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戒


    1942的秋天,泉州,弘一法师告知侍者他将要圆寂。

    他还嘱咐说,如果在为我念佛祈求往生时,看见我流泪,不要以为这是我留恋世间,是我为这时刻悲欣交集。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李叔同是个传奇。他是中国几乎所有新文化领域的先驱。书法,绘画,金石,音乐,戏剧,诗词无不精通。才子神话笔锋一转,他却在中年出家,把所有入世的精彩繁华抹去,那些别人艳羡的才能,在他口中不过是“雕虫小技”,都一路舍下。过去从此与他无关,也不顾是否西湖上新添了断肠路人。

    面对宗派林立的佛学瀚海,又如他性格中的必然会选择的彻底一样,弘一法师选择了冷清的律宗研究。用整个后半生,闭关弘法,精专律学。他的人格,成为了近代史上某种完美的体现。
    唐代,道玄律师。这位在住锡钟南山,因天人送供而闻名的祖师曾经也和李叔同一样,是一个九岁即能作赋,出生在尚书世家的神童。
    他十五岁时便厌倦世间学问,依止名师学习佛法。声镇长安。同样,他也选择了一生弘扬戒律的学问。在太白峰下开创了南山律宗。
    用夏丏尊的话说,道玄律师和弘一法师都是“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
    他们的人生活了好几回,浓缩了常人好几辈子的精彩。穿过荣华声色,火速通关晋级,翻开新页面之后,为何他们依止戒律?



    释迦佛说,在解脱的路上,戒是一切的基础和根本。是心灵最重要的保护。
    戒律的学问,就是研究喜乐来源于放纵还是克制,索取还是付出,以及超越两者对立的学问。
    佛灭度时,嘱咐弟子应“以戒为师”。戒律是产生智慧的母体,是身口意三者的圆融和谐。修行人用清净的戒行来保护心灵不再造作新的“业因”,在因果生死流转的洪流中觅得解脱的入口。
    不难理解,当原则建立的时候,才会产生禅定的力量。没有定力支持的所谓“智慧”,不过是随时可能失去的人间聪明。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很难假想他在苦于应付各种“无标准”事件时,还有智慧的光芒闪先。

    当然,戒律和原则的学问,在哪个时代都寂寞。人的本性和清规戒律背道而驰。每个时代都有声音在宣讲个性的重要,以及放纵欲望带来的好处。人,从来都更喜欢复杂和变化。

    道玄律师和弘一法师的眼中,不断张扬个性,恣意纵容的生命看似精彩,却不过是重复又重复的经验累积。他们站旁冷眼一看,“你们玩的那些,我当年都玩过了。” 
    在持戒的人眼中,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了戒律的本体,欲望和行为之间紧密相连。纷繁世界里面的种种,因为有戒的分辨和专注,变得简单又明朗。无所谓选择和纠结的艰难。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只做对的事情”,到“做什么都对”难道不是更轻松的生活吗?当然,能做到的前提是心性的调伏。难怪古来“三岁小儿识的,八十老翁行不得”。

    清净的戒律代替恣意的纵容之后,是死气沉沉的寂灭还是活泼自在的新生?
    我想,这是弘一回望着世间“悲欣交集”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一法师:人生最好的活法,就藏在这四句话当中,修行之人要牢记!
弘一法师 | 如何息谤?无辩!律己,莫律人。
#弘一法师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弘一法师:入于真实镜;照以智慧光
弘一法师:不管男女,智慧开了,都不会好色。
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