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察秋毫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兴薪,则王许之乎?”说的是,战国时期,有一次齐宣王请求孟子讲述有关齐恒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只学仁、义、道、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武力称霸的事,因此我不会讲。不过,如果大王愿意听有关‘王道’的事,我会尽力讲好的。”齐宣王说:“您讲一统天下的事吧!”孟子回答道:“大王只要有同情心,就可以一统天下。”齐宣王笑了,说:“哪有如此简单,同情心与一统天下又没有关系。”孟子接着说:“我听人说,有一天,大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牛从堂下经过,大王看见了,就问去哪里。那人说,准备杀牛用它的血祭钟。你就叫那人把牛放了,并说:‘牛又没有罪,为什么要杀它呢?我不愿意看到它被杀的样子。’那人说:‘那祭钟怎么办呢?’大王就叫他用一只羊代替。由此可见,大王是有同情心的,正因为有同情心,才会爱护百姓,爱护百姓国家就强大。”

齐宣王听了,摸着头说:“现在想来,真是有些不能理解,齐国虽小,也不至于连一头牛都没有,难怪百姓说我吝啬。”

孟子说:“这没有什么奇怪,只是老百姓不理解大王的情意。表面看,牛和羊都是死,大与小又有什么区别,但实质上却不同了。”齐宣王说:“我这种心情与王道有什么相同呢?”孟子回答说:“假使有人向大王报告:我的力量能举三千斤,却拿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看清鸟兽的细毛,却看不清眼前的一车子柴火。大王相信吗?肯定不相信。大王只要有同情心,就应该把同情心推广到全国,这是能做到的。”

齐宣王最后说:“您说了这么多,但我还是不喜欢王道。”

后人用“明察秋毫”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王舍牛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译文|注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023君子遠庖廚
长于辩论,善用比喻、富于鼓动性—《齐桓晋文之事》赏析
06齐桓、晋文之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