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经典解析: 《金匮》腹痛治法及用药规律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而言,初步统计,《金匮》论述腹痛的原文约三十余条,列举方剂二十余首,主要见于《腹满寒疝病篇》、《虚劳病篇》、《蚘虫病篇》以及《妇人妊娠病篇》、《妇人杂病篇》、《妇人产后病篇》。导致腹痛的原因,有虚、有实、有寒、有热、有郁滞,也有瘀结,还有脏寒蛔厥等,在治疗上理当审证求因,运用不同的方药予以治疗。
 
                                  治疗法则


综合《金匮》原文及方剂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十法:


1、  温阳祛寒法∶主要适应于阳虚寒甚腹痛证。
 ① 脾虚寒气上逆证。《腹满寒疝病篇》云:“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方中用于姜、蜀椒温中祛寒以降逆, 人参、胶饴健脾益胃以补虚,中阳得运,阴寒自散,诸症悉愈。
 ②脾虚水湿内停证。《腹满寒疝病篇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方中用附子温中祛寒,半夏化湿降逆,粳米、甘草、大枣扶益脾胃,化湿降逆,祛寒止痛之功。腹中雷鸣切痛得愈
 ③沉寒痼冷寒疝证。《腹满寒疝病篇》云:“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乌头为至温之品,具有消积祛寒之功,主治沉寒痼冷,纳蜜同煎制乌头之毒性,且延长药效。方后云:“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可一日再服。”可见药为峻烈,用时宜慎。若兼有表证者,用乌头桂枝汤。



 2、协和阴阳法主要适应于阴阳不调,营卫两虚腹痛证。《虚劳病篇》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方中桂枝味辛,甘草味甘,芍药味酸。桂枝合甘草,辛甘以化阳,芍药合甘草,酸甘以化阴,更佐姜枣、胶饴等甘温之品,建中而缓急,中气得以健运,营卫渐复而和,则余症皆愈。


3、温经养血法:主要适宜于血虚寒凝腹痛证。 
① 冲任虚寒胞阻证。《妇人妊娠病篇》云:“假令妇人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方中用地、芍、归、芎(即后世四物汤),养血和血,阿胶养血补虚,艾叶温经暖宫,甘草调和诸药,清酒以行药势,合而用之,可以养血和血,温经止痛,妇人胞阻腹中痛自愈。
 ② 产后血虚内寒证。《妇人产后病篇》云:“产后腹中疠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方中用当归养血和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温中补虚,达到养血补虚,温经止痛之目的,故产后腹中痛,得以解除。


4、调理肝脾法主要适应于肝脾失调腹痛证。《妇人妊娠病篇》云:“妇人怀孕,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中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合泽泻以淡渗利水,佐用当归、川芎以调肝养血,诸药相伍,则肝脾调和,妊娠腹痛则愈。


5、活血行滞法︰主要适宜于血滞不畅腹痛证。 
 ① 风血相搏证。《妇人产后病篇》云:“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滞痛,红兰花酒主之。”红兰花且有活血止痛之功,与酒同煎,共奏活血行滞之力。“血行风自灭。” 故方中不再用祛风之品。
 ② 气血郁滞证。《妇人产后病篇》云:“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方中用枳实炒黑,能行血中之气,气行则血行;芍药缓急止痛,兼以和血,气血得以通畅,腹痛,烦满则除。


6、破血逐瘀法:主要适宜于干血内着腹痛证。《妇人产后病篇》云:“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方中用大黄荡逐瘀血,桃仁活血化瘀,庶虫逐瘀破结,三药相伍,破血之为颇猛,故以蜜为丸,缓其药性而不使骤发。


7、寒下热结法:主要适宜于里热结滞腹痛证。《腹满寒疝病篇》云:“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中用大黄通便泻热,芒硝润燥解结,枳实消痞,厚扑除满,共奏寒下热结之功。


8、通下气滞法: 主要适宜于气滞内闭腹痛证。《腹满寒疝病篇》云:“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方中以厚朴为主药,行气除满,配大黄,枳实去积通便,以奏通下气滞之力。兼表证者,可用厚朴七物汤。
 
9、温下寒结法:主要适宜于寒实内结腹痛证。《腹满寒疝病篇》云:“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方中用大黄泻下通便,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合而温下通便以除寒结。


10、温脏驱蛔法∶主要适宜于脏寒蛔厥腹痛证。《蚘(蛔)虫病篇》云:“蚘厥者,鳥梅丸主之。 ”方中烏梅味酸,黄柏、黄连味苦,酸甘安蛔,干姜、附子、蜀椒、桂枝、细辛群温同样,温脏祛寒以止痛,同时防止黄连、黄柏苦寒太过。更佐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扶正,共奏温脏补虚,安蛔止痛之功。虫静厥平后,用甘草粉蜜汤诱杀蛔虫,方中用铅粉杀虫,与甘草白蜜同用,诱使虫食,甘味既尽,毒药旋发,而虫患乃除。


                                    用药规律v


 从以上十法分析,医圣张仲景根据腹痛发生的虚实不同,其总的治疗原则是虚寒则补之,实滞则泻之,由于虚实寒热程度,兼证不同,在用药上则有所不同。


1、虚寒以温药为主: 
 ①沉寒痼冷腹痛证,用至温乌头配白蜜,助阳祛寒破积止痛。 
 ②脾虚寒甚腹痛证,用大温的附子、干姜配甘草、胶饴等,温中健脾,祛寒止痛。
 ③血虚寒凝腹痛证,用小温的艾叶、生姜配当归、阿胶等,养血散寒,温经止痛。
 ④阴阳两虚腹痛证,用辛温的桂枝、芍药、甘草等,协和阴阳,缓急止痛。 
 ⑤肝脾不调腹痛证,用甘温的白术配茯苓、芍药、泽泻等调理肝脾,健脾疏肝以止痛。
 ⑥脏寒蛔厥腹痛证,群温同用,反佐黄连、黄柏并配人参、当归,温脏补虚,安蛔止痛。


2、实滞均用大黄。
 ① 里热结滞腹痛证,大黄、芒硝同用,配厚朴、枳实,寒下热结以止痛。
 ②  气滞内闭腹痛证,用大黄配枳实,重用厚朴为君药,通下气滞以止痛。
 ③  寒实内结腹痛证,用大黄配附子、细辛温下寒结以止痛, 
 ④ 干血内着腹痛证,用大黄配桃仁、庶虫,破血逐瘀以止痛。


3、病在血脉,内无实滞者:  用红兰花、青酒、枳实、芍药等活血行滞以止痛。


由此可见。医圣张仲景,对于腹痛 的治法十分全面,处方用药十分精准,并“有规律可循”。特别对一些峻猛有毒之品,交待十分清楚(如乌头煎方后,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可一日再服,与蜜同煎)。寒药与温药,补虚与泻实之品同用(如大黄附子汤、乌梅丸等),相辅相成的巧妙配伍,实为后世临床处方用药之典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说:“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单捷小方原方治愈右下腹部疼痛
85、当归芍药散
经方学用录丨“妇人之圣药”当归芍药散
妇人圣药----当归芍药散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