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的诗歌《酬乐天咏老见示》赏析
userphoto

2023.02.22 辽宁

关注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灵魂里有一种奋发精神,人总有消极颓废的时候,而刘禹锡善于自省,不愿在颓废里沉陷,他振奋一搏,也就打开了诗歌新境界。他诗歌的高明正在于此。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刘禹锡诗歌《酬乐天咏老见示》的最末两句,结合全诗以及当时诗人老迈的状态,它是诗人对自己和朋友的安慰和勉励。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勉励和安慰,它的意思其实更接近这样:不要一味陷入对年老体衰的悲悯中,也应看到年老美好的一面。夕阳虽然近黄昏,可依然绚丽美好。

《酬乐天咏老见示》一个“酬”字点名了它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字乐天)的唱酬之作。首先是老迈的白居易写了一首“咏老”的诗给刘禹锡(字梦得),这便是《咏老赠梦得》,此诗流露出白居易对衰老的消极悲观情绪,有点诉苦的性质。《酬乐天咏老见示》就是刘禹锡对白居易《咏老赠梦得》的答诗,两人你来我往,都在诗中诉说自己衰老的身体之苦,但刘禹锡显然乐观些,也客观些,他不单单只围绕身体,还写到了老年人在经事识人方面的智慧:“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但要说刘禹锡在《酬乐天咏老见示》没有一点颓废情绪吗?也不是的。诗歌的前六句基本上也是对白居易诉苦自己的“老”。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谁人不顾虑哀愁衰老咯,人老了还有谁怜爱他呢。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老迈的身体越发清瘦,束腰的衣带不得不频频收紧。头发掉落稀少了,原来的帽子显得宽松往往偏向一边。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为了爱惜眼睛,不得不废弃看书。随着年龄越发老迈,身体也越来越依靠针灸。

但是,刘禹锡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在消极的情绪里沉陷徘徊下去,他的认知里有种“辩证法”,这让他总能找到事物的光亮,比如“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咏老见示》中,刘禹锡找到年老的光亮是:“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经历过很多世事,明白了很多事理。见过的人多了,就如同汇水成川一样,对人事识别就一目了然了。这些是年长年老带来的好处。

因此,刘禹锡在诗中劝解白居易:“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细细思量下,一切都还好,克服了对衰老的忧虑也就超脱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要一味只看到太阳西落桑榆间而悲观,君不见满天的彩霞多绚烂。这是诗人对年迈的自己和朋友的安慰和勉励,余味悠长。此句画面颇美。

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哀愁多于绚烂,而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则是绚烂多于哀愁。

细思皆幸矣 ,下此便翛然” 的意思是: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
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
此,指“顾老”,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的人生价值观
刘禹锡这首诗《酬乐天咏老见示》,很多人只知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却不知全诗意境!
诗豪刘禹锡晚年一首非常励志的诗
白居易感慨“老了”,刘禹锡送了他一首诗,最后两句流传千古
读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
隶书新作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每日一品第1550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