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150”到“100”的距离


 

/李福和(微信公众号:建筑前沿)

前段时间,与一位大建筑企业的老总吃饭,我问他:贵公司一个中等水平的项目经理为公司的客户造一栋别墅,造价150万元;让这位项目经理在同样的地点,为自己家里造同样一栋别墅,要多少钱?这位老总说100万。

老总接着问我:您是管理咨询师,您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我被问住了,甚至有些惊诧:一是他直观感觉的差异这么大,虽然干别人的事情和干自己的事情,存在责任心的差异,由此造成成本的差异,但50%的差异还是让我这个长期从事工程企业管理咨询的咨询师有些吃惊;二是问题的复杂性;虽然我们可以直观地感觉这是责任心的差异,但为什么是责任心的问题,如何解决责任心的问题,以及在大企业里如何在多个组织层面来解决责任心的问题等,如何从制度的设计、制度的执行、决策的方式上来解决责任心的问题?

100多年以来,管理学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体制改进的办法,也提出了机制改进的办法,100年过去了,问题依然存在,那么应该如何来思考这个问题?

弗里德曼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即所谓“花钱矩阵理论”,这位经济学家把这个矩阵解释为:

1、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比如上菜场买菜的人,上超市买生活用品的人,都属于此类,沃尔玛的客户大多数都属于这一类。

2、花自己的钱,办人家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用自己的钱买礼品送给别人,里面的东西如何可能重要,但远没有包装重要;多数的礼品市场大概属于这类。

3、花人家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公款旅游消费大概属于这一类,我想体制内的很多人都享受过,深有体会。

4、花人家的钱办人家的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这是什么事情?我还没有想的太清除,是不是公司的采购人员常干这样的事情?

我想按照弗里德曼的观点,100万造的别墅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了节约,又讲了效果;150万造的别墅是花人家的钱办人家的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方式从“花人家的钱办人家的事”变成“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如果弗里德曼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有两条路径达到目的。

路径一,先机制后体制的变革,即从“花人家的钱办人家的事”到“花人家的钱,办自己的事”,再到“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第一步解决效果问题,变“办人家的事”为“办自己的事;让每个人感觉到是为自己办事,可以从激励机制入手:前面提到的这位老总服务的企业涉及四个组织层面的机制问题的解决,集团-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项目部的机制问题是建筑企业激励问题的起点。目前管理比较好的建筑企业,都非常关注项目层面的激励问题,既有彻底的项目承包,即“要么发财,要么跳楼”的联营模式,也有相对平衡的目标成本责任状模式,即中建模式。无论那种模式,都是希望项目经理把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可以说,这两种办法都比较有效的推动了项目层面责任心的改进;联营模式造就了一大批资产千万的江浙项目经理,而成本责任模式则推动了中建消灭亏损项目的实施;

相比项目层面,集团-子公司-分公司层面激励问题的解决要难的多,更高层面的组织涉及的人财物更多,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更复杂,与直接财物效益的相关程度更柔性,激励机制的设计也就更加困难。不过无论如何,有激励机制比没有强,定量的激励比定性的激励强。最近有报道称中国中钢在山西中宇上亏损30亿元,媒体发出“谁为巨额国资流失负责?”的疑问,同样的问题在建筑行业并不少见,沙特轻轨项目,波兰高速公路项目,企业为了平息舆论,往往声称集团买单,股份公司不买单,那么集团又由谁来买单?显然,这样的重大问题不是项目单一层面能解决的,也不是依靠激励机制能解决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走第二步。

第二步解决节约问题,变“花人家的钱办自己的事”为“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几年前,我在一个国宾馆开会,和这个宾馆的老总闲聊,据说这个宾馆有个套间非常贵,问什么人住得多?答曰,什么人都住不多,问企业中什么人住得多?答曰垄断国企领导;问有民营企业的领导住过吗?答曰没有。从财富的角度看,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总的个人财富远超过垄断国企的老总,但为什么这些富有的民营企业老板们不去住?就是花谁的钱的问题,所以浙江有句话“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我想除了一些人说的品位问题,也有花谁钱的问题。

那么这位老总服务的企业属于国有体制,怎么解决体制的问题?又怎么解决集团-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四个组织层面的问题,或许这是一个留给所有从事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的课题;

我们选择的是国有资产证券化,或许能解决某些局部的问题,要从整体上解决问题,恐怕也只有彻底的民营化,而这个问题就变得异常复杂,尤其是大型国企,央企。

路径二,先体制后机制的变革,即从“花人家的钱办人家的事”到“花自己的钱,办人家的事”,再到“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事实上,江浙的大多数民营企业走的就是这么一条路,10年或者更早以前,多数建筑企业进行了改制,或许他们起步的时候,管理基础并不很好,但是机制所爆发出的巨大威力,再加上近几年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已经造就了一批很好的民营建筑企业,一定程度上看,对于他们的未来,我们也许有理由比国企更有信心。

弗里德曼的“花钱矩阵”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建同样的别墅从150万到100万,是一个成本的巨大跨越,也是体制和机制的巨大跨越,为解决这些问题,多少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而这两个问题,却是企业家,管理者无法逾越的两道关,迈得过去,未必前路平坦,而迈不过去,就会困难重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封《辞职书》的收获(一)
异性相处,心术不正的男人都有这几个特征,女人要早点看清
职场上,为什么员工总是推脱责任?其实这就是管理者的问题
《资治通鉴》03:世间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责任心有多强,能力就有多大!
购买了600万重疾险的老总规定:没有商业险的员工不能晋升,背后的真相竟然是这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