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即精神的成长

教育即精神的成长

陶华坤

“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一个人精神丰满,就是求真、向善,做真人、说真话。聚焦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理应有灵魂安顿的设计与精神居所的创生,理应源于生活、基于信仰。

一、为增长学生的智慧教

1.何谓教育”?

教”,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育”,则是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教育“道”,即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如果规律是求真的结果,价值是向善的追求,那么教育就是求真、向善的事业。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传授给学生知识获得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能使学生的智慧自由生长。

    智慧是个体能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其本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学首先要扎实地打好“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基础,还要重视“为什么”的知识,即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把教材中的句号转化为问号。知识可以传授和记忆,可以教给和转让,而智慧则不能。

2.智慧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教会的,而是个体内在生长的。

智慧≠知识。智慧需要知识,知识可以生成智慧,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能自然生成智慧。即使是很博学的人,也不一定是很智慧的人。

智慧≠智力。智慧包含智力、技能、能力等因素,但智力、能力却不是智慧的全部。智慧是关涉智力、能力、精神等整体生命的一种存在。智慧必须是个体凭借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常识等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去顿悟、去生成的。

二、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缓慢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

人的成长重要的是精神成长,人的精神成长,实质上是在环境影响下的成长。教育是在学生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在丰盈的精神支持下教给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学生精神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精神成长的过程缓慢。成长是生命的复杂历程,它是体验、经验,是改造、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这也是办学的使命所在,我们必须不断追求管理的新境界,在不断前行中超越自我。

2.教育是规范与引导

    知识教育,塑造“知识人”的教育,实行的必然是规范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和学生规范性生存的—种超越,即从规范性存在走向创造性生存,用智慧和创造来充实、支撑、引领师生们的生存。学校从管中起步是必要的,但在形成基本规范之后,一定要及时转型,内在驱动,文化引领,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被教走向自教,从人管走向自管。使学生的一切言行都是出自内心的招引,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源于无穷的精神力量。

三、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重构

1.校本课程的规划是学校教育哲学的反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的,每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来建构现实,学习者之间经验、信念等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可能就各异。课程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载体,校本课程的规划是学校教育哲学的反映,而丰富的校本课程则是学校特色的具体体现。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其本质不是被动的学习和纪录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它对信息的理解,从而作出推论。

2.教师要以教育哲学作为精神成长的思考工具

    重视“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的过程研究,“知识传递”的过程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知识内化”的过程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对学习而言,停留于“是什么”远远不够,因为知识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人的生活与行为当中,才能转化为素养。“为什么”问题是知识发生、知识发展、知识应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等。

学生的有效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和重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只靠学生主动地、自发地进行,而是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需要教师和家长为学生提供适合于每个儿童发展的“脚手架”。 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教育即精神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的三种境界
校本研修总结
生命·智慧·文化——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三维思考与实践
名校之道(6)|一所名校的文明气质与精神追求——践行“适合教育”的许昌实验小学(三)
知识、智力、智慧与创新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