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人弥留之际要不要抢救?市民看法不一医生认为应视情况而定

亲人弥留之际要不要抢救?市民看法不一医生认为应视情况而定

河南一百度南阳之窗 2017-03-20 08:28

3月12日,今年79岁的知名作家琼瑶公开了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在信里叮嘱将来无论自己生了什么大病,都不动大手术,不插管,不要各种急救措施,希望没有痛苦地死去。文章一出,便在网络上激起了热议,有人赞同这种“有尊严的死去”,也有人表示延长病人的生命是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3月14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人,了解他们的看法。

要不要抢救,市民看法不一

今年48岁的张女士,母亲去世前瘫痪在床多年,吃饭、洗澡、方便都要人照料,孝顺的子女们尽心尽力,轮流照看。张女士说:“母亲去世前遭了不少罪,当儿女的看在眼里真是难受。”回忆起母亲,张女士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如果当初能少受点罪,安静地走了也挺好,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我们心疼啊!”

今年70岁的李奶奶和72岁的李爷爷是一对老夫妻,二人身体还算硬朗,退休后的生活就是照看正在上初三的孙子和刚上小学的孙女。对于该不该抢救这个问题,两人的想法却各不相同。李爷爷表示,对生死的问题,他看得挺开,“还是轻轻松松地走,不受罪。”李奶奶却觉得,要是能抢救,当然还是想抢救,因为放心不下自己的家人。

赵先生的父亲80岁时得急病去世,赵先生的女儿当时正在上高三,没来得及见上疼爱自己的爷爷最后一面。赵先生说,此事成了女儿的一个遗憾,“真的要抢救,这也是给家人一个安慰。”

接受采访的刘女士表示,如果真有那一天,不管老人怎么想,作为子女,还是想尽力抢救,毕竟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应该尽力一试。“抢救了还有机会,直接放弃治疗的话,对于子女来说,心理上终归接受不了。”刘女士说。

是否抢救,医生律师有说法

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郑喜胜表示,从医生的角度来说,病人分为可治愈和不可治愈两种,琼瑶的观点相对来说比较片面,毕竟她不是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每个人都有面对生老病死的一天,但有些疾病是有机会治愈的,而一些抢救措施是需要忍受一定的痛苦,如果把痛苦熬过来后就能继续延续生命,为什么不抢救呢?有些疾病到了无可根治的地步,这种情况不建议做过多的治疗,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让病人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也是一种孝顺。”郑喜胜说。

法律顾问、雷雨律师事务所律师郭秀峰说,我国法律对是否要抢救没有强制规定,病人是否接受抢救是他的自主选择,患者的生命健康权是患者最基本的权利,家属或医生都不能替患者选择。对于网上关于安乐死问题的讨论,郭秀峰说:“安乐死在我国仍属于犯罪行为,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道德、伦理和法律上的关系,即使患者表达出意愿,家属和医院也不能替他实施。”(曹蕊 李玉雅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星夏卷◇匠作典藏•散文篇】​父亲的最后时光||□ 乐者(湖北)
90后婚恋观的调查问卷
民间老人总结的“安葬禁忌”43条,最好别漏了!
弥留之际的人会胡言乱语,他们经历了什么?
弥留之际(112)
【潇湘小作家】周菲彦 我的理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