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感录(四)| 作者 刘 忻


随感录(四)

刘 忻


 百岁华诞是个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流血流汗,这一百年,都是为今年的“全民脱贫”做的铺垫。是的,我们的目的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即:全民脱贫——全民小康——全民富裕。一切手段,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



 我们说,这一百年走过来实在不容易,是因为脚下的道路是崎岖不平和艰难曲折的。它不同于现在的年轻人晚饭后,在平坦的林荫路上散步。



    1947年,一位老乡,也是我的远房表哥。他办的一份报纸因为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被特务查封了,而且还通缉他。他于是跑到哈尔滨,找抗战时期结识的好朋友阎宝航。阎宝航是党的著名的地下工作者,有一部电视连续剧《无名英雄》,就是介绍他的事迹的。通过阎宝航的关系,东北局安排这位表哥到国民党统治下的沈阳做地下工作,表哥找到母亲希望同往。母亲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北京辅仁大学的毕业生,是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就同意了。
 只是到沈阳后不到半年,这个组织就被特务破坏了。我母亲被关到集中营,历时八个月,直到沈阳解放时才获得自由。这八个月中,念小学五年级的哥哥,和念小学三年级的我,在沈阳举目无亲,我又得了半年的伤寒病,浑身长满了疥癣,与死神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后来,哥哥争取到可以探视母亲的机会,于是,母亲只喝稀粥,把每天分得的干粮全部省下来,在哥哥每周探视她的时候,母亲让哥哥把这些干粮带回家,以便我们哥俩分食这份囚粮。
 “往事不堪回首”和“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两句话似乎都有道理。七十多年前,两个幼童的不幸遭遇,只是这一百年中的沧海一粟。



 文革期间,我作为臭老九,下放到企业的机修车间劳动。与我同一个班组的,还有几名老同志,他们都属于在文革中靠边站的。这时虽然早已经“三结合”了,但他们还在这儿挂着。其中,有一位四十年代参加部队的,从武装部长职位上下放的老同志,跟着我干活。我作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对他还是有所照顾的,他很感慨地说了一句:“人老无能把头低”。没想到这话被“积极分子”听到了,指出他这是“革命意志衰退”,为此,利用下班后的半小时学习时间,为他开了一周的“路线分析会”。还有一位姓丁的工程师,出身资产阶级家庭,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是他的侄子。当时我们列队到街上欢迎路过的“拉练”的解放军部队。部队有一辆油罐车,车后拖着一条铁链子,是防静电的。有人不知道为什么车后要拖一条铁链子,丁工说了一句俏皮话:“拉练嘛”,博得大家一笑。但事后有人提出,他把“拉练”说成“拉链”,这是对解放军的恶毒攻击,要毁我长城,大家又为他开了一周的“路线分析会”。
 当时我们企业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是省、市的一面红旗,我们车间的党支部书记,由于在斗争中能够刺刀见红,这时又增补为企业的党委委员。一天早上,他把我叫到党支部,非常严肃地问我:“昨晚上的面包是怎么回事?”我知道,这是有人想开我的路线分析会了。    

原来,我们这个有两千多员工的企业,在当时提出“大干社会主义”的口号,每两周休息一天, 在停产进行设备检修期间,为了赶进度,不但没有节假日,而且,要求白班连着前半夜班干。根据革命化的需要,是没有奖金和加班费的。全厂检修以我们机修车间为主,但人手不够,又从兄弟企业借一些工匠。由于借来的人不熟悉现场情况,需要配合本企业的工匠一起工作。当时,让我这个外行也带两名兄弟单位的铆工匠,到原料车间检修。

 晚上十点多钟的时候。企业的革委会主任巡视到这里,问我:“小刘,你们什么时候上班的?”我说:“早上七点半。”他又问:“吃饭了没有?”我说:“早饭和午饭吃了,晚饭还没吃。”他让我们完工后到调度室去一趟。等我们到那里以后,调度室值班人员让我代表签字,发给我们每人四个面包。
 这十二个面包都记在我的名下,(换算成粮票就是二斤四两),这事被人发现了,汇报给党支部。他们认为我一个人不该领十二个面包,支部书记显然也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就非常严肃地找我谈话。我介绍了整个过程,并提出由我出面,动员那两位师傅,和我一起把面包退回来。书记知道是误会了,就把此时压下了。
 后来我才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老师傅响应号召,工作上连轴转,但实际上他们前半夜班只干了两三个钟头就走了,当然得不到面包了。而我第一次接受这种任务,连续干了十六个小时,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是,那些提前撤走的老师傅们,是把我当成另类了。同样,当时有人提出,奖金是资本主义用来毒害工人阶级的,结果奖金取消了,那些老师傅们背后对此是颇有微词的。     

看来,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是应当融入到这个群体当中去的,而我,显然做得还不够。但这次的路线分析会我是躲过了。

 我们提前完成了检修任务,有人说,那是一段不要可替代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其实,每个历史阶段都是不可替代的,而我们的整个的历史,就是由那一个个不可替代的历史阶段组成的。



 有一位耄耋老人,曾有过光荣的历史,他为自己安排后事,要在墓碑上刻上一段《墓志铭》。
他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了一位中国诗人的几句诗: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感动之余,在某种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想到“带走什么”和“留下什么”的问题?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

刘忻  现住辽宁省葫芦岛市。曾从事多种职业,在教师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在网络上写文,被“中国文艺创作网”评为“最具有实力作者”被锦州市诗词协会聘为顾问。



刘忻相关作品链接

【刘忻 文集】

▲我爱秋天

▲中秋过后闲话中秋 

▲值得珍藏的记忆

▲旧作拾遗

▲随 感 录(一)

▲随 感 录 (二)

▲随感录(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忻京城首签与歌迷互动 人气爆棚销量斐然
刘忻
《老男孩》(刘忻版)
2 0 2 2 0 2 2 2 = 我 给 大 家 送 福 利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讲话 忻县地区
名单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