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针疗法丨痛经穴

作者:袁少英 著

当当
 


痛经穴
【位置】 相当于传统腧穴之十七椎穴。在督脉之线上,为经外奇穴。
【取法】俯卧位。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取之(图5-1)
【作用】具有通调诸阳、行气化瘀、活血止痛的作用。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
【治法】病人取俯卧位,暴露腰椎部,选取第五腰椎棘突下之压痛点。局部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以平行于棘突的方向刺人1寸左右,行捻转手法,使针感传至小腹部,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或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对伴有寒证者可加用艾灸15~20分钟。

【注释】痛经即指在经前、经期或经后发生持续性或间断性下腹痛,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甚者出现晕厥等症状。临床上常分为原 性和继发性两种。从月经初潮即有痛经的为原发性痛经,多数由精神紧张或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口狭窄及内分泌失调等原因所致;初潮以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痛经者为继发性痛经,多数由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祖国医学统称为痛经。
十七椎,是第五腰椎在整个脊柱当中排行十七,故得名十七椎,又称十七椎下,此为一经外奇穴。在很久以前,古代医学家就发现此穴有医治妇科病的作用。如《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中记载:“十七椎下,奇穴……主治转胞,腰痛。”从经络学的分布来看,十七椎分布于督脉的循行路线上,可见与督脉关系之密切,而胞宫位于下腹正中属于任脉之统,任督二脉相近相通,故胞宫有疾病常反映在督脉的十七椎处。也就是说,痛经病人多数在十七推处有压痛点,针刺此穴可以起到总督一身之阳,统调周身之脉气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刺十七椎能治痛经可能与其有调节荷尔蒙分泌及解除子宫肌痉挛性收缩的作用有关。
【病例】刘某,女,19岁,大学生。1998年12月11日就诊。主诉经期腹痛2天。病人于2天前来月经后自感小腹部隐隐作痛,并伴有头痛、头晕,曾服止痛药未见效。既往有痛经史。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腹部平软,脐下有压痛,无反跳痛。诊断为痛经,取痛经穴行强刺激手法,待病人感觉小腹酸胀时停止运针,并点燃艾条熏灸此穴约15分钟,5分钟后病人自觉腹痛减轻,次日又针灸1次而痛止,嘱病人继续治疗5次。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的“奇穴”(十二)
段氏脏腑推拿按摩典型案例四
经络穴位之地机
再谈我治疗腰椎盘突出经验
李政霖中药免疫疗法癌前介入经典案例:子宫腺肌症
女性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宫寒不孕的刮痧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