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诊断学 56 笔记。

湿淫证:

主指外面的湿(但不一定是外湿)。湿能阻滞气机(阻滞清阳),湿性黏滞,气机运化受到障碍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重、浊、闷、腻、缓

(注: 寒:冷、白、痛、迟、蜷。 热:热、红、干、数、乱)

重:困重,头如裹,身如缠,腰重如带五千钱,阴下湿如流鼻上汗。
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洁之感。
闷:酸。
腻:口腻、苔腻、纳呆等。
缓:病情比较长,病势比较缓、脉濡缓。

外面空气温湿,或内部产生(膏梁厚味,喜欢吃脂肪油腻,饮酒饮冷,都能生湿。
外湿侵袭人,可能先从肤表,如湿疹,潮湿,瘙痒,包括霉菌。

内湿多是脾胃运化不及,运化功能减退。
重点表现:脘腹痞胀,纳呆、恶心、大便偏稀。(肠胃道病)

外湿主要表现在肤表,内湿主要在肠胃道。
临床上经常外湿与内湿狼狈为奸,互为因果。症状表现常不是单纯内/外湿。

致病特点:湿从水,水属阴邪,有重浊、黏滞、弥漫、趋下、阻滞气机、缠绵、不容易去掉的特点。 致病

可与寒结合成寒湿。
可与热结合成湿热。(然湿本身偏于寒、水、阴)
可与风结合成风湿。
可与暑(暑夹湿邪,有土)结合成暑湿。
水湿、痰湿、湿毒等等。 辨证 感受了湿邪

  • 看住的环境、房子是否潮湿,地基,风水etc.)
  • 渔民长期在水上作业。
  • 内部之湿,脾胃饮食。起病是慢慢起的,身重、疲倦,症候上有浊、闷、腻、缓的特点。

燥淫证:

气候干燥。耗伤津液所引起的证候。指外燥(非内燥,阴虚、津液不足)

表现:燥甚则干,燥就是干。
何处干?皮肤、口腔、鼻子、咽喉、大便、舌苔干。
干燥气候,和地域、季节有关。如:皮肤干痒(缺水份)

根据燥之邪气,有分为

  1. 温燥:气候干,温度仍很高,南方所谓秋老虎,27oC ~ 28oC。
  2. 凉燥:冬天时,气候约 10oC左右,气候干燥,好久未下雨。

燥乃外燥,所以往往有表证的特点。即除干燥外,夹微恶风寒,咽喉痛,脉浮,有/无汗等。

分析

燥从火,燥甚则干,耗伤人体津液。症状以肺系证为明显。如皮肤(肺主皮毛),鼻、咽、口干,大便秘结(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燥邪(温/凉燥)犯肺,易出现咳嗽。

内燥:指内在三液(津液、血液、阴液)之亏虚。

区分三液:(一般不仔细区别)

  • 血液:易区别。
  • 津液:一般之水,里面营养成份不很高。
  • 阴液:一般浓一点,饱和一些的液体。

以上各种原因导致的干燥,也出现大便干、舌干、皮肤干、鼻干、咽干。

内外燥可以互相影响,内部津液不足者易感受外燥,外燥后也可损伤津液。

内燥是以内部津液亏虚为主之证。

辨证依据

  1. 秋季或干燥少雨的地方。
  2. 既有伤津(津液不足),又往往兼有表证。

火热证:

阴虚则热,阳盛则热。此处指阳盛之热,(不一定是外来)。

证候表现

火热邪毒,阳热内盛。(实热)

热、红、干、数、乱,包括迫血妄行。可出现神志昏迷,热闭心包,热盛动风,血肉腐败酿痈成脓。

火证与热证,临床辨证大致相同。
热是温度高,火有形,火较热重一些。
热是外来,火是内生。

成因

  1. 外界温度高,烧伤。
  2. 辛辣燥热,吃温燥药物过多。
  3. 寒湿可以化热。(阳气旺盛,寒邪包围,迟早会化热)。
  4. 湿郁久了,也会化热。情志刺激也能化热。
  5. 脏腑气机过旺。(胃火)
  6. 人的性格恩因素。(肝火旺)

实际上,真正由外界之阳热之邪侵袭者,约1/5 致病特点:阳邪急迫,迫血妄行,闭心神,生风动血。

并发证:很多,风热(表证),湿热,暑邪,燥热,热毒,血瘀/血热,痰热(黄痰、稠、腥臭),饮邪(虽一般多寒,但也有热的)。

火热之邪可以伤津,导致阴虚,产生内燥。

辨证依据

  1. 实热、实火有实证特点(新、突、势急剧),不是指阴液亏虚,阴虚火旺。
  2. 有热、红、干、数、乱之临床表现。
  3. 全身体质应该不很差。

六淫复习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和感受邪气,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特别是湿、燥。( 各地方皆有风、寒、热,但冷处并不一定多寒证。)

一般是实证。

除了表证,往往也痒、麻、肿、游、偏。
冷、白、稀、痛、蜷
热、渴、汗、闷、倦,甚至神/气机混乱。
湿重浊闷缓
皮肤、官窍(鼻子、眼睛、咽喉)干燥,舌苔,大便干。
热、红、干、数、乱

各种名称之掌握:

伤风:是一个证,风邪分伤风和内风,最常见证是风邪袭表。伤风感冒,轻之表证。

内风不是风,是内部病变引起。

寒指实寒。阳气亏虚引起的虚寒证非六淫之寒。
根据寒所损伤的部位,单纯在体表,为伤寒,跑到里面,称中寒(中寒往往表里都有寒)。

暑没有内暑外暑之分。暑皆是外来,没有内部生的暑)。临床分伤暑(证名为暑伤气机,暑耗津气,暑湿,暑热夹湿证),中暑,阳暑,阴暑。

湿,有外湿、内湿之分。(内湿为内部运化机能),常相互作用。多偏寒,湿可以化热。

燥:凉燥、温燥。秋天多燥,又称秋燥。燥邪最易犯肺,(体表、官窍、鼻咽、大便干等)。肺燥。
内燥:完全由于内在阴虚血虚,津液亏虚所致。根据燥邪发作情况,偏温/凉->温燥/凉温。

火:实热。非阴液不足引起的虚火。不一定是外界火热导致,经常可内部产生。

六淫证候可相互兼并发生,如风寒、风热、风温、温燥、寒湿等。


阴阳虚损证候

此处强调具体之证,阴证、阳证并且只讲虚损的证候。如阴液不足,阳气亏少,此处专讲阳气亏的状况。 (按理说,阴阳也可以偏盛,人体既有精液又有阳气,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此在热证寒证已包括。) 主要分四证候:阳虚阴虚亡阴亡阳

1 阳虚

阳气失去温煦所产生的虚寒证候。

表现

阳虚则寒,(有寒冷的证候:冷白痛迟蜷)。

基本症状:口不干,小便清长、自汗、大便稀、面白、脉迟。此处无痛,疼痛严重明显者,多为实寒。阳虚也可出现痛,但一般不突出。阳气亏虚,脉很可能数。,阳虚之人往往机能减退,有气虚表现。气虚最主要表现是倦(神疲乏力,气短等)

原因

  1. 寒证病久伤阳。
  2. 久居寒凉之地。
  3. 年高体弱。

强调;阳虚证候具有两重性。阳虚之症状不是一边倒,例:既有口渴(阳虚常见症状),也可口渴。渴时喜热饮。(阴虚很少两重行,很单纯)

原因:阳气虚,不能蒸发津液上潮,口中无津液,尿少不利,肾功能不健全,水份排不出。阳虚多便溏,但也有阴寒结起来,大便解不出来。

三物备急丸 (有巴豆,散寒的)治阴寒便秘。

阳虚多自汗(约一二成),也可无汗。特别怕冷经常怕冷。
阳虚多面色白,但也有面红如妆。
阳虚多脉迟,但很多脉数。

阴虚很少两重性,很单纯。因阳气是一个动力,可出现两方面之症状。

虚阳浮越证(虚寒证)─是阳虚之一种个殊表现。此为阳虚,不是阴虚以后逼着阳气外越(即阴盛)。
浮于上,可现面红如妆,咽喉干燥,头上不得戴帽,脚上要穿棉鞋(头冒火,脚发冷)。本质上是阳虚,不是热证。(阴虚火旺是热证)。

*注意:不要把阴虚阳亢称为虚阳浮越。

阳虚可有很多并症:
1. 气虚─阳气亏虚。
2. 容易感受寒邪。
3. 可导致阴虚(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4. 进一步发展,致亡阳。
5. 阳气不足,机体活动减退,导致气滞血瘀,痰饮,水湿停留。

诊断根据

冷白迟顿蜷。
和寒证的差别:阳虚又久病体弱,病长、势缓之特点,同时又有寒之特性表现。
虚寒/阳虚证的辨别,概念是相等的。如脾胃虚寒 = 脾胃阳虚 = 中焦虚寒。
实寒/虚寒 之辨别:是否感受寒邪,发病突然,病新,体质强。

2 阴虚

定义:阴液亏虚,不能制约阳气。(阴少,阳偏旺)阴液不足,失濡养─>形成虚热证。

临床表现:热、红、数、干。
此外往往身体消瘦,可能有盗汗,脉搏细数,舌红少津,少苔。

原因:久病耗伤了阴液。情志化火伤阴,房事伤了阴精,过服温燥之药(阴液暗伤)

机制:阴液亏少,失了濡润,阳气偏亢─>虚热。

阴虚阳亢 (阴虚,上下皆热,热不是假像,小便黄赤,绝不会清长)≠ 虚阳浮越 (阳虚,上热下寒,可有小便清长或闭塞),

兼并证

很多,包括气阴两虚,阴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阳亢,精血亏虚,津液不足,阴虚生燥等。
可导致阳虚,亡阳,可以动风、气滞、血瘀、水停
(猪苓汤治阴虚水停)

辨证根据

  1. 热、红、干、数,消瘦、盗汗、脉细
  2. 往往有病久;体弱、势缓的特点

阴虚 = 虚热,和实热相反

实虚热的区别:是否感受外邪,发病缓急,病时长短、体质强弱。

3 亡阳

定义:阳气亏虚倒极点,一种危重证候。极端虚脱,将要亡了。

四大表现:

  1. 冷汗淋漓(重要,一定要有汗)
  2. 四肢厥冷
  3. 面色苍白
  4. 脉微欲绝
    可能还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微弱、气弱,机能减退,表情淡漠,血压低,心音微弱。

原因:

  1. 阳虚进一步发展
  2. 寒极暴伤阳
  3. 其他原因(大汗、失精、大失血)导致阴液亏虚,阳无物质基础,阴写消亡,阳随着阴脱掉。(阴阳皆消亡)
  4. 剧毒的刺激(如化学武器损伤,喝农药)
  5. 严重外伤,痰瘀阻塞心窍(厥心痛,心脏暴死)

到底哪一个脏器之亡?严格说,不分脏,到了亡阳,所有脏器都不好。一般来说,(君火)与(命火)的阳气亡了。心肾为两个阳气产生的根本地方。

辨证根据

  1. 由阳虚进一步发展
  2. 阳气暴亡之原因,如心肌梗塞,脑中风,剧毒、严寒、大失血。
  3. 病情览重,同时具有肢厥,面苍白,冷汗,脉微。

4 亡阴

定义:阴液严重耗竭,到极严重的程度。
表现:热证(热、红、数、干)基础上,突然出现大汗,汗黏如油(如珠,如油)
原因:阴虚进一步发展,高热不退,大吐大泻,大失血等。严重烧伤,阴液一下子烧干。
机制:衣液欲竭了,阳企仍然旺盛。(火仍旺,仅存的一点阴液都蒸发掉了。)
主要脏器:心、肝、肾,实际上是全身衰亡。
辨证:热证的基础,病情危重,突然出现汗出如油。

[第56 集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失调在临床的表现,症状,辨证与治疗!
读书与临证————疾病的靶心如何确定?(阳)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第十三课:中医诊断的纲领 04
用阴阳阐释人体病理变化
口干、口苦、口臭,就一定是热证吗?
收藏!!! 寒症热症的取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