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 刘福智】我的童年˙之二(散文三篇)


我的童年˙之二
(散文三篇)
刘福智
我的蚕宝宝
上小学二年级时的那个早春,迎春花凌寒绽放,我和同学们却还裹着一身棉衣。
上午,做完课间操,我就向教室走去。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是班上的张亦农。他走到我跟前问我:“你愿不愿意养蚕?”“养蚕?”我迟疑了一下,点点头:“愿意。”他就把手伸进棉衣里面的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片,打开来,我看到纸片上粘着许多黑色的小米粒儿。我问:“这是什么?”他答道:“这是蚕卵,能孵出小蚕。”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奇怪的玩意儿,就接过来细细观看。他却说:“蚕也怕冷,不能一直让它在外面待着。你要是想养,就像我这样,把它放在棉衣里暖着,过几天,小蚕就孵出来了。”我马上把这纸片装进棉衣,还没来得及致谢,他却转身跑进教室了。
于是,我就有了一个任务:孵小蚕,就像老母鸡孵小鸡一样。我格外注意棉衣里面左边口袋里那张纸片,害怕无意间碰到课桌挤坏了蚕卵,害怕课间与其他男孩打闹时打坏了蚕卵。晚上睡觉时,则把那纸片放在两层被子之间暖着,又害怕翻身时压坏了蚕卵。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老母鸡孵小鸡之不易。
爸爸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注意到我又多了一个孵化小蚕的课业。倒是母亲和妹妹时不时地问我一声孵化的进程,我们一起期待着。
过了几天,我就发现蚕卵有了动静,小小的黑米粒儿上似乎出现了小口。啊!我的蚕宝宝要出来了,它们几乎是同时钻出了卵壳。我兴奋地把这张纸放进母亲用来存放针线的圆框里,下面还铺上了一层棉花,夜晚还在圆框上盖上一条毛巾,生怕冻坏了我的宝宝。
问题紧接着就出来了,孵出的小蚕要吃东西呀,吃什么?妈妈说,吃桑叶。于是,我就东跑西颠儿地找桑叶。好在那时市区很小,走不了几分钟就能来到村庄。看到桑树就爬上去采摘几片,连忙跑回去。妈妈说,蚕还小,吃不了多少东西。
我看到我的宝宝在桑叶上爬来爬去进餐,顿时就有一种成就感。
天气日渐温暖,蚕宝宝越长越大,也逐渐由黑色变成白色,呀!好漂亮啊!不过,宝宝们的食量也越来越大,我就越来越频繁地到村庄去采摘越来越多的桑叶。好在那时课业不重,每天下午都不上课,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就连忙去完成我的宝宝给我布置的作业。
有一天,我来到离家较远的一个村庄,看到村头有一棵高大的桑树,就爬上去,摘下绿油油的桑叶往口袋里塞。心想,这么多桑叶够蚕宝宝们吃几天了。这时,我看到一个掂着桑杈的老农从村里跑来,我不知道他有什么事儿急着往这里跑。谁知,他突然大喝一声:“谁偷我的桑叶!”我吓得连忙从树上跳下来,掉头便跑。老农也知道撵不上我,就抓住桑杈像投掷标枪一样“呜”的一声朝我扔过来。他可能想扎住我的屁股,但我听到桑杈在我身后几米远的地方落地了。我非常庆幸,没有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农民。这时,我听到老农一边拍着腿一边气急败坏地叫骂,不过,那声音越来越远。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桑叶并不是任谁都可以采摘的。后来,我再也不敢接近那个村庄了,即便到了别的村子,也要反复查看附近有没有人,特别注意有没有把桑杈当做“三叉戟”的人。因为我在小人书上看到过古代的一种兵器“三叉戟”就像老农的桑杈。
我采回的桑叶越来越少,而我的越长越大的蚕宝宝的食量却越来越大。我看着它们频频昂起头来向我乞食,感到焦急而无能为力。这时母亲说:“没有桑叶,榆树叶它也吃。”我就摘了一些榆叶放进圆框里。宝宝们爬了上来,却并不进餐,依然昂起头来向我乞食。这时,我看到门外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觅食,她看到一片烂菜叶,叼了起来,并不吞下,却扔在地上,咯咯地呼唤她的宝宝们前来进餐。咳!我还不如那只老母鸡!
过了半个小时,我又来到圆框前,欣喜地发现,我的宝宝们已经开始吃榆叶了。妈妈说:“刚才那是饿得轻!”
后来,我听说有卖桑叶的。于是,也就改偷为买了。5分钱就能买许多,够我的宝宝们吃好几天。当天吃不完的桑叶,还要洒上水,放在通风处,以免干瘪或腐烂。
我的宝宝们越长越大,而且变得雪白而通体透明。我就纳闷儿,当时的小黑虫竟能变成今天的白雪公主,也可以说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终于,有一天,我的白雪公主们不再进食,却在桑叶上爬来爬去,像是在寻找什么。妈妈说:“麦熟一晌,蚕老一时,蚕老了,该结茧了。你快去找一些小树枝,让它爬上去结茧。”我把小树枝放在圆框里,公主们果然爬了上去,每人找到一个自认为合适的树杈停了下来,开始吐丝。她们的头来回摆动,晶亮的丝连接几个小细枝,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然后,它的嘴开始做圆周运动。这时,妈妈问:“作业写完了吗?”“没有。”“快去!”我不得不暂时离开我的公主们应付可恶的作业。
不到10分钟,草草写完了作业,连忙来到圆框前,我惊奇地发现,蚕宝宝们都把自己装进了一个“椭球体”了,那时,当然还不知道椭球体这个名字。妈妈告诉我,这就是蚕茧。因为蚕茧还薄,还能看见宝宝们的嘴一刻不停地作圆周运动,而且发出轻微的嘶嘶声。我把两肘放在桌子上,两手托着腮,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个过程。渐渐地,蚕茧越来越厚,已经看不见宝宝的身躯,似乎也听不见嘶嘶声了。终于,一切都归于沉寂。
过了几天,我听到蚕茧里有了动静,于是丢下作业来看个究竟。我发现,每个蚕茧的一端都出现了一个小口,而且那小口越来越大,似乎宝宝们要钻出来。我连忙铺开一张纸。终于,她们几乎同时钻了出来,眼前的一幕使我大吃一惊:我的白雪公主怎么变成了一只只雪白的蛾子?她们有两道夸张的眉毛,这就是人们说的“蛾眉”,她们的两只翅膀抖动着,但并不飞去,两两结合,腹部的末端连缀在一起。后来,我知道这就是“交尾”。终于,她们分开了,蚕蛾开始排出一粒粒黑色的小米粒。我明白了:这就是张亦农给我的蚕卵的后代。
我,目睹了我的蚕宝宝的一生。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历程。
遗物招领柜
我上小学的时候,上午两节课后,要做课间操。做完操,李校长往往要站在一个方方正正的台子上讲话。我们都喜欢听他讲话,因为他很滑稽,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有“幽默”这个词。比如,他说:“我在厕所里发现,墙上湿了几片。我就知道有几个男孩子比赛谁尿得高。这不好!应当在体育课中比赛谁跳得高。所以,我建议,那几个男孩子以后要注意控制住自己的'小鸡儿’!”全场一片哄笑。
李校长每次讲完话后,都要叮嘱一句:“看,咱们的遗物招领柜里又放进了同学们捡到的东西。谁丢了东西,去找大队辅导员王老师领取。”
这时,我注意到李校长讲话的台子后面的墙上挂着遗物招领柜。柜子的门上安着玻璃,柜子里的遗物一目了然:有几支铅笔、两块橡皮、一顶帽子,还有一条皱巴巴的红领巾。
我们班的大胖当时就找到王老师,王老师打开柜子上的锁,把那条红领巾和一块橡皮交给他,重又锁上柜子。这时,我注意到大胖的脖子上果然没戴红领巾。我相信,那块橡皮也是他丢的。因为那时绝对不会有人冒领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会有人将捡到的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拾金不昧”是那时孩子们的“天条”。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古人归纳的社会安定的重要标志。在古代,这样的时候毕竟不多。而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基本处于这种安定的社会状况。否则,如果没有“拾金不昧”,没有“路不拾遗”,也就不会有遗物招领柜。即便在60年代后期,在那个中国社会激烈的政治动荡时期,民众的“真善美”的品格并没有多大变化。
“路不拾遗”且毋庸细说,那时,“夜不闭户”确是真的。记得夏天夜里闷热难耐,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开着门窗睡觉。那时没有电扇,何谈空调?人们并不担心梁上君子翻窗入户,顺手牵羊。也从未听说第二天早上谁家被盗。
也许有人会说,那时民众普遍清贫,也没有什么可盗之物。否也!那时的“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确实是老百姓的重要财物。我工作第一年的月薪是21元,不吃不喝用一年的工资也买不了一台缝纫机。可以说,那时家家有可盗之物却家家夜不闭户,可见当时社会之安定。那是一段值得怀念的时光,
且看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已经富裕了,而人们夜里却关紧了门窗,而且大多数人家安装了防盗门,一些人家又安装了警铃。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此先进的防卫措施也屡屡被君子们攻破。我所居住的家属楼的那个单元,家家有防盗门,10户人家却有4家被盗。人们已经被逼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
有一句俗话说“人穷志短”,似乎没有道理。原先人们普遍贫穷,却个个是君子;今天人们大多富裕,君子也多了起来,不过那是“梁上君子”。另一句俗话“仓廪实而知礼节”也是靠不住的。“仓廪实”之后人们并不一定“知礼节”。当下的现实不就是这样吗?物质文明的丰富并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精神文明。可悲!可叹!这值得整个社会反思。
现在,有谁还能看到遗物招领柜呢?
这种东西,似乎也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
特务的暗号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与班上最要好的三个同学华魁、吕胜利、孙太平,结拜为异性兄弟。
我们是模仿着电影《旷工》里四个旷工结拜的模样而结拜为异姓四兄弟的。这就如同我爷爷常说的:“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
那时,家属院东侧有一家甜食店,糕点卖完之后,盒子里还剩余一些糕点渣子,但那店铺的经理并不倒掉,为了充分获取“剩余价值”,顾客花一角钱可以买一小碗渣子。当时,我的口袋里是从来没有一分钱的,吕胜利、孙太平大概也是如此。只有华魁家境较好。他二话没说,掏出了一角钱,就买了一小碗糕点渣子。
我们四人来到华魁家里,把那一角钱的糕点渣子倒在一只盘子里,放在桌子正中央。这就相当于人们正式结拜时案台上摆满了丰盛的鸡鸭鱼肉和考究的果品糕点。仪式虽然简陋而寒碜,但我们的心是却真诚的。当下,我们四人直刷刷地跪下,嘣嘣嘣磕了三个响头,于是我们就成了结义兄弟。当然,那盘子里的糕点渣子也充分发挥了它的“剩余价值”,当时我们就分吃了——每人享用了2·5分钱的贡品。不过,我们不知道那贡品贡的是谁。
结拜之后,我们四兄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爱好相近,气味相投,出则同行,归则同时,就差点儿没有合穿一条裤子。
那时,家庭作业并不多,大概半个小时就能搞定。于是,几乎整个下午我们都能疯跑疯玩。那才真是幸福的童年!不像现在的孩子,做不完的作业,熬不完的夜,小小年纪就成了近视眼,成了罗锅腰。说到这里,我总想大骂教育部长,喊了几十年“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却是越减越重。孩子们哪里有什么幸福的童年?
离学校大概有三里的地方有一条小河,它与北京天安门前的那条护城河有着一样是名字:金水河。那是我们四兄弟常去玩耍的地方。
金水河不过是一条小溪,有的地方能够一跃而过。淙淙流淌的清凉河水里,绿色的水草在摇曳,银色的小鱼在游弋,有时还能看到透亮的小虾跃出水面,不时还能听到青蛙那别致的歌声。岸边默立着许多榆树,繁茂的树叶阴翳着两岸,树下芳草萋萋,野花随意地绽放。这里远离闹市,一片静谧。对于童年的我们来说,那应是天堂般的境界,我想,这里比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要好得太多,美得太多。我们在这里喧闹、歌唱、放浪不羁。直到黄昏将至,我们才回到家里,因为衣服和鞋子上的污泥而各自领教妈妈的叱骂。
但是,那严厉的叱骂还不足以与美丽的金水河的诱惑相抗衡,于是,那里依旧是我们玩耍和撒欢儿的首选。
那一天,我们四兄弟又来到河边,却有一个重大的发现。我们看到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瘦瘦的中年男人,拿着一块半截砖在一棵榆树的树干上敲了三下,走到另一棵榆树上又敲了三下,他由北向南走,在每一棵榆树上都是敲三下。
我们感到颇为诧异,就悄悄地跟在他的后面一探究竟。突然,我明白了这个人怪异的举动,就把兄弟们拢在一起,悄声地说:“这个人肯定是个特务,他是在跟他的同伙发暗号。”弟兄们都赞同我的判断,虽然并没有发现他的同伙在哪里。因为那时我们看了许多“反特”的影片,特务们正是用一种令人不解的举动互相联络,然后一起搞破坏。学校也经常教育学生要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影片中的特务都是长得丑陋不堪,一看便知是个坏蛋。但是这个人看来并不丑,我想他或许是化了妆。
这可咋办?凭我们四个10岁的孩子根本不能制服他,再说,附近大概还有他的同伙。四兄弟的老大华魁当即作出决定:让我和吕胜利跑回学校报告老师,而他和孙太平继续跟踪特务。
我和吕胜利立即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向学校飞奔,但,那可是1000多米的距离。我们不敢放慢速度,因为,一是怕特务溜之大吉,二是怕留下的两兄弟斗不过特务和他的同伙。我还从来没有以百米速度跑1000多米的距离。跑得我浑身火热,气喘吁吁。
终于,跑到了学校,找到了我们班正在批改作业的班主任王一民老师。王老师一看到我们俩的狼狈相,感到非常惊奇,就问:“怎么了?”我们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了我们的发现。她听到后,微微一笑,似乎认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还是决定跟随我们到河边去看个究竟。
我和吕胜利领着王老师迅速来到金水河边,顺着刚才特务发暗号的地方往南走,远远地看到了留守的华魁和孙太平。我们迅速地赶到他们身边,华魁却用食指竖在嘴唇上,示意我们不要说话。我们往前望去,只见那个特务还在敲击树木,依然是逢树就敲,依然是敲三下。
我们四兄弟把目光都转向了王老师,而她,一脸的诧异,也感到莫名其妙。她说:“不要发出声响,跟着他,把距离再拉远一些。”就这样,我们师生五人一直跟踪这个特务,远距离地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一直走到一座小桥边,那个特务扔了砖头,拍拍手,过桥向一个家属院走去。
我们也赶到家属院。王老师说:“他可能就住在这里。我们不要这样一起跟着他,刘福智,你去跟着他,看看他住在哪里。”
我迅速跟了过去,看到他走进了一户人家的门。就转身飞奔向王老师汇报。
他们见到我就哈哈大笑。弄得我莫名其妙。我说:“王老师,我确定特务的住处了。”
王老师说:“我们已经确定那个特务的身份了,我们问了家属院守门人和几个住户,他并不是特务,而是个精神病人!”

刘福智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杂文联谊会会员、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杂文学会常务理事、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郑州大学诗词学会副会长。长期担任诗歌写作、杂文写作、诗词写作、文学写作、诗词鉴赏、中国文化、大学语文等7门课程教学工作,尤其擅长诗歌、诗词、杂文、论文的写作和歌曲的撰词和谱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诗歌艺术论》、《杂文艺术论》、《科学美与艺术美》、《美学发展大趋势》、《文章写作学》等学术著作10部;出版《邓亚萍》、《中国的泼皮士》、《齐鲁诗选》、《齐鲁诗词》、《齐鲁文选》、《宅家避疫诗文选》等文学著作6部。在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杂文、随笔、歌曲、诗词、曲艺、学术论文、纪实文学、学术论文等众多领域著述颇丰,撰写、发表作品、著作总字数达1000余万字。在诗歌、散文、杂文、歌曲、诗词、剧本、纪实文学等文学艺术领域获奖数10项。长篇纪实文学《邓亚萍》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多部论著曾获中国文章学研究会研究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10余个奖项。



刘福智文集链接

【刘福智2023年度作品文集及总结】

【作家 刘福智】雅风谐趣打油诗

【作家 刘福智】七律组诗河南辉县之旅

【作家 刘福智】七律组诗 贵州之旅

【作家 刘福智】七律听鸟九题

【作家 刘福智】七律组诗甲辰颂(001-010)小园漫吟

【作家 刘福智】近体诗十四首甘肃之旅

【作家 刘福智】五绝组诗题中国历代帝王

【作家 刘福智】七律组诗甲辰颂(001-010)小园漫吟

【作家 刘福智】近体诗十四首甘肃之旅

【作家 刘福智】时老师的苦难(外一篇)

【作家 刘福智】七律组诗甲辰颂011-020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家 刘福智】七律组诗 清明赋

【作家 刘福智】七律组诗甲辰颂021-030刘叟写春

【作家 刘福智】我的童年˙之一(散文三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蚕记
【福建】王江平《蚕宝宝生长记》指导老师:陈静
蚕的生长过程【转载】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给生命多点时间
涨知识,原来那些年我们养死的蚕有可能是因为它没忌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