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的真正病因,中医早已找到?虚才是关键!降糖不如补虚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西医观点中,糖尿病的确切发病原因至今尚未阐明,这也是制约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虽然胰岛功能的下降和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是确切的“血糖高”的原因,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胰岛细胞功能的下降,却一直困扰着医学界。

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中,对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有很多观点,这些观点都是基于治疗疗效的基础上提出的经验总结,或许在西医糖尿病病因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中医对于糖尿病病例病机认识能够开辟新的视野。

中医对消渴病的记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糖尿病的国家之一,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中医中没有糖尿病这一名词,一般看做消渴病的范畴。

关于消渴病的记载最早见于汉初《淮南子·说山训》:“嫁女于病消者,夫死后难复处也。”这里“病消”即指消渴病,为古代最早的糖尿病病名。而从《黄帝内经》时期开始,中医对消渴病认识一直在发展且不断深入,其病名也在不断丰富,出现了多种表达,如消渴、脾瘅、消中、鬲消、消瘅等。这些病名有言病因者,有言病候者,有言病位者。如“瘅”言其因,“消”“渴”言其证候,“脾”“鬲”“肺”“中”则言其病位。自《金匮要略》首以“消渴”为篇名、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对后世医家的影响颇深。至此,后代医家在论述本病时多以“消渴”命名。

消渴病的起病原因

历代中医学家在消渴病的研究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果说汉魏晋时期是消渴病认识的奠基阶段,那么之后则是医家们探索消渴病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隋朝巢元方将消渴病分为消渴候、渴病候、渴后虚乏候等 8 种证候,在认识消渴病并发症方面有重要贡献,并推论其机理。如《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云:“其病变,多发痈疽。以其内热,小便利故也,小便利则津液竭,津液竭则经络涩,经络涩则荣卫不行,荣卫不行,则热气留滞,故成痈疽脓”。

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均设有治疗消渴的专篇,较详细地论述了该病。在病因的认识上,将饮酒也归为消渴病的病因。如《千金要方·消渴淋闭方》云:“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

到了宋金元时期,三消论的提出是认识消渴病的一大进步,宋·王怀隐等编纂的《太平圣惠方》提出“三消”名称,分别为消渴、消中、消肾。刘河间以寒凉派学风发展了“三消理论”,宗《内经》“二阳结谓之消”的观点,提出“三消燥热”学说,其病机核心是“本寒湿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盛”。《三消论》归纳其治则为:“补肾水阴寒之虚,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中浸液之衰。

明清医学家对消渴病又有了新观点,最有影响者是关于消渴病的“益气”学说,戴思恭于《证治要诀·三消》 云:“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久久不治,气尽虚,则无能为力矣”,在用药上倍崇黄芪。另一位医家李梴进一步充实了益气之说,将补益重点落实在脾肾二脏。

总的来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治疗则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大法。除了阴液亏虚之外,还包含了肾阳不足、肺脾气虚、脾肾亏虚、气阴两虚等原因。总之,“虚”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在治疗消渴病的各种组方中,补虚始终是核心的中医药治疗策略。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著名的郁、热、虚、损阶段论认为,现代糖尿病是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 病机演变基本按照以郁、热、虚、损4个阶段发展。较为准确全面的概括了历代医学家们对于消渴病病例病机以及发病规律的特点。

作为患者来讲,一定要充分认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长与优势, 作为医生来说,根据中医学理论, 从不同角度及各自临床实践出发,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探索出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新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火归元”和消渴汗证
消渴病历代学术考
李赛美教授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真实世界研究
消渴病中医分证辨治进展及主要问题
糖尿病唐以前治疗历史
糖尿病方【友情链接】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