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经验 | 何华治疗不寐常用药对经验采撷
何华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何华教授多年来扎根临床,熟读经典,博采众长,将药对应用于不寐的治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药风格,临床疗效显著。


养心安神药对
(1)炒酸枣仁配远志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之效,能养心阴,益肝血,从而宁心安神,可谓养心安神要药,适用于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之虚烦不眠、惊悸多梦等。《本草拾遗》记载:“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故何华教授临证治疗不寐时多用炒酸枣仁。远志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经,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开窍、消散痈肿之功,本品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对于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等病证尤为适宜。
何华教授认为,炒酸枣仁与远志相配,属七情中相使为用,二药一酸一辛,收散相伍,使心神安于本位;归经上,一者入于心,一者归于肾,心肾同治。何华教授常用此药对治疗血虚失养、内有痰浊之不寐,常用剂量为炒酸枣仁30g,远志10g。

(2)合欢皮配首乌藤
合欢皮味甘,性平,归心、肝、肺经,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之功,能使五脏安和,心志欢悦,为悦心安神之要药。首乌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之功,能补养阴血,养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之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合欢皮水煎剂具有镇静安神作用[1],首乌藤中含有的蒽醌类物质可缩短入睡时间[2]。何华教授认为,上述两味药物性味、归经相似,功效相辅相成,首乌藤引阳入阴,合欢皮解郁除烦,共奏养血、解郁、安神之功,常用于治疗因焦虑、抑郁引起的心肝血虚、阳不入阴之不寐,常用剂量为合欢皮20g,首乌藤30g。

(3)茯苓配茯神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善健脾渗湿、宁心安神,多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不寐。茯神性味归经与茯苓相同,功专宁心安神,然临床中茯苓多入脾肾之用,茯神多入心之用,故两者相须为用,茯苓助茯神宁心之力,茯神助茯苓补养心脾之功。研究显示,茯苓具有改善记忆力、镇静的作用[3];茯神能镇静安眠[4]。何华教授临证常用此药对治疗心脾两虚之不寐者,常用剂量为茯苓、茯神各15~20g。

重镇安神药对
龙骨配牡蛎。龙骨味甘、涩,性微寒,归心、肝经,功善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功善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研究显示,钙为龙骨、牡蛎中的主要成分,当人体血钙水平低时,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容易出现心慌、失眠等症[5]。两药相配,可增强镇静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之失眠、心悸健忘等[6]。张锡纯言:“人身阳之精为魂,阴之精为魄。龙骨能安魂,牡蛎能强魄。魂魄安强,精神自足,虚弱自愈也。是龙骨、牡蛎固为补魂魄精神之妙药也。龙骨入肝以安魂,牡蛎入肺以定魄。魂魄者心神之左辅右弼也。”何华教授认为,龙骨养阴之中潜上越之浮阳,牡蛎滋阴之中摄纳下陷之沉阳,两者相配,互为补充,可增强益阴潜阳、重镇安神之力,常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之不寐,常用剂量为龙骨、牡蛎(先煎)各30g。

行气活血解郁安神药对
佛手配郁金佛手辛香行散,味苦疏泄,主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善治肝郁气滞之证。郁金味辛、苦,性寒,入肝、胆、心经,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之功,该药既入血分,又入气分,长于治疗气滞血瘀之证。何华教授认为,平素情志不遂,或暴怒伤肝,或忧思气结,或焦虑不安等,均可致机体气机不畅,气郁日久则化火扰神,神不安则发不寐。故何华教授临证时善用佛手、郁金配伍治疗因情志不畅引起的不寐,其中佛手性温,主入肝经气分,偏于阳;郁金偏寒,主入血分,偏于阴,两药相合,一阴一阳,寒热相宜,气血双调,共奏行气活血、解郁安神之功,神安则寐。常用剂量为郁金15g,佛手10g。

健运脾胃安神药对
《黄帝内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何华教授认为,“胃不和”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分虚实,虚者多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而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实者多因素食停滞,气机失调,升降失常,营卫失于调和而发不寐。故何华教授治疗此类不寐时,分虚实两端,实者给予焦山楂、炒莱菔子治疗;虚者给予麸炒山药、陈皮治疗,疗效颇佳。

(1)炒麦芽配炒莱菔子
炒麦芽甘平,入脾、胃经,功善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长于治疗米面类饮食积滞。炒莱菔子味辛行散,既能消食化积,又善行气消胀,对于食积气滞之证尤为适宜。炒麦芽主消有形之物,炒莱菔子主行无形之气,两者虚实互补,行消并用,积滞得消,胃气得降,神安而寐。常用剂量为麸炒麦芽20g,炒莱菔子15g。

(2)麸炒山药配陈皮
山药甘平,能补脾气,益脾阴,炒用更能补脾健胃,善治脾虚食少之症。陈皮辛香走窜,温通苦燥,入脾、胃经,有行气、除胀、燥湿之功,善治脾胃气滞、湿阻之证。两药相伍,补脾养阴,理气化湿,补中有行,收散相合,充正气而不留邪,脾胃健而胃气安,人得以寐。常用剂量为麸炒山药15~30g,陈皮10g。


参考文献
[1]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591-592
[2]陶丽宇,高月求,韦靖,等.首乌藤相关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0):2486-2488
[3]徐煜彬,徐志立,李明玉,等.茯苓及其化学拆分组分学习记忆及镇静催眠的性味药理学研究[J].中草药,2014,45(11):1577-1584
[4]游秋云,王平.茯苓、茯神水煎液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比较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15-17
[5]李智.从施今墨药对探讨失眠病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6):883-884
[6]张晗,张磊,刘洋.龙骨、牡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839-18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有用了!常用中药常识
施今墨善用对药治疗失眠
【沈绍功:临终前念念不忘的方子---沈氏温胆汤】精
第四十七案 不孕
2021年度袁梦石教授医案精选之失眠专题
解郁安神汤1治疗失眠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