胄的发现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秦军装备的认识。史书记载秦军作战勇猛,重进攻而轻防御,因而不戴头盔;而出土的兵马俑中也确实没有戴头盔的,所以“秦军无胄”几乎成为定论。但这些出土的石胄不但证明了头盔是秦军的常规防护装备,只露出眼鼻之间的一小块空间,而且石胄下摆与铠甲领部配合紧密,对头部的防护非常周全。


石铠甲--秦 秦陵K9801号陪葬坑出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石铠甲出土于秦始皇陵园东南角内外城之间的石铠甲坑内,1996年9月发现,出土时破损严重。修复时,对于变形的甲片,进行了必要的矫形,对酥解的甲片采用选好的加固剂用毛笔或滴管点滴到发酥处加固,对于破碎的甲片,选择可逆性粘接剂逐片粘接,然后对文物缺损部分进行了补全、做旧、表面封护。


石甲胄与石铠甲综合使用效果照片

荒帷遗迹--西周 山西省绛县横北倗国墓地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针对山西横水西周倗国墓出土的荒帷,进行了荒帷遗迹纺织材料的鉴定技术研究。采用蚕丝腐蚀残留物分析技术,发现该荒帷的蛋白质为桑蚕丝蛋白质,证明了古代文献关于荒帷是丝织品的记载。

荒帷是当时的棺罩,其形状模拟住屋,顶部为荒,四垂称帷,罩于棺上。荒帷是当时诸侯入葬时的一种礼仪用品,先秦史籍《周礼》、《礼记》等书上对不同等级所用的荒帷都有明确记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大量周代墓葬中极少量发现过类似痕迹。


带字甲骨--西周 陕西岐山凤凰山遗址出土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

陕西岐山凤凰山遗址自2003年至今,出土了大量周人卜甲卜骨,被评为2008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这些甲骨刻辞内容涉及周初的方国,以及文王、王季、周公、毛叔郑等西周早期重要人物,是探讨西周早期历史的珍贵资料。此外,刻辞还涉及祭祀、战争、纪年历法、占梦、筮法等重要内容。以上种种,对于确定这一遗址的性质、以及周原与关中西部地区在西周早期的历史地位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历史考古研究以及西周甲骨学的建立也非常重要。由凤凰山甲骨表面的刻划、刮削、钻凿等痕迹,亦可一窥西周早期的甲骨制作工艺。

凤凰山甲骨出土时非常破碎,出土后又发现有变色、酥粉、开裂、腐蚀、表面沉积、霉变、泛盐等病害,亟需缀合以便释读。


青铜天鹅--秦 青铜 秦陵K0007号陪葬坑出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青铜天鹅通体造型优美自然,制作手法细腻生动,其高度写实与个性凸显的艺术风格,堪称秦代艺术的巅峰之作。

秦始皇陵园陪葬坑出土的46件原大的青铜鹤、天鹅、凫雁,整齐地排列于坑底两侧的平台上,真实地模拟出水禽栖水而居的生活状态,形象地再现了秦代苑囿中珍禽于河边觅食、闲步、小憩的生活场景,应是秦始皇陵园“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模拟和再现。

离开《百工千慧》临展展厅,又去二层的《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快速浏览了一圈,因为已经是第二次参观这个展厅了,具体内容可参见博客首都博物馆(二)《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

在《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随手拍了几张有趣的照片~~


但愿俺们的人民币不要变成这样

1950年世界格局图--其中粉红色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现在还剩下多少呢~~

一个美国水兵在时代广场拥吻一位过路的护士--他们肯定不曾想到自己的举动成为了历史的象征并将永存。

离开《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赶往三层的《北京文物精品展》展厅~~

首都博物馆(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2010年12月16日 40P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北京作为千年帝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艺术结晶。首都博物馆三层的《北京文物精品展》荟萃最具艺术观赏价值、最富北京文化特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艺术精品,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北京历史文化,呈现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北京文物精品展》大致分为瓷器艺术、佛教造像艺术、玉器艺术、金银器艺术、传统工艺、文房珍玩、竹木牙角、纺织品、书画艺术、家具艺术等诸多大类进行展陈,令参观者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大呼过瘾。

展品众多,根本无法细看,俺只能选取了部分精美的佛像及其他展品拍摄留念,当然,闪光灯是绝对不能用的~~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元 (1279-1368年) 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此尊观音菩萨像姿势自然优美,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相传水月观音形象最早由唐代画家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的描述所创造,之后广泛流传,宋代较为流行并逐渐世俗化。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将观音菩萨自在安详的宗教气质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


释迦牟尼佛像--北魏 (386-534年) 延庆区张山营镇黄柏寺村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造像头像健陀罗式涡旋状发型,身着右开左合式袈裟,胸前衣领折带纹,与云冈大佛饰纹相同。面颊丰腴,神态威严,跏趺端坐,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作环抱姿,意蕴无穷。佛座为四足座床式,刻有飞鸟、蔓叶、卷云及胡人装束的供养人。造像造型完美,工艺精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艺术风貌。


观音菩萨像--明 嘉靖 (1521-1566年) 首都博物馆藏

寿山石罗汉--清 (1644-1911年) 首都博物馆藏

金漆菩萨立像--清 (1644-1911年) 首都博物馆藏


普贤菩萨像--明 嘉靖 (1521-1566年) 首都博物馆藏

黄檀木观音像--清 (1644-1911年) 西城区妙应寺白塔塔藏

青白釉加漆描金如来坐佛--元 (1271年-1368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释迦摩尼佛像--明 (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馆藏

旃檀佛像--清 (1644-1911年) 首都博物馆藏

释迦摩尼佛(左)与阿弥陀佛(右)--明 景泰元年 (1450年) 均为首都博物馆藏

左:金刚萨埵--明 永乐 (1402-1424年) 右:般若佛母--明 (1368-1644年) 均为首都博物馆藏

六臂文殊菩萨像--明 (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馆藏

绿度母(Green Tara)--明 永乐 (1402-1424年) 首都博物馆藏

摩利支佛母像--元 (1279-1368年) 首都博物馆藏

摩利支是印度梵语音译,意译“阳焰”。原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天神,神通广大,能在日天(太阳)前行走,她能看见日天,日天却看不见她。后被佛教吸收,藏密尊奉为佛母。其形象与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头上长一猪头,或以猪为坐骑,或驾一辆七头猪拉的车。


金刚萨埵像--吐蕃分治时期 (公元10-12世纪) 首都博物馆藏

铜鎏金宣德款释迦像--明 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首都博物馆藏

文殊菩萨像(左)与观音菩萨像(右)--明 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均为首都博物馆藏

菩萨像--清 (1644-1911年) 首都博物馆藏

金刚萨埵像--元 (1279-1368年) 首都博物馆藏

八大菩萨像之一--清 (1644-1911年) 均为首都博物馆藏

释迦摩尼佛像--明 (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馆藏

大日如来像--元 (1279-1368年) 首都博物馆藏

弥勒菩萨像--明 (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馆藏

祖师像--明 (公元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馆藏

青玉山子--清 (1644年-1911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山子青白玉质。器物呈山型状,山峰高低错落有序,造型虽小但乖巧别致,玉质莹润洁净,打磨圆润光亮。


翡翠八棱碗--清 (1644年-1911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此碗以整块翠料制成。敞口,圈足为八边形,腹上起八道棱。碗造型规整,抛光极好。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清 (公元1644年-1911年) 首都博物馆藏

此玉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饰两层纹饰,外壁琢卷草纹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内凹的细瓣番莲纹。整器轻薄剔透如蛋壳,纹饰繁密柔美,琢刻技艺高超,抛光技术堪称一绝,是清代宫廷造办处仿痕都斯坦薄胎玉器中的代表作。

赵孟罘ㄊ椤洞蟪嗣罘ňぞ砦濉啡氩厥锥疾┪锕萏乇鹫


齐白石苹果图轴--现代 齐白石 (1864年-1957年)

此图水墨设色绘画技法,是白石老人擅长的大写意瓜果蔬菜,中部绘篮内四个饱满苹果,三红一清,垂涎欲滴,墨色支架左下角一株红色樱桃探出头来,颇显俏皮。画幅右上角为白石老人行书题,下角钤朱文方印一枚。


沉香木雕八仙祝寿纹如意--清 (1644年-1911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如意木质黑褐色,如意头与如意柄由两块木材分别雕刻后,以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头的中央为手捧如意端坐于仙鹤之上的寿星,两侧是铁拐李和钟离权。周围刻有山石、古树和云纹。如意的柄部,松柏、梧桐、山石之中,六仙姿态各异,手拿法器分成两组上下排列,其题材为八仙祝寿。如意背面满布松枝和山石。整个如意以高浮雕为主,但刀痕显露,磨工欠精。



犀角松下人物杯--民国 (1912年-1949年) 首都博物馆藏

凸花海水江牙鱼龙献寿金盘--明 (公元1368-1644年) 丰台区右安门外东庄万贵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盘圆形,唇边。以范铸、錾花与捶打工艺制成,盘沿为二方连续回纹一周,盘心为一双钩篆书“寿”字。盘心与盘沿间为半浮雕式海水江崖瑞兽纹,水中有若隐若现的马、龙、狮、象、鱼等瑞兽。该盘在制作上突出整体的效果,不拘泥于细部的刻画,呈现出浑厚、粗朴的风格。


鎏金银面具--辽 (公元907-1125年) 房山区周口店龙口村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俗称盖脸,是契丹贵族的葬具,意在保护死者的面容。据记载,契丹贵族有“用金银做面具,铜丝络其手足”的葬俗。面具有金、银之分,用以区分死者的身份、年龄和性别。此器用银片捶錾而成,保存完整,面部轮廓清晰,头发后梳,眉骨突出,双目闭合,双唇紧闭,神态安详。耳下及鬓两侧有孔,可系结。与此相类似的覆面在内蒙古、辽宁的辽代墓葬中均有发现。


金丝冠(附凤鸟纹玉饰件)--金 (公元1115-1234年) 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金丝冠,金陵遗址九龙山主峰大宝顶前竖穴圹墓出土。初步判定此墓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睿陵。金丝冠质地纯正,编制技艺精湛,花纹装饰精美,展现出金代的帝王风范和金质艺术品高超的制作技艺。凤鸟纹玉饰件与金丝冠同一出土点,三枚玉饰即在金丝冠旁。玉饰呈凤鸟展翅回旋之状,玉质细腻,雕工精美,与金丝冠交相辉映,充盈着尊贵、高雅的艺术气息。


左:镂空云凤纹金香薰--明 永乐 (1402年-1424年) 右:凤纹金簪 弘治 (1488年-1505年) 均为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镂空云凤纹金香薰呈心形,两面皆镂刻云凤纹,边缘雕锦纹。别子雕卷草纹,背面阴刻楷书“银作局永乐贰拾年拾月内造玖成色金壹两玖成重”铭文,永乐十年,为公元1411年。造型整齐规矩,纹饰精致典雅,采用拉丝、錾刻、焊接及镶嵌等工艺制成,工艺精湛,制作考究。

凤纹金簪整体作飞凤状,簪条用掐丝、缧丝、錾刻、焊接等工艺制成。凤身中空,凤首上有高冠,羽毛细密,伸展双翅,尾部羽毛上翘,似在飞翔。身下有祥云。祥云下是先弯曲后直的长柄。柄上阴刻楷书“银作局弘治拾年七月内造八成色金七厘五分重”铭文。弘治十年,为公元1487年。

离开《北京文物精品展》,已是下午四点半左右,离闭馆只有半小时不到。赶快跑去四层的《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匆匆浏览一圈,过瘾!过瘾!比《北京文物精品展》中的佛像更集中、更全面。只是没有时间拍摄留念了,下次吧,争取把每个佛像都拍下来,当然,还有解说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乐宫廷菩萨像领衔,青海文物精品看花眼
首都博物馆古代佛造像精品展
首都博物馆·基本陈列
?弘博头条|用人的故事“讲述”城的历史——“大元三都”今日首博开展
甘肃兰州:省博物馆里的马踏飞燕
收藏门票、明信片欣赏 山东青州市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