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病源候论》对打鼾的认识

《诸病源候论》对打鼾的认识

李向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探讨《 诸病源候论》鼾眠候对打鼾的认识。主要从打鼾与喉咽、气血、肥胖三者的关系方面说明打鼾的病因病理,揭示了打鼾既有喉咽的病变,更有机体的气血失调,并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打鼾的治疗要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重视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诸病源候论》;打鼾;气血

《诸病源候论》为隋代巢元方等所编撰,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的理论著作,它集隋代以前医学之大成,以全新的体例对诸多疾病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将中医学之病因病理学提升到一一个新的高度,在证候、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其独特的视角和辨证的思维对后世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仅就《诸病源候论》对打鼾的认识作- -浅论。

1、首倡打鼾是独立疾病

19世纪后期,西医学才开始逐渐认识到打鼾是一种疾病,而1400年前的《诸病源候论》已把它作为独立的疾病归于鼾眠候。这里的鼾眠候应包括单纯性打鼾、鼾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症。

2、打鼾与喉咽的关系

《诸病源候论》曰:“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明确指出鼾声产生之部位在喉咽,强调了喉咽在形成打鼾中的重要性。人的咽喉是气上下的通道,故有“咽喉为肺胃之门户”之称,是呼吸之气上下出人的关隘,呼吸之气不和冲击喉咽而出现打鼾的症状,这与目前认为打鼾是睡眠期间上呼吸道气流通过时冲击咽部黏膜边缘和黏膜表面分泌物引起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部位始于鼻咽直至下咽,包括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及腭咽弓、腭舌弓、舌根、咽部的肌肉和黏膜的认识,在病变的定位及形成机理上基本是一致的。

3、打鼾与气血的关系

气血在人身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气和血是供养脏腑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气血的任何-方出现问题,或气血之间的协调出现异常,均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多种疾病的产生,打鼾的发生与气机不和、气血失调有关。

3.1、气有不和

《诸病源候论》中有“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这里的“气”有两层含义:-一 -是呼吸之气,二是脏腑之气,而且两者相互联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呼吸之气,鼻为肺窍,咽喉为肺之门户,鼻与咽喉相通而连于肺,自然界的清气要通过口鼻和咽喉入肺,肺之浊气要通过咽喉、口鼻而出,若肺呼吸之气通畅则无鼾声,若外感风温风热风寒之邪,咽肿窍塞,使肺呼吸之气失于流畅,气机不和,则冲击咽喉而有鼾声。鼾眠者,亦由脏腑之气不和所致,肺主气,主呼吸之气和- -身之气,肺的呼吸均匀和调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若因外感或内伤使肺功能失常,必然影响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的作用。

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类证治裁●喘症》中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气机流畅,反之则呼吸表浅失纳。心为君主之官,是五脏之大主,心气和则呼吸均匀和缓,心气不和则呼吸快慢不均。肝主疏泄,疏泄有度则气机调畅,呼吸均匀协调;肝气失疏,气机不畅,则呼吸之气失其条达,故《难经●四难》中云:“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水湿不化,痰浊内生,痰阻气道,则气机不和。总之,正气亏虚,脏腑之气不和,气机升降出人矢常,则呼吸之气失其常度,气过喉咽涩滞回旋,故而眠则鼾声阵阵。此种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突出的临床表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分为阻塞型、中枢型和混合型3种。阻塞型主要是上气道解剖异常和功能紊乱;中枢型可能主要由于下丘脑或延髓等存在潜在性病变,使呼吸中枢功能降低所致;混合型指在呼吸暂停过程中,兼有中枢型和阻塞型两种表现。阻塞型患者正气尚充,只因气道受阻,眠时呼吸驱动正常,偏于肺呼吸之气不和,混合型和中枢型患者,眠时呼吸驱动减弱,偏于正气亏虚,脏腑气机不和。《诸病源候论》鼾眠候从气有不和来阐述打鼾,把呼吸之气与脏腑之气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进一步揭示了打鼾的基本病因病机。

3.2 气血失调

《诸病源候论》中有“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又有“但肥人气血厚重,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的论述。说明气血失调与打鼾关系密切,一方面正气亏虚,脏腑气机失和日久,疾病由气有不和发展到气血失调,由肺脾发展到肝心肾。脾失健运,脾肾气化功能失调,痰浊内阻脉络则气滞血瘀,瘀痰胶结,导致肺气不利,发为本病。肺气不利,通调失司,治节无权,则又使痰浊稽留益甚,痰浊与瘀血交阻加重气机不畅,气血失调;肝主疏泄,又主藏血,肝失疏泄,则气机失畅,气血失调;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气虛血滞;肾藏精,主纳气,精亏血少,肾不纳气,则呼吸表浅,气血失调。气血壅滞喉咽,呼吸宜畅失职,故而鼾声连连不绝。另- -方面,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打鼾日久,正气益虚,气血失调进一步加重,日久脏腑失养,亏虚益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正如《素问●调经论》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研究表明,尤其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呼吸、心血管、神经、内分泌、血液系统及耳鼻喉科关系密切,可以是许多疾病的原因,也可以由其他疾病引起,这就充分说明打鼾关系着整个机体的问题,关系着全身气血的问题,正如王清任强调“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故而通过调整气血,平衡阴阳,可以达到治疗打鼾的目的,这也正是《诸病源候论》鼾眠候的本意所在,同时也可以说,巢元方应该是气血辨证的最早提出者。

4、打鼾与 肥胖的关系

《诸病源候论》曰:“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厚重,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特别强调肥人打鼾,提示肥胖的人在打鼾患者中比例高,说明肥胖是打鼾的高危因素,肥胖之人往往多湿多痰,痰湿易于阻滞气机,痰浊易于阻滞血络,而使气血沉厚,痰湿使全身气机疏达受限,气血沉厚碍于全身气血的流畅,则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作用减弱,喉咽气血失于畅达,气机失和,迫隘喉间而发鼾眠;鼾眠日久,则气机失和、气血厚重益甚,痰湿难去,使得肥人更肥,形成恶性循环。从中可以看出,《诸病源候论》鼾眠候把肥人、气血厚重与打鼾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高危人群、病理机制及症状表现方面,揭示出肥胖与打鼾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

总之,《诸病源候论》中对鼾眠候的论述,是打鼾病因病理的最早论述,不仅确立了打鼾是独立的疾病,而且从打鼾与喉咽的关系、打鼾与气血的关系打鼾与肥胖的关系三个方面说明了打鼾的发生既是喉咽气道的局部问题,更是整个机体气有不和、气血失调的问题,指明了肥胖与打鼾的密切关系,并揭示了喉咽病变、气有不和气血失调、肥胖四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限于当时的条件,虽未对打鼾作进-步的区分,但对鼾眠候的论述已经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对打鼾的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全文)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十九)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文泉(5)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四)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二)
【欧阳锜三型二十一证辨证纲领:脏腑主病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