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体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体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的麻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I临床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该病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麻木

1.1气血阴阳亏虚,脉络失养

DPN初期,以单纯四肢末梢麻木为主者较为多见。笔者认为麻木是由血脉失养所致。血脉失养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气阴不足,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阴亏则血少,血液运行不畅。久致脉络瘀阻,脉络失养;二是阳气不足,阴损及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或气虚日久而致阳气亏虚,阳虚寒凝,脉络失于温养。经云气虚则麻,血虚则木,说明麻木以虚证多见。故对麻木表现的患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活血为主,酌情使用养阴或温阳之品。

1.2痰湿浊邪壅塞,脉络受损

临床所见证候并非都是虚证,常兼夹实证在其中,如痰浊、湿热。痰湿浊邪壅塞导致机不畅,血行受阻,脉络失养。如不及时清除痰浊、化解湿热、条畅气机,麻木症状则难以改善。

笔者临证采用养血活血法的同时,仔细辨证患者是否伴有痰浊、湿热、气滞,且根据轻重程度给予一定的药物。常用的养血活血药物有当归、鸡血藤、川牛膝、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常用的温经通络药物有桂枝、桑枝、伸筋草、路路通。如伴痰浊,表现有脉滑,舌苔白腻,可酌加僵蚕、石菖蒲、胆南星、制半夏;如伴湿热,表现脉滑或滑数,舌苔黄腻,口干苦或口臭,大便黏滞不爽或便秘,可酌加黄连、黄芩、大黄、薏苡仁、茯苓;如伴气滞,表现脉弦,舌红或淡红,苔白,急躁易怒、胸闷、腹胀等,可酌加柴胡、陈皮、枳实、白芍、郁金。麻木伴末梢发凉明显者,可加桂枝、鹿角胶、菟丝子以温经通络。

1.3典型病例

患者,男,62岁,2010620日因双足麻木2周就诊。既往有糖尿病史3年,未规律用药治疗,未控制饮食,未监测血糖。患者除双足麻木外,周身无力,口干口黏,大便黏滞不爽,腹胀,舌红,苔黄腻、少津,脉弦滑无力。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BG)10.2mmolL,餐后2h血糖(PBG)1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9.8%。尿常规:尿糖+++。肌电图检查:胫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40ms(<43ms为异常),胫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38ms(<43ms为异常)。双下肢血管B超:双下肢血管动脉硬化。诊断为DPN

中医辨证:糖尿病日久气阴耗伤,湿热内蕴,血行不畅,脉络失养。治宜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兼清湿热。处方:黄芪30g生地黄30g,葛根30g,天花粉20g,麦冬10g,鸡血藤30g川牛膝15g,桃仁10g,红花6g,当归15g,桑枝10g,黄连9g,木香6g,大黄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d。同时要求患者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并予西医常规降糖治疗。

二诊:1周后复诊,主诉双足麻木程度有所减轻,周身感觉轻松,无明显口干,大便通畅。查:舌红,苔薄黄,脉弦滑;FBG6.8mmolL早餐后PBG8.9mmolL。西药降糖治疗不变,中药原方加丹参30g、山药30g,以加强活血通络、健脾益气之效。继服2周。

三诊:双足麻木明显好转,左足34趾及右足4趾仍有轻微麻木感,大便通畅,但有轻度腹胀。查FBG6.2mmolLPBG7.4mmolL,舌脉无明显改变。前方加枳实6g,继服4周。

四诊:双足趾麻木基本消失。检查肌电图:SNCV43msMNCV46ms,均较前有明显提高。继服前方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加之年过6旬,气阴耗伤已属必然,血行不畅、脉络失养是其结果,故患者出现双足麻木症状。口干口黏,大便黏滞不畅,腹胀,舌红苔黄腻为湿热内蕴、气机不畅的表现。药用黄芪、生地黄、葛根、天花粉、麦冬气养阴;当归、鸡血藤、桃仁、红花、丹参、桑枝养血活血通络;黄连清利湿热;木香、枳实条畅气机。患者气阴不足得以纠正,脉络瘀阻得以改善,湿热得以清除,气机得以通畅,故双足麻木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改善较快也与血糖控制较好关系密切,若血糖控制不佳,神经损害的修复较为困难,病程迁延时间会较长。

2.疼捅

2.1阴亏燥热夹瘀,瘀热阻络

阴亏燥热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病机,阴亏日久,血行不畅,脉络瘀阻,瘀热互结,脉道不通,患者常表现为双足疼痛,且痛处有灼热之感,不敢触碰,夜间疼痛明显,舌黯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细涩。此型治疗应以滋阴清热、化瘀通络为主,方药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桃仁、红花、川牛膝、丹参、地龙、全蝎。

2.2阳虚寒凝夹痰,阻塞脉络

阴损及阳或年老之人阳气亏虚,阳虚生内寒,寒性凝滞,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聚而成痰,阻塞脉络。患者常表现为肢体末梢冷痛、沉重感,可有下肢浮肿、怕冷喜暖,舌淡黯或有瘀斑,脉沉弱。此型治疗应以温阳益气、化痰通络为丰.方药可选用阳和汤加黄芪、丹参、赤芍、全蝎。

糖尿病日久耗气伤阴,阴损及阳致阳气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阴亏血少,血行缓慢,阳虚寒凝,血液凝滞。此型患者瘀血阻滞更加严重,同时还可见水液代谢失调的产物如水湿、痰浊等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患者多表现肢体疼痛、疲乏无力、口干不欲饮、怕冷、便秘、舌淡黯、苔腻、脉沉细弱。此型多见于DPN晚期。治宜调补气血阴阳、化瘀通络止痛。方用十全大补汤,其中人参改用西洋参,加桃仁、红花、鸡血藤、苏木、川牛膝、姜黄、全蝎、水蛭。.

患者以疼痛为主阶段应重用活血通络之品,同时加强益气养阴之力,以防大量活血化瘀药耗气伤阴。如伴有痰浊之象,可加温化寒痰或清化热痰之品。活血通络药的选择可根据痛的轻重程度,一般疼痛较轻者可用苏木、血竭、姜黄、延胡索、桃仁、红花、牛膝、丹参、郁金;疼痛较重者可选择全蝎、蜈蚣、地龙、水蛭等虫类药,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益气养阴药可选西洋参或党参、黄芪、生地黄、麦冬、天花粉、黄精、枸杞子、白芍。温阳药可选桂枝、鹿角霜、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温化寒痰可用半夏、白芥子。清化热痰可用瓜蒌、贝母。

2.4典型病例

患者,男,60岁。糖尿病史12年,双足疼痛半年余,逐渐加剧,夜间明显,下肢喜暖,但双足无发凉症状,伴口干乏力、大便干,舌黯红,苔薄,脉弦细。患者目前注射诺和灵,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尚可。FBG6.7mmolLPBG8.5mmolLHbAlc

6.4%。肌电图检查:SNCV40msMNCV38ms。双下肢血管B超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为DPN

治疗:继续目前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加服维生素B、甲钴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中医辨治:患者气阴亏虚日久,血行滞涩,瘀阻脉络,不通则痛。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处方:西洋参(单煎)10g,生黄芪30g,熟地黄30g,麦冬20g,当归10g,鸡血藤30g,白芍30g,川牛膝15g,桃仁10g,红花6g,全蝎6g,地龙10g,延胡索10g,丹参30g,大黄6ga辑口1I水前分2次服,连服7d

二诊:患者诉双足疼痛略有缓解,乏力、口干、便秘好转,但仍夜间疼痛明显,睡眠差,舌黯红,苔薄,脉弦细。查FBG5.9mmolLPBG8.2mmolL。前方加黄精10g、葛根30g,以加强滋阴活血化瘀之力,继服14剂。

三诊:患者诉双足疼痛已明显改善,乏力减轻,夜间仍有疼痛,但持续时间较前缩短。舌脉同前,血糖偶有升高,FBG最高达6.5mmolLPBG最高达10mmolL。建议调整饮食,适度增加活动,继服前方14剂。

四诊:患者诉夜间偶有疼痛、睡眠好转、精神佳,但偶有饥饿感。舌红,苔薄、少津,脉弦细。前方加玉竹10g,继服14剂。

五诊:夜间偶有疼痛,持续时间短,饥饿感已消失,血糖控制理想。前方加地骨皮20g,继服14剂。

六诊:患者诉夜间足痛基本消失,精神佳,睡眠好,二便调,舌红,苔薄,脉弦细。肌电图检查:SNCV45msMNCV43ms。继服前方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患者证属气阴亏虚,瘀血阻络,故疼痛较甚。因血瘀程度重,故夜间疼痛明显。给予西洋参、黄芪、熟地黄、麦冬、白芍、黄精以益气养阴;予当归、鸡血藤、川牛膝、桃仁、红花、延胡索、葛根、丹参以养血活血通络止痛;患者因夜间疼痛难以入睡,故给予虫类药地龙、全蝎,以加强通络止痛之力。

3.小结

目前,治疗DPN的西药主要有改善微循环、维生素、肌醇、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三环抗抑郁药、抗氧化剂等药物,虽然有一定作用,但疗效尤其是对麻木、疼痛的改善不尽如人意。笔者治疗此病的体会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以活血通络法贯穿始终。扶正即补气、温阳、滋阴、养血;祛邪即清利湿热、化浊祛瘀。临床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坚持治疗,临床症状就会有明显改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20腰椎间盘突出症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腰疼验方:
治疗脑供血不足中医有哪些妙招
#中成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