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儒表法里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为儒、法、道三家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动荡,各种文化哲学流派异常繁荣,形成了后世所说的诸子百家的局面。在后世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而对中自秦之后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当属儒家,第二当属法家,第三当属道家了。

儒家,是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主张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以教化和仁义治理天下,富于理想主义与人文主义精神。

法家,春秋战国时期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形成的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韩非的名篇《孤愤》、《五蠹》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以法、术、势为它基本内核。讲究以法治理天下、强化君权、讲究强军富国、主张军功爵制度、主张严刑重罚、重农抑商。法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商鞅在《商君书》中主张弱民、贫民、愚民。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聃,道家主张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主张无为之治。

汉武帝之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秦为什么统一天下十五年旋即败亡

秦为什么统一天下十五年旋即败亡,不可能不引起刚刚建国的汉王朝上层的反思。对于秦王朝的灭亡,到现在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汉贾谊为此写三篇《过秦论》,他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是西汉初的人,我认为他的分析比较正确。)所以西汉初年采用黄老的无为之治,让天下休养生息。但请注意一点:“汉承秦制。”也就是继承了继承了秦的典章与统治架构。

2, 七王之乱,统治思想要改

西汉初年虽然采用汉承秦制,但只限于在中央直辖系统,在同时也采用了分封制。事实上汉初采用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一种混合制度,导至了七王之乱。我认为这是统治思想变改的一个主要的驱动力。

3, 汉武帝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所提倡的儒术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提倡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

法家的问题

秦为什么统一天下十五年旋即败亡,这个问题一直就纠结不清。原因固然复杂,但是不是与法家有关,我个人认为法家的长项在于术上,就是具体的管理制度上,管理的方式方法上。

但在意识形态上是法家的短板。

其实在治理天下这个问题上应该既要视人的思想管理,又要重制度法制的管理,要双重并行,而思想管理恰恰是法家的短板。

儒家的问题儒家学说仁、恕、诚、孝是一种伦理哲学,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但具体到统治技术手段上比较疏空,翻遍了儒家经典具体的管理论述很少,这也是在春秋战国之时,儒生并没有什么当大官的人的原因 。

儒法两家在意识形态与具体的治术上的互补

儒法两家在意识形态与具体的治术上的互补,在意识形态上儒家强于法家。在治术上法家强于儒家,这也使儒法两家结合才是最好的选择。用儒家管理人的思想,用法管理人的行为儒法互补,事实上历朝历代也基本按这个思路。

综上所述: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如果从统治的构架和具体的统治手段来讲,延续中国两千年的其实是法家的那一套,中国两千年来,所谓的统治思想其实是:儒表法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尊儒术该如何确立?霍光:不能只有意识,还需将政策制度儒家化
想做思想家?首先你得“吃饱了撑的”,中国思想政治变迁和思考
先秦诸子百家,为何只剩儒道两家?其余融入无形中,有的彻底抛弃
儒法道三派,就怪道家跑太佛,让儒家法家领先
毛泽东;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01)
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