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长陵祾恩殿内景
祾恩殿内正中三间井口天花天花与其余间不同高,可能和初始的使用方式(神龛等所在处)有关,以示尊崇。
清中期修缮该殿时,除天花外内檐彩画皆去除未重做,由于大殿用料精良,虽内檐彩画不存,但进入殿内反倒极别有一种厚重沧桑之感。

一排排平身科溜金斗栱后尾,装饰性很强,大概是殿内最引人注目的大木构件。

在外檐斗拱的正心枋内侧,隐刻有装饰性的驼峰托重栱形象,这大概是因为溜金斗栱内转部分无里拽栱和拽枋,正心枋内侧直接外露,为求美观而为。这种做法也见于太庙大殿。

上面这张是西山外檐斗拱,注意照片左侧,可以见到柱头科与相邻平身科的正心万栱相连,为鸳鸯交手栱做法。


三幅云

麻叶




而两山溜金斗栱后尾所落的花台枋外侧,则无任何隐刻。


角科后尾

角科后尾局部,麻叶头与相邻两攒平身科的连刻



内檐斗栱品字科

可以看到在平置的斗栱构件上刻划有两道斜线,这是隐刻的上昂,这种隐刻上昂还见于一些明代官式建筑各构件平置的平身科后尾(如智化寺),仅仅只是上昂形象的遗义,完全不是真实的上昂构件,在后来的明代官式建筑中,这种隐刻上昂往往只刻出外侧一道线,发展到清代,就连最外侧的那道斜线也彻底省去了,仅仅留下菊花头(即宋代的鞾楔)、六分头(来自《营造法式》上昂“头向外留六分”)的称谓。




如此精良、粗硕的木料,如此规模的大型官式建筑,明代尚有太庙大殿等留存,至清代已无法营建。

插立童柱的大斗,可以看到斗欹明显有 幽+页,即内凹的曲线,为前代做法的延续,而到清代官式斗栱,斗欹则成平直的斜线,这是斗栱构件在明清时期不同的时代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清代斗拱?清代官式建筑平身科单翘重昂七踩斗栱详解
明清官式建筑斗拱术语梳理
科普:古建斗拱的基本分类一览(下)
斗拱(铺作)
斗栱—— 中国古建筑的灵魂
从千秋亭和万春亭的细节差异看明清建筑审美的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