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堂】茶会与茶礼(中)


2017年10月23日下午,纯道先生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长恭厅举行“茶会与茶礼——为第16届国际无我茶会禅艺茶会代表团饯行”公益讲座,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100多位茶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本次讲座。

展读

【讲堂】茶会与茶礼(上)

三、元代茶图

元代存在不到一百年,从1271年到1368年,满算也不过98年,由于受蒙古人统治,中原文化受到很大损害。我找了几次能代表元代的茶画,都没有发现值得介绍给大家的。最后在《中国茶画》一书中看到一幅钱选的《卢仝烹茶图》,被列在了元代茶画中。其实,在许多时候,钱选是被列为宋代画家的。

钱选生活的年代是1239年至1299年,他活了60岁,其中32年在宋代,28年在元代,当然从绘画成就来说,肯定在他32岁到60岁时会比较好,因此说他是元代人也不为过。钱选是浙江湖州人,赵孟頫也是湖州人,皎然是湖州人,陆羽在湖州写《茶经》,颜真卿在湖州当官会文人,因此湖州与苏州一样是出文人、出雅道的地方。明四家,也就是吴四家,文徵明、唐寅、沈周、仇英都是举世大画家,写《瓶史》的袁宏道在吴县,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当官,写《瓶花谱》的张谦德也是苏州昆山人,就上面这些人就撑起中国雅道的大半个年江山,所以太湖水养人,更养文人雅士。

钱选作为宋末元初时期的画家,他好游山玩水、读书弹琴、吟诗作画,曾有诗云:“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故其传世之作多以隐逸为题材,隐逸文化在湖州也有历史,现在还有我的湖州茶友一直向往着“隐心于茶”的生活。

《卢仝烹茶图》是纸本设色,高128.7厘米,宽37.3厘米,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描绘卢仝得到好友朝廷谏议大夫孟荀送来的新茶,急不可待,当即烹尝的情景。卢仝是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家境贫穷仍刻苦读书,不愿入仕,以好饮茶誉世,写有著名的《七碗茶歌》,其实这《七碗茶歌》是他的长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一部分。

图中卢仝头顶纱帽,身着长袍,仪表高雅,悠闲席地而坐。观其神态姿势,似在指点侍者如何烹茶。卢仝身旁摆放三足朱泥茶壶、白瓷茶瓯、朱漆茶托、书画册等,反映品茗论书的隐逸生活。这样的精神诉求与画家钱选一致,因此画家画卢仝,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志。我们说茶会有多种形式,有独饮、对饮、茶会。正式的独饮如同一次庄严的茶会,也有事先准备,啜茶过程,思路整理的过程。

日本的井伊直弼提出过一个重要的茶道思想,即 “独坐观念”,把独坐观念升华成为对茶人本身的心得体会,他提出的  “独坐观念”,是指主人送走客人后,要静静返回茶室,独入茶席,追想客人在茶事上所讲的话,并在此日茶事不再来的怅然感慨中,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充实。茶道就是修禅的另一种形式,有着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卢仝的独坐中或许就有后来被井伊直弼所描绘的静思过程。

在画面上,“一婢赤脚老无齿”着红衣,手持纨扇,正蹲在地上给茶鼎扇风煮茶,炉上置单柄壶,是以朱泥宜兴茶壶煮茶,旁置双层朱泥提梁壶;“一奴长须不裹头”,侍立一旁,其态甚恭,似送新茶来的差役。两人侍候卢仝一人,不差贵族与帝王的气派。

《卢仝烹茶图》画面上,卢仝身后有一大块玲珑太湖石,以及有浓郁芭蕉相依,环境描绘幽静可人,表现了画家和卢仝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茶汤快要煮好,此时准备开始享用的图景。

《卢仝烹茶图》上部有一题款,细看书法比较普通。《七碗茶歌》则是卢仝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重点部分: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2016年5月5日,台湾发行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与茶相关古画邮票,一组三枚。第一枚是“刘松年撵茶图”,面值5元:取原画左面局部图,呈现宋代点茶法。一人手推茶磨撵茶,边上置茶帚与拂末各一,以拂聚茶末;另一人左持茶盏,右执茶瓶正在点茶。第二枚就是这幅“钱选画卢仝烹茶图“,面值15元:画中以朱泥宜兴茶壶煮茶,卢仝身旁摆放三足朱泥茶壶、白瓷茶瓯、朱漆茶托、书画册等,反映品茗论书的隐逸生活。第三枚是“明文徵明品茶图 ”,面值25元:描绘文征明与友人品啜雨前茶的场景。草堂中二人对坐品茗清谈;堂外一人过桥行来,一场小型的文人茶会即将展开。这三幅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是三幅十分重要的中国古代茶画。能够上邮票,说明这三幅茶画价值连城,不可多得。

四、明代茶画

明代是中原文化得到复兴的一个朝代,从1368年至1644年,共经历了276年,这是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在这一朝代中,可以选取的茶画特别多,明四家都画过不少茶画,仅仅从他们这里就可以有很好的选择。我选的这幅正是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

《惠山茶会图》是纸本设色,宽22厘米,高67厘米,目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2月14日我在北京参加跨文化论坛,第二天本想去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特展,但去晚了没有拿到号,却看到了特展中的这幅《惠山茶会图》,因此这里用的图片,都是我那天在特展上直接拍摄于原作的照片,与大家一起分享。

《惠山茶会图》描绘了文人雅士在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旁以茶会友的场景,它是参加茶会文人雅士诗、书、画集体合作的结晶。《惠山茶会图》引首题记由蔡羽长篇题记,叙述了茶会的经过,拖尾有蔡羽、汤珍、王宠的题跋、诗文。蔡羽是苏州府吴县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吴门十才子”之一。因居江苏吴县洞庭西山,自号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消夏居士,就是我现在常年居住的太湖岛上,以后大家去西山,可以去看看林屋洞,想想这位林屋山人。

因为有题记和题跋,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就十分情况:明代正德十三年,也就是1518年的清明时节,时年四十九岁的文徵明和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五人,结伴游览无锡惠山,“注泉于王氏鼎,三沸而三啜之”,茶在鼎中要滚三下,也就是要多次以后才倒入杯中饮用,不是水一开就倒出,期间五人品茶畅谈、吟诗唱和。事后,文徵明就画了这幅《惠山茶会图》。画中惠山山势起伏,巨石错落,修竹茂盛,松荫遮天。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密林深处,二泉亭坐落在高树巨石之间。

这个二泉亭惠山泉相传经由茶圣陆羽亲品其味,因此又叫陆子泉,被唐代诗人李坤称为“人间灵液”。乾隆御封其为“天下第二泉”,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公园内。天下第一泉到处有,唯独天下第二泉无人抢,因此说做老二是最安全的,做人要低调也是这个意思。后来,瞎子阿炳创作了二胡乐曲《二泉映月》,让更多人了解了天下第二泉。所以,这惠山的二泉,上至清朝皇帝御封,下至街头艺人称号,很有传奇色彩。

在清幽环境中,画家描绘了左中右三组人物。第一组人物:左边的人正在备茶,茶桌置于草地上,茶灶正煮井水,茶几上放着各种茶具。一位雅士拱手而立,似乎正招呼其他人过来饮茶,他或许正是文徵明本人。摆茶的小童循声观望;烹茶的小童正蹲着照看火候。

第二组人物:图画中间的二泉亭是整个画面的中心,亭下的那口井,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二泉”。二泉亭下的井栏边,两位对坐的雅士,一位端坐着展卷玩赏,另一位倚坐着凝神觅诗。 选择一个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的时节,邀上四五知己,在林中共度半日好时光,真是太惬意了。

第三组人物:右边的山径上,赏景散步的两位雅士正闻声回返,边走边谈;一个小童已经先行而下,在二泉亭边回首等待。全图中刚好出现五位雅士,另有三位茶童。 五位雅士就是文徵明、蔡羽、王守、王宠、汤珍,这是一幅典型的文人雅士在大自然中举办茶会的图景,随性而有章法,文雅而有个性,如同一幅中国山水画拉近了焦距,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细节。

1997年4月,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4枚《茶》主题邮票,《惠山茶会图》是其中的第四枚,成为众多茶文化艺术作品的代表。这组邮票共四枚:

第一枚是《茶树》,这棵千年古茶树是生长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象脚寨边海拔1900米坡地上的古茶树。第一枚是《茶圣》,选了杭州龙井茶园中的陆羽塑像,一方面介绍了陆羽和《茶经》;另一方面介绍了中国小叶茶的代表西湖龙井,与普洱大叶茶相映成趣。第三枚《茶器》,是两件唐代制茶用具银制鎏金碾槽和碾轴的出土文物,作为中国茶器的代表。第四枚《茶会》,就是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局部,记录了当年煮茶品茗、吟诗诵词的茶会情景。第四枚面值最大,也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它的重要性。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惠山茶会图》上了邮票,反映茶会在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未完待续)

欢迎参加更多雅道公益讲座,参与禅艺茶会活动,有意者可以加微信号:zenartclub,联系!

展读

【讲堂】茶会与茶礼(上)

【茶会】第16届国际无我茶会在台湾成功举办

【禅思】茶为清友,如清风使

【茶会】无我茶会·茶席30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文徵明、唐伯虎、丁云鹏“茶画”名作
不止茶诗茶书 还有这些内涵丰富的茶画
悠然入灵境 | 明朝文人画中的那些茶事
吴中茶事: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赉持
唐宋茶谈(七)
明代文人与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