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医入道

以医入道 - 读《黄帝内经》有感  

以医入道 - 读《黄帝内经》有感以医入道最为快,因为医人之身就有天下之相,医人之身就有宇宙之相。 古人也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国医学所囊括的智慧绝不仅仅治病救人这么简单。

在曲黎敏所著的 《黄帝内经 . 养生智慧》,胡维勤所著的《将中医进行到底》,以及南怀瑾对《黄帝内经》的一些演讲稿,均阐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学习中医有两本书一定要看《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前者讲医理,后者讲医术,古人说:“内圣外王,以道御术”术易学,道难悟。如胡维勤所说的“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以独特的角度非常精辟的阐述了中西医的不同。

医易同源,在中国文化里,中医与《易经》是紧密相关的,南怀瑾先生一再强调这一点。因为《易经》是讲阴阳变化的,我们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都是从《易经》那来的,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孟子,庄子,鬼谷子的思想均源于《易经》,以至于中医,归根结底讲的都是阴阳之道,站在数的角度,整个中国的文化都是二进制的。

如果问中国的文化究竟是什么,借用南先生的一句话就是“道”。我们有行医之道,为人之道,为官之道,治国之道,等等。道教经典《清静经》对”道”的解释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在任法融著的《道德经释义》中他说到:“ 《老子》所谓道,实为阴阳未判之前的浑圆无极,是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气机。它无形无象,无色无臭,无所不在,无所不备,充塞宇宙,遍满十方,不增不减,永恒长存。拓本无形而不可名,但却真实存在。老子为了使人认识它,研究它,掌握它,运用它,故以”道”名。”

庄子对“道”的形容也十分生动“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先天地而生,自古已固存,在太极之上不为先,在六极之下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句话若想理解还要看《易经》才知道何谓太极之上,六极之下,何谓先天,后天,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包括印度的佛学都是非常高级的科学。高于达尔文的《进化论》,高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高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等这些我们认为十分科学的东西。

中国的国学会让人联想到迷信,中医让人联想到不科学,再借用南老师的话“没有研究过就说迷信,才是迷信,研究过了再说迷信也不迟。”毛泽东也说“一本好书读三遍才有发言权”。

之所以提倡以医入道,举个例子,中医中心主火,肾主水,分别是《易经》中的《离卦》和《坎卦》,也象征着太阳和月亮,心,火,太阳,外阳而内阴,肾,水,月亮,外阴而内阳。肾水升腾,心火内降,人体才能和谐,也就是水火既济,可以在肾水中点起的火,是真阳,中医叫雷龙之火。鸡也是雷龙之火,所以要用水炖着吃,以温和,鸭子阴性,所以用火烤着吃。可见内观人身,便可以观天地,观宇宙,参透人体内的道理,也就参透了天地的道理。中国的文化之所以妙就在于可以把一切一切融会贯通,其中的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妙趣横生。

《心印经》中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所以中医里也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精就像油灯里的油,气就像火焰,神就像放出的光芒。所以道家将丹田分为上中下,下丹田为精,中丹田为气,上丹田为神。所以中国的文化不是光看书就能读懂,而需要自身的修炼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真正的领悟。

国学教授翟鸿燊曾说:“没有虚极静笃过,读不懂《道德经》,没有心斋坐忘过,读不懂《庄子》,没有禅定过,读不懂佛经。”这对领悟中国文化所需要的身心境界作了十分生动地形容。

这种淡定的境界有多难,一些老师都讲过一个同样的故事:苏东坡是才子,喜欢参禅,一天参禅过后,诗兴大发,便提笔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后觉得很好叫书童把这首诗送给江对面的和尚,和尚看过诗在旁边批了一个字“屁”,叫书童送了回去,苏东坡一看这么好的诗被批了一个“屁”便亲自渡江去找和尚理论。和尚对苏东坡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打你过江来。”可见淡定这种境界并不是像说的那么容易。

然而这种境界恰恰是彻悟中国文化最最需要的心境,所谓真法难闻,难就难在这里,完全是看自己,同样一本经书给不同心境的人看,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收获。达摩的老师告诉他你哪也不要去了,快去中土,也就是中国,那里有大成气象。“人身难求,中土难生”这是佛学里的话,像中国的这样的文明大国可以诞生出来是极为难得的,就像人身一样难求,真法一样难闻,所以说佛教诞生于印度,昌盛与华夏,扬名于四海。

所以说中医看病的“望,闻,问,切,司外揣内”对人体的“金木水火土,肺脾肾心肝,皮肉骨血筋,忧怒恐喜思”和十二经脉对应的“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养生中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脉象的“浮,沉,迟,数,濡”等等等等,每一个字拿去做科学研究都能写一篇博士论文。中医源自于对天,地,人最本质的思考。追求“天人合一”,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谓之“圣人”也是“道”的代表。之前中国高中的课本中说“改变自然的能力就是生产力。”无视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国有这么多的圣贤之书,中国的教育值得深刻的反思。

所谓“大道至简”,最深奥的也是最平凡的。这种思想文化只有在社会人心极为恬静的时候才能产生,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人心涣散,欲望膨胀的社会所不能对其普遍深刻理解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可以参透这些道理,因为当时社会的人心稳定,祥和,宁静。中国古人不走科技发展的道路不是不能走,而是不愿意走,能用手来捧着水喝,就尽量不用盆,因为这样会换乱人心,人的欲望越强,社会就越乱,精神文明就越退步,你看现在精神病患的逐年增多,抑郁症患者的逐年增多,自杀人数的逐年增多就是这个现象。科学的发展如何可以和哲学思想和谐的统一,是人类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易经》中《谦卦》是我最欣赏的一卦。《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卦象为艮下坤上,艮为山,坤为地,高山隐藏在地理,为谦。张瑞敏说“如果企业家永远把自己处在弱势的位置上,便永远有目标可寻。”这便是谦。“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带来亏损,谦虚会使人受益。

“谦”首先便是客观的了解自己,儒家叫自省,叫慎独,叫关过,道家叫自知者明,叫观復,佛叫观自在,党叫自觉。这也是修习中国文化,感受身体经脉气血所必需的心境。这就是为何《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老子说:“修之以身,其德乃真,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这便是融会儒释道文化的妙趣所在,以医入道的妙趣所在,以道御术的妙趣所在。

人的生存是很容易满足的,但是人的欲望是很不容易满足的。《淮南子.主术训》告诫人们“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少”。“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代名”。试想一个人自私自利,你还愿意和他做朋友么?试想一个医生满是私欲,唯利是图,你还敢找他看病么?试想一个商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你还渴望和他合作么?所以中国的文化都在告诫人们清心寡欲,道家则说“无欲则刚”这样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有舍才有得。

我们见过一辈子抽烟喝酒的人长命百岁,但没见过心胸狭窄的人长命百岁。在《内经》中称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也就是心胸开阔,这是非常粗糙的解释,这八个字言有尽而意无穷。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胡维勤也很妙的接着说“ 《内经》一句救苍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与治未病 (上)
治未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部上古奇书中的奥秘(组图)
站桩养生 起源于《黄帝内经》 上医可入道 中医可防病 下医可治病
道、易基础与术数学之一道的含义
中医与道医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