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家余澍梅作品(4):书画艺术人生二

  

她作为学院派的出身的画家,对山水画有自己的认识:现在山水画的发展是繁荣的、多样化的。非常多的大幅作品,占空间。

她个人认为创作还是要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追求一种大意境,沉下心来,在浮躁的社会中不受任何影响。艺无止境,什么时候自己走不动了,就完了,现在要多创作些有创意、有价值,能留存、值得纪念的东西,对自己以后有个完整的交代。


在一篇介绍余樹梅画家的文章中,开头是怎样写的:

纵观中国画坛,群星灿烂。

大多选择山水作为其主要的创作主题,对山水画投入最大的热情和最多的关注。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用时代的创造不断地注入的。创造时代精神的是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一位才艺兼备的山水画家,她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山水画家余澍梅。

文章写得很煽情,引人入胜。


 

        山水画家余澍梅认为:  凡事有利亦有弊,这是事物演化的内在法则,山水画昔日的辉煌,却酿成了今天的不幸。山水画的形成经历了一千多年来文人画家和非文人画家的共同努力,几乎已经尽善尽美,古代山水画形态愈是完美,发展的余地便愈是狭窄;积累愈是丰厚,改变起来便愈是困难。但同时却也近于凝固僵化,重重叠叠堵死了其通往现代性目标的转型之路。而如何在坚持中国画种姓原则的前提下,使山水画恢复艺术创造的活力,这是当代山水画家们的共同课题。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余澍梅,多年来情系皖南泾县一带,性移山川,以其葱郁舒跋劲爽的画风,构建了自己独具面目的山水意象,与古人陈陈相因、重复蹈袭的做法明显地拉开了距离,呈现出笔墨精神与山川造化相映成趣,文化内涵与视觉张力兼而有之的现代色调和美学特质,令人刮目相看。余澍梅的山水是在有选择地对传统沿袭和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进行个性化和富有现代审美趣味的发展和塑造。余淑梅曾经这样写道:我有选择地借鉴着传统。我师法传统但不追求古意,敬仰先贤却不迷信成法;时时告诫自己贴近现实生活,注意与古人拉开距离。这段言简意該的文字,高度概括了余澍梅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视点。透过这个观察视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余澍梅山水画创作的艺术追求和演变脉络。

  首先,我们发现,余澍梅对山水画传统的精髓,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又清晰的认识。我们知道,传统是一个动态的、涵盖面极为广阔的历史概念。故而,任何狭隘的和单向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即以山水画为例,便既有宋之传统,又有元之传统;既有奇峰绝壁、谨严的“北宗”传统,又有萧散简远、淡雅柔逸的“南宗”传统;既有对主客观有机整合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又有偏于一端的“因心造境,以手运心”的传统;既有以造化为师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传统,又有唯前人马首是瞻的追求“笔笔有来历”的传统,等等,不一而足。因此,所谓对传统的继承和延伸,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把握对传统的选择和熔铸。余澍梅在这方面无疑是十分睿智的。

  余澍梅说:“我喜欢黄子久的严密和秀致,石涛龚贤、黄滨虹繁杂及浑厚”,今天在继承传统和延伸下则更喜欢并追求散谈和天真,也是不同时期体昧传统的不同收获。由于对传统有深入的体味,所以余澍梅对古人能够不拘一格,转益多师,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既喜欢宋画的严谨,又喜欢元画的清秀,更欣赏清代王原祁那样的精笔妙墨,并且在这种广撤博取、吐故纳新过程中,对这些传统中的精华进行巧妙的熔铸,使之尽可能地成为自已创作中的滋养物。

  我们对照余澍梅的画作,可以发现余澍梅的画作中,虽然可以明显感受到传统的精神、但却很难与古代某一位具体的画家相联系,对传统吸纳的模糊性,可谓是学习传统的最高境界,与那些食古不化,对古人亦步亦趋者相比,是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

  她认为, 对于山水画而言,主要体现在结构、色彩、空间感、视觉效果等方面。余澍梅对此进行了反复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 余澍梅在画面的结构方面,虽然采取的是种物象丰富的满构图,但却满而不板,密而不塞,十分注意层次和变化,利用多种不同的手段来巧妙地处理线条与块 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村寨和树木的交织穿插、回环掩映、有序铺陈,具有一种虚实相间的多层次的纵深感,这种纵深感既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又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以大观小"之法和"三远"法有着一定的区别,而体现出某种现代意识和现代趣味。

  当然,沿袭传统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催发、提升自己创作的一种手段,“法”的一种手段;深入传统的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为了实现超越传统的一种手段。这一点很重要,若不懂得这一点,便会本末倒置,而迷失了自我。为了有效地克服这一弊端,使自己的 创作能够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精进,不但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能有自己的精神体温。

  余澍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余澍梅有意识地加强对造化的师法,将目光从昔日文人山水画所中匡范的 思维定势中拉出来,力求借自然界这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本源客体,对传统的笔墨程式进行大胆的突破和改塑,惟求其弊,并进而来构建自己的语言体系和图示法则。

  众所周知,传统的山水画截至宋元时代,原本是十分重视绘画描写对象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便是这种主客体互为作用、相互映发的概括和总结。检阅这一时期的画史,大凡是有作为、有成就的山水画家,几乎很少有不以造化为师的。如范宽作画"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雾难状之 景,默与神遇,寄于笔端之间。黄公望作画注意写生,"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而到了明代,尤其是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之后,文人固定于一尊,对笔墨趣味的过度迷恋,却一时遮蔽了对丘整造化的应有重视,使得原本主客体平衡互补的格局发生了倾斜,以致追求"与古人同鼻孔出气"的观点,这显然是违背绘画创作规律的。

  余澍梅通过认真的思考,深切地认识到继承传统的精华,并非意味着要按照过去的那套笔墨程式去硬套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大自然,而是要以造化为师,将对真山真水的内心感受,与笔墨情趣和写意精神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新的更有生命力的图式和意象来。余澍梅通过对古人绘画经验(包括作品与画论两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通过对黄公望《写山水诀》和《富春山居图》的研究,受到很大启发,决定将目标锁定在自己所熟悉的山区,坚持"在浑厚苍凉、重峦叠嶂的山岭中,在干峰竟秀、云缠雾绕的百回滴江间苦苦寻找自己的感受,打造自己图画。

        余澍梅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我们看余澍梅的画作,给人的第一印象便 是葱郁苍翠,满眼绿色。在余淑梅的作品中,不论是巨幅,还是斗方小品,皆以葱郁苍翠的林木为其主要意象,这显然是桂北山区的典型风貌。

     我们知道,桂北山区地处亚热带边缘,气候潮湿,雨量充沛,密林丛室,风草茂棘,有着极好的植被,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甚至还保留着不少原始森林。这种地形和地貌上的特点,不但有别于"峰峦浑厚,势壮雄强"的北方山水,而且也有别于"溪桥渔涌,洲洁掩映"的江南山水,有别样的风情和韵致。

  余澍梅在创作中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特点,反复观察、归纳和提炼,终于创造了一套既能体现出这种地形地貌的特点,而又富有中国画的 笔墨趣味和写意精神的语言与图式。


这种语言和图式概括而言,有三大特点:其一,是以树木为画面构成的主要元素。在余澍梅的作品中,树木不但表现为自身的形象,而且覆盖了大部分山体,显现出整个山体的形态和气势,甚至不妨可以这样说,在她的作品中,山的形态往往是以树的面目出现的。其二,是余澍梅的山水画大多是采用物象密集的满构图。这种以树木的"群像"与流泉、飞瀑、茅屋、山路相结合的满构图,不以某一单株的树木或某种单项的景物作为致力的重点,而以众多树木、景物的相互烘托、穿插、映衬为致力的重点,从而形成了整体上的气势和规模上的效应,其间充满了富于变化的韵律感。其三,是余澍梅的山水画以笔线为主,但也不排斥墨洼的运用。余澍梅的作品中,尤其是诸如《秋日风无边》、《秋高图》、《雾锁秋山》等,纵横交错的线条繁复丰富,舒卷自如,摇曳多姿,既有着强烈的动感,又有着婆婆纷披的美感,以致于成为余淑梅山水画中的典型符号。

从某种意义上说,余澍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正是通过上述对桂北山区景物的个性化描绘,而得以彰显和凸现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余澍梅对造化的师法绝不是浅表化的对景写生,更不是西方式的那种受"形"的制约,被局限于"形"的牢笼之下的风景画,而是对造化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写照,使造化的形神与画家的情感成为有机整体,即余澍梅之所谓"造化素养得灵气,对景写生得形象,愉情悦意得趣味,游山历水得丰富,观察品味得启发。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余淑梅对师造化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才达到情景交融,秀如华滋,令人赏心悦目,达到了笔墨美、形神美与意境美三者兼而有之的极高境界。

  

余澍梅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由于余澍梅作品中树木较多,以桂北山区葳藉繁茂、四季常青的植被为主要山水意象,所以余澍梅在设色方面以小青绿为主。这种小青绿苍翠秀润,葱宠鲜亮,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与桂北山区的景色十分吻合,很好地起到了烘托画面、深化题旨的作用。当然,如果一味使用青绿,缺乏变化,却也不免有些单调,故而余澍梅有时也使用浅洚,在余澍梅的作品中主要用来表现秋色,另外在一部分描绘太行山风光的作品中,余澍梅也多选用浅洚。青绿与浅洚,带有一定的程式化性质,它们不像自然界中的固有色相那样纷繁和驳杂,而是以单纯来表现繁复,是十分高明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余澍梅的作品与传统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但是,由于余澍梅有意强调留白,注意冷暖之间的色差,使笔墨的表现与画面色调物象一致,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种程式化的缺陷,并进而在整体上造成了一种具有现代意味和现代色彩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饱满、浑厚、丰富,既有着内在的运动节律,又有着很强的随机性和自由度,的确做到了,"与古人拉开了距离",是"一种新的,有难度的,不同于传统、有益于他人的视觉形象,综上所述,作为一位当代的山水画家,余澍梅对传统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对"现代"更有着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在其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符合中国画艺术本质的,又贴近生活,符合今天新的审美取向的山水画新格局。

艺术来源于生活。

余樹梅热爱生活,除工作和创作外,偶尔也拍几张照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她先后在天津电视台,中国书画报、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美术杂志》、中华建筑报、渤海早报、老年时报等多家网络媒体、期刊、专题网站做过专访栏目。所创作的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知名收藏家收藏。

2002年参加中国书画小品展,并出版作品集;

2003年参加盛世国风展;

2004年参加天津市第五届青年美展,获银奖,并入选全国十届美术作品展天津美术展览;

2005年参加第三届中国书画艺术“华表奖”美术作品展精品展;

2006年获天津市第六届青年美展铜奖;

2008年参加“抗震救灾”天津青年双十佳书画捐赠拍卖活动,参加“寻找美丽中华”天津中青年美术写生作品展, “翰墨情”天津青年书画家扶贫助困拍卖活动;

2009年参加“纪念陈少梅诞辰100周年”天津市优秀青年美术作品展,获“发展中的滨海新区”天津青年美术作品写生展铜奖;

2010年参加“翰墨情”第一拍,天津市书画家扶贫助困义拍活动;

2011年参加天津市残联、天津市文联主办的“大爱情怀——书画助残捐赠活动”;

2013年“大美天津”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参加“传承文化”翰墨中华五省市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2014年参加“纪念梁斌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邀请展(天津美术馆站);

2015年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百名书画名家作品展;

2016年录制天津电视台《艺术天津》节目,播出名女画家《山水》余澍梅名家访谈;

2017年有6幅作品参展:致公丹青——天津致公画院精英美术屋,参加“不忘初心,逐梦中华——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书画作品展,并出版书籍,参加纪念天津市侨联成立60周年书画展。

余樹梅老师作品欣赏

樹梅画家非常热爱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品味艺术。

 紫雨轩书院是一个集文、诗、书、画、影为一体的原创平台,拥有多名国内外实力派多元知名艺朮家、诗词名家及最受欢迎的游记达人等,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陶冶情操,雅俗共享,敬请大家关注!

每天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葳蕤繁茂秀妍华滋
著名画家张文新 写生作品欣赏
经典与传承|名家阳孑兑弟·佳作赏藏
阅尽丹青说保起
武羽竞绘画作品欣赏
成忠臣山水画,笔墨氤氲,气韵天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