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胸闷、胸痛、气短,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白蒺藜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这两条说了一下胸痹。从这两条来看,需要考虑这么几个问题。

一是病名。病名从篇章题名可以看出来,说的是胸痹、心痛、短气病。但是,这个病名并不像现代的那个病名的概念,后面承载了诊断标准、鉴别诊断、预后等等。在张仲景时期的病名,包括《伤寒论》里的病名,都比较随意。根据症状、表现等,都可以起一个病名,没有严格的诊断标准。或者说,准确的说,这一篇,重点讲述的是胸痹、心痛、气短等症状的处理方法。

第二是书的定位问题。《金匮要略》,包括《伤寒论》,是经典,没问题。但是,并不是一个系统的对某个疾病或者某些疾病的论述,而是可以理解为,张仲景在跟诊过程中,记录的笔记。这两条,是在日常跟师学习中,遇到两个有类似表现的患者,老师针对这两个患者,说了一些相关的话。记录下来之后,后期再整理成书的时候,把患者的信息删掉,就剩下了,表现,以及处理方法。

第三,根据胸痹的病名,从字面意义上看,胸痹,就是胸中痹阻不同,也就是胸中之气由于各种原因,堵住了。只要有类似的表现,就可以认为是胸痹。现代多把冠心病当做是胸痹。很多冠心病的表现是符合胸痹的表现的,很多也不符合胸痹。另外,很多胃、食管等,以及某些肺系疾病,都有胸痹相关表现。从中医讲,只要是有胸中气机痹阻不同的表现,就都可以称为胸痹。

第四,脉象。这里的脉象,提到的是,“阳微阴弦”。这里,“微”和“弦”都容易理解,关键在与“阴”“阳”。这里说脉的阴阳,就两种说法,一是说阳为寸,阴为尺。结合本条脉象,说的就是寸脉沉,尺脉弦,可以符合后面的“阳虚知在上焦”。但是这种说法有两个问题。一是尺脉弦与胸痛对应不起来,虽然弦脉可以主痛症,但是不在下焦;二是《伤寒论》包括《金匮要略》作者都是张仲景,那么他对同一个东西的描述,基本可以应用一套语言。在其他地方,就出现了“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等描述,也就是说,张仲景是会应用寸关尺的名词的,没必要再加一个阴阳来描述。那么这里脉的阴阳,包括《伤寒论》中其他脉阴阳的解释,个人认为,说的是浮沉,即阳为浮取所得的脉象,阴为沉取所得的脉象。比如桂枝汤证的脉象,“阳浮阴弱”,也就是说,是一个浮脉,后世的话描写就是,“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回到这个条文,“阳微阴弦”,说的脉,是沉弦脉。对应的,就是病人阳气被郁而内急,表现为胸痛。

第五,从这条来说,张仲景面对的这个患者,需要“责其极虚”,是不是所有的胸痹患者,都需要这样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怎么看待古籍中“皆”“必”等这些决定性名词的问题了。古人写书,包括《黄帝内经》里面的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实际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都属于肝。包括这里的第二条,短气不足以息,实也,并不是说,所有的短气,都是实证,这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相符。那么,对于这种情况,理解为,临床上有书中描写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可以了。

这两条,总的为我们说明了,胸痹、心痛、短气病,主要有两个表现,即胸痛和短气。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这三条,讲的是以心痛为主要表现的胸痹。世面上很多所谓的“经方派”,很喜欢拿出经典中的一条,然后对应方子,去临床上应用。所以在临床上,遇到所谓的胸痹病,瓜蒌薤白白酒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用的特别多,也不管是什么表现,其他的方子,基本不见踪影。这样是不对的。学习经典,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把经典串起来。

这里瓜蒌薤白白酒汤的条文,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还给出了个脉象,“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说的是,寸脉沉,关上紧。出现了个名词,“关上”。我们往往描述脉象的时候,都只有寸、关、尺三部脉,但是寸关尺并不是三个点,而是三个线段。关上,指的是寸与关交界的位置,再偏寸一些,那么对应的位置,就是胸膈,再往上,胸中,对应的就是,胸背痛、短气等表现。寸口脉沉,寸脉沉,说明胸中气不起,或者不足,或者被压,或者都有;关上小紧,胸膈对应的位置,还有寒。这个是这个疾病的病机。至于脉率,寸迟关数,这种情况,临床未曾见过,而且理论上也不会出现。这里应该是记录有误。给出的方子,瓜蒌薤白白酒汤。针对病机,那么相应的处理,就是,温振一下心阳,然后宽中下气,用的瓜蒌和薤白。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用相应治法的药,都可以。并不是说,只有这两个药才能起作用。

在这之后,给出的是,瓜蒌薤白半夏汤,在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半夏,对应的症状,除了胸痛症状加重,增加了一个“不得卧”,也就是气上逆的表现。用半夏,化痰,下气,增加一点儿力量。

再之后,就是胸痛的更严重了,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给的是乌头赤石脂丸。如果按照方证对应的方法,瓜蒌薤白半夏汤和乌头赤石脂丸条文都出现了“心痛彻背”,这里就没法鉴别了,只能胡乱用一个方子了。而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条之间的联系。从用药上看,这里描述的,胸痛比瓜蒌薤白半夏汤更严重,用的药,相应的也更辛热。

从这三条来看,胸痛的症状逐渐加重,应用的热药力量也逐渐增加。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缓急,从字面角度上解释,就是缓胸痹症状发作之急,可以应用薏苡附子散。那么对应的病机,也就是说,在急性发作的时候,以寒湿压住胸中之气为主要表现,可以应用这个方子。这个在临床上见过两例比较典型的患者,都是发作的时候,典型的胸中寒湿痹阻气机,其表现为胸闷,胸口及两手湿冷,足部还可以,脉寸沉弱,面色灰暗。在这时候,可以应用薏苡附子散。但是在《金匮要略》里记载的薏苡附子散,并不是急救的“顿服”,而是日三服,并不是像类似于硝酸甘油之类的,急救使用。这里如果没有传抄或者记载错误,可能的解释是,在急性发作比较频繁的时候,可以应用这个方子,日三服,减少其发作频率和程度。类似于现在临床上的速效救心丸,可以在心绞痛发作的时候,一下含服10粒,也可以平时10粒tid的吃着,有时候也会有减轻心绞痛发作频率的作用。

从这几条描述来看,在本篇记载的胸痛,其主要病机,以寒为主,兼有部分湿邪,根据其程度不同,可以选用相应药物。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从这里开始,就开始说明胸痹的另一种情况,以胸闷为主要表现。这一条说的表现,从临床上患者的描述,往往是胸闷、胁痛或涨等。这种情况下给出了两个方子,枳实薤白桂枝汤和人参汤。这两个方子,一补一泻。虽然说的是,这两个方子都可以处理相关情况,但是其治法完全不同,虚虚实实,用反了也是会出问题的。那这两个方子的鉴别点在哪儿?

从方子的用药来看,两个方子作用的部位不完全一样。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其主要作用部位,是在胸中,对应的病机是,胸阳不振,引下邪由两胁上犯。那么治疗,就是温振心阳,散寒,下气。这里用了一个厚朴。厚朴的主要作用部位在腹部,是给胸中留气以出路。这个同样的用法,也包括了半夏厚朴汤,治疗的是梅核气,上面的病,通过苏叶半夏,把上面的痰气送下来,厚朴再往下送一程。

人参汤的作用部位,在中焦,心下胃脘,甚至到腹部的位置,对应的病机,也就是胸中邪不甚,但心下腹中邪气较重,邪从中下上冲,引发症状。治疗的话,就是温中补虚,把这里的邪气处理掉。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这里说的也是胸闷气短,但是没有逆气,也是给出了两个方子。这两个方子大方向治法差不太多,但是也有一些小的鉴别点。从这两个方子整体来看,都是化湿,顺气。不同点在于,茯苓杏仁甘草汤,用了茯苓化湿,杏仁顺气,顺的是胸中偏上的气,也对应了包括了肺的位置。而橘枳姜汤,用了陈皮、枳实、生姜,其作用部位是在胸膈偏上,其作用位置较茯苓杏仁甘草汤偏下。这两个方子有细微的鉴别点,但是临床上,合一块儿用,也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这一条说的是,胸痹,同时有胸痛和胸闷的表现。这里用了桂枝散寒降逆止痛,枳实顺气降逆,生姜温通。结合前面的条文,对于胸痛,主要是以辛温药为主,温振心阳,胸闷,以理气为主,在这两个基础上,攒出的方子。这个方子可以看做是一个示范的方子。在临床上,可能会出现病重药轻的现象,那么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在同样的治法下,可以进行扩充,增大药量。

总结一下。

本篇的大概用药规律。

本篇各方子的应用。

发布于 2022-05-09 17: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医讲汤液经法第6讲:大小补心汤
焦树德治疗胸痛常用效方3首
《桂林古本》25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白话注解V2.0
从“阳微阴弦”看胸痹的证治
气胸案7
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妙用——胸闷心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