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尾草
userphoto

2016.06.06

关注

虎尾草 - 禾本科虎尾草属 编辑词条

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俗名棒槌草、大屁股草,为禾本科虎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中国各地,北方居多。为家畜优质食草;但也是北方常见的农田杂草之一。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虎尾草

  • 拉丁学名

    Chloris virgata Sw.

  • 二名法

    Chloris virgat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纲

  • 禾本目

  • 禾本科

  • 虎尾草属

  • 虎尾草

  • 分布区域

    广布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折叠 编辑本段 ?种属概述

物种:非洲虎尾草、虎尾草、虎尾草属、台湾虎尾草、异序虎尾草 虎尾草属,禾本科,约50种,广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有虎尾草C.virgataSwartz等3种,分布几遍中国。一年生或多年生、簇生草本;小穗2列于指状排列的穗状花序之一侧,下部一小花两性,结实,上部1-2(3)小花退化,仅剩外稃而互相包卷呈球状,其外稃常退化为1-3芒,有棱脊;实性花的外稃有芒;内稃稍短,2脉,摺合。

虎尾草适应性极强,耐干旱,喜湿润,不耐淹;喜肥沃,耐瘠薄;适生于路边、荒地、果园、苗圃也极常见。有时也形成群落,但大面积群落较少,多与其它杂草混生。夏天高温多雨生长很快,也是一种夏季易爆发的“热草”。花果期6-11月。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虎尾草

属于禾本科虎尾草属。1年长草本。须根,根较细;秆稍扁,基部膝曲,节着地可生不定根,丛生,高10-60厘米;叶鞘松驰,肿胀而包裹花序。叶片扁平,长5-25米,宽3-6毫米。穗状花序长3-5厘米,4-10余枚指状簇生茎顶,呈扫帚状,小穗紧密排列于穗轴一侧,成熟后带紫色。每第一外稃长3毫米,上部边缘具3毫米柔毛,芒长5-10毫米。种子小。穗状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长2.5-35cm,到外密被白色卷曲短柔毛,由密集多花的聚伞花序组成,花序梗长约2mm,最初被白色绵毛,以后渐变少毛;萼齿5,卵形,近相等,长约为花萼长之1/3,果时花萼直立,增大,长约4mm;花冠淡紫或紫色,长6-7mm,外面被疏柔毛,冠筒基部具浅囊状突起;雄蕊4,内藏;花柱有时略伸出。小坚果卵形,极小,污黄色。花期7-11月,果期11-12月。

茎直立,株高20一60cm。斜伸或基部膝曲,秆丛生,光滑无毛。叶片披针形条状;叶鞘光滑,背部有脊;叶舌有小纤毛。穗状花序4—10多个,簇生在秆顶,小穗排列在穗轴之一侧,有花2—3个,下部花结实,上部花不孕互相孢卷成球状体;颖膜质,第二颖较第一颖长,有短芒。颖果浅棕色,狭椭圆形。靠种子繁殖。

生在农田、路旁或荒地。沙质地居多。

虎尾草

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幼苗葡散成盘状,绿色或暗绿色,基部淡紫红色,压扁。第一叶片6-8毫米,叶背面多毛,叶鞘具隆脊,有白膜质边缘,有毛,叶舌极短。成株秆丛生,直立、斜生或基部膝曲,光滑无毛,除生穗的一节间为圆柱形外,其余均略扁平。叶片条状披针形,稍向外折,平滑或上面及边缘粗糙;叶鞘松弛,背部具脊,多短于节间;叶舌膜质,具小纤毛,穗状花序4-10枚簇生茎顶;小穗含2-3朵花,无柄,排列于穗轴一侧,熟后多带棕色;颖膜质,外颖短于内颖,内颖具短芒;外稃顶端稍下生芒,第一叶外稃具3脉,两边脉上具长柔毛;内稃稍短于外稃,脊上具微纤毛。颖果,纺锤形或狭椰圆形,淡棕色。

折叠 编辑本段 药理作用

虎尾草总提取物以2smg/kg给家兔静脉注射,有明显而短暂的降压作用。总提取物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高钾所致离体兔主动脉条收缩,IC50分别为112.2±13.6μg/ml、82.15±13.2μg/ml,并表现明显的量效关系;3×10(-4)g/ml总提取物使去甲肾上腺素对兔主动脉条的量效曲线非平行右移,且最大反应受到抑制总提取物对去甲肾上腺素及高钾所致的肺动脉及肠系膜动脉条收缩均有解痉作用。总提取物能拮抗5-羟色胺及高钾所致牛脑基底动脉条收

虎尾草

缩,IC50分别为51.08±8.5μg/ml、40.05±10.6μg/ml。水苏麻根提取物对组胺或高钾去极化后Ca2诱发的豚鼠结肠带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量效曲线表明该提取物呈非竞争性拮抗作用。在无Ca2液中该提取物类似罂粟碱,能抑制胺诱发的结肠收缩。说明水苏麻对结肠细胞内Ca2所致收缩有明湿抑制作用,对细胞外Ca2所致收缩无明显影响。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泻痢腹痛;疝气;脚气;痈疮肿毒;刀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绒敷。

【摘录】《中华本草

折叠 编辑本段 化学成份

虎尾草条纹花叶病毒(CSMV)属于双生病毒,其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但在被侵染的植物中可形成复制型的病毒双链DNA。寄主植物为单子叶植物的双生病毒有CSMV、玉米线条病毒(MSV)、玉米矮缩病毒(MDV)和马唐线条病毒(DSV)等。本研究的目的是企图用这类病毒对单子叶植物的侵染性构建禾谷类植物的基因转移载体。

茎叶含毛萼甲素、乙素(eriocalyxinA、B),毛萼晶(maoecrystal)A、B、C、D、E、F、G,棕榈酸(palmit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acid),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acid)以及毛萼晶(maoecrystal)I、J、K,香茶菜甙(rabdoside)1,2。

折叠 编辑本段 栽培方法

虎尾草

习性种子繁殖。5月初萌发幼苗,5月中下旬出现高峰,以后随降雨或灌溉出现1-2个高峰,6-7月仍屡见幼苗发生。花果期为7-10月。种子经冬眠后萌发。 用种子和分株法繁殖均可,但生产上多用种子播种建立人工草地。一般于4-6月播种。条播的行距为50cm,播后覆土1-2cm,每公顷播量为2-4kg。也可撒播,每公顷播种量为8一10kg。因种子细小,播种时需掺拌粗糠、锯末或粪末一起播种。试验证明,非洲虎尾草适宜同首苜蓿混播,亦可播于银合欢(Leuc-aenaleucocophala)、木豆(Calbnuscajan)的行间。有时生产上也将它与生长缓慢的禾草如达利雀稗(PaspalumsP.)等混播,能加速草群覆被地面。在玉米棉花行间混播,亦甚成功。用分株法繁殖,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扦插即可。田间管理比较简单。一般苗期应除杂2-3遍,待封垄后,则不需锄杂。在每次放牧或刈刻后,最好能结合灌水追施厩肥和化肥。新建的非洲虎尾草草地,在第一次放牧或刈割前,应使其充分生长,并让它开花结实,应减少利用次数。生长2年以上的草地,一般每年利用3-5次为好,适宜轮牧;连续重牧往往导致杂草的侵入。刈制青干草,适宜在开花初期收割。采收种子比较容易,当种子黄熟时,可以一次性收获。

折叠 编辑本段 养护要点

虎尾草为暖季型禾本科多年生草种。起源于非洲,1902年引入美国,现广泛分布在北纬18~33.4oN,南纬25.7oN的热带地区。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牧草和水土保持作物,有些地区也用它来建植非常耐低养护及耐旱的草坪。

虎尾草匍匐生长,茎叶无毛,生长多年后匍匐枝高度最高可达90厘米,但通常较矮,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根系可深达4.7米,表层30立方厘米的根系累计长度达47米,但只有很少的根系能超过2.4米长。

温度:

30℃/26℃~40℃/29℃的日夜温为虎尾草生长的最佳温度。30℃时的生长温度是20℃时的5.8倍。在美国和苏联记载的最低生长温度为-9.4~-10℃,但一般气温低于0℃就停止生长。

抗霜冻:

可以在0℃下存活。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最耐霜冻的禾草之一。

抗旱性:

能从4.25米的深土中吸收水份,因此抗旱能力较强。但在降雨量600~700毫米的地区生长最好。

对土壤的要求:

对土壤的适应非常广泛,在微酸及微碱土壤中均可种植。

虎尾草

抗盐性:

耐盐性强,广泛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种植在盐碱土上。对氯化钙硫酸钠的耐性较强,对硝酸钠和氯化钠的耐受性较差,对氯化镁很敏感。在氯化钠含量为0.4M的土壤中能正常发芽。 侵占性:

非常好。可以通过匍匐枝繁殖,而且结实能力很强,即使在不能越冬的地区,第二年也可以通过种子萌发形成新的草丛。

播种:

每公斤的种子数为7250,000~9500,000。在澳大利亚常在灌丛烧过1周后飞播,播量为1~4公斤/公顷。生产牧草时每亩地播种0.5~1.5公斤。播种深度不超过2厘米,或播在地表。南方一般春播,也可夏播。华东地区最好春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不清身边的禾本科野草?来看这里!
最全稻田禾本科杂草辨别方法附高清图
牛筋草
虎尾草属
黑麦草
禾本科:普通小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