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记达人幸福路口:游钱王寺有感

今年我的父亲91周岁,耄耋之年他始终有一个夙愿,即想回一趟阔别近70年的祖籍地——杭州古竹溪。今年清明我和大哥商议,借扫墓之际圆他夙愿,故我俩各携夫人驱车带他老人家回杭州,即祭拜祖先又回归故里。亲戚团聚之余,老父亲提议去看一下我们钱家的“钱王祠”顾我钱家历史。姓钱的不用购门票,但妯娌俩仍需买票。参观后,令我感慨万分,当即就有了一定要写点东西的念头。回来后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再加整理但也难免有不尽或谬误之处。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使人感到温暖舒服.据了解,重建的钱王祠与柳浪闻莺公园融为一体,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为一体的园林新景点。它不仅丰富了西湖南线景区的历史文化,而且对于推动南线旅游将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是钱王祠前的功德坊,从牌坊看进去,便是钱王祠的大门。牌坊到大门中间,左右各有一池。


荷塘后面是垂柳掩映的“功德坊”,轩昂的牌坊与钱王祠的山门遥遥相对。红色的 “八字墙”围起的山门显得大气、庄重。山门上的“钱王祠”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推开山门,仿佛感到了历史的凝重,庄严肃穆,雄伟轩昂。红墙黑瓦的钱王祠,如同镶嵌在环绕西湖明珠花环彩带上的靓丽红宝石,它的雄美与柳浪闻莺的秀美、西湖的柔美,互为衬托,相得益彰.

西湖不远处是正对山门的两个荷塘,水光粼粼,绿意盎然,给这肃穆之地平添了几分诗意与柔情。荷塘后面是垂柳掩映的“功德坊”,轩昂的牌坊与钱王祠的山门遥遥相对。


进了大门,主要建筑一览无余,钱王祠其实不大;全祠呈长方形,以中轴线左右对称。进了大门,便可看见于中轴线上的全铜铸造的献殿,格局典雅精巧,很有特色。也许是源于西湖美景和柳浪闻莺的盛名,而湮没了近千年前的钱王祠景点。在西湖众多流传的人物中,其中有一位不得不让杭州人经常想起提起,他就是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钱镠。公元923年吴越国建立。钱镠的保境安民国策,为江浙地区的安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座反映钱氏三世五王历史功绩的钱王祠,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建设,如今又重新矗立在西子湖畔,敞怀喜迎八方游客。

先往右侧步行,来到了钱王祠的表忠观。飞檐棱角,雕梁画栋,最是传统的建筑风格,不过在外国游人眼里就是令人惊叹的中国风了,钱王生平事迹无数,1、钱王开创了五代吴越国;2、他留下了钱王射潮的佳话;3、他的子孙钱弘淑将越国一军十三州之地归入宋朝,使国家免遭破坏,国家统一;还有,钱缪曾在912年正月作《家规》八条,告诫子孙:“莫纵骄奢,兄弟相同,上下和睦,”教诲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自是第一义。这么多的丰功伟绩才造就了古代人民为钱缪建了这么一座高大的钱王祠。


左侧是碑亭,吴越王钱氏受到历代的纪念和景仰,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一条真理:对于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局顾大局,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国家统一、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贡献的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也不管他处于什么地位,历史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钱王祠位于西湖柳浪闻莺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为后人为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所建。历经900多年的风雨沧桑,仅存八字墙为原物遗迹。重建的新祠复原了古祠的主要殿堂建筑,陈列钱氏相关的史迹。古祠内还建造了古戏台,演出《钱鏐记》和一些昆曲、京剧、越剧等,更增添浓郁乡情古风。姓‘钱’的人走到钱王祠的心情,总是缅怀与感念。



 天生英淑,没搞懂这个亭的意义。只知道英淑,古代妃嫔称号。八十一御女之一,比正四品。北齐武成帝好色,广置嫔妃。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八十一御女与相传古制八十一御妻相当。

钱王祠中最恢弘、最有气势的当数正殿——五王殿。殿内陈列三世五王塑像。步入殿堂,位于正中的钱镠像,在他周围是钱元瓘、钱弘佐,钱弘琮、钱弘俶的塑像,栩栩如生。置身其中,肃穆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匾额上“保境安民”四个字正是吴越国历任君主治国方略的高度概括。正是由于长期实行这一国策,才使得杭州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下,仍然成就了西湖建设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我 们信步走入殿内。这是个及其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着五尊高大的塑像,像前分别有两三块软垫,上面的皮大部分已经脱落了。中间那尊最大的是钱王了,他两眼平视前方,两手放在膝盖上,身子坐在木凳上。我们进入殿内,我忙着拍照,哥嫂驻足观赏,夫人跪在垫子上祈祷平安,老爸则 在边上看钱王的介绍:钱王真名叫钱缪,字贝美,小名婆留,是五代吴越国的开创者。钱王是个挺了不起的人,他不主张外扩,而是大力发展杭州的水利和城市建设,只要保住自己的这一片土地就可以了。正是从他那时开始,杭州真正地繁荣起来。里面的雕塑做的很逼真,挺好看的。身为名人家乡的子民,居然不识大名鼎鼎的钱王,真是要汗颜的啦。

继钱镠之后的是这位文穆王钱元瓘!他是钱镠的第七个儿子。在钱镠晚年的时候,帮助钱镠管理政事。“徐(徐绾WAN)、许(许再思)”兵变时,曾主动请求前往淮南作为人质,请兵以解杭州之围。他在乾化三年(913年)的衣锦军保卫战和贞明五年(919年)的狼山江大战中都曾立下战功,被钱镠立为继承人。在位十年,继承钱镠“善事中原,保境安民”的国策,又发展了与日本、新罗的友好交流。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逝世,享年55岁。
随后继位的是那边那位忠献王钱弘佐,他是钱元瓘的第六个儿子,天福六年(941年)嗣位,在位七年期间轻徭薄赋,奖励垦殖,颇有成效。接着王位又传给了这位忠逊王钱弘倧,他是钱元瓘的第七个儿子,在位半年后由钱元瓘的第九个儿子钱弘俶嗣位。
 钱弘俶继位后承继先王们的国策,保境安民,善事中原,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到他在位第13个年头时,也就是公元960年,北方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也就是北宋,全国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弘俶顺应历史潮流,将吴越国“一军十三州” 之地归予宋朝,史称“纳土归宋”,这一举措促进了国家的和平统一,这在当时天下分裂,战祸频仍的情况下,让老百姓平静地度过了朝代更替,“民知异姓而不知异国”,使社会经济建设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

钱忠懿王钱弘俶,王祠纪念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五位钱王。公元923年临安人钱镠建立吴越国,定都在杭州,当时号称“西府”,钱镠即武肃王,之后又传位文穆王钱元瓘,忠献王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忠懿王钱弘俶,共三世五王,这五王长期采取“保境安民”的国策,治理江浙地方卓有成效,后人为表彰钱王深远的功德修建祠宇予以纪念。

一幅古意盎然的木刻像,这位老者据说是吴越钱氏的老祖宗,姓錢名铿,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代,也就是咱们民间传说中常常听说的彭祖,据说他活了800多岁,是长寿的代表人物。

穿过大殿,揽远堂、怀镇堂一左一右,遥遥相对。堂内墙上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们是分别代表道教中四个方向的神。

这边是揽远堂,那边是怀慎堂。这两座堂内的陈设内容是对应的,这里有康陵墓壁画。康陵是钱元瓘的妻子马皇后的陵墓。1996年发现于临安西南的玲珑镇祥里林。这里有墓内实景照片。

这座庆系堂是钱王祠里唯一可以登临两楼建筑。上书“光泽百世”,寓意吴越国钱王的业绩与声望世代传宗,延绵至今。故乡明月在,何时彩云归?”在此,我也希望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和十三亿人民的期盼,学学吴越钱氏,为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建立不世之功!

   这是钱氏远祖及吴越钱氏的世系图表,钱氏后人如大树开枝散叶,遍布各地。为中国人,我们的根在杭州,对祖先的敬爱是传统美德,是非常自然的感情,所以自然要回来认祖归宗。中华儿女语同声、枝连理、文共宗、血同缘。今天来寻根谒祖,看到这钱氏世系表,非常兴奋,让我感受很深。我们作为钱武肃王的子孙,首先对先祖的丰功伟业感到非常光荣。武肃王对吴越一带进行了成功的文治,无论是对钱塘江的整治,还是对江南农业、水利的开发等等,都真正做到了造福民众。我是钱王的第三十六世孙,这一支在所有钱氏宗族中是比较小的。 钱王祠保存了钱氏家谱,现代科技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和曾任外交部长的钱其琛都是谱系中人,这增加了我对钱王祠的好奇心。钱氏纳土归宗,功在千古,也得到了天佑人助,保证了钱氏家族香火兴旺,福祚绵长。看看钱氏家谱,就知道宋元明清历朝钱氏都是世代簪缨,人才辈出。到了现代,顶尖的科学家如“三钱”(钱伟长、钱三强、钱学森),政治家如钱其琛,钱正英等等,雄才济济,也都是吴越钱氏之后裔。 

二楼陈列的是一部分钱氏的家谱、书籍和钱氏后裔名人像及其简介。钱氏后人千余年来生生不息,分布于大江南北,又因为他们治家有方,尊师重教,子孙后裔中人才辈出。据记载,武肃王钱镠早在乾化二年(912年)就曾作《家训》八条,后来又不断积累完善发展为《遗训》十条。教化这样严谨,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人进仕为官,在这里按时间顺序陈列了一部分,到了近现代,钱氏后裔在政界、科学界、文艺界都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这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等等。





































杭州被称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原因是在历史上曾两度建都。大家对“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南宋盛世印象深刻,却不知这万万离不开是吴越国国王为杭州打下的厚底子与经济文化的繁荣。对于杭州人,最让他们觉得骄傲和感恩的还是钱王。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开国君王钱鏐生逢乱世,平息两浙战乱,开拓一方国土,保境安民,建筑海塘,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到他的下一代的下一代还将十四洲疆域拱手相让,纳土归宋,无非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之统一,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深受钱鏐开创的吴越文化影响,吴越国的三世五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百姓而考虑,这样的君王怎能叫人忘怀?后人忘不了他的丰功伟绩,钱祠表忠的景名,表达了杭州百姓对于钱王功德的永世不忘的心声。 “光泽百世”,寓意吴越国钱王的业绩与声望世代传宗,延绵至今。


  这里是一幅吴越国的疆域图,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看看当时的吴越国到底有多大。史载吴越国的地理范围东至大海,西与歙州毗邻,南与漳泉(福州)相连,北到常润(苏州),包括了今天浙江省的全部和江苏、福建的一部分。

这个院落叫依光堂,这是一组婆留井雕塑,说的就是钱镠出生时候的故事。唐大中六年(852年),钱镠出生在临安石境乡一个叫钱垄坞的小地方。那天钱镠的父亲钱宽正在地里干活,他的邻居跑来告诉他妻子分娩了,钱宽急忙赶回家去,却看到屋里有红光,还传出兵马声,钱宽认为这孩子不祥,抱起襁褓想将他投入这后院的井中,幸亏这位阿婆拦住才将孩子保了下来,孩子的小名就叫“婆留”,这口井也被称为“婆留井”。这井现在还在临安的功臣山下,钱婆留长大到二十岁的时候去报名参军,觉得自己这“婆留”的名字过于土气。 
 

婆留井有碑为证



在1985年江城路发掘出捍海石塘遗址,这边展示就是遗址的照片,这一幅名叫“成就王业”。由于治理两浙地区政绩卓越,钱缪曾被多次封王。唐天复二年(902)被封为越王;唐天佑元年(904年)被封为吴王;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被封为吴越王。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后梁册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建立吴越国,定都杭州,号“西府”。至此,钱鏐真正成就王业,杭州开始确立了它作为古都的地位。钱氏三代五王在治理杭州的九十多年里,一直休兵息民,不兴战事,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建设.历史上亦有“钱塘富庶,盛于东南”的说法,为今日我们杭州的繁华奠定了基础。

这里展示的是钱镠筑捍海塘场景和钱王射潮场景。杭州地处东南沿海,钱塘江口,在吴越国钱镠统治时期,常患江潮之害,沿江百姓受害极大。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钱镠发调二十多万民夫,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以“石囤木桩法”南起六和塔、北迄艮山门筑起“捍海塘”,比较有效地遏制了潮水对杭州的危害。相传,在筑建捍海塘时潮涨不止,风大浪猛,木桩连连被掀,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钱镠组织了大规模的典礼祭祀天帝、海神、潮神,祈求退潮,但都得不到效果,他一怒之下派人铸了三千支箭,带上五百名强弩手,来到江边张弓搭箭射退了江潮。这钱王射潮的传说流传很广,是不是确有其事,时隔千年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钱鏐当时修建捍海塘时确实是克服了种种困难,他本人坚强的意志、过人的勇武谋略从中也可见一斑。


 大门进去是铜殿,铜殿后是五王殿,大殿右侧是 天生美淑,左侧是气腾八荒两座偏殿。

钱王祠功臣堂“气腾八荒”匾额。两侧楹联:“藩镇痛恣横,独能半壁坚持,百载金瓯固吴越;潮流趋险恶,安得先王复起,万弦铁弩障江山。”

天生美淑


现在看到的这座宋式风格的三重檐铜殿叫献殿。它是目前中国台基面积最大的铜殿。顶部为阿育王塔式宝顶,我们走近一点可以感觉到很强的金属质感,整座献殿精工细做,庄严大方。台基上“九山八海”的佛教纹饰雕刻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细细品味。那这个献殿有什么作用或意义呢?碑示:人们祭祀祖先、神灵的时候,祭礼大典的主持、抬着牺牲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牛、羊等牲畜供品的队伍都必须从这个献殿中间穿过,是祭祀活动中很庄重的一个环节。整殿用铜36吨,通高8.4米,长宽各4米。



 
钱王祠最早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其间屡毁屡建,几番修葺,历尽兴衰。现在的钱王祠是杭州市园文局在2003年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4300平方米。这座新碑正面是记载本次重建钱王祠的新碑记,背面是清代嘉庆年间阮元主持重修钱王祠的碑记。献殿两侧还有功臣堂,左侧表武功,右侧表文治。堂内的碑文虽已模湖不清,但从那斑驳的碑迹中也依然可以感到这位历史上吴越国王的雄才大略及造福百姓的贤明之举。

钱王祠旧名表忠观,历史上有不少帝王将相、诗人墨客曾到过表忠观并留下诗文题刻。可惜沧海桑地,时代变迁,古碑刻大多已难觅踪影。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碑是在2002年钱王祠土建中出土的,查阅文献可以得知,这“忠顺贻庥(xiu同休)”四个字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乾隆帝参谒表忠观时御笔亲题的。“贻”是遗留、流传的意思;“庥”是庇荫,保护的意思,这四个字合起来意思就是说:钱王的功绩世代流传,庇护子孙后代。下面驼碑的这只形状像龟的动物名叫“贔屃”,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保境安民归一统,遗庥造福祀千秋”。伫立钱王祠前,遥想从北宋熙宁年间在龙山上建表忠观祭祀钱王,到明朝迁建钱王祠于西湖南岸,再联想到“钱塘江”姓钱和“赵钱孙李”的排列以及种种有关钱王的佳话、传说,不禁感慨系之。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杭州市人民政府于近年重建钱王祠,确是高瞻远瞩,规模宏大,既深得人心民意,又合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旨,真是可圈可点、可喜可赞。正是:千载沧桑,湖山胜处犹记当年明德;殿宇重新,上下同心再颂钱王浩气。在轻松诙谐的诗句中洋溢着回到阔别的故乡后的那种夙愿已偿的狂喜之情。
游西湖钱王祠有感:千古风雨一宅院,历尽兴衰时景迁;钱王钱江保俶塔,哪家后嗣敢比钱? 


 紫雨轩书院是一个集文、诗、书、画、影为一体的原创平台,拥有多名国内外实力派多元知名艺朮家、诗词名家及最受欢迎的游记达人等,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陶冶情操,雅俗共享,敬请大家关注!

每天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望族:钱鏐(好大一棵树:吴越钱氏家族
“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八)
东南吴越钱氏政权与其影响力考证(主要从地域和时间上考量)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6
方大庆?藏
是谁一手缔造了杭州这座城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