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验案四则

经方验案四则

小青龙汤治过敏性咳喘

患者张某某,男,11岁,过敏体质,201234日来诊,症见阵咳3天,咳而无痰,或者吐痰不爽,无恶寒发热,不渴,昨夜咳嗽加剧,夜寐不安,舌淡红,苔淡白润,脉浮稍数。

诊断为表寒里饮证,用小青龙汤合二陈汤治之。

处方:麻黄9克,桂枝9克,炒白芍9克,细辛9克,五味子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杏仁9克,紫苑9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山楂10克,枳壳10克,生姜5片。3剂,水煎服,日一剂二服。

当夜咳止,三剂后痊愈。后于431日又出现类似过敏症状,上方未做加减再进3剂,即愈。

按: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儿四大症“麻、痘、惊、疳”,过敏性哮喘大致可以归类到“疳”证。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脏腑不固,消化系统还很薄弱,但是小儿正处在长身体阶段,饮食营养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往往容易造成饮食积滞。脾胃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关键所在,饮食积滞导致胃失和降,气机有升无降,再加上小儿得病后易传易变的特点,进一步影响肺气的升降失常,于是咳、嗽、哮、喘等症乃发。小青龙汤合二陈汤一方面宣发肺气,一方面调理脾胃,表里双解,效果确切。

芍药甘草汤治腰痛

患者葛某某,女,53岁,2013130日来诊,自述腰腿疼数月,CT检查显示腰椎L3~L4L4~L5L5~S1膨出,患者现腰酸痛,右腿牵连痛,食纳可,二便调,寐安,无恶寒发热,舌淡红苔薄白润,脉浮弦,尺稍弱。

此为太阳少阴同病,以芍药甘草汤治之。

处方:炒白芍15克,炒赤芍15克,炙甘草30克,细辛10克,当归20克,川椒10克,鹿角片10克,土鳖虫10克,路路通10克,独活10克,川牛膝10克。日1剂,煎两次分两次温服,每天配合推拿一次,本方连进18剂,腰腿痛若失,告愈。

按:芍药甘草汤具有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的功效,对于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以及脘腹疼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笔者曾于2012210日在本报刊文总结介绍几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医案,跟本例医案颇为相似,但是本医案无明显附子证、附子脉,故改用芍药甘草汤主治,加上每天推拿一次,内外结合,互相作用,疗效确切。

小建中汤治耳聋

患者王某,女,63岁,阳虚体质。早年双耳因中耳炎失治导致听力局部丧失,仅左耳残留一部分听力。2011113日来诊,书面自述一大早起来不敢发声,稍微咳嗽说话即感到声如响雷在脑中炸开,残留听力几乎完全丧失,听不见任何声音,头昏沉欲寐,怕冷。舌淡红苔淡白,脉浮弱。

此为太阳病,阳虚,寒邪犯首。用小建中汤加附子治之。

处方:桂枝9克,炒白芍6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12枚,附子3克,红糖适量(因一时没有饴糖用红糖救急),煎立服,同时用艾条灸其头顶百会穴。一剂头煎服下不到30分钟,立即感觉头脑清醒,听力逐渐恢复如常(平时的听力水平),上方连服3剂,痊愈。

按: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调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小建中汤是温中驱寒的代表方剂,《郑钦安医书阐释》有云:头为诸阳之首,阳气独盛,故能耐寒。今不耐寒,是阳虚也。用小建中汤加附子以温补其阳,艾灸巅顶百会穴以助清阳之升,清阳既升,则离照当空,阴霾乃散。

破格救心汤治胸痹

患者张某,男,69岁,阳虚体质。自述幼年即有心脏疾病,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后经本地老中医调治后30多年未复发,前年因感寒而胸闷不适,后逐步加重。2012417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近段多发软硬斑块,局部管腔重度狭窄;左冠主干末端及左冠前降支近段多发软硬斑块,局部管腔重度狭窄。本地医院建议做“搭桥”手术,患者不同意,遂来试治。

患者现倦怠面容,细碎步态,双手屈附于胸前胃脘处,不敢挺胸,佝偻而坐,挺胸则胸闷痛加剧,胸口肋间按压剧痛不能忍。恶寒,肩背酸楚。舌淡紫而短胖,舌中自舌根到舌尖附近有一条纵向深裂纹,脉浮弱,沉取无力。自述昨晚起夜误吸阴冷空气后胸痛发作,唇甲青紫,浑身无力,口不能言。平时不能快步行走,不能抬拿重物,否则必定胸痛发作。

诊为少阴病,以破格救心汤治之。

处方:黑附片60克(先煎2个小时),干姜4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25克(另煎分5次对入),制山萸肉9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灵磁石30克,麝香0.3克(分5次冲服),全瓜蒌10克,薤白10克,桂枝10克,三七粉9克(分5次冲服)。

煎服法:高丽参另煎浓汁,黑附片先煎2个小时,然后下其他药,再煎一个小时,倒出汤汁保存,服用时取汤汁五分之一,对入五分之一高丽参汁和五分之一三七粉及麝香,每隔两小时服一次,一天内分五次服完。

次日续诊,自述双腿感觉有力了,身体也渐热。原方黑附片改为80克,其余剂量煎服方法不变,续进一剂。

第三天续诊,自述两个肩膀已经热了,酸楚渐瘥。原方黑附片改为100克,其余剂量煎服方法不变,再进一剂。

第四天续诊,告知全身手脚都暖和了。乃更方培元固本散以图徐效。药用:三七粉6克(分两次冲服),红参5克,紫河车粉3克(分两次冲服),红花7克,鹿角片6克,枸杞子5克,山萸肉10克,琥珀粉3克(分两次冲服)。日一剂,煎两遍,分两次温服。后诸症消失,病情稳定。

胸痹病机,笔者认为多因素体心肾阳虚,无以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血液运行缓慢,废浊物质不能及时运化,积淀于血管壁,年深日久,血管壁变厚,更进一步阻碍血液运行。积聚于冠状动脉则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为西医所说的冠心病。中医治疗必须扶正与驱邪同施,而且药力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破格救心汤为已故山西老中医李可老师所创,其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以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非重用不能取其效)。方中四逆汤为三阴病主方,救治心衰疗效卓著。胸痹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再合张锡纯氏来复汤以培补元气、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尤其是山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佳。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气不固将散者,皆能敛之,恰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纵观全方,有扶有生、有收有涩,既能挽垂绝之阳,又可救暴脱之阴。诚为救治胸痹之理想方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113方——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去芍汤,加附子汤
医案|桂枝汤兼证之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12)[转载]学伤寒笔记-1
郝氏《伤寒论》笔记6
【精读伤寒论】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