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味子炮制研究进展

五味子炮制研究进展

五昧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习称“北五味子”。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

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功效。五味子常见炮制品种有醋五味子、酒五味子、蜜五味子。传统理论认为,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即五味子是“生熟异用”的。有关五味子的炮制研究近年亦取得了一些进展,为五味子“生熟异用”的解释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兹就近年来五味子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为五味子“生熟异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五味子炮制历史沿革

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关于五昧子切制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载有“碎”。之后出现“如入汤剂用,捶碎使之”、“捣碎”、“止泻捶碎”、“必打碎核,方五味备”等,与现代研究的“五味子仁中木脂素含量高,宜捣碎应用”相一致。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炮炙方法——“蜜浸蒸。唐宋时期记载有“炒’、“酒浸、“酒蒸”和“蜜蒸”法。元明时期记有“炮”法。明代有糯米炒、焙、麸炒等。清代除酒拌蒸、蜜酒拌蒸外,又出现了盐水拌蒸、盐水浸炒、制炭等。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载有醋蒸、酒蒸、蜜炙法。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有酒五味子,而1977年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收载五味子和醋五味子。

2.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五味子现代常见的炮制方法为醋蒸、酒蒸、蜜炙,炮制程度一般要求根据蒸制的颜色(紫黑色或黑褐色)或炒至不粘手来判定。现代关于炮制工艺的研究,一般是以某种或某些成分作为指标性成分,根据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来筛选最佳工艺参数。如五味子醋蒸工艺的研究多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闷润时间、加醋量、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选取不同指标性成分,如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甲及乙素,优选最佳工艺参数。不同研究所优选出的五味子醋蒸工艺可归纳为:闷润12 h,加醋量20%,蒸制36 h。亦有南五味子醋蒸工艺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木脂素或总多糖或五味子酯甲为指标性成分,优选工艺可归纳为:闷润12 h,加醋量20%~30.蒸制34 h。可见,各研究所选取的指标性成分虽不尽相同,但优选出的五味子醋蒸工艺的各因素水平彼此接近,为醋五昧子工业大生产的规范化提供了依据和可能。在传统醋蒸工艺基础上,亦有高压醋蒸工艺的研究,认为高压醋蒸不会改变炮制品原有内在质量,且省时省工,可推广用于大规模生产。

酒蒸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与醋蒸工艺研究大同小异,也以闷润时间、辅料用量、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五味子醇甲、甲素或乙素为指标[31-32],优选得五味子酒蒸工艺可归纳为:闷润12 h,加酒量20%,蒸制34 h。酒五味子亦可采用高压方式蒸制。

蜜五味子虽起源较早,但未见蜜五味子炮制工艺规范化的研究,仅有炮制时间、炮制温度、辅料用量对蜜五味子水浸率、醇浸率影响的报道。

3.五味子炮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对于探讨炮制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五味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具有降酶保肝作用的木脂素类成分,最早是研究炮制前后五味子种仁中总木脂素含量的变化,发现炒法、酒蒸法、醋蒸法均能提高总木脂素的含量。黄氏等应用电喷雾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发现五味子经蒸、醋蒸、酒蒸、蜜蒸、蜜炒后,木脂素

成分只发生了量变,未发现新成分。近年对五味子化学成分量变的研究所选指标涉及总木素、五味子醇甲、醇乙、甲素、乙素、丙素、戈米辛N[30~以及酯甲等。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一些研究表明,五味子经炮制后,如清炒、清蒸、酒浸、酒蒸、醋蒸、蜜炒、蜜蒸、酒蜜蒸等,木脂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另有研究表明,醋蒸会使指标性成分,如总木脂素、五味子酯

甲、甲素,或醇甲、醇乙、甲素,或总木脂素、醇甲、乙素,含量降低或无明显变化。在上述报道中,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即酒制能增加五味子中木脂素的含量,且增幅较其他方法更为明显。有研究者认为酒蒸法或酒浸法最佳。

对南、北五味子炮制前后挥发油变化的研究表明,炒制、醋蒸、酒蒸及蜜炙,均会使其挥发油含量降低,成分发生变化。因为其中挥发油具有镇咳作用,所以,研究者认为“入嗽药生用”的传统理论是有科学道理的。

五味子经醋蒸法炮制后,多糖含量略有下降,但高压醋蒸后多糖含量升高;而蒸制、醋蒸、酒蒸、蜜炙均能提高五味子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炒制会破坏有机酸,而醋蒸、酒蒸则会提高有机酸的水煎出率;酒蒸后水煎出物略有下降。五味子醇浸率经蜜炙后增加,醋蒸、酒蒸后降低,但受炮制时间、炮制温度、辅料用量的影响不大。炮制时间、炮制温度、辅料用量对五味子水浸率有一定影响,因此,可考虑将水浸率作为炮制程度的一个辅助质量指标。

4.五昧子炮制药理作用变化研究

宋氏研究了南五味子对CCl。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五味子及醋五味子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中醋制品作用更强,且醇提液优于水提液。五味子及其酒蒸品、醋蒸品的水煎液对CCI。、对乙酰氨基酚、D一氨基半乳糖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醋五味子>酒五味子>五味子,研究者认为,这与“入补药熟用”、“醋制引药入肝经”的传统炮制理论是一致的。五味子经醋或酒蒸后,其醇提液能使CCI。致肝损伤小鼠肝匀浆的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增强,其中醋制品作用更强。

葛氏研究表明,五味子及其酒蒸品、醋蒸品均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缩短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潜伏期、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增加小鼠大脑重量,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且酒制品、醋制品优于生品。

陆氏等研究发现,五味子及醋五味子(常压蒸或高压蒸)水煎液均可使免疫能力低下小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a 、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增加,明显提高免疫力;并可使肾阴虚小鼠转棒耐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强,MDA含量降低,增强补益作用,且醋制品作用强于生品。五味子经醋制后,能够降低小鼠肝脏系数、升高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增强对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CYP450)的诱导效应,其中对肝微粒体蛋白含量、CYP450酶诱导的影响,醇提液强于水提液。

葛氏分别采用小鼠、大鼠、豚鼠进行了五味子与炮制品(醋蒸、酒蒸)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比较,研究表明,炮制后五味子止咳、平喘作用减弱,分析是由于蒸制使止咳平喘成分(挥发油)含量降低所致;五味子及其炮制品都有一定程度的祛痰作用,其中醋制品作用最强,考虑可能是因醋制使具有祛痰作用的有机酸含量增加所致。

5.小结

五味子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尤其在其基础上研发的2种抗肝炎新药——联苯双酯和双环醇,更使五味子的研究成为传统中草药研究的典范。但目前对五味子的研究多集中在生品,与此相比,有关熟()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及炮制机理的研究非常有限,对炮制后五味子的功效变化缺乏明确记载及系统研究、生熟五昧子在复方中作用的对比研究更是未见报道。传统理论认为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所以对五味子炮制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今后研究中,应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五味子“生熟异用”的对比研究,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复方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五味子生熟的比较研究,从而揭示生熟五味子的作用特点及其与临床适应症的关系,阐明五味子“生熟异用”的科学内涵,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科学意义的研究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醋制法研究进展
五味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五味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五味子(制) ,制是什么意思?
一百三十八、五味子
五味子炮制工艺规范化及原理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