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风老师微信公开课第四讲:大肠手阳明之脉

各位老师好!

上节课我们讲的是手太阴之脉,这节课我们讲手阳明之脉。每条经络行循路线与功能不同,它产生的病也不同,我们看一下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大指次指之端,就是食指指端。
“循指上廉”,沿着赤白肉际,就是经过二间三间,这两个穴位我们平时取穴是正确的。
“出合谷两骨之间”,这个合谷穴平时取的和内给上写的不一样。内经中指出合谷穴在“大指岐之间”,就是在两根骨头的交接地方。我们平时取的是肌肉高处。董氏奇穴中叫灵骨穴,其实就是合谷穴。功能强大,比旧合谷好用多了。
“上入两筋之中”,走到阳溪穴。我们注意一下他用的字眼,“出”合谷两骨之间。这个出就是经气由里向外发,代表经气比较浅,所以这个可以摸到一条动脉,用来候口齿之气。而阳溪呢,是“入”,入就是进去,代表这里的经气比较深。按这个说法,那么我们扎针时合谷可以扎的浅一点,阳溪该扎的深一点。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臂就是我们的小臂,它走的是我们桡骨的上廉。这个上廉是在哪里呢?是手掌竖起来,大拇指朝上,他走的是手臂桡骨上面靠外侧的边上。大概在最高处外开1厘米的位置。循,就是沿着。入,就是进去的意思。“入肘外廉”,就是入了我们的曲池穴。我们来看曲池穴是怎么定位的。曲池穴的定位是在“肘外辅骨陷者之中,屈臂而得之”。所谓辅骨就是手肘外部的骨头尖。屈臂而得之,找曲池穴需要把手臂屈回,曲池,曲臂而成池,曲臂时就会发现一个凹陷处。这个穴位一般都会取横纹头处,那是错误的。应该是在骨肉分界处,贴骨进针。

  “上臑外前廉,上肩”,臑外指的是上臂外侧,行走于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然后直上肩部,上到肩髃穴。

“出髃骨之前廉'',禺的本意是两边成一角。这里是说两个骨棱形成了夹角,同样也有两条边。这两条边就是肩胛骨的上沿和我们的锁骨。“髃骨之前廉”走的是我锁骨的这边而不是肩胛骨,这两个骨头夹着的是巨骨穴,贴着锁骨的这边。注意他的字眼,“出”,所以巨骨一般都不深刺。
“上出于柱骨之会上”柱骨,就是我们的颈椎。柱骨之会上指的是我们的大椎穴。也就是说手阳明大肠经走到巨骨之后再往上走到大椎穴。
“下入缺盆”走到大椎穴再往下到缺盆,在这里他在颈底部完成了一个半圆形的环绕。入缺盆穴的哪个点呢?谁也不知道。缺盆是一个大区域,很多经络都走这里,所以缺盆叫五脏六腑之通渠,是上下交通的大枢纽。
“络肺,下膈,属大肠”因为手阳明大肠经是属于大肠腑的,与肺经相表里,所以叫络肺,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有一个分支线从缺盆出来向上走,走我们的脖子上我们通常说的扶突穴那里,再向上走,到人迎穴,从人迎穴这里穿过脸颊。贯颊:贯,穿过。穿过脸颊的这块肌肉。
“入下齿中”,进入下牙床,所以我们说下齿痛的是手阳明病,上齿痛是足阳明病。
“还出挟口”,还,弯回来的意思,回来了原来的那个点,就是回到了人迎穴,挟口是说走的口的两边。这个线是怎么走的呢?
“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从人迎穴出来以后到人中穴,在人中穴左右相交,左边的向右行,右边的向左行。
“上挟鼻孔”, 就到了我们的迎香穴,那么手阳明大肠经脉的路线走向到这里就终止了。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条经脉出问题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病症。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第一个症状是牙齿痛,这里他没有说是上牙痛还是下牙痛。痛的不严重,一般表现为下牙痛。痛的多了就会引起上牙痛。从虚实分,牙痛可分为2种,一种热痛,一种冷痛。怎么来区分热痛还是冷痛呢?我们可以口中含一口凉水,如果含凉水舒服的话那就是热痛。含凉水痛的话呢就是冷痛。颈肿,就是脖子前面肿。我们的脖子前面叫颈,后面叫项。
我们常说风盛则动,热盛则肿。颈肿呢就是有热的表现,就是热性病。我们经常发现下牙龈肿了,连带着脸颊肿了,严重时前面脖子会肿,这就是手阳明大肠经有热。
        “是主津液所生病者”,那么什么是津液呢?为什么主津液所生病者呢?什么是津,内经中解释:腠里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什么是液呢?谷入气满,淖则注于骨,骨属屈伸,泻则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简单解释一下:津,液呢是同根同源的。可以由内而外发出来的到表面,变成汗的,称之为津。不能发出来的,能补益脑髓的,润泽肌肤的,滑利关节的称之为液。  做个阴阳属性区分的话,津是往外的属阳,液是在里的属阴。了解了津液我们再来解释“主津液所生病者”。我们知道风盛则动,热盛则肿,燥盛则干,手阳明大肠经属燥的。他的燥性显示出来以后就会表现为干。燥的本意就是缺少水分,我们的津液就是水分。当你的津液跟不上了,手阳明大肠经的燥性就出来了。所以津液的亏损首先表现在手阳明大肠经上来。或者说津液受到了六邪的侵入,也会表现在手阳明大肠经上来。当然,汗出不止也会伤津。反应在手阳明上来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病症呢?
        “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目黄,几乎每条病机里面都有。口干,就是津液亏损的表现。鼽衄,鼽:鼻子堵塞流清鼻涕的现象。衄,本意是鼻中出血,流鼻血。它们是不一样的病,鼽是寒性病,衄是热性病。喉痹:应该是和我们经常说的扁导体发炎是一回事,咽喉肿痛。“肩前臑痛”,是我们大臂前面三角肌的地方痛。经常表现为肩髃至臂臑的痛疼。“大指次指痛不用”这里指的是食指痛不用,不是大指次指全部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指的是经脉所过之处所有红肿发热的都是热性病。都是气有余的病,那么热则疾之,有余则泄之。
“虚者寒慄不复”,虚呢会产生寒,哪里寒呢?经脉所过之处的寒。感觉到冷。包括了牙齿的冷痛。寒则留之,虚则补之。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盛就是实,就是有余。虚则补之,虚就是寒。我们在讲手太阴肺经的时候也出现了虚,虚的是讲的是肩背冷痛。手阳明大肠经是手臂和牙齿的冷痛。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热盛则肿,肿我们要疾之。就是快刺的泻法。虚则寒慄不复,则是要留针。

        “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这句话在手太阴肺经中已讲过,这里不再重复。
        “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我们对盛与虚的把握,一个是发热不发热,发冷不发冷,是冷痛还是热痛。而在寸口人迎脉相上表现出来盛的时候人迎三倍于寸口,虚的时候人迎反小于寸口。这里强调一点,经脉篇里面的病,全都是经脉的病,这是我个人观点,很多古书上和一些名家认为的是经脉病和脏腑病都是一起的,其实不是这样的。
这里给大家讲一下,手阳明大肠的腑出问题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病症呢?大肠在身体的哪里呢?上面横结肠就在肚脐眼的横线上,升结肠和降结肠在小腹的两边。降结肠连接着乙状结肠。在小腹的下面中间部分。如果大肠出现问题,大肠会出现肠中痛,而且会出现鸣响。痛在哪里呢?当脐而痛,就是肚脐周围,就是两边天枢穴转一圈的位置,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我们看看,经病与腑病表现的不一样。
        大肠痛是腑病,六腑生病怎么办呢?“五脏有病出于原,六腑有病出于合”。这是黄帝内经里面的理论,大肠病了主穴就是下巨虚。
        经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应该知道大肠经病的治法,用的是四时气的配穴原理。我们可以治偏桃体发炎,可以治下齿的疼痛。我们可以治手臂的疼痛包括阳明大肠经引起的肩痛。
        下面跟大家讲一个病例,一个孩子习惯性的偏桃体发炎,我告诉他在手阳明经上,三间 合谷 曲池 找淤堵的血管给他放血。他也没找到淤堵的地方,就用采血针在合谷,阳溪,曲池,耳背各刺了一下。做完以后汗出而解。为什么手阳明大肠经会汗出呢?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和大肠同主皮毛。大肠病呢其实是一个表病。偏桃体发炎,红肿发炎是一个热性病。就是运用了热则疾之的原理来治疗。
        那么如果我们经常性的扁导体发炎,牙痛,口干等等,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要补津液。只有人体的津液是充足的,那这些牙痛、扁导体发炎问题就会断根。
谢谢各位老师聆听,下节课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枢经第十篇经脉之四手阳明大肠经路线
《十二经脉歌》
《灵枢·经脉第十》(附高清动态经脉循行图及穴位)
十二经脉之大肠手阳明经之脉白话解
史上最全高清中医经络穴位动图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4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