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服全马35公里极限的方法
跑过全马的人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前面节奏跑得很轻松,从30KM左右突然腿开始抽筋,咬牙坚持向前,到了35KM左右迈不动腿、速度彻底掉下来。这就是35KM撞墙现象。
我参加全马比赛时也遇到过很多次35KM撞墙,真是感觉很痛苦。于是我不断进行试错,终于在2013年东京马拉松和霞浦马拉松连续两次克服了35KM的极限,最后10KM用全力配速跑完冲线。
造成35KM撞墙的原因,我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下面介绍一下关于这3类原因的对策。
【配速过快】
用高于自己实力的配速跑42.195公里,就是配速过快。就像不可能维持百米冲刺的速度跑1公里一样,要跑完42.195公里、也需要适当的配速。
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比赛刚开始就马上提速。刚起跑时腿部的肌肉还没热起来,勉强提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前半程压着步子、后半程提速的“Negative Split”(译者注:这个词组按发音是这两个单词,意思就是前面说的)才更有效。
【水分、矿物质不足】
不补给跑完全程马拉松,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旦出现脱水症状,会立刻严重掉速。应该从前半程开始就靠近水站、积极补水。如果感到口渴了,实际已经补晚了。
因为血液中的盐分和矿物质(译者注:原文单词直译是矿物质,虽然我们通常说电解质,但由于电解质和矿物质概念上有区别,这里延用原文直译)会随着出汗而流失,所以如果仅补充淡水,会导致矿物质浓度下降、腿容易抽筋。如果水站有运动饮料,那就主动喝一些。如果带着盐丸之类的补充盐分的补给品,定时补充一下也很好。
【跑步效率低】
如果跑姿不良,会增大身体的负担,无法坚持到终点。不要过度前倾或后仰,始终保持直立的跑姿是效率最高的。人类的头部很重,如果没有保持在正上方,身体为了支撑头部也会很辛苦。
用较低的负荷快跑,被称为跑步效率(译者注:原文直译是跑步经济)。练就良好的跑姿,高效奔跑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匀速跑完马拉松有多难:马拉松比赛后程降速的深度分析
1:59:40,人类的极限再次被刷新,我们能做什么?
刚刚,跑友们都在疯传这个消息
人物 | 丁祖昱:一个名企总裁的马拉松修行
这些跑圈“行话”,只有跑步3年以上的人才知道!
​从跑崩到北马PB337只用了一年?这个跑者从D区出发超越15000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