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秀峰主任&王悦主任:日间手术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与患者对医疗成本控制、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日间手术作为新兴医疗模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崇。但日间手术的安全开展必须基于合理规范的体制、优质协作的日间手术团队及优良的设备条件,因此从国家层面制订统一的日间手术管理规范、病历书写规范、诊疗规范及付费规范乃至建筑标准等显得尤为重要。在2019年10月10-12日的《日行医善·智护女性健康研讨会》暨《妇科门急诊常见的日间诊疗新进展》学习班上,中国妇产科在线采访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日间手术中心黄秀峰主任、王悦主任,两位主任就日间手术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系统的讲解。

CASA推动日间手术迅猛发展

黄秀峰主任:自2015年后,日间手术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得益于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CASA)的成立,联盟的成立把各个地区小打小闹的状态提升到国家、政府层面去推动日间手术。这次会议我们也非常荣幸邀请到CASA的副主席于丽华女士。日间手术在国内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数量增长
2014年5月份全国调查,只有28个零散的日间手术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2016年12月份已经有2000多个中心,全国26个省份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日间手术中心。日间手术占总择期手术比例达到12.8%。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数量上的变化。
二)质量提升
以往日间手术病种的选择比较局限,但近来明显有了拓展。各个地区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来鼓励日间手术的发展,在病种数量上明显增长。比如,浙江省在中国日间合作联盟颁布妇科手术的基础上从2个病种拓展到了26个病种,因此,很多妇产科领域的手术都可在日间手术完成。
王悦主任:政策的推动,促进了各级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日间手术的全面开展。之前绝大多数医院日间手术的占比较低,但在国家对综合型医院的明确指标要求下已经有明显的进步。201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今年召开的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学术年会的主题就是“借力绩效考核,助推日间手术发展”,说明在国家层面已经将日间手术规定为三级公立医院必须有的一个服务项目或手术模式。可惜的是,在日间手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没有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管理规范,推荐术式也不多。像发展较好的地区,如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虽有相对统一规范运作的模式与流程,但并没有在全国范围推广。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日间手术还是处于根据自身条件,摸索适宜模式的初级阶段,因此,从业者有必要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协作,共同推进这一事业快速发展,助力国家医改。

日间手术行业规范、病患集体认知极度匮乏

王悦主任:医疗机构与国家在开展日间手术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困难:
1.规范和流程不到位、病种及术式选择不统一、文书工作繁重、信息系统落后,工作人员不能高效的完成日常工作;2.患者和家属缺少理解,混淆日间手术和门诊手术,对日间手术模式仍然抱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从中国的发展现状来看,人们对手术尤其是大型手术的认知,必须得在医疗机构内住院完成。这主要是因为只有在医疗机构内才能得到面对面的服务和即时的反馈,一旦离开医疗机构就无法跟医务工作者再取得联系,这与我国社区全科医疗或家庭医生的匮乏,以及医患沟通渠道严重不足有关。随着医改深入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上述两个困难正逐步得以解决。也就是说,技术进步为医生管理病人和病人认识新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
黄秀峰主任:对于患者来说,日间手术还不能被充分地理解,总觉得住院才能放心。这样一个全新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对其医疗效果和安全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其核心是严格的日间手术准入制度、评估方案、紧急情况处理预案、随访制度。只有提高安全、高质、有效的服务,才是王道,才会被认可。相信随着这种模式的推广和实践,大家会逐步认识到它的优势。
由于目前各地政策方面没有统一,每个医院在实施日间手术的时候会觉得在开展日间手术实际过程中并没有得到那么好的支持,感到捉襟见肘,处处不讨好,这也是很多医疗机构不能很快地把日间手术开展好的原因之一。最初很多医院都以为日间手术就是一个手术部或是某几个外科就能做好的,但其实不然,日间手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院整体设计,要把整个医院的力量动员起来,涉及到临床、护理、麻醉、病理、财务、后勤等方方面面。事实上,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医院的特点,采取符合医院科室的管理模式,才能较好地把日间手术开展起来。目前,卫健委、医保局对各个地区对日间手术的类型和病种、乃至支付手段上还未有统一规划,这也是今后日间手术推广上的难点之一。

AI技术有望助力日间诊疗的实现与发展

王悦主任:国家加大对日间手术的推广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是该种手术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住院时间长、看病难、看病贵、医保经济短缺等问题,日间手术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大型三级医院,“一床难求”成了普遍现象。同时,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人员和设备超负荷运作也比比皆是。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日间手术,是不是“雪上加霜”呢?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发展日间手术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方面是科学管理保障安全,另一方面是减轻工作人员负担,解放生产力。比如我们医院目前联合开发应用的“日间手术智能全程管理信息系统”,就为我们发展日间手术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信息系统完成病人全程管理,由人工智能完成宣教和随访,工作人员只需要监督和审核,工作量大大下降,安全系数却大幅提高了。
黄秀峰主任:由于患者对日间手术的认识时间较短,接受程度较低,恐惧和不信任在所难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术的方法让患者感受到日间手术是安全的。因此,从手术前、手术进行到手术结束和随访,需要对患者全程进行管理,包括微信公众号内容的推送,宣教内容的讲解和落实,以及术后的随访、提醒、补充等让患者觉得自己是一直被关怀、被呵护、被医务工作者所提供服务的。这非常重要,患者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因此我们倡导一种全病程管理的理念。
在信息系统切入管理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未来或许会应用系列可穿戴设备,让患者在家就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数值,同时这些信息回传到医疗监测中心,通过智能技术识别这些数据哪些是常规信息,哪些是危急信息,及时进行提醒和干预。对于术后需要服药的患者,通过精准药物信息推送和提醒服药服务的推送,不仅能够让患者更好地精准用药,从而减少漏服、误服,还可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一直被关怀的。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管理的提升,更多三类、四类的手术将从原来住院手术模式转向日间手术。而且,不光日间手术本身,更多的其他诊疗服务如肿瘤化疗、儿科的蓝光照射治疗、介入治疗,都将纳入日间管理的范畴。因此,日间手术可能会拓展成为日间诊疗。从更大的维度上来说,这将促使整个国家的健康服务行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声明:本文为中国妇产科在家独家采编,经专家审阅后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通外科主任黄宗海教授
看病、缴费“一脸通行”,入院次日即可出院…这家医院一站式服务真贴心
治疗跟腱断裂 保守治疗已经OUT
上海曜影医院今开业,首家“医生办医”综合性医院入驻外滩
腰椎微创术后康复锻炼视频(一)仰卧拉伸躺
?【光华|微新闻】八旬阿婆的第七次手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