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灵胎,中风,半身不遂,侯氏黑散与风引汤,续命汤,张锡纯建瓴汤

慎疾刍言

中风

中风,北人多属寒,宜散寒,南人多属火、宜清火,而祛风、消痰则南北尽同古方自仲景候氏黑散风引汤而外,则续命汤为主方。续命汤共有数首,不外驱风,其随症加减,皆有精义。从未有纯用温热滋补,不放风寒痰火一毫外出,以致重病必死,轻病则使之不死不生。惟日服人参以破其家而恋其命,最可伤也!又有稍变其说者用地黄饮子,以为得阴阳兼补之法,亦大谬也。此方乃治少阴气厥不至,舌喑足痿,名曰痱症,乃纯虚无邪,有似中风,与风寒痰火之中风正相反,刘河间之书可考也。乃以此方治有邪之中风,其害相等。余每年见中风之症,不下数十人,遵古治法,十愈八九,服温补药者,百无一愈,未甚服补药者,尚可挽回;其不能全愈,或真不治者,不过十之一二耳!奈何一患此症,遂甘心永为废人,旁人亦视为必不起之症,医者亦惟令多服重价之药,使之直得一死而可无遗憾,岂不怪哉!愿天下之中风者,断勿以可愈之身,自投于必死之地也。




深入解读侯氏黑散与风引汤,盐山张锡纯建瓴汤

侯氏黑散和风引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后来翻《景岳全书》时看到张景岳有解读过其中的争议,程门雪先生的《金匮篇解》在中风篇也重点谈到这两首方,可见其重要性。

浅谈侯氏黑散与风引汤
侯氏黑散、风引汤两方,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用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芎䓖、桂枝。
风引汤,治热瘫痫,方用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
两方论述次序,先列方名,后叙主证,与《金匮》全书先论后方的体例不同,用药亦不落恒径,独创一格,注家多不重视。
如程云来《金匮要略直解》、吴谦《医宗金鉴》等,皆认为是宋代林亿、高保衡校正时附入唐人之方,遂删去不录。
明末清初喻嘉言,独于《医门法律》中深赞此两方,其言甚辩,而后人或申或驳,几成一大公案。
通过围绕此两方的争论,对中风证治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试探析如下。

喻氏之填窍说
喻嘉言《医门法律》卷三《中风论》 说:“《金匮》取《古今录验》续命汤,治风痱之身无痛,而四肢不收者,仲景所重,原不在此,所重维何?则驱风之中,兼填空窍,为第一义也。空窍一实,庶风出而不复入,其病瘳矣。古方中有侯氏黑散,深得此意,仲景取为主方”。
论侯氏黑散说:“夫立方而但驱风补虚,谁不能之,至于驱之补之之中,行其堵截之法,则非思义可到。方中取用矾石,以固涩诸药,使之留积不散, 以渐填空窍。……空窍填,则旧风尽出,新风不受矣。”
论风引汤,治入脏之风,游刃有余,“何后世以为石药过多,舍之不用,而用脑麝以散其真气,花蛇以增其恶毒,智耶愚耶?”
喻氏“填窍”之说,系从《内经》“邪害空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一语悟入,又从侯氏黑散方后,“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数句,为立法的依据。
喻氏素以好学深思,能发人之未发见称。此论一出,虽亦有附和者,而表示怀疑者颇亦不少。
汪讱庵说:“风引汤用大黄为君,又石药居其大半,独不曰石药之气悍乎?喻氏虽深赞之,亦未知其果尝以此治风而获实验乎?抑示门外之揣摩云尔也?”(《医方集解·祛风之剂》)遍检喻氏手定的医案集《寓意草》,确无用二方治中风的验案,汪氏之疑,不能不说有他的道理。
但正唯有喻氏此论,对沉寂了一千多年,医家所不议不论,束之高阁的两方,重新唤起研究之兴趣,喻氏之功,诚不可没。

两方之真伪
侯氏黑散、风引汤两方,为宋人附入《金匮》,历代注家均持是说,似可作为定论。唯考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王焘 《外台秘要》,始知其不然。
《诸病源候论 ·寒食散发候》曰:“仲景经有侯氏黑散”。《外台秘要》于侯氏黑散后注:“张仲景此方,更有桔梗八分,无钟乳、矾石。”(按:今《金匮》所录有矾石)。
风引汤方,亦见《外台秘要》,名紫石汤,方同,下注曰:“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可见此两方,隋唐医家均认为仲景方,当可信从。
日人丹波元简已有此说,可谓先得我心。《金匮要略》本为仲景《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等书常简称为《伤寒论》) 之杂病部分,原书曾经散佚,宋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之日,得之于蠹简中,方流传于世。此书既由裒集丛残而成,宋人校正医书时,取仲景方之散见于他书者附录之,非不可能也。”(高保衡等《校正》序中明说:“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本来医之为方,惟良者求之,是否仲景方,亦非特别重要者,但医家习尚,每以真伪为应用取舍之标准,故不得不说明之。

两方临床应用的发扬
近代名医张山雷,以中风一症,治法不明,著《中风斠诠》,以潜降为主,而所载“潜镇之方”,则首列风引汤。
张氏认为:风引汤“方以石药六种为主,而合之龙牡,明明专治内热生风,气火上升之病,清热镇重,收摄浮阳,其意极显”,“而方中犹杂以姜桂二物,终属不美,临证之时必宜去之,而加以开痰泄化之品,则完善矣。”
张氏于风引汤,则盛赞其美,而于侯氏黑散, 则直斥为“乱杂无章” “必不可得效”。
平心而论,此方有菊花、牡蛎之清肝潜阳,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当归、川芎养血,防风、细辛、干姜、桂枝、桔梗诸味,祛风温经通络,用治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之症,随证化裁,未必不可用。冷食六十日以填窍,则诚不足为训。
《外台秘要》明言仲景原方无矾石,可见方后云云,是后人所附,不必深论。

盐山张锡纯,为近代临床一大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一文,全从临床角度立论,有非注家所可及者。
张氏说:“《金匮》有风引汤,除热瘫痫。夫瘫既以热名,明其病因热而得也,其证原似脑充血也。方用石药六味,多系寒凉之品,虽有干姜、桂枝之辛热,而与大黄、石膏、寒水石、滑石并用,药性混合,仍以凉论(细按之桂枝、 干姜,究不宜用)。且诸石性皆下沉,大黄性尤下降,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又有龙骨、牡蛎与紫石英同用,善敛冲气,与桂枝同用,善平肝气,肝冲之气不上干,则血之上充者自能徐徐下降也”,
“拙拟之建瓴汤,重用赭石、龙骨、牡蛎,且有加石膏之时,实窍师风引汤之义也。”
张氏之建瓴汤,方用生怀山药、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生杭芍、柏子仁,用药清纯不杂,较之原方,更为稳妥,所谓师其意而不袭其方,斯真善学仲景者。
张氏自云:“十余年来治愈此证颇多”,是确由实验而来。
笔者临床常以建瓴汤加减,治疗肝风上旋、肝火妄动诸证,确有良效。
肝火炽盛者,仍用大黄,取效尤捷。主治且不必限于中风(张氏所谓脑充血)之证,凡高血压等病皆可应用。

建瓴汤,出自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怀山药一两(30克)、怀牛膝一两(30克)、生赭石(轧细)八钱(24克)、生龙骨(捣碎)六钱(18克)、生牡蛎(捣碎)六钱(18克)、生怀地黄六钱(18克)、生杭芍四钱(12克)、柏子仁四钱(12克)。
  【用法】磨取铁锈浓水以之煎药。
  【功效】镇肝熄风,滋阴安神。
  【主治】主治脑充血证预兆发露者,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耳鸣耳胀,心悸健忘,烦躁不安,失眠多梦,脉弦长而硬。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脑梗死、心脏神经症、室性期前收缩、出血性鼻窦炎、偏头痛、顽固性呃逆等病症。
  1.高血压:60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予以建瓴汤煎服,对照组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口服,治疗1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0.0%。治疗后两组主症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中医药导报》2012年第6期)
  2.急性脑梗死:100例急性脑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治疗组每天加用建瓴汤加减,14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基本痊愈32例(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级),显效10例(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4例(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4例(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总有效率92%;对照组基本痊愈2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北京中医》2005年第4期)
  3.心脏神经症:82例心脏神经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口服西药酒石酸美托洛尔、谷维素以及小剂量地西泮;治疗组采用中药建瓴汤加减治疗,28日为1个疗程;且两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均配合心理疏导。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第22期)
  【方解】本方功在镇肝熄风、滋阴安神:以牛膝引血下行;代赭石、牡蛎、龙骨重镇熄风,佐以生地黄、白芍滋阴,柏子仁安神。若肝火偏旺者,加黄芩、栀子;风火相煽者,加地龙、白蒺藜、蜈蚣;痰热内盛者,加半夏、僵蚕、竹沥;肝肾阴虚者,加何首乌、山茱萸、杜仲。
  【现代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建瓴汤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apoB、LP(a)水平(P〈0.05,P〈0.01),显著升高apoA.I水平。结论结果提示建瓴汤通过升高apoA-I、降低apoB进一步发挥血脂调节作用,通过降低LP(a)水平降低了心脑动脉粥样硬化(AS)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歌】建瓴汤是锡纯方,山膝龙牡生地黄,赭石芍药柏子配。肝阳眩晕一扫光。


续命汤研究

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同时,一天内发病的高峰通常是临近中午的一段时间,需要格外引起注意。
脑血管堵塞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比如说患者血压长时间的处于高压状态,损伤了血管内膜,导致血管内壁出现了粥样硬化,这种情况下会形成斑块堵塞脑血管。
另外,有一些患者可能是心脏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快速性心房迁颤,这种情况下,心房里面推出一些栓子,导致栓子脱落,出现脑血管的堵塞。堵塞以后如果说堵塞的血管比较小,可能症状不显著,大部分的情况下都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有肢体的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讲话含糊不清、失语,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昏迷。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约80%的出血部位发生于大脑半球,约20%的出血发生于脑干和小脑。
中国古代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应用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只是病名不同而已。各个朝代都有医案例证,下面介绍的历代大小续命汤方剂,就是其中一方,随症加减亦可治疗多种脑神经脊髓等疾病。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处方】麻黄(去节.先煮掠去沫.焙.一两半) 独活(一两半) 升麻(半两) 葛根(半两) 羚羊角屑(一两) 桂心(一两) 防风(去叉.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功能与主治】治风痉,口噤不开,身背强直,发如痫状。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用法与用量】上咀,每服六钱匕,水二盏,浸一宿,明旦煎取一盏,去滓温服,衣覆避外风。
  【备注】每年春分后常服二三剂,即不患天行伤寒,及诸风邪等疾。


【摘自】《外台》卷十四引《古今录验》续命汤
  【药物组成】麻黄3两(去节),防风2两,石膏(碎,绵裹)1两,黄芩1两,干地黄1两,芎?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杏仁40枚(去皮尖双仁),桂心2两。
  【方剂主治】大痹,一身不随,或半身一手一臂,口不能言,习习不知人,不觉痛痒;并疗上气咳逆,面目大肿,但得伏,不得卧。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处方】麻黄 芎藭各90克 干姜 石膏 人参 当归 桂心 甘草各30克 杏仁40枚
【制法】上九味,唆咀。
【功能主治】主中风风痱,肢体缓纵不收,皮肤不知痛痒,口不能言,不省人事,产妇出血较多,及老人、小儿见上述症者。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千金》卷八:大续命汤
【处方】 独活3两,麻黄3两,芎?1两,防风1两,当归1两,葛根1两,生姜1两,桂心1两,茯苓1两,附子1两,细辛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大风经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痒不自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4升,分5服,老小半之。
若初得病,便自大汗者,减麻黄,不汗者,依方;上气者,加吴茱萸2两,厚朴1两;干呕者,倍加附子1两;啘者,加橘皮1两;若胸中吸吸少气者,加大枣12枚;心下惊悸者,加茯苓1两;若热者,可除生姜,加葛根。
 
【摘录】《千金》卷八:大续命汤
【处方】麻黄8两,石膏4两,桂心2两,干姜2两,芎?2两,当归1两,黄芩1两,杏仁30枚,荆汤1升。
【功能主治】中风暗哑,昏迷不省,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卒然暗哑,五脏偏枯贼风。妇人产后中风。中风肥盛,多痰多渴,肢体不遂。风中五脏,舌纵难言。
【用法用量】《千金翼》有甘草。

【摘录】《外台》卷十八引《深师方》:大续命汤
【处方】 当归2两,芎?1两,桂心1两,麻黄2两(去节),芍药1两,石膏1两,生姜3两,人参1两,防风2两,黄芩1两,杏仁40枚,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手足挛急及不随;苦脚气上;中风,四肢壮热如火,挛急,或纵不随,气冲胸中。脚气痹挛不随,风毒攻四肢,壮热如火,头项挛急,气冲胸中。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4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大续命汤
【处方】 肉桂2分,附子2分,石膏2分,防己2分,麻黄4分,防风4分,龙齿4分,生姜4分。
【功能主治】痫病,角弓反张,窜视,口噤,吐沫。
【用法用量】水煎,加竹沥7匙,生地汁5匙,频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大续命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3两,石膏(碎)2两,防风(去叉)2两,干姜(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芎?1两,甘草(炙)1两,白术1两,远志(去心)1两,独活(去芦头)1两,紫石英半两,杏仁35枚(去皮尖双仁,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贼风,急强大呼,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良久再服。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小续命汤虽本古方,而麻黄、桂枝两方皆在其中。以其本虚,必加人参驾驭麻、桂,发越在表之邪,又需附子直入少阴,搜逐在里之邪,不使外内交攻,正气立断,续命之名,信乎不虚。其余川芎、黄芩、防风、防己,不过为麻黄之使,以祛标热耳。方治卒中风欲死,病死于暴,故用麻黄必兼杏仁开发肺气之逆满,殊不可缺。
2、《医方考》:麻黄、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中风。中风而有头疼、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芍药、川芎,四物汤之二也,《局方》用之以养血。中风而有气虚、血虚者,皆在所必用也。风淫未疾,故佐以防风;湿淫腹疾,故佐以防己;阴淫寒疾,故佐以附子;阳淫热疾,故佐以黄芩。盖病不单来,杂揉而至,故其用药,亦兼该也。
3.《成方便读》: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大队入太阳之经祛风逐湿者,以开其表;邪壅于外,则里气不宣,里既不宣,则郁而为热,故以杏仁利之,黄芩清之;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白芍、川芎,护营而和血;用附子者,既可助补药之力,又能济麻黄以行表也;姜、枣为引者,亦假之以和营卫耳。
4.《医门法律》:痱即痹之别名也,风入而痹其荣卫,即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也。然营卫有虚有实,虚者自内伤得之,实者自外感得之。此方则治外感之痹其荣卫者,故以得小汗为贵。然已变越婢之制,而加芎、归养血,人参益气矣。其内伤而致荣卫之痹者,于补气血药中,略加散风药为制,更可知矣。
5.《金鉴》:赵良曰,痱病者,荣卫气血不养于内外,故身体不用,机关不利,精神不治,然是证有虚有实,虚者自饮食房劳七情感之。如《内经》所谓内夺而厥则为瘖痱之类是也。实者自风寒暑湿感之。虚者不可以实治,治则愈散于气血。今此方明言中风,痱是属荣卫之实邪也,故用续命汤,乃麻黄汤之变者,加干姜以开血受寒邪,石膏以解肌受风邪,当归和血;人参益气,川芎行血散风也。其并治咳逆上气面浮肿者亦为风寒所致也。 赵良元末明初医家。《元史·艺文志》及《古今医统》等均作赵良,系赵良之误。见赵良仁条。

日本出土刻有“西州续命汤”的木简 摘 摘要:近日查阅资料发现,早在2002年4月4日,日本奈良县檀原考古学研究所曾经发布,他们在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飞岛京庭苑迹中,出土了6枚木简,其中1枚长21.5cm,宽4cm,上载“西州续命汤”,所书文字,一面为:“麻黄六西州续命汤石膏二两”;另一面为:“富蹄二两杏人卅枚乾薹三两(其)(以)水九(升)”(见封底)。据称这是日本至今为止最古老的处方笺.
古代本方证曰:“治中风痱(中风萎废),身体不能自受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并治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实与今之脊髓神经病变等相似,如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等。有类后世之“痿证”,不等同于脑血管病,相当于神经与骨骼肌疾病,可见古人是经过细微的观察和反复实践验证总结出来的,非后世的推理,忆度可比。
近代关于本方的临床研究不多,新版的《金匮要略讲义》对此方只字未加解释,《方剂学》、《内科学》教材均无录入,钱超尘等主编的《张仲景研究集成》(2004年9月第一版)该书上下册共2370页,约500万字的巨著,号称“既是对仲景学说的历史总结,又是后世研究成果的全面显示。”但也没有辑录续命汤的相关资料。近世仅见有零散之医案报导,如赵锡武、赵守真、王占玺、吕秉仁,曹华勋等治案,又据《日本汉方医学》载:曲直濑玄朔于1583年用此方治愈天皇的脑中风。通过《中医师承录》运用此方治疗急性脊髓炎、脑干脑炎、格林-巴利综合症和氯化钡中毒的多例验案。效如桴鼓,言之凿凿,一反千载之冤案。1984年《中医药学报》第四期,乐山地区医院老中医江尔逊已撰文讨论过此方,却未引起世人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仕沛不要忽视的续命汤
《黄仕沛经方医话》《金匮要略·中风》乃启后世中风证治之先河
【新提醒】黄仕沛经方医案——《古今录验》续命汤小议
《古今录验》续命汤小议
续命汤通腑案(六)
(1) 内科病咨询:急性脑出血中医可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