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商报社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演示

  米南阳,1946年出生于书法世家。他书学严谨,大胆创新。追求清隽的格调,用笔、结体、章法力求多变,雄浑豪放、气韵生动、率真拙朴、酣畅淋漓,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时代感和艺术享受,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日本曾以一幅《精气神》荣获东邦书展最高荣誉奖,而后五连冠夺得国际书法金奖。2002年被评为“成功之星”光荣称号。2003年获中国书画印研究院书法艺术博士学位,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央书画院院士。2004年荣获“炎黄杯”国际书画邀请展金奖,2005年被评为“当代百名书画艺术英才”,200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公益艺术家”。其艺术成就已载入《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多部辞书。

  现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东方艺术中心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东方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海联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副董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日本教育书道联盟名誉顾问、卧龙书画院院长、神州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特邀艺术顾问等数职。

  作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第27代世孙,米南阳家学渊源深厚,他不仅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还精通绘画、诗词、京剧、中医、摄影等。有行家评价,其书法有颜真卿之刚正,柳公权之俊俏,含王羲之之秀气,又不失米南宫之潇洒。

  在京城书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启功的杆儿,溥杰的尖儿,舒同的圈儿,南阳的弯儿。”此语盛传几十年,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如今,启功、溥杰、舒同三位大师都已仙去,只剩下后生晚辈“南阳弯儿”活跃在当代书坛,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孜孜以求,呕心沥血。

  博学睿智、热情真诚的米南阳,虽已逾耳顺之年,却仍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他的书法创作也如日中天,炉火纯青。记得在1993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专题影片《书法家米南阳》,讲述了米南阳的艺术成就和成长经历,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该片中,米南阳自书一首开篇诗:“惊涛壮胸豪,泼墨似狂飙,每到山海处,落笔任逍遥。”这是他直抒胸臆、有感而发,也是他几十年来创作的真实写照。

  说起“南阳弯儿”,人们就不得不惊叹他那些神来之笔。那是1986年,他在桂林时为了纪念世界和平年,信笔挥洒了一个“和”字,并写了“满堂和气生嘉祥”题跋,落笔后在场的人都很惊讶:“和”字的第一笔,犹如一只“和平鸽”,正稳落枝头,回首顾盼,神情俊逸。后有痴迷“南阳弯儿”的人还发现,他在1985年书写的 “福”字,上端两笔,犹如一对恩爱老夫妻,正含情脉脉互相凝视,似在促膝谈心,又似在执手追忆,且女下为衣,男下有田,蕴含“男耕女织,丰衣足食”之意。在1996年一次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上,米南阳一个“佛”字,拍得 6万元。原来,竞拍者看出了“佛中佛”:佛字的两竖,犹如一座观音像,且双手合十,静默虔诚。为此,一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称赞他的书法“有金铁之刚硬,如烟云之缥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称颂他的字“笔意劲古,点化波发,纵横如意,神采动荡”。

  米南阳的名声逐渐享誉国内外。在日本他曾以一幅《精气神》荣获东邦书展最高荣誉奖、五连冠赢得国际书法金奖、“米芾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一等奖、巨型雕像在湖北荆门华夏艺术之林落成、作品先后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时,他依然保持着平常心,“不知足常乐”,成了他严谨治学和做事的态度。

  米南阳家学渊源深厚,其父是京城有名老中医,医术精湛,还精通京剧、书画、武术,并且要求儿子们也样样精通。于是,米南阳从会走路就练翻跟头,从会说话就唱京剧、背药典,从不认识字就开始练书法。为此,小时候没少挨父亲打,长大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此后,在“文革”期间他被送到新疆挖了7年煤,而父亲的教诲使他始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后落实政策返京,他便闭门在家潜心读书练字。他以真书为基础,师法历代名家,上溯篆隶,下追行草,中兼楷书,广采博纳,终成一家,用他的话说,就是“千家米煮一锅饭”。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就曾赞叹他很有成绩,更夸奖他的勤奋和好人缘,“接触他的人,都感到高兴”!

  米南阳不仅在书法上独树一帜,在绘画上也很有造诣,花鸟、山水、人物,都不逊色。如他画的牡丹,风姿卓越,充满了时代激情和朝气;他笔下的小猴子,抓耳挠腮,舒臂展尾,却显得很有教养和智慧;他随笔写出的大公鸡,红冠墨尾,昂首挺胸,像一名优雅的斗士;他潜心描绘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波光桨影,颇有“米氏云山”之意蕴;他信笔涂鸦的小麻雀,唧唧喳喳落满枝头,就像一群快乐无忧的孩子……

  不仅如此,他在诗词、摄影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刻章也是一绝,他的书房号称“千石斋”,有两层含义。一是石头多。米南阳爱石成癖,收集了各种珍奇名贵之石,经常忙里偷闲自己操刀,他书画创作时用的印章,大都是自己刻制的。二是他对齐白石、张大千两位艺术大师的崇敬。“这是我取名千石斋的重要原因。”米南阳很认真地对记者说。从他的认真中,记者再次领略了一位书法大家的胸怀和追求。

  商报记者 熊潇雨

  ■记者手记

  不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出自《老子》一书,千百年来成为诸多人处世之道。“乐在知足无忧,乐在平静恬淡,乐得健康长寿。”这是米南阳对“知足常乐”的理解,但他的名言却是“不知足长乐”。何以为此呢?或许,只有亲身感受才能知其所以然。

  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一天,我决定去米南阳工作室“抢沙发”。早就从媒体朋友处听说,很少有人能享受到米老师单独约见,包括记者去采访,也得见缝插针,去晚了,连板凳都坐不上。我虽然起了个大早,但还是赶了个晚集。路上堵车,又缺少认路天赋,到了这座亚洲最大的园林式四星级酒店——北京友谊宾馆院内了,还分不清东南西北。正站在一个小红门附近东张西望,一位穿着时尚的大姐从面前经过,边走边打电话说,“刚从米南阳哪儿出来,他哪有时间单独见我们啊!”我听了一边乐,一边去轻叩小红门。

  工作室不大,但充满艺术气息。三面墙上挂满了书法作品、照片,连过道两边和柜顶上都摆满了各种工艺品。在大鱼缸的旁边,有台小“黑白电视”,以为是米老师恋旧物呢,但仔细看,不对,是个小显示屏,通过它,门外来客一览无余,有趣的是旁边几个人一听声音响,赶紧探身过去喊,“米老师,又来一个,见不见?”大家就哄笑。这就是说,我刚才在门口探头探脑,肯定让他们哄笑了,我狠狠瞪了那个“黑白电视”一眼。

  工作室有几大特点。一是客人多。我来的时候刚好10点,据说有好几拨人已离去。来者有将军、商界巨贾、京剧名票、媒体记者、学生等。在这里,所有人都是一个身份:米老师的朋友。因此,相识的不相识的,见过的没见过的,都随意而自如地交谈着,气氛极为融洽。二是“玩意儿”多。墙上挂的、地上摆的、桌子上放的,满满当当。有“大有来头”的明式水曲柳沙发、黄花梨镇尺、青花笔筒、钧瓷小墨缸、小兵马俑、京胡、牙雕、木雕、泥塑、佛像……简直像一个小型博物馆,但杂而不乱。墙上的照片也多,政界、商界、演艺界、书画界、文化界……各界人士的合影留念,记录下了米老师出了名的好人缘。三是笑声多。一上午的时间,充分领略了米老师的幽默风趣。无论是说起93岁的老母亲把他的字慷慨送人,还是说起自己的汉瓦章像被“咬了一口的月饼”,以及朋友不为人知的趣事,都引得在场的人哄堂大笑,加上爱逗乐的朋友起哄,更是乐开了怀。

  在工作室的墙上,挂着米老师儿子米湃十一二岁时的书法绘画作品,还有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一件书法作品:一个欲倒不倒的“酒”字,还题有几句话,“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站起来,有人劝,会耍赖,天黑以前得回来。南阳老师教正”。在场的一位男士也在欣赏此作,并用很有磁性的男中音大声朗诵。“前面其实还有一句‘出门老伴有交代’,因为我是他的书法老师嘛,他没写出来。”米老师的话更让人笑弯了腰。

  “不知足常乐,乐在奋发向上,乐在拼搏创造,乐在不断取得新成就。有如此心态的人,自然永远朝气蓬勃。”米南阳的解释,让我频频点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更要不知足——有如此人生态度,难怪小红门里笑声不断,也难怪米南阳的座右铭是“乐观豁达自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足常乐”书法欣赏
刘廷春写生作品——刘怀勇书画艺术工作室春季写生汇报
唐河二中走出去的书法家——郭志伟书法欣赏
专 栏 | 刘 芳:朴实无华而德艺双馨
上善若水,知足常乐,书法请雅正
当代书法家米南阳:既有自由奔放的情态,又有震荡的笔墨情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